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摄影师爱伦·冯·翁怀特(Elle Von Unwerth)曾是一名职业时装模特,是为数不多的由摄影的被观看转变为观看的女摄影家。大概是深谙时尚的个中秘密,或者是看破时尚制造者的装腔作势、故作高深,她喜欢用轻松、悠闲的格调,以快照的方式颠覆传统的时装摄影的精致风格。在时装故事“婚礼场景”(Scenes from a wedding )中(图1),翁怀特干脆用傻瓜相机抓拍一场婚礼的各个瞬间,把婚礼表现成一场热闹喧哗的肥皂剧。这些照片既无丰富的影调,也无细腻的颗粒,构图随便,单灯直闪,一改以往婚纱主题的时装摄影庄重、高贵的画面样式。虽然婚礼是摆布的,但运用快照的语言,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首先抓住观者的视线,才有可能使他们留心照片所表现的时装。在另一组时装故事“The heat of the moment”中(图2),翁怀特将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尚秘密运用的颇为娴熟。这是一组拍摄晚礼服的照片,翁怀特并未选取富丽典雅的拍摄背景,也没有层次丰富的用光,而是将模特置身于阳光灿烂的墨西哥户外,古建筑、仙人掌、热气球、当地人,再加上那个欢乐奔跑的黑人模特纳奥米·坎贝尔,这些元素构成了一派热情洋溢的拉丁美洲民族情调,而拉美风格正是近年来时尚潮流中之大热,快照正好能表达出这种民族精神。
“The Next Way”是林德伯格在意大利《时尚》杂志(2000、3)发表的一组时装故事(图6,7),照片中表现的是深秋雨天的城市街道,一个开车的女人(模特)如何面对一群警察的故事。第一张照片是一辆老汽车撞上了一座房子,接着就是车中模特的一个特写:冷若冰霜,若有所思。接下来模特从车中走出来,与赶来的一群警察有所交流、沟通、误解乃至被追杀。饶有趣味的是模特并没有因车祸受伤,却一直穿了一双类似绑腿的白色皮靴。古旧的背景建筑,空中飞扬的枝叶,汽车的滚滚浓烟,众多忙碌的黑衣警察,模特身上被雨水打湿的衣服及她的冷漠、无动于衷的表情,构成了如同电影般的美丽画面。这种对大场面和众多人物的把握,对道具、灯光、服装、造型的综合运用,恐怕也只有拍过电影的人才敢于尝试的。在另一组时装故事“Love That Look”之中,林德伯格还借用了美国黑帮片的画面风格:在一个郊区小镇上,一个持枪的女人(模特)如何进行攻击和防御,直至最后的胜利。与上组照片不同的是,这一组照片没有再现宏大的场面和敌我的对立,而只是拍摄一个模特,用她的行动和表情间接表现情节的发展,从模特开始的警觉、惊讶,到中途的轻松补妆、深思明察,至最后胜利而开怀大笑,同样使这组照片具有纪录片的真实和美感。其中模特的极具天分的表演在这组照片中起到了决定作用。当然,像林德伯格的这种电影风格的时装摄影,由于画面中表现时装的视觉元素不多而致使观者也许会忽视时装本身,但这种风格更能表现出摄影师的功力和个性。而且有时候时装摄影所表达的并不一定是它自身具体的东西,而是抽象的时代精神和潮流风貌。
Steven Meisel是当今时尚界风头最劲的时装摄影师之一,最早师承理查德·艾夫登(Ricard Avden),擅长多变、丰富的时装摄影表现手法。现在他同时为意大利版的《VOGUE》和美国版的《VOGUE》拍时装故事,在为《VOGUE》杂志中艺术性最强的意大利版的拍摄中,Meisel能够充分利用影调、虚实、色彩等极其个人化的表现方式来呼应杂志整体的高品味,而对于强调实用性,大众性的美国版《VOGUE》,Meisel则以一种简洁,明快、通俗的风格拍摄照片。如果单从意大利版的《VOGUE》中观察Meisel的风格,可看出他对时装摄影的纯影像的语言把握得很透。以下则就Meisel在意大利版的《VOGUE》中拍的时装故事来探讨纯影像语言在时装摄影中的运用。
Meiel除了对色彩这一基本的摄影语言的纯熟运用之外,还是一个捕捉光影的大师。在组片“在寂静的晚上”(In Still of Night)中(图9),Meisel营造出一种夜间暖调灯光的气氛,主要用逆光,侧光和侧逆光等富于含蓄、隐秘味道的光位,描绘了女主角在和男人作一个似乎和钱有关的交易的故事,同样是拍晚宴的礼服,在这种极富塑造力的光线的主导下,整个照片更加神秘和性感。同时,Meisel也很注重现场光在时装照片中的运用。在时装故事“纽约的Staten岛”(Staten Island,New York)中(图10),Meisel把背景设在一座建筑里的空旷房间里。这个房间有几个宽大的窗户,采光很好,在这室内自然光下,两名女子和一名男子在上演一场无声戏剧。成直角的两面墙上各有一扇大窗户,使模特身上的主光和辅光的关系成为可能。比如模特距一个窗户近些的话,这个窗边的光线则成为主光,与其成直角的窗户的光线则变为辅光,这种不加人为调控的光线更为自然谐调,使照片呈现唯美的风格。再者,由于窗户的存在,使室内和窗外亮度反差很大,Meisel把曝光略为加大,一方面使室内的影调明亮些,另一方面,索性让窗外曝光过度而产生光晕,反而使照片平添了几分朦胧虚渺的神秘之感。也许这就是艺术和现实的一点距离吧。而正因这一点点的距离,Meisel使商业的时装照片上升为艺术。
