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其他]【贴图】“1个月的行为艺术”-----------生命瞬间

18
回复
1242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7-4-21 23:28:48

新浪微博达人勋



那么,然后呢?










装殓,艺术品的生命完结了
但可能他们留给人们心里的那种感念
才是这件作品真正的生命
也才,刚刚开始



(人们从来没有庆祝过生,但对于消亡,却总是有隆重的仪式。)

2007-4-21 23:29: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那么,然后呢?

装殓,艺术品的生命完结了
但可能他们留给人们心里的那种感念
才是这件作品真正的生命
也才,刚刚开始

鲜花是用来装饰的么?
我想,应该同样是象征着美和短暂吧

走了~~
怅然若失的观众~~



剩下的朋友看看像什么
像不像苍茫的宇宙?

不知道是巧合,
还是摄影师有着同样的感觉。。所以拍了这张照片





在当地居民的护送下,盛装出行,
护送作品的原始形态。。。

去哪里?



时间仿佛已经停止,一个月的时光凝聚在潺潺流淌的溪水边。远处围观的人群,近处沉思的男子,对于一个世界的消失,做着不同的凭吊和评价。而僧人手中缓缓流逝的细沙,已不再有那惊艳的容貌,那些漫天飞舞的佛,那些欣欣向荣的生命,那些宏伟的庙宇,那些千姿百态的繁华。一切都随风飘入溪水,沉淀,褪色,永不再返。



又或者说,所有的繁华已属于流水,外人不再得见呢?



整个过程将近一个月,每日作画几小时,展出到6月8 日,然后他们将作品清空,付诸流水。以此象征生命的瞬间。

他们用的沙子好像是藏医所用的一种药物,作画的过程却实在是很震撼,虽然有表演的成分,但依旧觉得了不起。尤其是最后的付诸流水,看画面的时候就觉得生命的短暂易逝,后来看文字介绍,这也是他们的初衷之一。整个作品是为了展现生命的短暂易逝,而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但实际上,它的意义远大与此。

从艺术的角度看,整幅图画结构严谨,色彩丰富,借助沙粒这种富有层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将宗教的意义表现得十分到位。无论是端坐正中的佛,还是围绕在佛周围的神态各异的生灵,还是围绕在世界周围那一圈缥缈的气,都恰到好处的拥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谐的构成了圆满的世界。更令人叹服的是,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限制了太大的改动的可能,因此整个图画是一气呵成,就像僧侣们将自己脑中的烂熟的世界观默写出来一般。

而从行为的角度看,僧侣本身的创作过程也契合了图画的意图。漫长的创作,成功后短暂的喜悦,然后是毫不犹豫的毁灭。似乎在告诫我们做事的道理,漫长的付出和坚持,短暂的收获,失去的痛苦。

当然,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没有痛苦,面对精妙的画卷,竟然能伸出那把刷子,境界的确不一样。但从表情看,周围的观众是痛苦的,那恋恋不舍的眼神说明了一切。我也是痛苦的,于是想把它记住,希望看到的人,能驻足慢慢地翻看,静静的思考。

繁华,不过是一掬细沙






后记:坛城

坛城:梵文的音译为曼陀罗,藏语称“集阔”,有“中轮”、“轮圆”之意。

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其形式多样,大都以唐卡、壁画形式出现,在寺院的各殿墙壁上或天花板上都绘有精美的坛城。就其平面可分为4种,即大坛城、三味野坛城、法坛城和羯磨坛城。其中,大坛城以青、黄、赤、白、黑5种颜色,总集诸尊之坛城及其诸尊的形体,一一描绘诸尊。

这5种颜色分别代表地、火、水、风、空;三味野坛城,不直接绘画诸尊的形象,而只是描绘诸尊的标识和手印,如金刚杵、刀剑、法*轮等,故以此直接诸尊的本誓念愿;法坛城,主要图画诸尊的种子真言和一切经的文字义理,表示诸佛、菩萨种子文字的坛城,故又称种子坛城。

