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3月11日地震、海啸发生后到第二天下午3点半1号机组机房爆炸的25小时里,为何打开阀门的指示一直未能执行?从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到原子力安全院、菅直人,到底有过些什么样的联络?终于看到了一份深入幕后、多角调查的结果。回头在这里一段段披露。
各位,晚上好,我将在5分钟后一段段发出今天下午所说的那个报告。一起来了解一下,从3月11日地震、海啸发生后到第二天下午3点半1号机组机房爆炸的25小时里,为何打开阀门的指示一直未能执行?从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到原子力安全院、菅直人,到底有过些什么样的联络和行动?
1.3月11日地震发生时,东京电力的社长清水正孝在关西出差,未能返京。同时,会长勝俣恒久则在北京(自由记者查出:他代表东电招待各大媒体干部旅行),得知日本发生大地震消息后,他表情严肃地对同行干部说:“没有消息”。此后不断通过卫星电话和东京的总公司联系,然后在第二天回到了日本。
2.就这样,11日地震、海啸发生当天,在两位负责人都不在的情况下,东电成立了对策本部。
3.而首相官邸,当时也未和东电直接联络,全部通过经济产业省下属的原子力安全保安院这个窗口了解情况。那天下午,保安院向官邸汇报了东电的现状评估:“目前反应堆没问题”。
4.但是,随着事态的恶化,菅直人开始对东电产生怀疑。到了傍晚,他突然给夫人伸子打电话:“赶快替我将东工大的毕业生名册找出来!”,他开始想到在母校或许可以找到能信赖的专家。
5.晚上20点30分,官邸得到消息:2号机组的冷却系统已失去机能。菅直人立即感到问题的严重,意识到必须马上送发电车进去!必须立即恢复冷却系统!他在首相办公室里架起了白板,开始亲自指挥:“有几台发电车?!”,“自卫队能不能运啊?!”。
6.接着,由于社长、会长都不在,官邸将一名东电的董事召来,在他说明了反应堆内压力已经上升之后,官邸要求东电:立即打开阀门。但是,东电没有动。理由是:条令上的确有这一条,但在日本的核电史上未有先例。而这导致一定量的放射物质散发到外部。
7.最后东电的干部告诉官邸:“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太重大的判断”。于是,决定继续期待冷却系统的修复,期待不再需要开阀放气。
8.到了晚上22点,随着反应堆内压力不断升高,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发出紧急预测:将在24点50分发生堆芯熔融,必须立即打开阀门释放水蒸气!
9.但是,东电依然未动。12日凌晨1点30分、首相官邸以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名义正式下达开阀命令。然而,经产省下属的保安院却认为:最终是否开阀,“首先应该由东电自己决定”。理由是:在国家要求各大电力公司提交的文件中明文规定重大事故对策是“事业者的自主措置”。
10.这头,随着时间的逝去,首相官邸愈发感到不解和困惑。菅直人焦躁不安地嚷道:“东电为什么不执行命令?!”,“我得去东电的现场直接和他们说!”,随后又吼道:“呆在这里不是什么也不了解吗?!除了我,此刻还有谁能去和他们谈?!”。
11.深夜2点,菅直人决定在4小时后的清晨6点,从官邸屋顶直接乘直升飞机飞往福岛第一核电站。
12.出发前,秘书官再次劝菅直人:“你不能去,指挥官不在官邸的话,日后会遭批判”,但是,菅直人没有动摇。
13.在飞机上,同行的原子力安全委员会委员长班目春树对菅直人说:“总理,核电不要紧,构造上不会爆炸”。他,是监督日本核电安全的最高机关的委员长。
14,如今,记者追问班目:“为什么当时那么说?!”班目回答:“我以为,在我们到达前,他们一定已经打开了阀门”。
15.最后,在菅直人一行视察结束后的上午10点17分,东电才终于开始了打开阀门的作业。视察结束回到官邸后,菅直人也对周围说:“反应堆是不会爆炸的”。
16.但是,下午3点半刚过,1号机组的机房发生了巨大的氢气爆炸。 正是从那一刻起,第一核电站一系列的危机开始了。
17.现在,面对记者的逼问,班目委员长承认:“我对自己的不明情况感到耻辱”,然后沉痛地说道:“的确是准备不够”。
18.每日新闻在最后写道:“为了国家、国民能从大震灾中再起,我们同时还需要做什么?我们该如何向后世传达这过于沉重的教训?为此,我们将继续调查一切现场并不断思考。”
东京电力决定,为了将高浓度的核污染的水保存下来,必须将低浓度的核污染水一万一千五百吨放入大海。虽然此举是个紧急措施,但对海水的污染,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东电发布此决定时,是哭着宣布的。我个人认为,此举不仅仅对日本,也对邻国造成了污染。日本应该向周边各国发出照会。并应作出相应姿态。
引自:
叶千荣同学的微博
|
2011-4-8 08:4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