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人共同生活、工作的十年期间(1882—1892年),两人的创作都大放光芒。罗丹创造了许多以母爱为题材的作品。卡蜜尔创作了以爱为题材的重要作品《遗弃》(Abandon)和代表作之一《小领主》(Petite Ch*telaine)—— 她一生唯一的儿童塑像。可是她万万没想到,对罗丹艺术的极度崇拜,对罗丹本人无以自拔的极端的爱,竟成了彻底扼杀其艺术生命的利剑。
和罗丹分手之后的三十年,她生活在深深的绝望与仇恨中。她继续创作,却不再得到承认。她的精神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打击,在这个充满虚伪、欺骗、自私、不平等的严酷冷峻的世界里,她感到自己只是一条被遗弃的可怜虫。她抗争、拼搏、呐喊,但这一切都淹没在茫茫云烟之中。她开始神经错乱,开始自悲自弃,她时而与流浪汉为伍,时而连续一周不出家门,不开窗户。1905年她拿起了沉重的铁锤。随着深夜一声声凄苦疯狂的尖叫,随着一件件无价之艺术珍品在铁锤的挥动中砸成碎片,卡蜜尔永远地离开了爱,离开了艺术世界,离开了曾使她废寝忘食、不休不眠的雕塑。
1913年3月,父亲去世一周后,48岁的卡蜜尔被正式送入精神病院。她从此不再创作,拒绝雕刀,她选择了完全的沉默来逃避和抗议冷酷无情的外部世界。她在精神病院中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整整三十年!1943年10月19日,79岁的卡蜜尔在精神病院中默默地死去。
卡蜜尔的雕塑创作是她性格、人生观和形象的表现。初期主要是泥雕,如《大卫》、《巨人》,着重对力度的表现。成为罗丹的学生和情人后,先雕了一组人像,其中《卡库恩达拉》(Cakountala, 又名《遗弃》)和《华尔兹》(la Valse )最为成功,两者表现了作者对肉体的爱和灵魂的爱的强烈追求。之后,雕了《克劳多》(Clotho)和《乞求者》(Implorante),那是对生命的渴求,也更讲究技巧。与罗丹分手后,她于1894年创作了代表作—— 著名的艺术珍品《成熟的年龄》(Age Mur),那是卡蜜尔一生的表现。那个双腿下跪的女孩就是卡蜜尔本人。整个作品弥漫着痛苦、绝望与无可奈何。1897年的《浪》(la Vague)表现了人类在大自然力量下的渺小;1898年的《贝赫与戈格纳》(Per*e et la Gorgone*)和1906年的《妮奥比德》(la Niobide)为最后的作品,象征作者的“戈格纳”身首分离,“妮奥比德”身心中箭,预示了作者生命的悲惨结局。
卡蜜尔·克罗黛尔留存世间的作品已极少。巴黎的罗丹博物馆里有卡蜜尔一室,收藏着其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成熟的年龄》、《罗丹》、《乞求者》、《克劳多》等。一些私人收藏中也有她的个别作品,如《浪》、《贝赫与戈格纳》。自1913年以来,艺术界一直有人在寻找和研究卡蜜尔的作品。前几年,瑞士为卡蜜尔·克罗黛尔举办过一次作品展。近年来,建立卡蜜尔·克洛代尔博物馆的呼声越来越高。世人不会忘记卡蜜尔,这一天会到来的!
* Per*e et la Gorgone系法文名称,音译为《贝赫与戈格纳》。英文名称为:Persius and the Gorgon,即“佩尔西乌斯和戈耳工”。两者均为希腊之神。(编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