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看不起中国的进来看看吧,给你看一个真实的中国

327
回复
19976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13-10-22 11:10:15

新浪微博达人勋

帖子太长了,不过我能理解LZ发帖的本意,说说自己的看法吧。看出来楼里有很多对国内某些现状不满的人,其实从小处想想,个人生活也见得会十全十美的,更何况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所以,有抱怨是正常的,但是我想的是,为什么会抱怨。

有的人说是因为 爱之深 责之切。不太好意思,我不是特别认同这种说法。举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我想对于爱之深,没有人会比父母爱子女爱的深。但是,父母不会在看到孩子会爬的时候说你为什么不会走,在孩子刚会走路的时候责怪孩子为什么不会跑。我想父母能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们成年人对于国家却少有这种理解。这种思维下最常见的就是,本来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至少现在不是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肉了吧?),但是人们会说:为什么物价越来越贵,为什么环境越来越差,为什么医疗不免费,为什么毒食品那么多等等等等。我想,我们之所以现在可以在法国或者欧洲批评国内的环境差,是因为我们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几十年前的欧洲。我们能享受现在所谓的清新的自然环境,比较平等的社会环境,也是经过了前一辈或者前两辈欧洲人的牺牲。一个孩子学会走路需要2年吧至少,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到温饱问题解决需要多久呢?再从温饱到小康又要多少年呢?如果说我们抱怨,是因为我们正好处在了被牺牲的那一代。任何发展都需要代价,有得有失,但是,老百姓往往过分关注自己失去的,忽略自己已经得到的。

还有人问,科技发展重要还是民生问题重要,我也觉得两者都重要。但是LZ没有给出为什么,我来试着回答一下。有个成语叫做 国计民生,国计,国家发展的计划;民生,百姓生活也。这个词语的顺序也代表了国家计划在前,百姓生活在后;但是这两者都是当权者需要考虑的事情,需要平衡发展的事情,否则政权不稳,社会混乱,改朝换代。远处来讲,秦朝统一六国,对民生伤害有多大我想各位都知道,但是历史不能否认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第一人;他统一后为了统一文字什么的又有焚书坑儒的政策,但是我们现在中国人能用同一种语言交流是不是要感谢他?近处来讲一个韩国的例子吧。记得韩国要进行贸易开放,农业也要开放的时候,多少人反对,因为韩国的农业很弱,美国牛肉进入韩国市场后对韩国的农民打击不小于我们当年流行的工人下岗。但是韩国总统依然要开放市场,为什么?因为百姓看的是眼前,而国家政策制定的是长远,如果没有韩国对外签订各种自由贸易,小小的韩国通过国内市场如何能变成贸易大国?而这些后续的福利,需要若干年后才能体现,而百姓看不到。

下面说一下,国内的东海,南海问题,也是我一点浅见。如果我说,东海,南海问题,比目前的医疗保障什么的重要,会不会挨砖头?但是我依然觉得如此。为什么呢?中国的国情,人口众多,资源资源不够丰富。我们国家在争夺那些海洋资源为了什么?当然为了能源,有了自己的能源才能独立发展啊!能源都靠进口,人家不出口给你了怎么办?能源资源有限,我们不去争取这些有限的资源难道要拱手让人?国家要解决13亿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要创造就业条件,要保护国内的资源去和别人抢资源的好不好?我又想,我们之所以可以坐在这里谈国家开发重要还是民生重要,也是因为我们生活的法国这个国家,前几辈人已经帮我们抢完了而已,别说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殖民史。

有人嘲笑中国的科技是别人玩剩下的,LZ只给了呵呵两字的评价,我要对LZ不满了,呵呵要有呵呵的道理,不能只呵呵了事。首先,科技发展确实有先后,但是不妨碍我们吸取别人的经验继续发展啊,牛顿还说他自己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呢,中国科技发展怎么就不能从别人玩剩下的开始呢?把别人玩剩下的玩得比别人好不是也是一种能力吗?说航天科技,我想,现在美国老大,俄罗斯老二,中国第三这个排名不会有人觉得我抬举了中国吧?仅仅因为中国不是第一所以就可以被嘲笑是玩别人剩下的吗?说句不好听的,日本这个科技大国玩别人剩下的还没有玩出什么花样呢!为什么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就如此自贬呢?确实,美国俄罗斯在太空发展上是比中国早了几十年,但是你怎么知道我们现在用的技术,用的材料还是几十年前人家用过的?材料不能日新月异么?技术不能更新变革么?反正我当时看了神州十号的直播,心理还是很激动的。

还想说一下,所谓和平发展。我想,和平这个大帽子,不是我们自己愿意扣的;但是目前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没有办法不这么说和平发展。因为欧美国家在发展的时候,那可是想打谁就打谁,一战二战都不是中国人发起的吧?但是现在呢?一群野蛮过了的人开始扣上了文明的帽子,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仅仅是因为他们曾经野蛮过而不允许现在想要发展的国家也野蛮!那些说什么没有战争的,和平的,自己想想吧,为什么美国到现在还要保持世界第一的军队,因为他要保证自己的贸易,国家的安全!为什么中东那个地方说被打就被打了,还和平,这个我真的也想呵呵了。

最后我想说一下过年回家亲身经历的例子。在上海有老房子外墙翻新工程,当然是政府出钱的(在法国的人都知道外墙翻新一次住户就是大出血吧)。但是,很多人的评价是 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领导的面子工程。我想说,为什么有些人就不能知足呢?得到了好处不知道感谢却还在抱怨呢?人,或许都是不知足的吧。

然后套用爱情里常说的一句,我爱你年轻时候的容颜;更爱你被岁月摧残后褶皱累累的脸。对于中国,在它强大的时候我为它自豪,在它衰落的时候我为它祝福,在它前进的路上我愿意理解它为它加油。

写的好五毛啊,五毛就五毛吧,不知道啥时候能领钱。
2013-10-23 11:19: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喜欢这样的帖子。希望中国好,以后老了还是想回中国生活。

做人不能太虚荣,好就是好。
我好些同学在不同国家的,都觉得中国待着自在,科技和生活方面很好,当然也有避免不了缺点。
法国如果不退步,也还好,呵呵。
2013-10-22 13:41: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站法小蘑菇 发表于 2013-10-23 11:19
帖子太长了,不过我能理解LZ发帖的本意,说说自己的看法吧。看出来楼里有很多对国内某些现状不满的人,其实 ...

房子外墙翻新的事是中国政府最爱做的了
为什么啊?
面子工程啊!
我们那边全省还每家发两万给盖红楼顶呢,是沿高速公路上的房子 哈哈
那得要多少钱啊?做点实事不好吗?
比如要求工厂给工人强制保险什么的。你知道国内工人保险是什么情况吗?
工人保险是必须的,县委书记经常催促某个厂厂长,。但是那个大厂厂长把工人一年所有保险金贿赂给了县委书记,以后县委书记再也不提这事了。厂长以后都不用给工人交保险金了。这是我们那的真事
全国有多少个这种县,我觉得不计其数

我说你楼都没盖好,消防设备救命的东西都没跟上,天天琢磨墙的颜色有个什么意思?
2013-10-23 12:53: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就不明白 你是什么逻辑,为什么某些人不能有优越感?人家在国外有新鲜空气有无毒食品有社会保障有思想自由,人家就自豪一下优越一下舒心气爽了一下,怎么就跟捅了你们心肝肺似的呢?非得都跟你似的?你在国内觉得过得不错,又在欧洲享受着拧开就喝的自来水,还叫个什么郁闷的名字。你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诉求那是你自己的事,别有事没事就质问别人:你们凭什么优越你们怎么就优越了!人家愿意你管得着吗。
2013-10-22 19:10: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晃了一眼,实在是没办法把楼主的大篇看下去了。这样强大,那样厉害。唯独我没有看到我们平民老百姓要的那种小日子。我就是俗,没办法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我只想政府多关心下层穷人,少唱高调给别的强国看,少给老百姓洗脑,给给大家点真正的选举发言权。
2013-10-22 17:34: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郁闷的小蜜蜂 于 2013-10-22 12:15 编辑

C.见微知著

  工业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除了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在个人层面,工业化也为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切实的变化。对每一个普通中国人而言,姑且不论衣食住行上的巨大变化,原先不敢奢望的出国旅游,如今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昔日遥不可及的出国,如今成了普通百姓家的寻常活动,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大家兜里有钱了。但钱又是怎么来的呢,不是地里长出来的,也不是银行印出来的,而是工业造出来的,工业越先进越发达,工业品就越多越好越便宜,相对而言老百姓兜里的钱就多起来了,才会有余钱去旅游。

  在国内游方面,2012年中国达到2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自驾游14.2亿人次;国内旅游花费2.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几乎占到了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一成。枯燥的数字背后,反映出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收入,以及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手段。在中秋和国庆形成的超级黄金周里,国内游客超过4亿人次,庞大的自驾游队伍让高速公路陷入了瘫痪。如果还有人怀疑普通的中国人是否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得了收益,看看这庞大的旅游人群,看看高速公路上拥挤的车流,就知道了。

  其实,与其说是钱多了,不如说是相同时间挣来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多了。三十年前一个普通家庭可能需要攒一年或更长的时间的钱,才能买一辆自行车,换到现在,则差不多可以买下一辆普通小轿车。这体现出中国工业能力的长足进步:花费原本只能造一辆自行车的劳动量,现在的中国可以造出一辆小轿车。从老百姓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原来只能挣出自行车的钱,现在则可以挣出小轿车的钱,钱就是这么多起来的。所以,中国人才能进入汽车社会,也才变得有能力出国旅游了。

  工业化给中国带来的另一项成就表现为奥运奖牌。不必觉得奇怪,现代奥运会本质上是一场工业的比赛,不但是工业化程度的比拼,更是工业水平高度的比拼。



不信的话,不妨看看历届的奥运奖牌榜。2012的伦敦奥运会,奖牌榜前十名依次是: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从最近三届看,尽管名次有升降,但这十个国家的名单始终没有变化。公认的工业强国恰好占据了奥运奖牌榜的前十位,既无遗漏也无多余,而世界十大经济体中的印度和巴西没有入围,这绝非巧合,而是因为工业化质量决定了奥运奖牌的多寡。

  工业能力通过几个不同的方面转化成奥运奖牌。首先,工业对奥运的直接支持表现在竞技器材和技术上,即便不论高科技的场地、装备和科学分析诊断技术对提高运动成绩的意义,如果没有相当的工业基础,缺乏基本的项目器材,就无法开展训练,遑论参赛和夺牌,特别是诸如自行车、赛艇、射击等,体操、跳水、击剑也不例外,最简单的跑步也需要塑胶跑道、起跑器等器材。其次,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可以对体育提供高强度的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工业体系――交通系统、通讯网络――支撑起高度发达的商业化、职业化体育,比如广告、赞助、职业联赛等第三产业,从而拉升竞技水平,所有这些没有发达工业的国家是玩不起的。最后,发达的工业使得少量人口就能生产出足够的产品,从而产生大量可以脱离直接生产的剩余人口,再从中挑选有天赋的参与竞技体育,剩余人口的基数越大,选出天才运动员的机会也就越大,再辅以良好的设备和训练,获得的奖牌就会更多。那些没有工业的、工业规模不够大的和工业水平不够高的国家,只能寄希望于个别的项目,无法全面参与奥运竞赛。

  所以,一个国家参与奥运项目的多寡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全面程度。比如具备全面工业能力的三个国家:中、美、俄,恰好也是参赛项目最多的国家,次级工业强国的参赛项目相对较少,工业小国、工业弱国就只能在参与一两个小项。再看各国奥运代表团的规模,也是基本上和工业规模成正比。可见奥运会是一面镜子,比赛和奖牌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中国的奥运奖牌中所体现出来的,与其说是参赛者的运动成绩,不如说是国家工业化的水平。

D.前世今生

  那么,可能有人不禁要问,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为此,我们必须从中华文明的源头说起。

  中华文明作为迄今世界上唯一生存下来的原生文明,历经五千年薪火相继,从部落联盟直到中央帝国,始终不变的是基于农业的生存方式。开疆拓土是为了获得耕种的土地,兴建水利是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抵抗游牧是为了保卫收获的果实,国家制度是为了维护耕种的秩序,手工业也是作为农业的配套产业而存在的。毫无疑问,在这方面中华文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建立了人口众多、国土广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政治稳定的统一国家,内乱后能自我重建、分裂后能重新统一、异族入侵后能再次复国,自诞生之日起传承不绝。

  然而,在遥远的西方,从15世纪开始,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开始在地中海地区萌发。到17世纪,这种文明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废墟上获得了新生,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工业,有别于以往的手工业,这是一种基于机器制造的工业。工业在其诞生后的短短百多年时间里,就创造出了比过去一切时代的总和还要多的财富,并从那时起开始席卷全球。然后,对于其它地方的人来说,那些率先实现工业化的人们带来的,却是征服、奴役、掠夺乃至毁灭,包括中国。

  历史上工业的萌芽也曾在中国一再出现,甚至一度可以大规模地制造具备互换性的工业品——秦弩机,但却总是一闪而过,没能持续发展下去。当西方工业文明兴起的时候,中国也是从一开始与之有了接触,从红衣大炮到自鸣钟,人员往来和技术交流始终存在。有人说那时的中国是闭关锁国的,其实闭锁的不是物质,而是心灵。中华文明没有看到工业中隐藏的无穷力量,满足于以农业为基础的生存,拒绝了尚在幼年期的机器工业,以为那不过是些奇技淫巧而已,错过了把学习吸收工业的最佳时机。后来,当中华文明再次遇到和已经发展成熟了的工业文明时,才猛然发现,自己面临的是灭顶之灾。此时历史已经进入了19世纪。

  1840年,一个对中华文明来说屈辱的年份,最大的农业国败给了最大的工业国,从那年开始,在接下来的一百年中,中国的每一页史书上都写着割地赔款和丧权辱国。同样也是从那时开始,中国人走上了艰难曲折的工业化之路。然而,从满清到民国,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一直在内忧外患之中蹒跚不前。起初中国人对自己的文明还有些自信,认为无非是器物不如西方,中体西用即可,于是搞起了洋务运动,派留学、办工厂、买舰队、练新军,也攒了些家底,隐隐地有了些新气象,号称同治中兴,但没过多久,先是输掉了马尾海战,接着更是在甲午战争中输了个彻底。从失败走向失败,从输给老牌列强到输给新兴邻国,于是中国人彻底丧失了自信,觉得这一定是制度问题,于是开始了变更制度的探索,从保皇、立宪直到革命,最后把两千多年的帝制干脆利落地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换成了共和制。

