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面提到的只是代表哦,我记得里面一个采访对象有说la majorite des marques都有production specifique,也就是专供vente privee和工厂店的。甚至还有2等品供工厂店,3等品才供vente privee的。
还有说到,去打折村的时候,如果看到哪个品牌的货品款式、型号、颜色都很全的,那就十有八九是production specifique或者叫sous-production.
最后记者拿着不同质量的专卖店里买的POLO和打折村买的POLO到商业诈骗监管部门投诉,主要是因为打折村的POLO标签上写着"PRIX CONSEILLE 2009:95欧,PRIX:59欧"。消费者看到的第一反应是2009出的款,专卖店原价95欧,现价59欧。所以记者认为是诈骗。但是监管部门认为这是合法的,法律认为消费者完全有自由选择权。而且我个人觉得这个PRIX CONSEILLE标得很巧妙,他并没有标PRIX DE BOUTIQE。
我想起来我在国内给一个设计师品牌工作过。他们家的服装全部是小批量生产的,正品从来没有折扣,相反如果同款第二年出新色彩,都会涨价10%到25%。但是为了款式不外流,生产时候的次品也全部由品牌买断,然后分小次和大次进行出售,小次一般人是看不出和正品有太大不同,店里售价是-50%。大次的做工是明显看得出跟正品不同的,而且大部分在标签上都会标上问题所在,售价也只有正品的10%-20%。每家专卖店都有专门等残次品的老顾客,新到货的时候营业员都会给老顾客打电话。说明,残次销售透明化以后,还是有一部分顾客觉得划算的。
就像reportage里面有去意大利采访了专门为CK做sous-production的生产商,一条sous-production的CK皮带成本是12欧,VP上售价是25欧,同款正品CK皮带成本翻一倍,但是专卖店售价是VP售价的3倍多。所以,VP买还是不买,各取所需吧! |
2014-1-5 16: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