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什*么时候把孩子送出国留学比较合适?

17
回复
1950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10-3-20 10:08:12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觉得还是大学之后再出来 心智有所成熟了
'国内考不上好大学的话,还是出国读一个不错的大学' 这种话还是不要太一厢情愿 国内读不好书 出来没人管了再加上一个人生活辛苦难道就会读的更好了 不错的大学是这么好申请或者过的? 我不是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我遇到的一些人情况是这样 。。。。。
2010-3-20 10:52: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和一辈子比起来,在哪里  都只不过是一段人生经历而已

当我们离开人世的时候,回想起来,早5年或晚5年拿到文凭没有太大区别,拿到国内文凭或洋文凭也没有太大区别。
2010-3-20 11:35: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等父母把孩子培养成能独立有自理能力,不整天哭哭啼啼说这里那里不顺他意的时候。

一般如果是父母上来问的,孩子都不适合出国。
2010-3-20 15:49: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如果你真想让孩子与众不同
而不要很在乎孩子是否能吃苦的话
建议中学时期就送出来
2010-3-20 16:18: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专科本科都行,读完大学出来。
2010-3-21 02:11: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对,读完大学再出来,这法国申请大学,真不是一般的变态!
2010-3-21 08:22: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出国做好
2010-3-21 12:57: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学毕了业以后再出来
2010-3-21 15:18: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四楼说的对啊~~
看你家孩子想不想喽,这种事不是家长决定的
2010-3-22 08:01: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黄浦江浪花 于 2010-3-22 08:24 编辑

谢谢楼上诸位的回答。

看了诸位的意见,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这个话题源于我的一篇博文,在另一个论坛引起了争论。附我的文章
-------------------------------------------------------------------------------------------------------------------------------------

洗手间里随手拿过的书是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书是女儿买的,她似乎认真看过,因为在同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老师有一个英文问题:问她如果想采访一位作家,会采访谁?她说,采访龙应台。老师问:那你会第一个问她什*么问题?她说:“我读你的《亲爱的安德烈》,知道你与儿子有一段时间相互生气了,我想知道现在你们和解了吗?”
她的回答有点出乎我意料,也有点讨巧。因为要用英文来表达代沟、认同感、文化冲突等等主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随手翻到的一篇是《逃避国家》,安德烈写给他母亲的。讲他作为“德国人”的困惑。因为德国人通常是不被允许表现出关心自己的国家,为德国骄傲。在别的国家常看到的国旗,德国很少,学校里也不唱国歌。德国人心里其实是很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自豪的,但是却不能大声说出来,原因众所周知。
安德烈思考,在这种与“国 家”保持距离的文化和教育中长大,他们这代人很少受爱国宣传的影响,所以政客要操纵他们就不太容易了。
但同时他们也感到了失落,缺少归属感。安德烈在纽约的朋友与他谈论到了身份认同感的问题。比如有一个黑白混血儿,她卡在两个种族和文化之间,就很茫然。很多年轻人为了要有归属感,就加入犯罪团体,即使是个犯罪团体,他也要有归属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是有强烈共鸣的。文化的认同感,身份的认同感。有时候我们可以超越国家的概念,就是说,哪个国籍无所谓,在哪里生活都可以无所谓,但是我们必须归属某一种文化。也许这种归属感的需要来自人的天性。
脑子再飞快地转一下,联想到的是孩子出国留学的事,因为女儿高三,今年高考。看到太多的家长,耗费很多心血,一心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大学。有的家长甚至初中就想把孩子送到国外,为的是要培养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或者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也经常被别人问道:“为什*么不早点送你女儿到法国去读书?”我的回答:“如果我现在要送她出去读书,当时我就用不着把她带回国了。”
我先生一直不主张孩子出国去读大学。他的观点:试想,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17、8岁的孩子,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候,很容易受各种诱惑。除了极少数自律能力好,天资聪颖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在那样的环境,其实是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他们的内心通常是非常苦闷和孤独的。尤其是女孩子,很难一个人独立生活,几乎都会找一个男朋友。而这个时候,找到什*么人,父母是鞭长莫及了。
我不如他那么绝对,但是联系上文,我又想到了身份认同感问题。高中阶段的孩子处在两种文化的对撞中,很容易无所适从。将来,他们内心里会对中国文化有隔膜,同时也不可能真正融入到西方文化中。再则,从父母的私念来说,中国文化讲究孝道,天伦之乐,百善孝为先。虽然,现在丢掉了很多,但余荫仍在。受中国文化教育长大的孩子,和父母间的纽带要比西方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紧密得多。并且随着我自己年龄阅历的渐长,对西方文化和西方社会认识深度的增加,我越来越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能够传承5千年没有被湮灭。中原国土被异族侵占,而在文化上却完全同化了他们,这绝不是偶然的。
再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看投入与产出比。对一般的工薪阶层(贪官、暴发户另当别论),倾其所有把孩子送到国外,让老外赚我们的学费,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来背负全家人的希望,是不是明智?
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我主张孩子先在国内上一个好大学,理想的话大三大四通过交流生,或联合办学途径出去,到国外继续读完本科。或者大学毕业后到国外读研究生,有机会的话留在国外工作两三年,然后回国找工作。这样的孩子本质上是中国孩子,但有国际视野,掌握流利的英文,为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国内虽然有种种的不如意,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的未来在中国。
2010-3-22 08:17: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觉得家里有条件,就越早越好.
2010-3-22 08:29: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10-3-22 14:16: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谢楼上诸位的回答。

看了诸位的意见,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这个话题源于我的一篇博文,在另一个论坛 ...
黄浦江浪花 发表于 2010-3-22 08:17



写得很不错,但博文本质上体现的,还是父母来选择对孩子最好的,孩子是被动的。

文化的认同感不是在中国大学里上四年专业课形成的,哪怕是清华北大,有的也只是对校友的认同感,和在各种论坛上鄙视其他大学,并争论到底清华第一还是北大第一的所谓归属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您真的在意文化的认同感,高考之后的假期,让您的孩子多读几卷书(包括中外),带您的孩子补一补一直没有时间去看的万里大好河山吧,当然,书千万不要逼着去读。
2010-3-22 15:06: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同意楼上的,在世界观形成之后再出国。但是每个人的世界观形成时间不一样,还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十几岁就能自立,有的人三十了还指望别人。但是我强烈建议出国前把中国四大名著看至少2遍以上。最好能看看《春秋》。
2010-3-22 21:21:40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