  可是制度的更替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奇效,皇帝走了,议会和选举来了,中国却仍然一步步向下沉沦,明明是一战的战胜国,却还是要被割地被殖民。这回中国人连自己的文化也不再自信了,孔家店要打倒,要全盘西化。制度层面的革新尝试也在持续,既然满清换成北洋还是不见起色,那就继续打倒,换成国民政府。但中国的情况并没有太多的好转,好不容易发展了一点工业,也号称“黄金十年”,却被日本的入侵轻易击得粉碎,之后是山河沦陷、生灵涂炭,陷入了亡国灭种的危险境遇。才有了“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这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怒吼,同时却也是无奈的宣言。正是因为没有工业,我们才不得不用血肉之躯去抵挡那些被钢铁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

  从那时起,从中华文明沦落到最低谷的那一刻起,我们痛定思痛,艰难而顽强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用最原始的方法开始造枪、造炮、造子弹、造炸药、造地雷,直到赶走了侵略者。紧接着,为了决定中国的未来,两个政党、两种道路、两种前途在中华大地上展开了殊死的决战,最终,主张依附买办的去了小岛,主张自主自强的赢得了政权。之后,靠着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机智和牺牲,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中国从苏联赢得了工业的种子。以此为发端,中国开始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前进,其间虽然不乏挫折,前进的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过。三十年过去,从无到有,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而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是中国的立国之本。

  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带着这笔来之不易的宝贵而微薄的本钱,中国毅然投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循环,在巨大的技术差距、国际资本的庞大洪流和反覆的政治态度中挣扎求生,各种崩溃的预言不绝于耳。但是,奇迹般地,中国没有崩溃,中国的工业没有崩溃,不仅没有崩溃,而且在世界产业大循环中不断壮大和攀升,无底洞般地吸收各种原料、资本、产业和技术,成为了世界工厂。



    工业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深刻而全面的,其中包括数千年来作为中国立国之本的农业。今日的中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上的,或者不如说已经是工业生产的一部分了,从育种、耕地、播种、收割到深加工,其间使用的农药、化肥、农膜和灌溉体系,无处不是高度依赖现代工业的成果,包括化工、机械、能源、交通、水利、生物乃至卫星技术。所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农业生产也逐渐从个体农业、小农生产转化为机械农业、大农业生产,粮食和各种作物的产量节节攀升,这首先要归功于工业的进步。相比之下,我们南边那个人口和中国相当的大国,耕地面积是中国的1.4倍,粮食总产量却只有中国的42%,单位亩产只达到中国的三成,其根本原因来自于两国在工业上的差距。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的工业总产值是中国的17%,按汇率计算则只有9%,这种差距不是靠发展第三产业、让各产业在GPD里的百分比接近于发达国家可以解决的。发达国家的标志是工业总量,不是第三产业的比例。




回首中国的工业之路,如果说新中国的第一个三十年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建立了工业基础,完成了初步工业化;那么,后三十年则解决了大和全的问题,把一半的人口带入了工业化,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具备了强大的产能,并且达到了相当的科技水平,使中国成为工业大国和工业强国。展望未来,中国将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让工业更高更强,一方面要把全部中国人口带入工业化,另一方面要在各个产业和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不但在总体上成为最强的工业国,而且要把人均也提升至世界中上甚至更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中国也将会在科学领域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一阶段可能会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由此我们看到,无论政治斗争风云变幻,无论是求生还是求强,工业化的问题从始至终贯穿了全部的中国近现代史,而且将会延续到可以预见的未来。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从农业国到初级工业国,再到工业大国,直至工业强国,中国已经走完了前面两步,现在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看待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脱离工业发展这条脉络,就无法准确理解和把握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在中国身上和周边的一切。

  下面,不妨让我们从刚刚过去的龙年里撷取几个片段,看看工业到底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变化,看看现在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看看中国的未来终究会走向何方。

2013-10-22 11:10: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郁闷的小蜜蜂 于 2013-10-22 12:29 编辑

(二)龙筋铁骨

  不妨让我们把注视中国的目光稍微拉远一些,从太空中注视这片土地,我们将会看到,高低起伏的大地被纵横交错的山岭和河流分割得支离破碎,大自然在赐予我们生存空间的同时,也给我们的通行留下了不小的难题。自古以来,为了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我们的祖先从未放弃克服自然的障碍的努力,从秦直道、灵渠直到京杭大运河,一直追求着在大地上自由通行的梦想。

  如今,借助工业的力量,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中国的土地上正在展开人类世上最壮观的基建工程,其中包括铁路、公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市铁路,形成了一张巨大的交通网络,克服一切自然障碍、跨越所有沟壑天堑,把广袤国土上巨量的人口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上面运行着世界最大规模的人流和物流,无论从经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政治、军事等方面看,产生的作用都是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为过的。不仅如此,中国大地上还正在建设着规模空前庞大的能源网和通讯网,和交通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巨龙的筋骨、血脉和经络,是巨龙腾飞的基础。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庞大的工业产能为规模空前的基础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机械,例如产品占世界一半的钢铁;与此同时,工业能力的提高使得基建设施的水平也随之提高,例如高铁的铺设;另一方面,良好的基建设施使得人员、物资和能源可以更好的在全国范围内调配和流动,反过来提高了工业的运行效率,例如北煤南运;此外,基建的需求也会反过来推动产业升级,向工业要求更好的施工机械、更多的能源供应等等,例如核电站的建设。于是中国的基建和工业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系统,高水平的工业成就了高水平的基建,高水平的基建带动高水平的工业,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滚雪球般的共同高速发展,这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持续下去。

  A.天堑通途

  交通线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对政治版图、国民生活、军事部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都无需多言。中国作为一个山多水多、地形复杂的国家,交通一直是十分困难的,蜀道难、进藏难,各种天堑把国土分隔得支离破碎,国土整治一直是历朝历代中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要问题。秦始皇修直道、灵渠,前者支持了抵御匈奴的战争,后者则将岭南地区收入版图;京杭大运河前后修了一千多年,成为了明清两朝的经济命脉。农业时代的人们只能尽量利用天然河流开辟运河进行交通,修建道路和桥梁的承载能力很低,对地形的克服作用十分有限,遇到较大的山谷、河流等就只能望洋兴叹了。而工业化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钢铁的力量目前,大江大河、崇山峻岭和沟壑深谷都不再是障碍,穿山洞、架桥梁,现代工业把天堑变成通途。

  先说铁路。新中国在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拼尽全力修建了全国性的铁路网,为日后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中国暂时放缓了铁路建设。最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的逐渐成长,工业开始反哺铁路,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和以前不同的是,这次不仅是简单的里程加长,而且是地域扩张、速度跨越和运量增长三者的结合。2012年,中国铁路的运营里程达到9.8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50%以上,其中高铁的里程和速度更是傲视全球。


2013年4月21日,哈大高铁按计划实行夏季运行图,时速达到300公里/小时,令之前曾出现的关于其路基不合格的谣言不攻自破。

  谈起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里程的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容易被忽略的是通车地域的扩展。铁路的意义不仅在其长度,更重要的是其连接性、覆盖性。一条铁路可以看作一条把不同地区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纽带,纵横交错的铁路网把各个地方组成为一个完整国家。中国的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很多高原、高寒、沙漠、深山的偏远地区,能在这些地区建立铁路,甚至是高速铁路,除了促进经济发展,铁路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青藏铁路。



   在经济发达地区,铁路更是工业和经济的倍增器,京广高铁的作用更无须赘言。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高铁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除了铁轨铺设和机车制造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各种测试设备和通讯装备的研制和升级,以及桥梁、隧道和路基的建设技术升级,如京广高铁线上的黄河大桥,还有高寒、冻土地区的路基维护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带动中国产业升级的动力,其成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显示出来。
   
2012年,随着哈大和京广两条高速铁路的相继开通,中国高铁的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铁总里程到9356公里,位居世界首位。但对中国的高铁网络来说,这才仅仅是个开始。未来的中国将拥有更庞大更完整的铁路网。不仅如此,中国的铁路网除了更长、更广和更快,还将向重载方向发展,重载机车不但运量大,而且更节能环保、运输效率更高。以大秦线为例,其全长不过653公里,年运载量却超过4亿吨,几乎等于波兰全国两万多公里铁路的运量。2012年,大秦线运煤3.9亿吨,高峰时一天的运量是133万多吨,相当于给全国每人每天运去1公斤煤,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工业血管。中国现阶段正出于工业发展的爬坡阶段,需要巨量的交通运输支持,发展重载铁路对维持工业运转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再说公路。“要想富,先修路”是一条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也是深入每个中国人内心的认识,所以在具备了必要的工业基础之后,中国开始了狂飙突进的道路工程建设,前后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一张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出现在了中华大地上。特别是高速公路,其规模之庞大、进展之迅速都是令人咋舌的。

  2012年,中国全年建成等级公路8.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万公里,这是极其惊人的一组数字。相比之下,德国是世界第三的的高速公路大国,其高速公路全部加起来也不过1.2万公里。换句话说,在高速公路方面,现在中国的工业能力已经达到了这样的一个高度,差不多可以每年重造一个德国。再看我们身边的韩国,其全部铺设路面的公路里程是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千多公里。也就是说,中国完全可以每年重新打造出一个韩国的全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还绰绰有余。现在的中国就是在以这种速度改造着自己的国土。



如果从空中俯瞰这张网络,我们会发现每一根线条都无视一切地理障碍,穿山越水、跨谷填壑,顽强地向每一寸国土延伸着,把亿万国民联系在一起。看到这些令人惊叹的工程,不禁令人感叹工业的力量,不仅把古人咏叹的天堑变成了通途,而且创造出了新的地理奇观


如今的矮寨大桥已经称为了极限运动爱好者的新乐园。2012年9月16日,在首届湖南湘西矮寨大桥国际低空跳伞节上,来自中国、加拿大、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41名低空跳伞运动高手,在这座大桥上为人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空中芭蕾。


除了陆地上大桥,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它横跨在伶仃洋之上,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全长50公里,为避免影响航道,其中有6公采用沉管技术建成海底隧道,并采用钢管围堰技术在海中修建两个人工岛,用来完成桥梁和隧道之间的转接。大桥预计于2016年前后完工,届时它将取代原来排名世界第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为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至于跨越河流的大桥就更多了。


    值得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建设成就全都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取得的,我们建成的不仅仅是道路和桥梁,而且从中获得了更为宝贵的工程技术和能力,每一项第一、每一项突破的背后都凝聚着施工者的智慧和汗水。和看得见、摸得着的道路相比,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才是我们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财富。

  谈起中国的铁路网和公路网,可能会有人说,我们的人均水平还如何如何之低,这么说当然是不错的,但却陷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在考察铁路和公路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用长度除以人口,还需要考虑其运行速度、宽度(铁路的复线,公路的车道数)、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这些方面中国都拥有很大的后发优势,不是平均数字可以表现的。还有,评价交通体系的时候,里程和人口之间不应是简单地作除法,而应该考虑被纳入交通体系的人口数量和物资流量。一个是100公里的道路连接两个100人的村子,另一个是1000公里的道路连接两个10万人的城市,前者的人均道路是1公里,后者则是0.01公里,只有前者的百分之一,但显然后面这条道路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前者的。所以,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使得同样里程的铁路和公路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比如中国的铁路以占世界6%的里程完成了25%的运输量。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就不用修路了,恰恰相反,中国的路还将继续延伸,如果有朝一日中国连人均里程都赶上了世界水平,巨量的交通路网和巨量的人口叠加在一起,那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除了全国规模的铁路网和公路网,中国的城市交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表现在城市轨道交通的逐渐普及。曾几何时,全中国仅北京拥有两条地铁,而现在内地已有十余个城市开通了地铁或轻轨,这些城市有平原城市,也有山城和水城,轨道交通不仅在平地上展开,还穿越江河和山丘,克服一切地理阻碍,构建出更通畅的城市交通网。



    2012年11月,武汉的第二条穿江地铁隧道开挖。目前南京地铁的穿江工程也正在建设中,穿江隧道已于2013年5月10日贯通,预计将于2014年6月建成通车,其最深处在长江下58米、全长3600米,超过了武汉地铁,为国内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直径最大的单洞双线地铁穿江隧道。此外,截至到2013年2月,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穿江隧道已掘进280米。所有这些穿江隧道表明,在桥梁之外,中国又掌握了一种通过江河的手段,未来隧道将与大桥、渡轮一起构成跨过江河的立体交通。


重庆单轨为复杂地形城市的交通开辟了先例,未来可以应用在更多的山区城市中。单轨城铁、穿江地铁和已有的地上地下轨道交通加在一起,说明中国拥有了全面的、立体的城市轨道交通手段,山地和江河不再构成障碍,未来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了。

  2012年,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大都市的轨道交通也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线路里程继续增加的同时,客运量也各创新高,至2013年3月,两市的地铁客运量分别突破了1000万和800万人次。目前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已达2100公里,居世界第一,未来还将修建6000公里、惠及三十多个城市的城市轨道。

毫无疑问,中国的道路建设还会继续高速前进,届时由铁路、高铁、公路网、高速公路和城铁、城市道路结合在一起,将构成一张覆盖全国的、庞大而细密的交通网,实现大交通、大运输,有如遍布全身的血管,为中国龙的腾飞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下面说说水运。和铁路、公路以及空运相比,水运作为一种古老的运输手段,现在已经不大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了。但实际上,河流一方面是交通的障碍,但另一方面也是天然的运输通路。中国是世界上内河航道最长的国家,总长度超过12万公里。今天,水运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其承担的货物运输周转量接近于铁路和公路的总和,超过8万亿吨公里。为此中国将继续进行现有航道的疏浚和排险工作,包括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的建设,以及荆江、西江、柳江和钱塘江的航道整治工程,在提高通航吨位和改善通航条件后,其运输能力可以和复线铁路或高速公路相比拟。

  在海运方面,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海运能力仍然继续保持增长。2012年,中国分别占据了十大集装箱港口中的7个和十大吞吐量港口中的8个,这也显示出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分量。和上年相比,2012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中,中国占据的名额从6个增加为7个,分别是:上海港、香港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青岛港、天津港,名次依次为1、3、4、6、7、9和10,其余三个依次分别是新加坡港、韩国釜山港和阿联酋迪拜港。按照吞吐量计算的十大港口中,中国港口从上年的7个增加为8个,其中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苏州港、青岛港、大连港、唐山港的全球排名依次为第1、2、4、6、7、8、9、10,剩下的两个依次是新加坡港和荷兰的鹿特丹港。

