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看红楼梦批注,比较现今的物价与官薪!

17
回复
2284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10-11-29 22:20:26

新浪微博达人勋

没看懂
可以再白话些吗 ?
2010-11-29 22:23: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有风险 回帖需谨慎

N年前的 旧闻了  不知道LZ哪里挖出来的

补充内容 (2010-11-29 22:30):
而且还断章取义 转贴不完整。。。
ll_nature
2010-11-29 22:34
说老实话,还真不是转帖,是我一笔一笔敲上去的,当然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我感兴趣的!呵呵! 
2010-11-29 22:28: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VODKA_GIN 的帖子

比如说 地方七品知县一年总收入 105两银子
换成2000年的人民币 大约为105*230=24150元
大米  二十二石五斗 =22.5*60kg=1350kg
所有这些 供 七品知县全家一年生活,可能还有一些日常差用也需要算在内!
2010-11-29 22:31: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借古讽今的话清朝不是好例子,明朝才是,动不动开皮革厂~~~

2010-11-29 22:32: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那会儿得物价和现今咋比 太架空了吧 那会一亩地才1两银子 人民币200来块 一间房子也才30来两 搁现在农村房价也不止这价了吧

再说官薪 雍正以前清朝官员的俸禄很低的 正俸恩俸俸米都加上统共也没多钱 好些官员还得靠放贷当当才能过活 红楼里也有啊 凤姐儿屋子抄出来的那箱借票子 虽是违法的 但若不靠这些额外的进账 咋养活上下几百口子人捏 贾府若是影射曹家就更说明问题了 凤姐儿说各家有各家难处实在不是塘塞话 还有交待贾府家底儿那段 压根就说的是实情 曹家到抄家时已经是个空架子 之前也是靠挪用公款支撑 其实很穷的 靠朝廷那点俸禄根本养活不了一大家族 所以那会但凡是官 要么必贪 要么必得额外创收 生出百般俭省得法子 那也多是个花架子 风吹吹就倒了!

整个清朝财政一直都紧巴巴 想搞经济康熙又不许 钱哪儿来?捐官吧 到了雍正改革税制 再抄家 这就是穷疯了 到了绢纳才攒了一点钱 结果到了乾隆就又完了
2010-11-29 22:57: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只知道先在物价高涨
2010-11-29 23:08: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两银子才230啊,还以为1000呢,记得红楼梦里的丫环月例就是1两银子,当时心想,折合1000差不多吧。
vincyjin
2010-11-29 23:39
只有几个上得头面的主子丫头才是1两银子了 不过贾府大丫头都是公务员 福利刚刚得! []~( ̄▽ ̄)~* 
ll_nature
2010-11-29 23:27
那些丫鬟,吃住穿都不要钱,唯一的开销恐怕就是给家里的补给了! 
2010-11-29 23:08: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vincyjin 发表于 2010-11-29 22:57
那会儿得物价和现今咋比 太架空了吧 那会一亩地才1两银子 人民币200来块 一间房子也才30来两 搁现在农村房 ...


美女万大人

好久不见
2010-11-30 00:54: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你研究这个东西没意思,你应该把红楼里面四大家族的政治背景跟现代的官职对应起来,这才叫做好玩
孔二狗
2010-12-3 23:37
借古讽今,也很有意思。不过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其实在当时也很一般,小说中贾家当时也只是公爵(荣宁二公),要知道明朝的亲王,郡王就很多 
ll_nature
2010-11-30 09:12
呵呵,那我这个贴就危险了! 
2010-11-30 01:04: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lz读得是哪个版本的批注 说详细点可以么 也想看看哦
ll_nature
2010-12-4 12:14
红楼梦(名家批注图文本) 书籍作者:【清】曹雪芹 著;刘世德 校注 图书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 
2010-11-30 20:18: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ll_nature 的帖子