修行者见到代表诸佛、菩萨各自称的第一个梵文字母,就如同拜见诸尊一样;羯磨坛城,系描绘塑造诸佛、菩萨威仪事业的坛城,以及诸佛、菩萨的铸像、画像和捏像等雕塑。从坛城中诸佛、菩萨的配置和安请形式来看,上述4种坛城又可分为下列3种形式,即都会(都门、普门)坛城,三世、十方诸佛、菩萨聚集一处,其中以金刚界坛城和胎藏界坛城最为著名;部会坛城,主要表现密宗各部部会诸佛、菩萨的坛城,如11面观世音坛城、系莲花部,佛顶坛城、系如来部;另尊(一门)坛城,以一尊为中心的释迦坛城、如意轮坛城等。绘制坛城时必须尊奉固定的格式,造像的规格尺度都有明确规定,不得改动以免降低其神圣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007-4-21 23:30: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文章,顶
2007-4-21 23:44: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很久很久前已经看过了,也有人发过了.
2007-4-22 00:33: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太美了
虽然最后一切都归于流水
但更能感到那种美的无以伦比。。。
2007-4-22 01:00: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觉得坛城在形式上的绚丽耀眼是一个艺术表达的表象

真正的要表达的不是这个表象的呈现,而是这个表象的终结,这个太深了

1个月的精心制作和几秒种的归于尘土形成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超过任何挽留表象的艺术形式的表现力

这也是观念艺术强悍的地方。思想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视觉层面的!
2007-4-22 01:18: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徐冰




    著名中国旅美艺术家徐冰以“9·11”废墟的尘埃为材料所做的新作品《尘埃》在英国获得了当今世界视觉艺术最大的奖项之一———首届“Artes 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新南威尔士的国家议会主席摩根在首府卡迪夫的国家博物馆向他表示了祝贺,并把这个当今世界上最高的艺术奖项颁发给他,这使得徐冰成为首位获得该项大奖的艺术家。该大奖今后每两年颁发一次,奖金额为4万英镑,是英国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奖项———特纳奖的2倍。
  入围此次大奖的10位艺术家,是由国际著名艺术策展人和批评家共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从世界各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位艺术家中挑选出的,此次展览的主题旨在讨论人类生存状况。在卡迪夫国家博物馆,10位艺术家分别在各自的空间创作了不同的作品,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评审和讨论,于当地时间2004年3月28日下午5时获得结果,并于当晚7时在颁奖典礼上隆重公布。
  徐冰此次展览的作品题为《灰尘》。在纽约遭到“9·11”恐怖袭击后,徐冰从曼哈顿世贸中心废墟附近收集了一些极细微的尘埃为材料,在他的展览空间里以雾状方式在空中喷撒,地面上有一行预先摆放的用PVC材料雕刻的英文(As there is nothing from the first,/Where does the dust itself collect?),经过24小时的沉降,尘埃落定,取走那些字模后,展厅里只剩下地板上一层薄薄的灰尘和字模下未被尘埃覆盖的痕迹,它的中文含义是中国人所熟知的一句著名的禅宗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颁奖典礼上,评委会主席、上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奥奎代表评委会评价,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的界限,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的语言表达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在新南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创造了极具魅力并且极能打动人的空间,给人以触动。

  ●徐冰1955年生,1987年获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在纽约生活和工作。曾获得过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等重要的国际文化大奖,是一位在世界领域中国艺术家的代表人物。



[URL="http://upload.blog.daqi.com/uploadnew/2006-12-21/1166661232_4612.jpg"][/URL]
         关于六祖慧能的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07-4-22 12:52:36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7-4-22 20:55: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7-4-22 21:37: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苦惹尘埃··········
2007-4-23 12:53: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徐冰的东西,我喜欢!
2007-4-23 14:02: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didian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苦惹尘埃··········

好个 “何苦”
2007-4-23 19:32: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哈哈··············
2007-4-23 19:34: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过”何苦“完全和前面1句意思相悖了,”何苦“是承认了染尘的可能性。

”何处“ 妙在更强调 ”无一物“ ,前句说本体,后句说客体,无本体无客体,也就是无分别了。
2007-4-23 20:04:44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