  并且中国的基建并不限于国内,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便是一个例子。这个港口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都十分优越,巴基斯坦多年前就有意开发这个港口,期间两次和美国合作,都因为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原因没能成功。直到2000年前后,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援建之下,这个港才从设想变成了现实。不过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瓜达尔港建成后被租给了新加坡。众所周知,新加坡是美国在东南亚的桥头堡,在经济上极度依赖马六甲航道。而瓜达尔港和中巴铁路一旦建成之后,大量原来经过马六甲航道的石油和货物将转由瓜达尔港进行运输,这势必极大的影响新加坡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所以,在新加坡拥有瓜达尔港经营权的几年时间里,这个港口的发展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好在现在中国已经拿回了瓜达尔港的经营权。

到2013年2月,瓜达尔港已经正式完成签约和接管工作,转由中方经营。不难设想,和港口配套、已搁置多年的中巴铁路也将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这条贯穿巴基斯坦全境的铁路一旦建成,将是一条具备高度战略意义的铁路,不仅给中国提高了一条绕过马六甲航道的路上交通大动脉,也势必极大地提高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水平,从而带动其整体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实现真正的双赢。

  最后说说航空。鉴于客机主要靠进口,目前中国并没有特别大力发展和建设航空网。预计在国产大飞机、国产直升机的产业启动之后,中国才会发动相关的全国性机场建设工程。届时中国将拥有密布全国的飞机场,空中交通和地面、水面、地下、水下交通互相重叠,届时那将是地球上最壮观的立体交通网。




B.资源调配

  中国地大物博,但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匀,经常需要进行全国性的资源调配,为此中国建立起了一整套蔚为壮观的资源调配工程,包括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等,每一个都全国范围的宏伟工程,堪称世界之最。

  工业对我们的影响是渗入生活中最细微之处的,甚至到了视而不见的程度。当我们轻轻转动燃气灶的旋钮,看到蓝色的火苗在喷口上跳跃的时候,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是工业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背后是数百万吨的钢铁、塑料和电子组成的工业机器,当然还包括数以万计的工程师、技术员和工人,是这一切共同组成的工业体系为我们带来了方便舒适的生活。眼前一朵小小的火苗,是数千万年前阳光的产物,在地下沉睡数百万年之后,被开采出来,经过提纯、加工、存储,又经历过了数千公里管道的旅行,才来到了我们的面前,这是工业的奇迹,是一种农业时代的帝王都不敢想象的奢侈。当我们随意享受生活方便的时候,请不要忘记这源自工业的力量,其中有西气东输的一份功劳。



  西气东输的天然气除了来自新疆的塔里木,还有境外的中亚国家,这从其线路图中最西端点的位置不难看出来,线路中还包括横跨中亚诸国的管路。要建立和维持如此一条能源动脉,绝不是某个公司可以单独做到的,只能是国家层面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行动共同运作的结果,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中国的另外一条能源动脉是北煤南运。2012年,中国煤炭产量达36.6亿吨,产地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北方地区,需要把巨量的煤炭运往南方,因此北煤南运成为维持中国的工业机器运转最重要的通道。以往北煤南运主要是通过大秦线和朔黄线等铁路把煤先运到港口,再用货轮转运到东南沿海的港口,然后换成铁路和公路送到最终目的地。

对于华中地区来说,如此反复转运煤炭的路程和时间代价都过于过大,而中部铁路的运输能力有限,在满足客运要求之后难于承担如此巨大运量,蒙西华中铁路煤运通道的建成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中国工业打造出一条新动脉。

  和煤炭不同,由于中国地形是西高东低,这使得西部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中国的东部是经济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撑,因此需要把大量的水电从西部送往东部,于是西电东送工程应运而生。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全国性资源调配工程,同时开工的工程之多、单个工程的规模之大、工程的技术等级之高、工程涉及的区域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

   西电东送不仅把西部的电力送到东部,同时也带动了西部的发展,比如云南借助西电东送工程让电网覆盖了全部偏远地区,实现了户户通电。后面我们还会看到,和西电东送配套的是西部水电大开发,将会有数个相当于三峡电站的水电站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中,把奔腾不息的江水转化成源源不断的强大电流。
  西电东送工程也带动了中国整个电力行业的产业升级,并使中国的特高压送电技术成为世界的领跑者。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等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项高端输电技术的国家。此前,美国、加拿大、前苏联、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特高压输电的前期研究,历经四十余年,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设备。

  中国的特高压输电工程还包括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该线路已于2012年3月30日全线架通,其全长近2058km,最大输送功率7600MW,途径8个省市,翻山越岭,跨越长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输送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条件最为复杂的线路工程。此外,还有哈密南—郑州80万伏特高压输电线,2013年4月16日,这条线路实现黄河跨越,电塔高147米,每年输电量相当于2千万吨煤。

  至此,中国的特高压电网跨越江河的技术已经成熟,在全国建设特高压电网已无技术障碍。和路桥工程类似,工业的力量同样令输电线路可以蔑视一切地形障碍,跨过千山万水,把能量送进千家万户。现在中国已经建成并商业化运行三条特高压输电线路,还有三条特高压线路正在建设中,未来将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线路,以及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最终实现皖电东送、蒙电外送、疆电外送和西南水电外送等全国性的电力调配工程。

  如果说中国煤炭的分布是北多南少,水资源则更好相反,是南多北少,所以南水北调成为另一项超级的资源调配工程,其中需要克服数不清的自然障碍和技术难题。



    自然障碍之一是地形落差。南水北调的中线可以利用地形上的天然落差实现自动输水,而在东线中,由于水源地的海拔低于目的地,必须在沿途建立一系列的抽水泵站,为此从长江至东平湖共设置了13个梯级抽水站,总扬程65米。

  另一个障碍是途径的河流。如果流向和输水方向垂直,河道反而会成为输水的障碍。好在借助于现代工业的能力,我们不单是挖运河、通水道,还可以做到让河流交叉,形成地上河与地下河互不干扰地立体交叉流过的奇观。



   通过这些规模宏大的巨型工程,我们看到,数以亿吨计的物资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流不息地运行,穿越山岭、跨过河谷,仿佛巨龙身体上的血脉,为身体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是中国龙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和腾飞的动力。















2013-10-22 11:10: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郁闷的小蜜蜂 于 2013-10-22 12:33 编辑



C.信息网络

  如果说运输网络是一个国家的血脉,那么信息网络则好比是神经,离开了通畅的信息交换,任何国家都无法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的行动,即使身体再庞大也不过是一潭死水、一盘散沙。从历史上看,烽火台可算是最古老的信息传递网,古代中国的驿站系统则是农业时代最好的全国性信息网络,廉价、轻便、耐久的纸张成为最好的信息传递媒介,藉此我们才得以维持国家统一和正常运转。到了近代,随着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上逐渐落后与西方世界,中国的通讯网络也同样远远落在了先进国家的后面,直到最近才完全改观。

  建立现代通讯网络需要从基础工业到高端技术的全面支持,从最基本的铜、塑料和橡胶等原材料,到各种电阻、电容和晶体管等基础元件,再到万用表、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等测试仪器,一直到激光器件、芯片和卫星等高技术产品,涉及几乎所有工业门类,只有具备完整工业体系和先进技术水平的国家才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所以在中国追赶工业化的这一百多年中,通讯网络的建设水平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的。特别是最近三十年,可谓是突飞猛进,从电报和少量电话起步,大约每10年上一个台阶,先后完成了固话的普及、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普及,并在升级中逐渐追上了世界水平。

  现在中国已经拥有多种类、全覆盖的通讯网络,按照通讯方式可分为铜缆、光纤和无线三种,其中铜缆通讯方式除了大家熟知的电话线和有线电视网,还包括电力线通信;光纤不仅构成了全国性主干通讯网络,也开始直接进入千家万户;无线通讯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和对国民生活影响最大的。现今中国的移动通讯网已经覆盖了广袤的国土,其经济和社会上的意义无须更多强调了,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对于偏远地区而言,通讯网具备和交通网同样巨大的战略意义,把移动基站架设到南海,对国家而言,其作用不亚于把铁路铺设到西藏,是把这些地区锁定在国家内部的牢固纽带。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通讯、石油和铁路等行业巨头并不等同于惟利是图的商业公司,而是在赚钱的同时承担着国家的战略建设任务,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架基站、盖加油站和铺铁路,用自身的局部亏损换来国家的全局利益。这种全国一盘棋和算大帐的做法也只有在中国这种国有体制下才能实现,也正是这种体制才使得中国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集中力量发展成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
不仅仅是覆盖范围广大,中国的移动通讯技术水平也是持续快速提高的。2012年,中国开始进入移动通讯4G时代,和已往的2G、3G不同的是,这次中国从一开始就使用了自己研发的通讯标准。

  随着中国整体工业水平的不断上升,中国在通讯产业链中的位置也是步步攀升,从做零件到做组装,从做机壳到做芯片,现在不仅可以自主设计和制造各种通讯网络设备,而且拥有了独立而全面的技术研发能力,甚至已经开始推广自己的产业标准了,这表明以通讯业为代表的整个中国工业正在进入产业链的最高端,产业升级已进入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步。

  人们常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这话有失偏颇。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流企业做标准、品牌和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和产品,三流的企业只做产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做产品的话,不但没有品牌,也不可能有技术,没有技术,就不可能有标准。标准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升华出来的,是由过硬的产品质量支撑起来的。标准是金字塔的尖顶,产品则是塔基,离开产品的品牌和标准只能是空中楼阁,是立不起来的。

  在这方面,中国庞大的工业产能绝非有些人所诟病那样大而不当、缺乏尖端,而是相反,庞大的底层是支撑起尖端的基础。中国工业在产能的急剧扩张的同时,所谓熟能生巧,也带动了产业自发地向高端进军,从做加工到做设计,从做产品到做标准,厚积薄发,逐渐占据产业链中更高的位置,移动通信如此,光纤通讯如此,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工业门类也是如此。

    在2012年里,中国的光缆线路长度和上年比增加了超过20%,显示出中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力。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光纤开始进入个人家庭,这无疑将极大地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还可能催生新的网络应用。

  前面提到过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人口半数,说明中国的工业化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而5.6亿的互联网用户则说明中国的信息化也达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程度,考虑到年龄因素,这个数字说明中国的信息人口也超过半数,中国在步入工业社会的同时,也正在同步的进入信息社会。

  在巨量的信息基础建设之上,中国的信息技术开始想标准进军,除了移动通讯标准,在光通信领域也有所建树。2009年,中国移动从零开始地自主开发并实际部署和应用PTN技术。这是一种面向连接端到端的电信传送技术,以分组传送为基础、以分组交换为核心,支持多业务承载,并具备完善的保护和OAM(操作管理维护)管理功能。到2012年末,在中国已有超过50万台PTN设备投入使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5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运营商选择PTN改善其网络,形成了事实上的产业标准。在中国移动的带动下,PTN的芯片、设备、仪表从无到有,供应商和型号越来越多,整个产业链逐渐走向成熟。在这次电信大会上,这一标准和美国主导的另一标准进行了激烈交锋,经成员投票,最终以多数票赞同为结果,正式确立了中国的G.8113.1为OAM的标准草案。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进程,类似的事件将会越来越多,届时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除了中国制造,还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创造、中国标准。
D.网络社会

  一个真正的网络社会不是在仅仅互联网传递信息的虚拟社会,而是建立在交通网、能源网和信息网等硬件基础上的物流社会,通过这些四通八达的网络通道,人员、物资、能量和信息得以畅通无阻地运行到任何地方,使得资源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整个社会才能生机勃勃、蒸蒸日上。那些虚拟网络、网络经济也只有建立在这些实实在在物理网络之上,才有可能存在,否则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中国良好的基础建设为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伴随着道路的扩展、铁轨的延伸和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口被纳入了网络社会,网上通讯、网上娱乐和网上购物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报道,随着扎墨公路的重修和嘎隆拉隧道的贯通,在曾经是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也出现了网购潮。
    当我们享受网购的乐趣和方便时候,不知是否会想到,把选中的宝贝送到我们手里的,不是鼠标和屏幕,而是工业化打造出来的一整套网络,其中有支持计算机运行的电网,有收发买卖信息的互联网,有运送货物的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和航空网,还有电话通知取货用到的移动通讯网等等等等,这些网络的建设都是由钢铁、水泥、橡胶、塑料等基础工业品搭建出来的。正是由于近年来中国工业的爆炸性增长,生产出了巨量的基础工业品,包括7亿吨钢铁和22亿吨水泥,才打造出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能源网和通讯网,这些钢铁变成了工厂和仓库、铁轨和机车、路桥和汽车、发电站和输电塔、电缆光缆和通讯基站,乃至把货送到楼下的那辆铁皮三轮车,于是我们才得以享受到网购的便捷。
因此,中国网络经济的兴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业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价廉物美、品种丰富的产品,还赋予我们农业社会所不可想象的购买力,更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交易途径,于是才有了网络上的狂欢。可见,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具备强大的工业体系才能支撑起这样的网络社会,工业化程度越高网络经济才会越发达。所以,网络经济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现在美国仍然是网购规模最大的国家,报告指出,2012年,美国的网上消费额是2287亿美元,而中国消费者在网上的购物总开销则是2124亿美元。不过中国的网购增长速度十分惊人,从2009年到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平均年增长率为71%,而同期的美国只有13%。根据这个趋势预测,2013年中国的网购量将毫无意外地超过美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经济体。

  对中国而言,网络社会不单是指狭义上的互联网,还包括交通、能源和通讯等全国性的基础设施,这些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享受,还有工业体系的升级和国防潜力的提升,以及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全面进步,其意义是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份的。如果把中国比作一条巨龙的话,基建网络就是龙的骨架、筋络、血脉和神经。公路网、铁路网等等相当于龙的骨架,支撑起了巨龙那越来越庞大和强壮的身躯;输水网、电网、油气管道等等相当于龙的血管,其中流动的是令巨龙成长和飞翔的养分和能量;电话网、无线通讯网和光纤网等等则构成了龙的神经,使龙的身体得以协调运动、如臂使指。正是因为有了所有这些基建网络的支持,正是因为多年来在基建上的长期巨额投入,中国才在得以如此飞速地崛起,以巨龙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所以,对中国而言,必须继续全力建设全国性的交通、能源和信息网络,才能让这条巨龙未来长得更强壮、飞得更高远。






2013-10-22 11:11: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郁闷的小蜜蜂 于 2013-10-22 12:38 编辑