其实我对古代的官员和银价也很感兴趣,不过楼主不应该那清朝作比较,满清时期,官员的年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少的,如果光靠这点银子别说花天酒地,就是一般的迎来送往都不够。当然中央政府也是知道的,官员除了不够用的俸禄之外,主要的合法收入是火耗,那才是大头。如果是品级比较低的京官连火耗都没有,只能等着地方官每年进京到各部衙门送的碳敬和冰敬了,当然也是少得可怜。上书房大臣和后来的军机大臣算是位极人臣,也主要收入是皇帝赐的庄园和其他孝敬。所以不能看年俸禄,宋朝的官员工资又是历史上最高的,高的吓人。另外白银的实际购买力可不是止230块,保守在1500左右。
2010-12-2 21:44: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孔二狗 发表于 2010-12-2 22:44
回复 ll_nature 的帖子

其实我对古代的官员和银价也很感兴趣,不过楼主不应该那清朝作比较,满清时期,官 ...

全汉昇《自宋至明政府岁出入中的钱银比例的变动》,《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
2010-12-3 00:48: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很早前写过一个帖子,对比一下。

关于明朝的官俸以及物价

明朝的时候对官俸采取的是,部分以宝钞的形式予以折发,但是由于宝钞发行的问题,实际上宝钞的实际面额远低于它的实际购买力,因此导致的结果是百官的真实所得因为宝钞跌落的购买力而减少,举个例子,一个正一品的官,在洪武初年的时候,能够得到100公石的米,那时全部发米,而到了宣德的时候,改搭部分宝钞,于是他的实得只为46公石的米。正统的时候,宝钞的搭数增加,正一品实际只得34,35公石的米数,成化年间,只得大约20上下的公石米数,相当于唐朝开元年间的七品官官俸。

同时,一般老百姓的所得也颇低,这种所得一般而言长期的用银和米来表示,短期的用铜钱,举个例子,以正统时常熟为例,大概五六两白银代役一年,折算起来,大约每月合1公石7斗米,万历年间,佣工每日约得铜钱三十文,每月合得米2公石,但有时一天只得24文左右,这样每月合得米1公石1斗4升,到了崇祯年间,每日60文左右,但是那个时候,货币的购买力已经下降,大概也是不到2公石米。

可能大多数人对当时的物价没有概念,现举例如下:

棉花每斤1钱6分   小米每担5-6钱   肉每斤1钱5分 粮每担5钱至1两3,4钱 白麦每担9钱  

驴每头1两2钱 房子一栋45两 炭每斤2文半  驴套每个18文 簸箕每个35文

我们来看看崇祯年间的米价问题,那个时候由于旱灾和连年战争,各地米价颇为混乱,举例如下,山东每石2两,河南竟然高达每担石150两.物价波动如此之大,让人咋舌。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天灾人祸使生产减少,物价上涨,另外一方面也有白银的增加有关,而增加的白银则是由于库藏白银的抛出和美洲低价白银的流入。

第一点不说,道理显而易见,从后一方面说起,明末的时候,从万历年间开始连年用兵,耗资巨靡,另外朝廷的开支也异常无度,各皇子结婚支出竟然高达2400万库平两,而朝廷的冗员之多,也是历年之罕见,汉代官制7500员,唐18000员,宋朝公认冗员,不过34000员,而明朝自成化五年起,单单是武职就超过80000人,文武职合算,超过100000员,为了应付这些开支,明政府除了将国库白银抛出以外,另外就是大量开矿,铸钱,增税。影响非常之坏,主政太监官员等人,到处盘剥百姓,因为中国本来银矿资源就不丰,而那些主政之人,往往看好一家地皮,就硬说下面有银,予以没收,引得百姓怨声载道,廷臣屡屡上书,结果神宗却总是隐在深宫,充耳不闻。

美洲低价银的进入,虽然影响不大,但也有一定的影响,自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后,美洲巨额金银就流入欧洲,但也有少部分,随商船进入我国,从嘉靖之后,西洋商人得到允许在澳门居住,到了万历年间,据统计,输入远东的生银和银元,也有五十四万八千多镑。


2010-12-3 00:49: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lz 没算灰色收入。。。。这个是重点
2010-12-3 09:28:08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