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个四川人,跟黄洋有很多共同点,我希望黄洋不要冤死,我希望将凶手绳之以法。
我分析的资料全部来自于网络,但我尽量以可靠度比较高的信息进行分析、推断,以期望对案情的破解有所帮助。我不得不这么做,因为此事可能牵连到利益团体,黄洋案可能成为另一个冤案。
先说资料:
A 最后15天
昨日,记者采访到了与黄洋关系亲密的老师,黄洋的师兄,以及侦办此案的警方人员。他们的叙述,呈现了黄洋生命的最后15天。
1日早
喝下毒水误以为过期
4月1日早上 黄洋喝了一口寝室饮水机内的水,发现味道不对,以为是坏了就没有再喝,“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担心其他同学误喝,他特地把以为‘过期’的水倒掉,把桶刷干净……”
到了10点多的时候,黄洋开始恶心、呕吐并伴有发烧。导师和同学马上把他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当时医院初步诊断后也以为是吃坏了东西,按照胃肠炎的处理方式给予输液治疗。
2日—8日
毒因不明陷入昏迷
4月2日黄洋症状并未好转,他的师兄弟因为都是学医的,非常敏感,发现他的手和脸都肿起来了,恐怕不是吃坏了东西那么简单。当晚9点,黄洋在同学的陪同下去看急诊,化验结果显示其肝功能已出现损伤。到了晚上10点多,学生们把情况告知了黄洋的导师,导师马上携带了1万多元现金赶到医院,协调安排黄洋住院治疗。
3日 黄洋病情继续恶化,血小板开始减少,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医生会诊初步认为是中毒造成了肝功能的损伤,但究竟是什么毒素,难以判断,无法及时对症下药。
7日 黄洋开始鼻孔出血,治疗对他不起作用;
8日 他陷入了昏迷。病因仍然未明。
9日
短信提醒注意某化学物
9日黄洋的师兄孙某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周围有人常在用。孙某收到短信后,马上将情况告诉了黄洋的导师,并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使用该药物后的实验室小白鼠症状与黄洋此前症状十分相似,而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正是黄洋的同寝室室友林某!
大家立即把情况向医学院和学校领导反映,并向复旦保卫处、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报了案。“学校和公安部门跟黄洋的老师、同学一一谈话。”该老师说,之后听说有人看到犯罪嫌疑人被控制了。
11日
饮水机残留水检出毒物
11日 上海警方通报,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成分。
12日 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同日,基本认定室友林某存在嫌疑。13日下午 黄洋瞳孔放大;14日下午 没有了脑电图,肺部纤维化无法自主呼吸……
15日 复旦大学公布消息。下午,警方会同医院,向匆忙赶来的受害者家属通报了最新救治情况。
16日15时23分 医院宣布:黄洋去世。复旦大学的公告写道:“我们为挽救自己的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
以上摘自综合新华社,网址http://t.cn/zTIoN8r
B 中毒这些天
4月7日,有网友"bighema"在丁香园论坛贴出了小黄入院后的详细病历:
4月1日,因“恶心,呕吐2日余,伴高热”入院,晨饮水约50ML,觉怪味,1小时后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水样胃内容物十余次,无咖啡样,中午出现寒颤,体温升高至39.7度感腹部隐痛,无腹泻……考虑急性肠胃炎,予以抗感染,解痉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下午16点体温为39.3度……