(三)力量源泉

  能源之于工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中国逐渐转变成工业国家,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国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途,还有一半的人口尚未成为工业人口,已有的产业还需要扩张和升级,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对能源的需求还将继续上升。为此中国正在尽一切可能发展能源产业,除了传统的化石能源,还有各种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并且通过各种手段开发海外的能源渠道。能否解决能源问题,将是决定中国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走多远的关键。如果中国能在未来能源上取得突波,比如可控核聚变,将会引发新工业革命并在其中取得领先地位。

  现在中国的工业也到达了这样一个水平,可以为发展各种能源提供基建、设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这使得能源和工业之间构成了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正循环:能源为工业提供动力,工业为能源提供设备,能源的增产和制造的扩张相互推动,两者的升级同步进行。与前面提到过的基建和工业构成的正循环相似,这个正循环同样推动了中国的工业以滚雪球的方式高速前进。

  A.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对中国来说具有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升产业水平和占领高端产业等多重意义,还是弥补化石能源缺口、摆脱进口依赖的重要手段,加上其技术相对成熟、实用,因此清洁能源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发展方向。经过上一个十年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已经从21%增加到了28%,水电装机总量世界第一。

  水电是最传统的清洁能源,也是中国大力发展的能源种类。2012年,中国水电方面最重要的新闻恐怕要数三峡电站的完工了。经历了设想和争论,从勘察到开工,从截流到发电,太长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如今这座堪称世界奇迹的工程终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正如中国的其他很多工业纪录一样,三峡水电站的之最并不会保持很久。在中国的大西南地区,正在出现更多的三峡水电站,构成蔚为壮观的巨型水电站群,令西部高原成为中国的能源宝库,也是西电东送工程的能量源头。包括金沙江水电基地在内,中国已经在西部展开了十三大水电基地规划,包括雅砻江水电基地、大渡河水电基地等等,其中每一个都相当于一个或几个三峡水电站,工程总投资超过2万亿,建设期间至2050年。此外,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也被提上了日程
     回想当年建设三峡电站的时候,一种声音认为中国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所以造不出这样的工程,还有人认为其工程量过于浩大,所以我们造不起三峡电站,全国上下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而现在的中国同时展开了几个相当于三峡的水电工程,却是波澜不惊,从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工业能力的巨大进步。原本造不出的现在能自己造了,而且能造得更大更好,原来一个都造不起的现在能轻松开工了,而且能同时造好几个,这完全是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工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制造水平的快速上升,水电站的核心设备――水轮发电机组――便是这样一个缩影。
中国有能力开展如此规模宏大的水电建设,自主制造核心设备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否则靠对外采购的话,各种限制姑且不论,不知要做多少衬衫袜子才能换来一台,何况就算买得起也不一定用得起、修得起。自己生产核心设备不但节省了工程造价和后期费用,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把更多的劳动者带入高端产业,给更多的高技术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为进一步的科技进步积累了能量,同时挤压了发达国家高端产业的生存空间,可谓是一举多得。不单是水电,中国的风电发展也同样得益于自主制造。    太阳能也是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发电方式可以分为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两种,前者利用光电池直接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后者则是把太阳能先变成热能再提供给已有的热电装置发电。2012年对于中国的光伏发电企业来说可谓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在双反调查和生产过剩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陷入了破产。不过中国并未因此退出太阳能发电的竞争,而是继续保持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

   在包括太阳能发电在内的很多产业领域中,中国对于高新技术、高新产业的态度都是全面竞争、追平差距和寻求突破,首先,全面追踪一切先进方向,以保证自己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技术发展方向;其次,在全力弥补自己的每一块短板的同时,力求在某些方向上取得领先。要实行这种全面追赶型策略,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意志、持续稳定的国家政策、全面而强大的工业体系、庞大的知识人口和全面而发达的教育体系,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能满足这些条件。于是我们看到,在上一个龙年里,经过多年的坚持和积累,中国不仅在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方面紧追不舍,而且在核电方面甚至开始出现赶超的势头。
   
    B.未来能源

  很多人对于核能的使用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恐惧,美国的三哩岛、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更是加深了这种恐惧。是的,核电站是具有危险性的,但核能也是目前唯一能把人类文明带入更高级阶段的能源,否则,在耗尽化石能源之后,仅仅依靠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的话,连维持现有的能源消耗都不够,人类社会必将陷入衰退甚至灭亡,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退路可言。试想,如果祖先们在点燃火堆的时候出于害怕被烧伤而放弃,那我们的现在将会怎样?千万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葬身火海,我们从未因此放弃用火,同样,也没有必要因为害怕而放弃核能。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让核能变得更安全,是去驯服核能而不是逃避核能,正如我们的祖先当年驯服了火而不是象其它野兽那样逃开了事。    更何况我们的技术是在不断地进步的,核电站的安全性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核电站实现安全的方式可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的方式依赖于安全设备或人员的监控,如果核设施发生异常,这些设备或人员就会采取动作,将核设施重新置于安全的状态。而一旦这些安全设备发生问题,核电站的安全就会失去保护。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第一代核电站,发生核事故是由于人为关闭了安全措施造成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属于第二代核电站,发生核泄露则是由于海啸破坏了核电站的后备电源,再加上后续抢救不力,使得安全控制措施因断电而失效,最终导致反应堆完全失控。而被动安全方式则不需要安全设备或人员的主动介入,一旦出现意外,反应堆会自动熄灭,从根本上避免核事故的发生。

  AP1000和高温气冷堆分别代表最先进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站技术,是目前最好的核能利用方式,和之前的核电站相比,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二者是被动安全式的。而在被动安全措施中,又可以再分为技术安全和原理安全两种,前者依靠被动式技术来实现安全,后者则是从反应堆工作的物理原理上杜绝了发生熔堆的可能。AP1000采用的是被动安全式技术措施,无需任何外部或内部动力供应,依靠自然重力就能发挥作用。
   而高温气冷堆则更加安全,其安全性是由物理原理保证的,是由反应堆内部的工作方式决定的,不依赖于任何主动式或被动式的外部安全设备,失去冷却后会自我控制反应温度,不会发生堆芯熔化。2011年9月,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在国家核安全局的批准和监督之下,清华大学研制的10兆瓦高温气冷堆进行了“不插入控制棒下反应堆丧失冷却”的核安全实验演示实验,来自30多个国家的60余位国际原子能专家在现场观看了实验,实验中该反应堆的安全性得到了验证。不过高温气冷堆也有自己的短板,那就是单堆功率较小,最大电输出功率只能达到10万千瓦左右。

  在核电关键设备方面,中国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2013年8月,位于四川德阳的东方电机为台州核电站制造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核能发动机,总功率1750兆瓦,用于第三代EPR压水堆。

  从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来看,核能的利用方式有两种,除了前面提到的核裂变,最有希望给人类带来崭新未来的是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的技术关键有两个,一个在于必须把原子核极为紧密地压缩到一起才能引发核聚变,因此聚变反应必须在极端高温高压的情况下进行,世界上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承受这种温度和压力;另一个在于聚变反应会释放出极其巨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会吧参与反应的核材料打得飞散,造成反应中断。所以,如何产生和保持核聚变所要求的极端高温高压是达成可控核聚变的关键问题。另外,如何把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转化成电能也是个问题。

  现在世界上对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惯性约束可控核聚变,用高能激光照射包含核材料的小球,使之发生聚变反应,并且利用原子自身的质量惯性使其在飞散之前完成核反应;另一个是磁约束可控核聚变,利用强磁场产生的力把核材料约束在足够小的空间之内,使其连续发生核聚变反应。

  前面说过,中国发展高新技术的策略是全面竞争,所以这两种核聚变方式的研究是一个不能少,同时展开了两个研究方向。要知道,可控核聚变代表了人类最尖端的科技水平,其涉及的产业链之广、技术之高、理论之深、花费之巨,都是难以想象的,即便是美国也只开展了惯性约束这一个研究方向,而中国能同时开展两个,并且一个处于紧随的水平,另一个已经是领先的水平,足见中国的工业和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怎样的一个程度
    惯性约束可控核聚变和核武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本质就是用激光打击含有核材料的靶球,从而有控制地引发微型氢弹爆炸,实际的氢弹爆炸则是不受控的惯性约束核聚变,所以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核大国才有资格有能力进行研究,目前是中、美、法三家。中国从六十年代激光刚出现的时候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理论探讨,七十年代开始激光研究和打靶实验,八十年代建造了神光I装置,从九十年代开始启动神光II工程,2007年开始建造神光III装置原型。

  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另外一种方式,也是最有希望成功的方式,是基于磁约束的受控核聚变。在这方面中国是和是世界同步的,从50年代起步到现在,相关研究和实验始终没有中断。1984年,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环流器一号,此后又陆续建立了多个实验装置,直到东方超环。

  东方超环是一个中国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用于研究磁约束可控核聚变,中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超导非圆截面的方案,使装置的运行指标大为提高。其中关键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完全由中国自行研制,涵盖了精密的强流离子源、高真空、低温制冷、高电压及隔离技术、远程测控及等离子体和束诊断等多个科学技术领域。
    在东方超环装置中,核聚变容器是其中最核心的部件,内部是上亿度的核聚变反应区域,释放出能量巨大的各种辐射,外面是接近于绝对零度的超导线圈,里面运行着巨大的电流,产生出强大的磁场。整个装置是在超大电流、超强磁场、超强辐射、超高真空、超级高温和极端低温等极端条件下运行的,这对设计、制造、材料、工艺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特别是其内壁材料,需要承各种受极端条件的考验,是目前人类研制出的工作条件最严酷的材料,被称为“第一壁材料”。在其研制过程中,中国科学家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独立研制出了核聚变反应容器的关键内壁材料,并且成为国际核聚变试验堆的供应方。除此之外,中国还自己研制出了该反应堆所必须的其他很多关键部件和核心零件,并由此形成了全套的超导磁体设计、制造和综合实验测试能力。

  从当前的进展来看,磁约束可控核聚变是最有希望的突破方向。而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是全球最领先的,也是最接近于实际应用的。如果这项研究能够取得成功,将是自人类学会用火以来最大的技术突破,成为把人类带出地球摇篮、走向星辰大海的动力。



2013-10-22 11:11: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郁闷的小蜜蜂 于 2013-10-22 12:40 编辑

C.海外能源

  未来的核能的前景固然远大,但毕竟缓不济急,中国当下仍然需要巨量传统能源的支撑。为此中国的经济力量正在向国土之外延伸,为工业汲取急需的能源。在这方面,2012年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海油对尼克森的收购了,涉及金额高到151亿美元。
经过漫长的谈判和斡旋,2012年里中海油终于完成了对尼克森的全资收购,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在付出了61%的股票溢价、承担其全部43亿美元债务、保留原有团队和员工等对价后,中海油获得了尼克森约20万桶的日产油当量、9亿桶油当量的证实储量及11.22亿桶油当量的概算储量,还拥有以加拿大油砂为主的56亿桶油当量的潜在资源量,以及尼克森在石油、油砂和页岩气等领域的技术、设备、销售渠道和管理人才,使中海油的净探明储量和净产量分别增长约30%和20%,具有更好的长期发展潜力。

  2013年2月12日,美国境外投资委员会已经批准了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交易,这清除了交易面临的最后一个大障碍,2月27日,交易双方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正式完成交割。实际上,早在这笔交易之前,中国在海外的油气经营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不仅是中海油,中石化和中石油也都在大力开拓海外资源。

中国在海外的油气开发还包括:2012年1月12日,中石化集团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协议,这是其在海外建设的第一座炼油厂,总投资近100亿美元,中方占股37.5%,预计2014年11月投产;2012年10月10日,中石化首个国外油库项目在印度尼西亚巴淡岛正式开工。

  应该说,外面的世界对于中国从打工仔变成老板这种事情还是很不习惯的,不过不要紧,见多了习惯了就好了,没什么值得担心的。真正值得我们忧虑的是,中国的硬实力还没有跟上这种变化。换句话说,我们的军事力量还不足以保卫我们的经济果实。当我们经济弱小的时候,别人可以不在乎。当我们的经济略微强大的时候,别人也许还能忍受。而一旦我们的经济力量强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军事力量却不能让人信服的话,外面那些彬彬有礼的商人随时会变成凶神恶煞的强盗,买卖不赚就拿出钢刀,把我们一抢而光,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一再地证明了这一点,现实的情况也不例外,各种贸易壁垒、贸易调查、经济制裁是软刀子,如果还不管用的话,是有可能换成硬刀子的,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活生生的事实。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的重要能源管道,在其立项和建设过程中,遭受到了来自国外各方势力的种种阻挠和破坏,理由从环境保护到民主自由,手段从抗议示威到武装袭扰,无所不用其极。这些也从反面证明了中缅油气管道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不过顶住一切压力和干扰,中国终于还是把中缅油气管道建成了。到2013年6月,这条管道已经全部竣工,7月31日,由它运送的第一批天然气进入云南瑞丽。但是更大考验还在后面,如何维持其运行不受国外势力和缅甸政局的干扰,如何协调工程和当地人的关系,都将是对中国人的智慧和决心的双重考验。

  目前海外能源是从不同的方向的四个通道进入中国的,分别是:从东北进入中国的俄罗斯油气、从西北进入中国的中亚天然气、通过中缅管道从西南进入中国的油气和通过船舶从东部港口进入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孤悬海外的中国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他们为祖国带来了滚滚的能源,也理应受到祖国的保护。从2011年中国从利比亚的撤侨行动来看,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万里之外的战乱中安全地撤回了数以万计的本国公民,充分展示了国家的力量和决心。但还远远不够,中国不能只是撤退,还要能留住,留住自己的正当利益,留住海外的能源渠道。这么说不是要鼓吹帝国,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去侵略去抢劫别人,但我们也绝不能容忍过去被侵略被抢劫的历史重演,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

  后面我们还会看到,中国工业力量的增长带动了军事和民事力量的飞涨,我们的国家不是颟顸的满清,也不是无能的民国,这个用鲜血奠基和用汗水浇灌的共和国是不会任人宰割的,将会动用一切手段来保卫自己的能量来源。

D.飞翔之力

  在国内能源方面,中国除了在本土范围内进行勘探和开发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转向海洋,更多地向我们周边的海洋索取能源。我们身为龙的传人,自然不能永远蛰伏在黄土地上,仅限于在祖先打下的疆域里寻寻找找,而是要跃入广阔的大海,那里才是龙的家园,能够给予巨龙无尽的能量。之前的中国并非不想开发海洋资源,而是受到军事和工业两方面的能力限制,无力开发远洋资源,只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渤海和黄海搞一些油气开发。

