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请他的任课老师或者系主任把他介绍给法国的老师,他们定期会有研讨会,互相都认识;
2. 请至少2位老师帮他写推荐信,这个在他申请博士的过程中可以加分;
做到这两点之一,而且成绩够好,把握会大很多。
3. 他的签证什么时候到期,今年巴黎各所大学的经济博士招生期基本都结束了。每一年法国各大大学招博士都有固定的时间和流程,最早的应该四月就开始了,不知道他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当然即便在招生期外,也还是可以试试的,只是把握小很多,除非他很优秀,或者有具体的老师署名推荐,然后由法国大学的ED的头向校长申请,请校长特批。(这个很罕见。)
4. 理论上读博没有具体的语言要求,因为现在在法国做经管研究的,可以用英语跟导师沟通,发表的文章也是英语的。会说法语当然更好。
5. 读博的关键在于课题,课题决定一切。课题决定了候选人必须拥有的知识和才能(好比说计算机水平,微观或者宏观知识基础等),可以报的学校,是否能拿到资金等。所以他应该先根据自己的特长想好几个具体的课题或者方向,当然是能实现的又有价值的,然后在各所大学的ED或者RECHERCHE部门上查信息,看有没有吻合自己期望的OFFER(或者适合的老师),然后和老师联系,寄相关材料,等答复。
6. 所以这里有个观念是错误的,读博不是要找最好的大学。西方读经济类博士,准确说是在法国,实际上是通过平均3份研究成果完成一个研究总结,也就是论文,所以法国人在口语上常常说的是做一个THESE,而不是去读一个博。那么,博士文凭最大的社会实用性(这是家父的话。。。其实就是功利)也是它最大的价值是论文本身,其次是指导老师,然后是研究所在的领域和研究成果可应用的方向,再之后是所在的研究所和相关研究团队,最后才是大学。大学对于法国的经管类博士生来说,只是个给经费的单位而已。(当然,如果进了太烂的大学,也不行。因为水平较差的大学一般没有好的研究所和知名学者。)正如我们知道马尔蒂摩尔的研究方向是产业经济学,他是拉丰的弟子。。。至于他毕业的学校,意义没那么重要。进了SCIENCES PO,没有好的课题,或者没有合适和负责的老师带,做研究的时候度日如年,或者毕不了业,有啥意义?而且这些学校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报。。。你确定他能争得过那些人?
7. 具体手续还包括提交完整的研究计划,这个我建议他要多跟导师沟通,一定要多听导师的意见,做一份漂亮的研究计划。然后是资格审批以及听证会。听证会因校而异,有的就是5分钟,有的可能1小时;有的只是ED和本校的加起来七八个老师参加,有的会请各个研究所,各个院系,其它大学,甚至学生代表组成一个庞大的审批团队。
8. 与其它专业相比,好比艺术类和理工科,经管类博士名额不属于僧少粥多的情况,但是也不是特别难申,应该是僧略多于粥吧,主要是经费或者说补助难拿到。
总结:所谓把握,因人而异,只能说可以试试。 |
2012-9-27 17:5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