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umyking 于 2011-12-6 15:21 编辑
迷失马拉喀什。
Day 2 第二天一大早,到riad的露台吃早饭。公鸡啼鸣,婀娜晨光,俯瞰整个庭院,有幽蓝的池水,也有碧翠的枝叶,吃着摩洛哥的面包早餐,搭配传统的鲜榨橙汁,对这个riad和摩洛哥的印象分暗自提升了。
吃罢早饭,我们听从小管家的指示,在最近的广场打车。据说那里有很多taxi。早晨的medina,是另一番景致,虽然街道脏乱,却也是宁静祥和,等待主人的马车,卖菜的商贩,上学的小孩,早起的老人……我们穿过街巷,到了古兰经学校旁边的广场。奇怪的是,有许多妇女在等车,而没有一个男人。Taxi的确很多,但是都坐上了人。眼看着就要迟到了我们还是没有等到车,从焦急到平静,我们已经慢慢学会这个国家的不慌不忙。最后走了许久才找到愿意带我们去学校的车,因为那个校区远在市区13Km以外。 坐在车上,终于松了一口气,车子绕着Medina的Kasbah外墙行驶,经过Gueliz,喷泉,出城。马拉喀什的路上,有人驾着小毛驴,有人驾着马车,也有人驾着帕萨特,甚至有人驾着路虎,不得不惊奇,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究竟能发现多少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与融合。一路疾驶在通向Amizmiz的路上,沿途是平整的橙色沙土,热带树木低低矮矮错落其中,高级villa和酒店林立,不愧是欧洲老人度假胜地。
半个小时之后,终于到了学校的马拉喀什校区,我们都惊异于沙漠地带居然能建造出这样郁郁葱葱风景迤逦的校园。校园很大,有着沙漠特有的各种植物,两个人工湖,湖心的大喷泉,马拉喀什红的房子。旁边的重型机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是的,非洲在发展。
和我们一起参加seminar的同学大多是摩洛哥当地人,我们三个东方面孔出现在课堂里的时候,大家都颇为好奇,不断打量着我们。我们小组里有两个摩纳哥女生和一个德国男生,两个摩纳哥女生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次,最后的presentation她们觉得老师给的case太难,于是找学校领导反映能不能改个case,无果,然后直接消失了。大概商校的学生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开着车,背着LV,手持iphone,用mac,像是微缩型非洲上流社会。
傍晚回程的时候,当地的同学热情开车相送,第一次在摩洛哥感受到温暖。我掏出随身携带的地图,让他们指路,但是他们指路的技术着实不怎么样,找了半天也找不出我们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也许地图都是给外地人看的,他们完全凭着经验生活,完全不需要理论指导。但话说回来,就算把地图研究得再透彻,实践的时候还是两眼一抹黑,找不着路。比如我。
我们就懵懂单纯地来到了德杰玛广场。那真是一个人口密集度和上海南京路或者北京西单媲美的地方。广场上,歌舞升平,戏猴客,吹笛人,舞蛇者,看戏的,领路的,拉客的,吆喝着,应和着,汇集成袅袅灰烟在广场上空缭绕,久久挥散不去,热闹中蕴藏着不可言说的神秘。
几乎每个人,看到我们仨,都在“口尼叽哇”地跟我们打招呼,刚开始我们还解释着,我们是chinois和korean,久而久之,就由他们去了,反正他们也分不清楚。总之,我们在非洲学会了第一句日语问候。他们对东方人以及东方文化的好奇劲儿丝毫不亚于我们对非洲的新鲜劲儿,每个人都乐意和你唠两句。 在广场附近吃了比较满足的一餐,第一次吃到tajine,味蕾在辛苦和愉悦之间无规律徘徊,其实tajine就是一种添加了一些特别的香料烤制出来的鸡肉或者牛肉,其他的就不剧透了。直到最后几天,我的味蕾已经能够对其完全愉悦,不再徘徊了。
被广场的架势震慑了一会儿,我们就决定还是回宾馆,回到有网络的地方,回到能够和现代化社会连接的地方,回到能够掌握局面的地方!但是,从广场回到宾馆,这地图上2厘米的路程,我们却走了快一个小时。从广场回去是要穿过大名鼎鼎的Souqs集市的,这是马拉喀什有名的市场,由上百条小巷组成,在地图上,这个区域显示的就是一团乱麻,指导性几乎为零。我只能凭着我,被剥落的方向感,在扫射的目光中激流勇进,我们惴惴不安,都没有心情去逛集市里纷乱琳琅的商店了,一副箭在弦上的神情,万一坏人发出什么危险信号,就用凌厉眼神杀死他。 这种无头苍蝇式的探索终于走到没辙,找到好心的一家四口问路,他们一路领我们到了宾馆路口。从路口,小心翼翼穿过小巷子,觉得这段路熟练多了,仿佛锻炼出一种独特的嗅觉,能够老马识途了。回到宾馆,Y同学神色凝重地跟我说:“我们下次不去广场了吧,不能每次都这样靠运气。”我笑着赞同,心里轻微地回味着刚才的小小冒险。跟Y在riad的salon里回放在广场上拍的视频,每一个画面都那么经典,有一种后知后觉的趣味,两个人笑成两团,Y说:“看了视频才发现,X,居然真的到了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