  今天的中国则是今非昔比,在军事上,一支蓝水海军正在成形,在工业上,已经具备独力研制开发深海油气所需全套设备的能力。中国目前正在东海和南海这两个方向上展开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在东海方向,春晓油气田已经建成投产多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田。在南海,荔湾3-1气田正在建设之中、即将投产,这是中国的第一个深海油气田,平均水深达到1500米。为了进行深海开发,近年来中国建造了一系列最先进的重型海洋勘探和钻探设备,包括“海洋石油201”、“ 海洋石油720”、“ 海洋石油981”等等,先后进入南中国海进行作业,为荔湾3-1气田的建设和投产开路。这一系列的重型装备、高端装备的出现也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能够为能源产业生产出足够的设施和装备了,二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中国的工业可以不受外界制约,而是依靠内生循环就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升级了。

    与此同时,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行动,包括建立三沙市、巡航黄岩岛、争夺钓鱼岛、南海军演、西太平洋海军训练等等。这些行动的背后,并非单单是为了保卫领土或领海的虚名,而是切切实实地为上述能源工程保驾护航。春晓油气田和荔湾3-1油气田与中国本土的距离尚不算远,不过三百多公里,只能算是巨龙走出陆地、进入海洋后留下的第一组脚印。不难预见,未来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加强、政治实力的上升和工业需要的增加,中国的海上油田必将继续向深海延伸,为中国工业汲取更多的能量。

  能源是工业的基础,能源对于工业的重要性,不亚于粮食之于人类。今天的中国就象一头巨龙,源源不断的从外界吸收着各种能量,无论是清洁能源还是化石能源,无论来自海外还是国内,把它们转换成起飞的动力。最近十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以接近年均10%的速度连续增长,即便是在200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也丝毫没有影响。到2012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继钢产量、发电量超过美国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能源消费方面,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差别,那就是:六十多年来,中国那大部分能源消费在了工业生产之上,而美国用于工业的能源则不足总量的一半。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始终把七成左右的能源消费投入工业之中,一度曾经接近八成的比例,而同期美国的工业能源消费则从总量的五成逐渐下降到了三成左右。如果只考虑工业能源消费,中国已于2003年超过美国,到2012年,中国的工业能源消费已经达到美国的2.4倍。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今日中国的工业规模已经达到了美国的两倍左右。并且这是在10年之内发生的,快得让很多人来不及认识、来不及接受。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中国的能源都是由钢铁、水泥等粗放型产业消耗的,而美国的工业则是高技术、低能耗的,中国的单位能耗GDP要比人家大上几倍,所以中国的工业还差得很远,还很低端,中国GDP的质量非常低,要淘汰高能耗产业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其实这些说法并不正确。评价一种产业,要看国民经济是不是需要、对人民生活是不是有用处、对国防安全是不是有帮助等等,而不能简单地用能耗的高低或者技术含量的多少来判断,更不能从个人的主观好恶出发,把产业分成“好”和“坏”两种。

  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进入工业化不过数十年的时间,在传统产业方面留下了很多欠帐,包括钢铁和水泥等等。以钢铁为例,虽然现在中国的钢铁年产量十分惊人,但是算历史帐的话,人均钢铁蓄积量刚刚超过5吨,而美国则已经超过了10吨,按照目前的生产速度,中国还需要十几年才能追上美国。美国和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当,美国的铁路总里程超过22万公里,中国即便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才达到10万公里。在这些方面,中国还必须先把拉下的功课不足,而不是好高骛远地企图直接跳入后工业化阶段,脱离工业地搞三产来拉动经济、单纯追求低能耗GDP,那样只会重重地摔下来。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菲律宾,靠出口女佣拉动经济,能耗为零,绝对绿色环保。对于这种低能耗GDP,我们中国人还是敬谢不敏为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降低能耗了,也不是说能耗越高就越好。在保证同样产出的情况下,能耗当然是越低越好。只不过能耗的降低应该是在保证产出满足需要的同时,通过降低单位能耗来实现,即通过产业的升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放弃某一产业去实现。更何况高科技不一定等于低能耗,集成电路芯片、太阳能电池等等都是高能耗的产品。

  总而言之,中国的能源消费增加是一种国力上升的标志。正如平时我们常常用食量来评价一个人的体力,一个国家的能耗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其国家实力。或许有人会说,食量大不代表身体好,狮子和家猪的食量都不小,前者长的是肌肉,后者长的则是肥肉。确实如此。那么,到底中国是前者还是后者呢,被中国吃进的能量是长成了肌肉,还是转化成了肥肉呢?从工业能耗占据的比例来看,中国属于前者,七成以上的能量被投入了工业,长出的是不仅仅是肌肉,还有筋骨、血管和神经,其中有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城铁、地铁、桥梁、隧道等组成的交通网络,有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输、南水北调等巨型工程组成的能源网络,有电话、光纤、无线、卫星等组成的通讯网络……,这些都令龙的身体越来越强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因为中国的人均能耗只及美国的四分之一,工业人均能耗只有美国的一半多,在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之前,没有理由停下来。

  不必说什么“中国要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还需要额外一个地球的资源”,如果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把能耗降低到中国现在的水平,全人类只需要半个地球就足够了。也不必说什么减少碳排放,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三百多年的巨量排放,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环境影响,别试图把这个责任强加在中国头上,让中国自己勒紧腰带,把能源和环境留给他们去享受,这是不可能的。中国龙将继续吸收更多的能量,长得更大更强,飞得更高更远,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2013-10-22 11:11: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郁闷的小蜜蜂 于 2013-10-22 12:43 编辑

(四)龙的意志

  通过刚刚过去的那个龙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具备了巨大的工业产量、齐全的工业门类和先进的工业水平,国土上建设着人类历史上最庞大最先进的交通网、能源网和通讯网,就像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正在骄傲地展开那庞大而强壮的身躯。

  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有一种信念在背后驱动着,这是一种不屈服不认输的精神,来自于骨子里的自豪和自信。无论遭受过怎样的灾难,无论怎样贫穷落后,我们始终相信,我们应该并且能够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不但重新站起来,我们应该并且能够重新屹立在世界顶峰。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后继、流血流汗,不仅把我们从亡国灭种的边缘拉了回来,而且不惜一切代价地推进工业化,直到把我们的国家推到了今天这样一个高度。这种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蕴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底,聚合在一起就上升为国家意志,推动着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去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高速铁路、隐身飞机、载人航天……,这一切都预示着同样一件事情,未来中国只会更加蒸蒸日上。

  A.国策民心

  2012年里最令中国人振奋的新闻恐怕要算是辽宁号航母的入列和J15舰载机的试飞了,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军事装备水平,特别是以往最薄弱的海军装备,从此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这艘航母不单单是一件新式装备,而是一种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全体人民意愿的总和。航母的问世表明,中国将会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并准备用自己的力量来保卫自己、保卫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满足于在所谓的现有国际秩序下做一个服从者,更不会接受别人给自己安排的国际定位,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抑或是军事上的。现在这种国家意志已经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体系结合在了一起,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也将对未来的世界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和拥有一艘航母本身相比,更重要的是拥有它的意志和能力,即拥有它所必须的国家意志、工业能力、科技水平和民心凝聚,这些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当年苏联解体后,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航母――已经在船厂中完成了大半,有人问厂长马卡罗夫需要什么才能完成它,回答是:“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是的,那个伟大的强国已经不复存在了,瓦良格号不可能完成了。但是,另一个更加伟大的强国接过了它、完成了它,因为这个伟大的强国拥有完成航母所必须的一切。

  这个伟大的强国就是中国。

  和拥有航母所必须的意志和能力相比,更重要的则是使用它的意志和能力。辽宁号的出现说明,中国已经拥有和即将拥有的,绝不仅仅是一条能起飞舰载机的大船,而是一个完整的海上机动作战体系,以及一整套面向海洋的军事体系、作战思想和使用准则,在此之上,则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和手段。航母不仅是国家意志的产物,也是执行国家意志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辽宁号所代表的东西要比它本身深远得多,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看不得中国取得哪怕一点点最微小的进步,他们永远不停地说,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中国人这也做不成那也做不成,他们说中国的航母下不得海,他们说中国的航母开不起来,他们说中国造不出阻拦索,他们说中国造不出舰载机。事实证明,应该给他们每人发个一吨重的大奖章,因为他们的预言和诅咒全都以完全相反的方式兑现了。

在那个龙年的那一天里,从疾驰的辽宁号上腾空而起的不是仅仅一架飞机,而是一个民族的梦想,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这是一个曾遭受过百年屈辱、险些亡国灭种、却最终重新站起来了的民族,这是一个白手起家、百折不挠、在战争的废墟上把家园重建成为最强大工业国的民族,这是一个饱受冷眼和嘲笑、屡遭排挤和打击却始终坚持梦想、从不放弃希望的民族,目睹了梦想的起航,目睹了希望的飞翔,这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理由、有资格为此狂欢。
这种国家意志并不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领导决定的,那些默默无闻的广大普通人才是国家意志的基石,他们分别在各层各级、各行各业,从事着一个个具体而微小的一份工作,平时无非是养家糊口和发发牢骚,然而,正是他们的合力,才托举起了我们这个国家,才让舰载机从辽宁号飞上了天空,才让国家意志最终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出来。辽宁号和J15不是一个两个领导拍板就能搞出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精英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而是需要整个国家的政治决策、经济实力、工业基础和科研水平作为后盾的,需要千千万万的工人、技术员、工程师、研究员和管理人员的辛勤工作和密切配合,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种被称为群众基础的东西,包括民意基础――造航母的决策、经济基础――造航母的财力、工业基础――航母的能力、科研基础――造航母的技术。离开其中任何一项,离开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普通劳动者的支持和付出,拥有自己的航母就只能是一种空想,我们南边的那个人口大国便是证明。

  从航母Style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所引发的全民热潮来看,拥有中国自己的航母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中国的国策和民意是上下一致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国家意志,这其中包括推动航母工程的前海军司令刘华清、在舰载机着舰试飞期间以身殉职的J15总负责人罗阳、首次完成航母起降的飞机驾驶员戴明盟、为舰载机离舰打出起飞手势的机务沈意,还包括无数为辽宁号的出航和J15的起飞做出贡献的无名劳动者、军人和科技工作者,更包括千千万万为J15的起飞而喝彩和欢呼的普通百姓,是所有的意志和努力形成的合力,才把J15从辽宁号推上了天空。

B.龙的愤怒

  中国的国家意志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各个方面,在2012年里,中国的各种工业建设、各种军事装备、各种科技进步都是层出不穷,无论是宏观的经济指标还是微观的国民生活都是日新月异,这些成就的背后都能看到国家意志的驱动力。反过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科技实力的蒸蒸日上,这种国家意志和日益增长的国家实力结合在一起,也表现为更加强大的政治力量,维护着每一个国民的切身利益。

  如果说辽宁号航母和J15舰载机是一种国家意志的表达,表现了中国用自己的力量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那么糯康犯罪集团的覆灭则是一次国家意志的具体实现,中国用实际行动回敬了那些敢于挑战中国的势力。此外,在这次事件中,在邻国警方的配合下,中国抓捕了对中国人犯下血案的糯康及其同伙。千百年来,中国再次把执法力量延伸到了境外,不仅开创了一个法律先例,而且在湄公河上形成了常态化的联合执法巡航制度。

  2013年3月1日,糯康等首犯被执行死刑。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司法审判,而是一次国家意志的胜利,是以国家实力为后盾取得的胜利。自糯康等人被捕并移交中方之后,湄公河上没有再发生过针对中国人的抢劫和绑架事件。中国人上一次取得类似胜利恐怕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了,陈汤诛郅支单于并留下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句。所不同的是,那次是给国家的使臣报仇,这次则是为普通百姓伸冤;那次是陈汤个人发动的军事冒险,这次则是国家组织的精密行动。中国如此高调地动用国家力量在境外给自己的国民主持正义,充分表明了这个国家具有怎样的国家性质、国家意志和国家实力。

抓捕糯康的过程中,中国表现出的国家实力是全方位的,除了外交上的政治压力和湄公河停航的经济压力之外,还包括高科技的支持,北斗系统在行动过程中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境外隐伏期间,中方抓捕小组用常规方法接入当地的通讯系统进行联系,结果行动屡屡漏风,导致糯康等人多次逃脱,后改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联络,才保证了通讯秘密和中方人员安全,并最终抓获了糯康。正如当年陈汤能出兵万里并大败匈奴,靠的是汉朝的兵器所工业打造的坚甲、利刃和强弓,因此一个汉兵可以对付三个匈奴人;今天的中国能够将糯康明正典刑,依靠的则是现代工业打造出的最尖端的航天科技。

  通过这次执法行动,中国最大的收获不是迟到的正义,也不是将执法力量延伸到国际领水的政治扩张,而是为中国和东盟的经济交流建立起了一条安全通道,这就是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东盟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在中国和欧盟、美国的贸易量逐年下降的同时,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连年高速增长。2012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总额超过4000亿美元,仅次于欧盟的5460亿美元和美国的4847亿美元,东盟由此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则排在中国香港之后,仅列第五位。按照这个趋势,东盟很可能在一两年之内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甚至成为第一也是完全可能的。反过来,中国则从2010开始,超过日本,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所以,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通道是否安全顺畅,对双方而言,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能够实行起来,并一直持续下来,糯康事件仅仅起到了一个引子的作用,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才是其根本原因。

  除了和东盟的自贸协定,中国和东盟内的五个湄公河流域国家,包括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建立了一个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涉及人口3.2亿,超过美国的总人口。在这个区域中,所有的国家都直接或通过湄公河间接地和中国接壤,中国不仅与这些国家进行经济贸易,还将自身的基建优势向外扩展,与他们合作建立电网、铁路网等,使他们以双赢的融入中华经济圈。湄公河联合执法巡航,正是为该区域合作保驾护航。

  这也是继汉、唐之后中国再一次将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直接扩展到本土之外,从形式上看,有点类似于当年中国在西域的经营。不过,这一次和以前有所不同。中国审判糯康,不同于陈汤诛杀郅支。前者以中国的工业实力为后盾,以政治手段保卫经济发展,以经济合作加强政治互信,通过国际合作,兵不血刃,以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之后建立了长效的巡逻机制,最终和流域诸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政治经济关系。后者则是以汉朝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为后盾,进行了一次纯粹的军事打击,由于缺少经济基础的支持,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农业中国毕竟无法在西域长期维持存在,此后中原王朝只能从西域逐渐退出,直至最后完全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工业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力量,这是一种足以改变世界政治版图的力量。风起于青萍之末,龙年里发生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这个小小事件,未来的史书中也许会给它留下一笔。

