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复调音乐的起源

11
回复
1086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13-4-16 17:47:07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知识了
这些一般都是西方使用么,东方有类似用法么
2013-4-16 22:13: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Cogito 发表于 2013-4-16 23:13
长知识了
这些一般都是西方使用么,东方有类似用法么

在音乐发展史上,对复调的理解和应用是在欧洲被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音乐是单声部的,所以有些描述复调的词汇在汉语里都找不到相应的说法。
2013-4-17 05:58: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果子狸69 发表于 2013-4-17 05:58
在音乐发展史上,对复调的理解和应用是在欧洲被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音乐是单声部的,所以有些描述复调 ...

其他东方国家的音乐是不是也是单声部的呢?印象中看电影,日本韩国的古代曲子也和中国的差不多,没复杂的复调旋律
2013-4-17 12:01: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Cogito 发表于 2013-4-17 13:01
其他东方国家的音乐是不是也是单声部的呢?印象中看电影,日本韩国的古代曲子也和中国的差不多,没复杂的 ...

在西方文化传入之前,日本,韩国与中国属于同一文化圈。在音乐领域的特征就是有单声部的声乐和器乐,无和声,无复调,作曲家的姓名都没留下。
2013-4-17 16:14: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果子狸69 于 2013-4-17 19:43 编辑



这是个二声部的 Organum, 主声部在上,伴唱声部在下的,无器乐伴奏。作曲者没留下名,大约是10或11世纪的作品。
2013-4-17 18:11: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上面是 Johann Pachelbel (1653-1706) 写下的 D 大调卡农曲 (Kanon in D-dur). 这是一首典型的巴罗克时代后期的复调器乐作品。
2013-4-17 19:23: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果子狸69 发表于 2013-4-17 16:14
在西方文化传入之前,日本,韩国与中国属于同一文化圈。在音乐领域的特征就是有单声部的声乐和器乐,无和 ...

印度或阿拉伯的一些历史悠久的国家这方面是什么情况呢
2013-4-17 22:02: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果子狸69 发表于 2013-4-17 19:23
上面是 Johann Pachelbel (1653-1706) 写下的 D 大调卡农曲 (Kanon in D-dur). 这是一首典型的巴罗克时代 ...

好听,好像有三个声部?
2013-4-17 22:06: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Cogito 发表于 2013-4-17 23:02
印度或阿拉伯的一些历史悠久的国家这方面是什么情况呢

印度的传统音乐是8度音阶的单声部音乐,没有重奏和乐队,只有独奏。因此没有和声,更谈不上复调。印度传统音乐的演奏是即兴的,没有记谱的方法。

阿拉伯的传统音乐对音程的划分有独特的方式,有1/3与1/4音程,也是单声部的乐曲。20世纪以前阿拉伯世界没有记谱的方法,音乐是耳闻口传的艺术。
2013-4-18 17:16: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是德国作曲家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写下的一首非常优美的二重唱歌曲,是他的神圣大合唱 Kantate BWV 78 中的一个乐章。
2013-4-18 17:46: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果子狸69 发表于 2013-4-18 17:46
这是德国作曲家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写下的一首非常优美的二重唱歌曲,是他的神圣大合唱  ...

带歌词的感觉两个声部耳朵就有点不够用了。。。
2013-4-18 20:53:04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