4月2日,仍有呕吐,发热,腹部隐痛……
4月3日,诊断为“急性肝衰竭”,神清,生命体征平稳……
4月3至6日,患者神志清,其间有双侧鼻翼出血……
4月7日,患者出现烦躁,意识不清,须药物镇静中……腹部B超显示,肝脏大小正常,未见胆管扩张,回声无明显变化,门脉血流速度正常,未见血栓形成,脾脏稍大,少量腹水……
病情复杂,现在方向不明……。
4月8日,呼吸机辅助通气,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双肺呼吸音稍粗,呼吸道内有粉红色稀薄痰液,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4月9日,病情同前,患者较躁动……
早报记者 邬佳文 沈靓 徐笛 李淑平
这是关于黄洋中毒过程的比较可靠的新闻稿件,虽然疑点重重,而且存在植入式谎言,但却能提供不少线索。1.饮水机投毒在详细病历中并未提到,并且“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担心其他同学误喝,他特地把以为‘过期’的水倒掉,把桶刷干净……”这个行为非常地不自然。从这个表述上来看,说这个话的应该是黄的师兄或者导师(统称为师长)。2.神秘短信直指林某。虽然短信似乎很委婉,但是发信人目的就是说林某是凶手。3.警方居然在投毒11日之后(此期间凶手完全可以清理掉毒物),在饮水机残留水中检出了有毒化合物。可以说A篇稿件破洞太多,不全是事实,存在刻意的误导。而误导来源显然就是爆料人——黄洋的师长和神秘短信。
刻意误导的内容,却恰恰能提供一种线索,饮水机清洗的不自然行为是植入式谎言,发送神秘短信的人比林某更有嫌疑。这整个事件更可能是这样:真凶利用毒物杀人,然后嫁祸于人。真凶是亲眼看见黄洋喝下毒水,然后让黄洋或者他自己清理饮水机,并趁机在饮水机上留下证据以供嫁祸。凶手清楚知道毒物的毒性,并且在确认黄洋必死无疑之后,通过机器发送短信至孙某手机(为何是孙?也是一个线索)指向林某。此时,黄已无力为林某辩护,黄死、林被抓。一切都在凶手的操控之中,so far。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起案件是有预谋、经过深思熟虑的、杀人嫁祸,并且是黄某熟悉的人。
一个杀人案件最重要的因素是:动机。杀人动机不同于其他动机,需要非常强烈地缘由。是什么因素使得凶手一定要置黄洋于死地。情杀和仇杀,在黄洋身上可以很容易地排除掉。(不相信者,请详细查找黄的相关资料)。
这个凶手是黄某熟悉的人。并且非要除掉黄洋,而且是立即,没有选择更为隐蔽的慢性毒。可见凶手是迫切的,那么这个动机“必然”是关系到凶手身家性命的事件。联想到黄洋的生活圈子,他能接触到的、跟医学有关的、涉及到某人“身家性命”的,也就只有医学院和实习医院的某人了。
一想到这里,我就浑身起疙瘩。黄某卷入了一个深渊之中,并且整个案件的破解,也十分可能受到“外力”的阻挠,从而成为冤案。这也是我在此发帖的原因。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应该是这样:在这里,我需要先引入一个事实——黄洋放弃直博,找工作却无果,在去年底打算考博,然后获得专业第一(黄的成绩并不那么耀眼,却能取得专业第一,这是个非常大的疑点)。黄洋不小心或者无意之中撞见了五官科医院某人或者复旦医学院某人的“勾当”,使得凶手坐立不安,处心积虑置黄于死地。在博士考核中,还通过关系给予黄洋第一的成绩以安抚黄洋,但黄不愿意。最后凶手就实施了这毒杀嫁祸黄洋案。
甚至于作案地点并非宿舍。凶手提供了植入式谎言,使得误认为黄是在宿舍遇害的。饮水机的毒物也是事后抹上去的。凶手不见得是一个,可能存在主犯和从犯。
除去这个杀人事件,真正惊心动魄的怕是那见不得人的动机。而且存在于复旦医学院或者五官科医院。这个动机如此恐怖,以至于要置人于死地。
如果没有证据,以上仅仅是不负责任的猜测。其实根据这些推断,还是可以从一些地方入手,寻找出证据的。这里我不能提出来。希望上海警方能排除外界压力,还一个公道。
再次呼吁,还世界一个阳光!
(以上为转帖) |
2013-4-20 22:1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