 C.海上国土

  国家意志和国家实力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意志推动着国家实力的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实力也支持着国家意志的实行。2012年里,三沙市的成立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这是中国在南海巩固版图的一次政治行动,但还不止于此。
  
三沙市并非是一个纸面上的名称,而是一个用钢铁和水泥构建的前沿城市,是一件规模巨大的工业品。成立三沙市,不是盖个章、剪个彩、放个炮就算完事了,从那张长长的建设名单就可以看出来,各种市政设施、海水淡化厂、太阳能发电站、机场和码头……,还有配套的渔政船和海监船,中国用其强大的工业力量在茫茫大海中凭空建出了一个现代化城市,把永兴岛打造成为南海的前进基地。

  我们常说,某处某处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领海。但如果没有工业力量的支撑,那些实际的物质力量达不到的地方,光凭文献和说辞是收不回来的。1988年的南沙海战,中国大获全胜之余却只能撤回军舰,眼睁睁地看着之前被越南抢占的岛礁,却无法乘胜收回,因为那时的我们根本无力在南海维持可靠的军事存在。后来,有船能开过去了,有飞机能飞到了,中国便开始在礁石上建高脚屋了。随着中国工业的进步,高脚屋慢慢扩展成了水泥平台,再后来,上面修建了住房、温室大棚和篮球场,到现在,甚至已经开通了手机通讯,等于在空旷无人的深海当中硬生生地造出了一片国土。这一切靠的是来自祖国的支持力量,是工业的力量,是以万吨计的钢铁力量。 三沙市成立之后,越南方面的应对是通过了几部法律和宣布要造海监船。可是没有钢铁的支撑,一切法律和宣言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虽然越南的造船吨位在世界上也能排进前几位、也能造10万吨的油船、一年也能产几百万吨钢,但和掌握全世界将近一半造船能力、能造航母、每年产钢7亿多吨的中国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2012年里,中国以每月一艘的速度连续建造了8艘1000吨级轻型护卫舰,另有4艘4000吨级的护卫舰加入现役,因此大概没有人会怀疑中国能否如期完成这36艘海监船的建造。实际上,全部36艘海监船将在两年之内全部完工,极大地充实中国的海上执法力量。和各种纸片以及口水相比,这些钢铁才是维护国家主权最坚实的力量。
在这个龙年里,中国的各种海事执法船不但纷纷亮相,并且已经开始产生作用了。比如海巡21,刚服役便发挥了作用,把外籍渔船驱逐出了我们的领海。从中不难看出,说到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如果没有钢铁背书,只能是一句空话。

  目前中国有多个海事部门从事海洋管理工作,所以上面我们看到很多不同的舷号名称的海洋执法船,来自不同的执法部门,包括渔政、海监、海巡等等。在2013年的国家机构改革中,这些部门已合并成为一个海事管理机构――中国海警,诸多的舷号正在重新进行统一编号,中国的海上执法力量将变得更加协调和有力。

  不仅仅是驱赶非法闯入我国海域的外籍渔船,2012年里中国新生的海洋力量还切实的保卫中国的南海领土,或许称之为夺回更贴切。
过去中国在南海方向上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其实是“无力参与争议,任凭别人开发”,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国家实力不足以达到这个区域,所以国家意志也就得不到表达,周边的小国自然也不会认真对待中国的倡仪。现在则完全不同了,蓬勃发展的工业为中国在南海的存在提供了两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源源不断地制造着执法船只和军舰,在南海维护海疆;另一方面是提供开发海洋的工业装备,在南海开发资源,其中包括3万吨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和5.9万吨的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二者都是最先进的国际级装备,正在南中国海建设中国首个深海油气田。所以,如今中国在南海实行的是“排除争议,自主开发”,前后不同是因为中国的实力上去了。
D.物归原主

  对于发生在中国身上的改变,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或者很不适应,国内和国外颇有那么一些人,在他们眼里中国还是一盘散沙、东亚病夫,前者是因为尚未从近代中国的衰败落后的阴影中走出来,后者则是因为沉浸在打败旧中国的胜利感中无法自拔。他们共同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今日中国拥有怎样的国家意志和国家实力,不知道已经高度工业化的中国具备了怎样的决心和力量,更不会想到冲撞这台世界上最庞大最强力的工业机器会带来什么后果。特别是日本,1941年的时候他们在珍珠港没搞明白,到了2012年他们在钓鱼岛仍然不明白。
自从日本发动所谓购岛和国有化闹剧,中国的国家机器便开始高速运转,持续有力的反击把日本人的小算盘打得粉碎。除了向联合国提交钓鱼岛领海基线、公布钓鱼岛命名和专属经济区等法律行动之外,日本惊讶地发现,中国的执法力量和军事力量就像从地下冒出来一样,突然出现在了钓鱼岛周边甚至领海范围之内,海监船和渔政船的巡航与护渔、海监飞机的巡航和军机的掩护、飞机和舰艇的联合巡航、海洋测量船下锚工作、海军舰艇的穿越和实弹演习、对日本船只的警告和驱离,日本的海空力量已是疲于应对,钓鱼岛正在逐渐脱离日方的控制,重回祖国的怀抱。

  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工业已经可以打造出一只足以在钓鱼岛体现国家意志的执法船队了。在钓鱼岛发生碰撞的,不仅仅是中日两国的国家意志,更是两国的工业力量。在这方面中国早以把日本远远抛在后面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2年中国的工业产值是日本的4.5倍,在这种绝对实力的差异面前,日本人玩弄任何政治花招都只能是自取其辱。不必说中国的工业水平不如日本,中国能自主造航母和舰载机、能把人送入太空和7公里的深海;也不必说中国的人均不如日本,围绕钓鱼岛两个国家之间比拼的是总量;更不必说日本的三产比中国如何,在钓鱼岛最终起作用的是工业力量,比的是谁钢多船多,而不是漫画书和动画片。
2012年,有多艘海军退役的舰船加入了东海方向的海上执法队伍,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军事装备的进步,因为这些退役军舰是被新型军舰替换下来的,而不是被裁减下来的的,除了渔政206和海监111,还有多艘由退役驱逐舰改装的执法船。这些前军舰具有适航海域广、船体坚固、马力大、航速快等特点,而渔政206的吨位和功能、海监111的船体强度都是普通的舰船所不可比拟的,在未来可能的海上冲突中可以发挥演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有由拖轮改装的执法船只,其巨大的马力和特别的灵活性可以使其在接触式对抗中占尽好处。当然,除了改装的,中国也建造了更多专业的海事船只,比如下面的海巡01轮,是专为海事执法、救助和管理而设计的,是一艘功能全面、装备先进的综合型专业海事船,将会在海事船队中占据旗舰的位置。
目前,中国的海事执法船只的数量、性能和吨位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包括海监、渔政和海巡在内,1000吨以上的大型执法船和3000吨以上特大型执法船的数量、总吨位和舰载直升机都已经和日本方面不相上下。然而这还只是个开始,强大的工业还将给中国制造更多更强的执法船,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各方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在东、南两个海上方向执行国家意志,把中国的蓝色领土真正地纳入国家的版图。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找到多少纸片去证明 “自古以来” 那些岛屿和海域的归属,都不如“从今以后”向那片海域投送更多的钢铁来得管用。

  事实上,到2013年4月,中国已经可以凭借吨位占据绝对优势的海监船只把日本“保钓”人士和海上保安厅的船只全部挡在钓鱼岛之外,背后是军机和军舰的巡航在撑腰,凭借这种钢铁的力量,钓鱼岛事实上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然,目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让钓鱼岛真正、完全地回来,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在2012年里,中国庞大的工业机器正在开足马力地造船,包括各种执法船、军舰和辅助舰艇,这是中国的国家意志在海洋方向上的投射。海洋是传说中龙的家园,自从六百多年前我们毁去了郑和的船队,自从一百多我们大国的迷梦被来自海上的炮轰击碎,我们虽然自诩为龙的传人,却已经离开海洋太久了。而现在一切已经改变,带着工业的力量,龙的传人已经回到海洋了。




2013-10-22 11:12: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郁闷的小蜜蜂 于 2013-10-22 12:56 编辑

(五)神兵利器

  2012年称得上是中国军工的井喷之年,从航空母舰到隐形飞机,各种新装备层出不穷,海军的新船新舰一艘接一艘地下水,还有大量的装备首次公开曝光,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空军、陆军、海军和天军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的发展。这是中国的工业实力和国家意志共同产生的成果。众所周知,军事装备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业品,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层出不穷的新各型装备说明,中国工业已经足以支撑起一个全新的、先进的军事体系了,而这个军事体现也将为中国工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护。

  关注中国的新军事装备之余,更应该注意到的是,中国的军事体系、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早以超出了原来本土防卫的范畴,而是走向武器装备全面化、作战体系系统化、力量投送远程化和军事态势进攻化,每一种新武器新装备的出现都是为这种转变服务的。

  A.飞龙在天

  从2012年中层出不穷的各型新飞机来看,中国的空军装备体系已经基本组成了一个完整全面的作战系统,从原来以战斗机为主和依赖陆基雷达的地面空军、防守空军,发展成为由各型先进战斗机、隐形战机、预警机、加油机、攻击机和辅助机种组成的空中空军、海上空军和攻势空军。

  在所有的空军装备中,恐怕没有比预警机更重要的了。虽然平时最出风头的是外形科幻的战斗机,经常被拿来相互比试,但实际上预警机才是决定空战胜负的关键,特别是大型的战略预警机。
    一架预警机就是一台空中雷达站,比地面看得更远、更准、更多,不止于此,它还是一个空中指挥所,是整个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是机群的大脑和眼睛。预警机不但能指挥空中的各种飞机形成协同作战的空中机群,还能远程指挥地面部队和海面舰艇,实现空地协同、海空协同,是一个战役指挥中心,是军事力量的倍增器。对中国来说,预警机的出现不是仅仅增加了一种新飞机而已,而是意味着立体军事作战体系的形成,不仅是空军的作战方式升级成为体系作战,而且是把海军、陆军和空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协调的作战体系。
   早在2012年端午节,有网友拍摄到了运输中被裹得严严实实的J-31,因此有人将之戏称为“粽子”,不过剥开后飘出的不是香味,而是一架隐形飞机,是世界上第5种隐形战斗机。J-31的出现使得中国的飞机谱系更加完整,成为除美国外唯一同时拥有两种隐形战斗机的国家,而且是两种气动布局完全不同的隐形飞机,这表明随着工业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中国军事装备的发展策略已经从单项突破转向全面赶超。

  观察中国的军事装备研制,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依照时间节点稳扎稳打、步步推进,J-20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从首飞到各种科目的试飞,然后是测试雷达、试验武器,不断给大家带来惊喜,这显示出中国军事科研的底蕴、能力和成熟。


     现在J-20已经进入了武器测试阶段。有别于美国F22的双开门、离轴发射的方式,J-20的格斗弹舱采用单开门,用旋臂将格斗弹置于机外后重新关闭舱门。这样既不影响其引导头的视野,又可以保持飞机的气动外形不被破坏,还能减少发射前的准备时间,同时避免了导弹尾焰对机舱的烧蚀,并且机构更简单、更可靠、重量更轻。这种设计思路轻易就解决了隐形机发射格斗弹的难题,充分体现了中国设计人员的创造性。2013年7月,J-20的机腹主弹仓也进行了开合测试。

  从军用飞机的发展历史中不难看出,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螺旋桨飞机进入喷气时代,从第一代喷气战斗机发展到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对工业基础、产业链长度、配套设施和科研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能够继续向上研究的国家和集团越来越少。能研发和生产前几代喷气战机的国家很多,能独立研发第四代飞机则只有美、俄、欧、中和其他少数几个国家,到第五代就只剩下了美、俄、中三家,欧洲已经明确地退出了竞争,而下一代的空天飞机目前只有中美两家还在继续推进。

  现在中国的空军正在从单纯的国土防空转变为防卫和进攻兼顾的空军,除了两种隐形飞机同样,J-16同样也是攻势空军的产物,该型飞机的作战半径和武器挂载都相当可观,和“飞豹”形成高低搭配,使得中国空军有能力走出国门,对周边所有的热点地区形成足够的威慑力。与其说它是J-11的又一款改型产品,不如说是一个中国空军正在进行从防御转向进攻的信号。
    不过,对中国来说,J-16的作战半径只能覆盖第一岛链,这是远远不够的。考虑到关岛和中国大陆的距离将近3000公里,中国空军原有的轰炸机最多只能达到2500公里的作战半径,并且缺乏发射防区外攻击武器的能力,所以没有办法对第二岛链上的目标构成威胁。轰6K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情况,其增大的航程和发射巡航导弹的能力合在一起,使它具备了5000-6000公里的打击距离,这是中国空军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大攻击距离。轰6K因此可以称为中国空军的第一种战略轰炸机。
   轰6K相对于其原型来说,其改进之处包括:换装大推力发动机、加装了数据链、机头的投弹观察窗改为雷达、机尾的自卫火炮改为电子对抗装置等等,可谓是脱胎换骨,使其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战略轰炸机。特别是其机翼下有6个挂载点,可以挂载长剑10型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具有1500—2500公里的射程,不但具备常规精确打击能力,而且可以用于核攻击。这种防区外攻击能力使其获得了新生,否则以老式轰6的凌空轰炸方式,在现代防空体系面前根本没有生存的机会。另外,2012年里北斗导航系统初步建成,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强这种飞机的远距离作战能力。

  虽然和世界上最先进的隐形轰炸机相比,轰6K并不具备隐形或高速突防的能力,但这不表示它就没有用处。由于轰6K配备了长射程的巡航导弹,它可以从内陆机场起飞,在其他兵种和飞机的配合下,在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之后,从对方的防区之外发射弹药,攻击整个南中国海和第二岛链上的任意目标。这不但使得中国空军的常规威慑能力增加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三位一体的核威慑中原本最薄弱的空基力量。据报道,到2013年6月为止,已经有15架轰6K入役。至于中国自己的隐形轰炸机,其研制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
    飞机的用途不止于空中、水面和地面,还包括水下。中国的周边海域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不少国家都拥有相当先进的潜艇,比如日本的“春潮”和越南的“基洛”,而过去空中反潜一直是中国的弱项,新型反潜机的出现则扭转了这种情况。反潜机和战斗轰炸机配合,形成了对水下和水面目标的全面打击能力,使得中国的海防更加全面和巩固。
   在2012年中,中国空军的新进展还包括歼10的隐身改进版――歼10B开始批量投产。歼10堪称是中国自主战斗机的毕业证书,从此中国脱离前苏联,有了属于自己的战斗机设计和制造产业,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歼10A和歼10B,乃至歼20等一系列风格独特、性能优异的国产战斗机。和歼10原型相比,歼10B是一种能和欧洲的台风和法国的阵风相媲美的、具备四代半水平的飞机。
    虽然中国歼11和歼10等第四代战机已经服役并具备了战斗力,但是J-20和J-31等第五代战机的仍然处于早期试飞的阶段,还存在着未知的研制风险,距真正入役尚需时日。而中国周边的国家即将初步装备F35,这其中就出现了一个时间上的空白。歼10B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性能价格比高、可及早形成战斗力,可以用来填补这个空白,以应付当前的军事需要。何况歼10B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并不落伍,即便是五代机服役之后,也可以与之形成高低搭配,继续发挥作用。中国批量购买苏35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些并不表示中国的五代机计划会被放弃或者出了什么问题。