Steven Meisel除了对摄影的色彩,光影的纯熟运用外,也热衷于探索摄影器材本身对丰富时装摄影语言的可能性。在时装故事“新的幻想”(LA Sequel new Fantasy)(图11),Meisel用广角镜头拍摄饰品。他选择有粗犷岩石的户外自然界为背景,在正午直射的阳光下,用超广角镜头对准模特的身体局部近摄,如带项链的颈部,带戒指的手臂等等。在明暗十分明显又变形的人体的衬托下,这些首饰一改平时的华贵,娇嫩之感,使照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气势来,这实在是可以归功于Meisel选择镜头的慧思吧。在另外一组照片“Mirror, Mirror of the wall”中(图12),Meisel借用童话《白雪公主》中的经典台词,来表现一个在镜前审视自己的女子的时尚形象。在这组照片的绝大多数中,Meisel只在照片中摄下了一面墙上的镜子里模特的形象,而没有拍下应存在的摄影师本人。这就是运用了技术相机中的镜头偏移技术。在135、120相机的拍摄条件下,拍摄者只有在镜前才能看到镜中形象,而拍摄者则不可避免的被镜子照上,但是,用4×5或8×10技术相机拍摄,则可用镜头的平移避开被摄者,从而产生一种审美上的趣味。总的来说,Meisel在运用摄影的艺术性语言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他的多变的风格使他形成了自身的面貌,同时也是在商业上大受欢迎的一个典范。
1998年秋冬季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的印刷广告就是直接对《蒙娜丽莎》、《草地上的午餐》等经典绘画的模仿和挪用。在模仿《草地上的午餐》的时装照片上,一位淑女与几位男士进午餐,他们的举止和绘画上的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着装正好与绘画相反:淑女身着一套条纹西装,几个男士却一丝不挂。这种变化一方面是打破时装照片对绘画的完全照搬的低俗想法,另一方面也许是出于女性意识的考虑。在《草地上的午餐》绘画中,女性是被男性观看的对象。包括女人的身体;而在照片上则颠覆了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观念,反其道而行之,将男性搬上被看的舞台。这样的照片虽是商业用途,其实也是后现代的摄影艺术。在模仿《蒙娜丽莎》的照片中(图13),蒙娜丽莎的身边还有一名裸身男士。这致使观者的视觉中心点在两人身上游离,而无法确定谁应该被观看。也许这是摄影者略施的小小诡计,让观者重新审视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传统观念。当然,也许圣罗兰的印刷广告所呈现出的多重含义并非作者本意,但在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繁荣的今天,具有商业取向的时装照片也必然被它的思想淫浸而做出反应。时装大师圣罗兰的一贯风格是优雅高贵,他的广告正适合用像《蒙娜丽莎》这种的古雅的风格来表现,可以说圣罗兰的广告效果是成功的。追求新奇、变化是时尚永恒不变的游戏规则,圣罗兰的这组广告追随后现代主义的潮流,足可见时尚业内人士对社会思潮的密切关注,也可确证时装就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与路易·威登这种跟文化开玩笑的广告策划方式不同的是,意大利休闲品牌贝纳通(Benetton)的广告则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的产品广告,一类则是宣传企业精神,倡导人道关怀的社会公益广告。这些公益广告超越了一般时装摄影广告的意义,表达了对种种社会问题的关注。正如它的创意总监Toscani认为:广告不仅是一种传播方式,更是一种我们时代的表达。他们需要有能让人思考和讨论的广告图片。从20世纪80年代起,贝纳通推出了以拥护种族平等为主题的广告运动。在这些摄影图片中,黑白两色成为画面中的主体颜色,它的产品则销声匿迹,仅有品牌名称“United Colors of Benetton”以极小的面积出现在图片在右边。这些“时装摄影”在形式上对比鲜明:一位黑人母亲哺育一个白种婴儿;白人修女教黑人小女孩画画;一只白人的手与一只黑人的手被一付手铐拴在一起;一只白狗亲吻一只黑色小羊;三只不同人种的心脏被放在一起,而看上去相同无二(图31)……贝纳通的这些广告表达了渴望种族平等,消除人种歧视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