  2012年里中国的各种新型飞机层出不穷,而无人机就更称得上是百花齐放了,各种科幻的气动布局反映了中国航空工业实力和科研人员的想象力。在2012年中雅安的震后救援行动中,中国无人机对受灾地区进行了高分辨率的航拍作业,为评估灾情、排查地质险情和指导救灾提供了巨大帮助。

  实际上,和其他类型的飞机相比,中国的无人机研究是起步最晚的,但也是追赶最迅速的,现已拥有了一个完整的无人机体系,其类型覆盖了从手抛式袖珍无人机到长航时高空无人机的各个门类。据报道,在捉拿在湄公河惨案元凶糯康的过程中,当抓捕工作陷入僵局的时候,中方一度考虑过动用无人机将其直接击毙的行动方案,这说明中国的无人攻击机已经具备历史实战能力。
    至2013年5月为止,继美国和法国之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的国家,其他两个分别是美国(X-47B无人机)和欧洲(神经元无人机)。这得益于中国全面的工业体系、深厚的科研积累、庞大的人才队伍和完备的配套设施,一旦有了无人机的需求,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研发并投入生产,这是一种国家实力的体现。
    B.巨龙腾空

  军事装备是最高端的工业品,中国空军装备的进步是中国工业的进步带来的。如今强大而全面的中国工业不但给空军带来各种固定翼飞机,也把过去旋翼飞机和无人飞机等方面的短板一一补上,给陆军插上了翅膀,其中最耀眼的应当是武直十了。武直十的出现意味着中国陆军可以从天空发起进攻了。
    武直十原来设计采用进口发动机,因为被外国卡了脖子,所以换成了国产发动机,输出功率仅达到进口发动机的七成,不仅延宕了研发进度,性能指标也有所降低,目前这款飞机还只是解决了专职武直有和无的问题。不过和预警机的情况类似,这反倒促成了中国的军事工业进行自我升级,现在更好的发动机正在研制当中,投入使用后将使武直十的性能更上层楼。
   和武直十相比,作为高低搭配中的低端,武直十九本身也有自己亮点,特别设计的低噪音4叶旋桨、低可探测外形和低反光座舱玻璃增加了其隐蔽性和生存机会,涵道式尾桨使其拥有更好的低空通过性,更适合侦察任务的需要,而且作为批量生产的直九改进型,其生产和维护成本较低。此外,该机最大的亮点是安装了顶置毫米波雷达,极大地增强了其隐蔽侦察能力。

  中国工业还给中国陆军带来了本质的变化,不仅实现了机械化、装甲化和信息化,而且正在逐步实现高度机动化,给中国陆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除了天生就是机动兵种的空军和海军,机动性对于陆军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即便是在靠双脚进行机动的年代,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和志愿军都曾凭借出色的机动能力创造过无数经典战例。现在工业化的中国陆军不但拥有了摩托化的机动手段,而且开始拥有战役乃至战略级别的空中机动能力。

  国家实力不仅是摆设,还必须能够投送出去。运20的问世使中国的力量投送能力发生质变,从战术级别一跃而为战略级别。当年美苏斗争,苏联全面封锁西柏林,美国凭借强大的空中运输能力,硬是用每天12000吨的空中运输量支持起了一个城市的运转。这就是战略空运的力量,如今中国也能拥有这种力量了。另外,在首飞三个月之后,有消息说运20所用国产发动机已经开始进行实际飞行试验了,毫无疑问的是,未来中国将有能力完全自主地大量生产这种战略飞机。

  运20的指标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是为实现重装陆军的战略机动而设计的,其最大载重量高于已有的伊尔76,是为了运输中国陆军最先进的主战坦克――最大重量50多吨的99改,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中国最精锐的重装陆军实现空中机动,否则这种飞机就没有足够的战略意义。

  这其中也充分体现了掌握自主的军工体系对一个国家的必要性。拥有了独立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定制装备,形成符合自身战略和战术需要的装备体系,让其中的各个子系统都能互相搭配,用最少的成本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换句话说,就是要什么就造什么,放在一起战斗力是相互加成的关系,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否则,只能是别人有什么,就跟着买什么,价格昂贵和维护的依赖性姑且不论,东拼西凑来的装备放在一起,战斗力必然要打个折扣,结果是整体小于部分之和。二者相比,个中的优劣是十分清楚的。

  现代主战坦克是陆地上的高技术武器,对工业和科技的要求丝毫不亚于飞机,所以,能自主设计制造最先进主战坦克的国家名单、能独自研发先进战机的国家名单,二者是高度重合的,这并非巧合。
    和西方国家相比,如果说中国海空军装备还处于学习和追赶的阶段,中国的主战坦克则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在衡量坦克性能的三大传统指标:进攻、防守和机动方面,即火炮、装甲和动力系统方面,中国坦克已经达到了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除此之外,中国最新的99式坦克还具有观瞄压制、主动防御和激光通讯等系统,这些都使其在战场上具备特别的优势。

  在2012年的演习中和2013年网上曝光的这款坦克是中国最新型的主战坦克,装甲和动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有人称之为99A2,或99大改,其正式型号尚未见公开报道。其发动机功率达到1500马力,这使得一向是中国坦克最短板的机动性得到飞跃般的提高,作为机动性衡量指标的单位功率参数甚至超过了美国的M1A2坦克,再加上高膛压的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动装填机,这型坦克无疑是陆地战场上独尊的王者。

  以整体提升的工业基础作为后盾,中国的坦克设计和制造都已经走出了一条独特道路,不仅继承了苏制坦克外形低矮和注重火力的优点,而且克服了其一贯忽视人机工程的欠缺,从中国最新的外贸型主战坦克――MBT-3000上看,已经装备了液力机械综合传动、方向盘式操纵、自动档等一系列装备,完全可以和最先进的西方坦克相提并论。这些改进极大地改善了乘员的操作条件,降低了操作的疲劳强度,使得乘员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注意力,在长途奔袭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足够的作战体能,这一点具有很大的实战意义。
     C.云帆沧海

  中国人对大海并不陌生,我们曾经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但到底还是放弃了变幻莫测的海洋,直到一百多年前,来自海上的炮火打破了封闭的宁静,我们因为过去的错误付出了几乎亡国灭种的代价。今天,这一幕再也不会重演了。借助着蒸蒸日上的工业力量,在刚刚过去的那个龙年里,中国有十几艘大型军舰下水和服役,从千吨级的护卫舰到6.8万吨的航空母舰,船台还有更多舰艇正在建造当中。传说中海洋是龙的家园,龙的传人是不会永远待在土地上的,现在龙要回家了。

  龙归大海的第一个标志当然要算辽宁号航母的服役、试航和舰载机的试飞。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离开其他舰艇的帮助,单是一艘航母也是独木难支。驱逐舰被称为海上多面手,不仅可以独立完成任务,而且是航母编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海军被人称之为贵族军种,其实不如叫漂泊兵种更恰当。陆军离不开土地,空军最后也会落到地面,而海军,特别是远洋海军,则是完全不同的,远离故土、远离基地、远离后援,需要长期独立地生活和作战。因此,与空军、陆军不同,海军舰只不是一件单纯的作战武器,还包括一个可以自我支持、自我维护的完整生存系统。航空母舰上各种系统的复杂性和完备性就不必强调了,即便仅仅是一艘驱逐舰,总重不过数千吨,包括了炮兵、防空、反舰、反潜等诸多兵种,外加通讯指挥中心、雷达站、直升机基地和全套生活设施,其技术复杂程度不亚于一整支集团军的总和,装备了相控阵雷达的“宙斯盾”驱逐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052C到052D,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综合作战能力却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这主要体现在其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多功能垂直发射系统和综合指挥作战系统上。和以前的几款舰型相比,052D型驱逐舰不再是只造一两艘作为试验舰使用,而是会有相当的建造批量,据报道中国将制造10-12艘同型驱逐舰。这说明经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和试验准备工作之后,中国驱逐舰的雷达、舰炮、近防、反舰、防空、反潜、隐身等各项技术和装备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不复出现当年那种一下水即落后的情况,而是已经可以当今最先进的驱逐舰一较高下了,所以才会大量建造。今后随着船用发动机方面的持续投入,取得突破之后,中国将有望造出更大更强的驱逐舰。

  052D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采用了模块化的建造方式,即将整舰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在各自的工厂里分别造好后在船厂中进行组装。这样一来,舰艇的建造工作可以在各个工厂中同步展开,可以极大地提高建造速度,并且给日后的维修和升级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也是目前西方主流的军舰制造技术。借助于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强大的工业机器,到2013年7月为止,中国的第三艘052D已经下水,并且更多的同型舰艇还在建造之中,预计其总数将会大于10艘。
    和刚刚出现的052D驱逐舰相比,054A护卫舰则已经进入了批量服役阶段。这种最型号的护卫舰已经加入了中国首个航母编队,即将开始远洋训练,其中包括入役不满一年的546盐城号、547临沂号和550潍坊号。

  从这两种中国最新的驱逐舰/护卫舰来看,其发展趋势是从反舰型逐渐转向防空和反潜型,这种变化趋势说明中国海军正在走向远洋,需要在脱离岸基飞机保护的情况下独立地、全方位地保卫自身安全,未来驱逐舰将更多的作为航母的护卫兵力使用,原来的反舰任务则由航母上的飞机负责。

  2012年,中国还出现的一种全新的056轻型护卫舰,其建造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每月一艘的程度。南北三大船厂同时开造056,从2012年5月首舰下水到2013年2月为止,累计已有11艘下水。这种建造速度在和平年代里是令人咋舌的。
    056型护卫舰的吨位虽然小,作战能力却并不弱,对空、反潜、反舰样样精通,而且其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只需要60名舰员即可。相比之下,原来1600吨的053H型护卫舰需要190人,037型反潜艇的排水量不到400吨,却需要78名舰员,这些老旧舰艇未来都可以被056所接替。舰员数量减少是意义在于:可以大幅度提高舰员的居住、生活和战斗环境的舒适性;大大降低人员的物资消耗,从而提高舰艇的自持能力;旧舰被替换后,富余的船员可以令海军编队的数量迅速扩充。此外,作为一款以近海防御为主的护卫舰,056的小吨位不但不是缺点,反而是很大的优点,这使得其出动费用降低、可以大批量制造,方便灵活地在多个方向上配合海上执法船行动。

  从这一年来中国海军下水舰艇的数量之巨来看,一反过去“小步快跑、多研制少建造”的作风,改为大规模、全方位的开工建造。这是因为,从技术上说,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已经全面掌握了现代军舰的关键技术,包括主动相控阵雷达、近防系统、垂直发射、隐身设计等等;从工业上说,世界第一的中国造船业足以支持如此规模的造舰;从经济上说,国家完全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这种程度的投入;从军事上说,中国需要弥补过去为发展经济所造成军备欠帐;从政治上说,出于国家外向型经济的需要,中国必须有保卫自己贸易线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海军军备在这个龙年里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

  目前中国这部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正在开足马力造船造舰,中国海军正在迎来历史上最大的发展期,已经投入批量制造的除了各型驱逐舰、护卫舰,还有071级船坞登陆舰,按计划一共将制造8艘同级舰只。这种船坞登陆舰具有巨大的内部容积,可搭载士兵、装甲车、气垫船和直升机,能够从远离岸防火力的海上向岛屿发动立体的两栖攻击。在航母编队形成战斗力之前,以船坞登陆舰为核心的两栖攻击战斗群将是我国最主要的远洋海上力量。

  实际上两栖攻击战斗群虽然不如航母战斗群引人注目,却是海洋中真正的进攻力量,能把军事力量从海洋投送上陆地,相比之下,航母战斗群的空中力量固然十分强大,但却无法实现对陆地的完全控制。比如美国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同时也是船坞登陆舰、直升机母舰、小型航母和医院船,它采用直通甲板,搭载了大量的士兵、装甲车、直升机、垂直起降飞机、登陆艇、气垫船和各种物资,对陆攻击能力十分强大,是名副其实的两栖作战舰艇。
    这种两栖编队特别适合于保卫中国的南海岛群,不久前,同型的“井冈山”舰在南中国海进行了两栖联合登岛演习。由于具备出色搭载能力和两栖运送能力,船坞登陆舰还特别适用于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比如撤侨。其不足之处在于仅有后甲板可以起降飞机,未来中国将会制造吨位更大、具备直通甲板的船坞登陆舰或两栖攻击舰。
    出于航程和载重的限制,通常气垫船的作战必须借助于两栖攻击舰或其他船只,只能从船坞登陆舰出发、运送轻装甲车辆。其作战模式为:先靠母舰运输到进攻海域,然后离开母船进行抢滩,比如美国的LCAC气垫船或中国的726气垫船,二者都是如此。而重型气垫船则不然,在岛屿作战中,凭借其巨大的航程和载重量,“野牛”无需依靠登陆舰的搭载,而是可以独立作战并把重型主战坦克送上滩头,是两栖作战的利器。中国最新获得的“野牛”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重型气垫船,它可以独立实现从岸到岸的进攻,称得上是一种独立作战的远洋气垫船。此外,和LCAC或726的露天甲板不同,“野牛”的运输舱室是全封闭的,为登陆兵力提供了良好的防护,而且减轻了海洋环境对兵器的腐蚀,增强了全天候作战能力。同时,“野牛”还配备了相当的自卫火力和对岸支援火力。再考虑到“野牛”的运载能力是LCAC或726的三倍,可一次运送三辆主战坦克和500名士兵,它将使中国海军的登陆能力发生质的飞跃。
     2012年5月,这条气垫船经长途运输后抵达中国广州港。中国的“野牛”并非是“欧洲野牛”的简单复制品,而是进行了特别的改制,加大了燃油装载量,从而把航程扩大到500海里,即接近于1000公里,以适应中国的作战环境和作战要求。据报道,首条“野牛”将有可能被部署到三沙市。如果是这样的话,凭借其极大的航程、高速冲击能力、良好的防护性以及一定的火力支援能力,这条“野牛”将可以直接控制整个南海区域的岛屿。

  在水下,中国的潜艇部队一向被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不过从公开媒体上偶然透出的点滴信息来看,在这方面中国并没有停滞不前。
2013-10-22 11:12: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郁闷的小蜜蜂 于 2013-10-22 12:58 编辑

   对于常轨潜艇而言,这条潜艇的排水量大得出格,几乎相当于093型攻击型核潜艇的体量,加上其隆起的艇背,都显示出它是为战略武器试验而设计的。此外,该艇的试验武器的用途、种类、发射方式和作战对象都非常多样,甚至包括潜射防空导弹,说明除了水面舰艇,中国同样正在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水下打击力量。

  除了各种作战舰艇,这个龙年里中国海军的辅助舰艇也有不小的发展,先后下水的包括:两艘2.3万吨的大型补给舰、两艘9500吨的新型潜艇支援舰、两艘9000吨的火箭运输船等,不要轻视这些辅助舰艇,它们也都是海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斗舰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海上作战体系。
    在整个2012年之中,中国的航空母舰、新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新型船坞登陆舰和重型气垫船的一艘接一艘地出现,这表明中国海军和走向进攻、走出国门的中国空军一样,也正在从近海型、防守型转向远洋型、进攻型。这反映出中国整个国家的军事战略是外向的、进取的,而不是内向的、保守的,中国绝不会满足于只做所谓的陆权国家,而是将坚定地走向海洋、走向远洋。

  中国走向海洋,这绝非仅仅是一句空话、一句口号或者一个目标,而是一种实际行动。姑且不论遍布全球的中国商船,中国的海军力量也来到了远洋。从2008年12月开始,中国海军参与索马里海域的反海盗护航行动,到2013年2月为止,先后已有共计14批护航编队前往执行任务,并且实际完成了驱赶海盗、保护商船的任务,被护航的船只全部安然无恙。期间中国军舰还向从利比亚撤出中国侨民的希腊船只提供了护航。2013年7月,中国海军派出7艘主力军舰,在日本以西的彼得大帝湾与俄罗斯进行了联合军演。演习结束后,中国的7艘军舰兵分两路,其中2艘从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对马海峡返回中国;另外5艘则调头北上,穿过俄罗斯的萨哈林岛与日本的北海道之间的宗谷海峡,取道西太平洋,从东面绕经整个日本后回国。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为日本划定地图的行动,也是对中国海洋战略的最好诠释。
    D.金蛇狂舞

  无论对于海军、陆军、空军还是天军,导弹都是最重要的武器。在导弹技术方面,作为火药和火箭的发明者,中国通过最近60多年的不懈追赶,已经重新进入了第一梯队,拥有全系列的、覆盖所有用途的导弹品种,从炮射导弹到洲际导弹,从弹道导弹到巡航导弹,用途覆盖了反装甲、反辐射、防空、反舰,乃至反航母、反卫星和反导弹,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术路线。

  和其他武器装备相比,中国的各种导弹大都处于一种相对来说更加保密的状态,其型号和性能指标都很少公开,只能从偶然的只言片语中窥视其真容,比如传说中的DF-21反航母弹道导弹、PL-12中距空空导弹、鹰击12反舰导弹等等。
    虽然鹰击12的曝光显得很突兀,但并非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多年技术积累的之下取得的突破,正所谓厚积薄发。此前,中国已经进行了40余年的反舰导弹研究,从仿制到自研,从“上游”系列、“海鹰”系列到“鹰击”系列,随着中国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造出越来越好的导弹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从公开资料看,鹰击12有空射、舰射和潜射三种,末端攻击速度可达7马赫,并且可以把两枚助推火箭分离出来做假弹头,欺骗和干扰对方的拦截系统。另有说法认为,该型导弹的高空射程可达600公里,战斗部装药超过1吨,从照片上的导弹尺寸来看,这是有可能的。

  在作为国家终极威慑力量的洲际弹道导弹方面,据外媒报道,2012年,在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连续进行了多种类多批次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7月24日试射了新式的公路机动DF-41洲际弹道导弹,8月30日试射了公路机动的DF-31A洲际弹道导弹,8月16日试射了潜射弹道导弹JL-2,8月20日试射了井下发射的DF-5A洲际弹道导弹。密集的试射体现了中国在洲际弹道导弹方面的进展,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不受任何威胁的决心。

  在中国的几种核威慑手段中,陆基固定发射井的生存能力较弱、潜基的数量和射程有限、空基的几乎为零,公路机动的洲际弹道导弹是目前我们手中最有力、具备二次打击能力的一种核威慑手段。而中国所拥有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网,其实也是核威慑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这些路网可以大大增强公路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机动性和隐蔽能力。除了使普通作战部队具备更高的机动能力,高速公路等基础建设设施在这里以另外一种方式增进了国家安全。

  如果用导弹作标竿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和科技水平,中国无疑已经达到了顶尖的地步。上一个龙年中最能令中国人眼前一亮的导弹,毫无疑问是能进行中段反导的导弹,即在弹道导弹飞行的中间阶段对其进行拦截的导弹。实现中段反导有几种不同的方式,中国采用的和美国的相同,都是其中最有效、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种——动能杀伤,即用拦截弹直接撞击目标弹的办法实现拦截。由于目标弹处于数百公里之外的外太空,飞行速度十几倍于音速,所以这种拦截相当于用一颗子弹去打中另外一颗在远外高速飞行的子弹,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另外,发射拦截弹自身的就是一枚中程导弹,做一次试验花费不菲。因此一个国家必须同时具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尖端的技术水平和雄厚的财政实力,才可能研究和拥有这种技术。
    从网上给出的飞行路线图来看,本次试验中拦截弹是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从侧方与目标弹相撞的,这表明中国的反导拦截技术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是正向对撞的话,拦截弹只需要在空间上把自己保持在靶弹的运动轨迹上即可,时间上有些差异无非是早撞和晚撞的区别,不影响拦截的成败。而侧向拦截时则完全不同,拦截弹除了保证自己的轨迹和靶弹的在轨迹在空间上准确相交之外,还必须从时间上严格地保证二者在交点相遇,才能完成拦截,稍有差池就会错过目标。侧击不仅比正撞更难,也更有实战意义,因为它能提供更大的保护范围。这次中段反导试验的成功,说明中国的反导系统向实战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从本质上说,包括中段反导在内的战略防御技术是核军备竞赛的最高阶段,此前,核竞赛先后经历过威力的竞赛、载具的竞赛、精度的竞赛和生存力的竞赛等几个阶段,越到后面对国家综合实力的要求越高,即便是原来的核大国,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退出竞争,目前仍然保持在最前沿继续的,唯有中美两国而已。中国参与核竞赛并非是穷兵黩武或为了争霸全球,而是为了保证自己独立自主的生存和发展不被干扰,只要世界上还有企图把自己的统治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的霸权存在,除了保持自己的核威慑力量和跟进对方的竞赛步伐,中国别无选择。从当年勒紧肚皮搞出了两弹一星,到今天中国已经拥有二次核打击和反导弹、反卫星的能力,加上全面建设和逐步赶超的常规军事力量,强大的国防力量始终保卫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反过来,工业的进步造就了更加强大的国防力量,二者构成了一对正反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二者还将继续互相促进,把中国的综合实力推上新的高度。
   
2013-10-22 11:15: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郁闷的小蜜蜂 于 2013-10-22 13:01 编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缩写为BDS,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起提供连续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我国天河二号成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

  中国超级计算机继天河一号之后,第二次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北京时间6月17日下午,正在德国莱比锡召开的2013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了第41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
  中国超级计算机继天河一号之后,第二次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天河二号成为当今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综合技术领先的超级计算机,中国超级计算机研制水平继续处于世界领先行列。

  今年5月底在中国主办的“高性能计算国际论坛”上,国际超算领域的权威专家实地考察了天河二号,纷纷给予高度评价。世界TOP500组织专家、美国田纳西大学杰克·唐加拉教授说:“天河二号与美国的‘泰坦’大小相当,速度却是它的两倍,制造这样强大的系统需要很强的技术。”德国尤利希科学中心的塞巴斯第安·施密特教授说:“天河二号是世界最好的计算机之一,它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日本筑波大学参加过“京”系统研制的大介博库教授说:“这是一部非常紧凑的机器,具有巅峰的性能表现,它真的是技术上的很大进步”。

     2013年1月18日,国务院向“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颁发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目前,这一技术在我国已经投入工业化制造,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及技术的国家。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在性能上,根据公开的材料表明,我国已经能够生产优于美国的激光成形钛合金构件。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钛合金大型主承力构件制造且付诸实用的国家。
  在中航成飞和沈飞的下一代战斗机的设计研发中,激光钛合金成形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这一技术,正在研制的两型第五代战斗机歼-20和歼-31采用钛合金的主体结构,成功降低了飞机的结构重量,提高了战机的推重比;依托激光钛合金成形造价低、速度快的特点,沈飞在一年之内连续组装出歼-15、歼-16、歼-31等多型战斗机并且进行试飞。
  F-22的钛合金锻件如果使用中国的3D打印技术制造,在强度相当的情况下,重量最多可以减少40%。


    2012年12月29日,我国首台采用自主设计的“龙芯3B”八核处理器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90”,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深圳大学联合研制成功。该机为单一机箱,集成了10颗八核龙芯3B处理器,理论峰值计算能力达到每秒1万亿次。成本低于20万元,功耗低于900W,体积降低至0.12平方米。
  龙芯3B1000是首款国产商用8核处理器。龙芯3B1000采用65nm CMOS LP/GP工艺制造,包含5.826亿个晶体管,核心面积299.8平方毫米,最高频率1.05GHz,单/双精度浮点峰值性能256/128GFlops,功耗40W。龙芯3B主要用于高性能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
   
    石墨稀量产
  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是碳的二维结构,是一种“超级材料”,硬度超过钻石,同时又像橡胶一样可以伸展。它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超过任何铜线,重量几乎为零。石墨晶体薄膜的厚度只有0.335纳米,把20万片薄膜叠加到一起,也只有一根头发丝那么厚。石墨烯的发现在纳米科技上是有跨时代意义的。石墨烯在新型材料、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纳米电子学、复合材料、场发射材料及能量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012年9月21日,全球首条石墨稀生产线在宁波开工,年产量300吨,其生产工艺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刘兆平团队研发,将石墨稀的制造成本从每克5000元降低到3元。
    我国在全球首次实现量子信息百公里隐形传输 奠定“量子通讯卫星”基础

  新华网合肥8月11日电(记者 徐海涛)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近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8月9日重点介绍了该成果。

  量子信息因其传输高效和绝对安全等特点,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IT技术的支撑性研究,并成为全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焦点领域。基于我国近10年来在量子纠缠态、纠错、存储等核心领域的系列前沿性突破,中科院于2011年启动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力争在2015年左右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等人,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电技术研究所黄永梅等组成联合团队,于2011年10月在青海湖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实验证明,无论是从地面指向卫星的上行量子隐形传态,还是卫星指向两个地面站的下行双通道量子纠缠分发均可行,为基于卫星的广域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力学原理检验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高损耗的地面成功传输100公里,意味着在低损耗的太空传输距离将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基本上解决了量子通讯卫星的远距离信息传输问题。”研究组成员彭承志介绍说,量子通讯卫星核心技术的突破,也表明未来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具备技术可行性。

  8月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重点介绍了这一成果,代表其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认可。《自然》杂志称其“有望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的里程碑”、“通向全球化量子网络”,欧洲物理学会网站、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等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中国量子计算机突破:10秒等于超级计算机几百年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团队的陆朝阳、刘乃乐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用量子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实验。

  相关成果发表在6月7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审稿人评价“实验工作新颖而且重要”,认为“这个算法是量子信息技术最有前途的应用之一”。

  据介绍,线性方程组广泛应用于几乎每一个科学和工程领域。日常的气象预报,就需要建立并求解包含百万变量的线性方程组,来实现对大气中温度、气压、湿度等物理参数的模拟和预测。而高准确度的气象预报则需要求解具有海量数据的方程组,假使求解一个亿亿亿级变量的方程组,即便是用现在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也至少需要几百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塞斯·罗伊德等提出了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认为借助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带来指数级的加速,将能远远超越现有经典计算机的速度。根据理论预计,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线性方程组,利用GHz时钟频率的量子计算机将只需要10秒钟。

  该研究团队发展了世界领先的多光子纠缠操控技术,成功运行了求解一个2×2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线路,首次从原理上证明了这一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光学量子计算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航天器电推进系统
  2012年12月14日,我国的实践9号A/B卫星搭载着离子和霍尔两种电推进系统由长征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于11月7日成功实现了我国首台离子电火箭在轨工作。该系统干重约140千克,推力40毫牛、比冲3000秒、束流发散角15度、工作寿命10000至15000小时。
  电推进是目前最先进的空间推进技术,此前为美国和俄罗斯所垄断。该技术能极大的提高有效载荷比,节约发射成本和卫星寿命,是深远空间探测的必须技术。
     




2013-10-22 11:44: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长啊 只看了一段 以后再接着看吧

而且我觉得这里没什么人看不起中国吧 最多就是抱怨下环境污染严重 很多毒食品 其他都很好啊
2013-10-22 12:00: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爱大苹果 发表于 2013-10-22 13:00
好长啊 只看了一段 以后再接着看吧

而且我觉得这里没什么人看不起中国吧 最多就是抱怨下环境污染严重 很多 ...

错,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他们的优越感,真可悲
2013-10-22 12:05: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爱大苹果 发表于 2013-10-22 13:00
好长啊 只看了一段 以后再接着看吧

而且我觉得这里没什么人看不起中国吧 最多就是抱怨下环境污染严重 很多 ...

我以前在巴黎碰到过一个人,明明是中国人,说着一口蹩脚的法语,但是一句中文也不肯说,还一直强调自己是法国人,不是中国人。
2013-10-22 12:06: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郁闷的小蜜蜂 发表于 2013-10-22 13:05
错,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他们的优越感,真可悲

到处秀优越感的人哪国籍的都有啊,
加入了外籍的中国人不一定都自感优越,
不愿意入籍的但愿意享受国外生活的国人也大有人在,
炫耀是个人性格的表现,和持什么封皮护照无直接关联。
2013-10-22 12:57:3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