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来?我继续贴
当看到在“巴黎·上海”2010高级手工坊时装秀的T台上,模特们用越南人的斗笠,解放军服,中国红,刺绣和中华立领一遍又一遍地强奸着台下中国人的国学素养时,且不论有没有人嗅到上海的味道,就单说那件胸前绣有“香奈儿”三个雷人大字的黄*色针织衫高调亮相,你不得不承认一开始就有种被严重低估智商和审美水平,还连带着爱国情操和历史认知度一并被严重低估的羞耻感。
 |  |  |  | “香奈儿”三字像副食店的招牌,不知道老佛爷能否真正明白其中的艳俗 | 穿中华立领的解放军叔叔 | 老佛爷也没忘了军嫂 | Chanel“防弹衣”中国首发 |
 |  |  |  | “戴斗笠的中国人”其实源自越战时西方对越南人的印象,还有南海姑娘 | 斗笠女造型频频出现 | 试问哪位会买Chanel斗笠戴 | 实际上是种对中国人刻板印象 |
当即便这场被中国人冠以“全世界向这儿看”的年度盛事,说到底就是一开业庆典,对于老佛爷这个一年要出8个系列的年迈设计师来说会有点疲于应付,或许有人会据此解读为人家Chanel和老佛爷压根就没把你中国放在眼里,听信了“钱多,人傻,速来”的江湖传言,然后花两三天用google穷尽所有的“中国元素”,最后蛮不讲理地命令他们全球最顶级的手工作坊将这些元素华丽丽地堆砌成一篇以“中国风”为主题的命题作文,交差了事。 但我宁愿乐观一点,执拗地认为我分明嗅到他黔驴技穷后那一份玩命的挣扎。因为你应该也能感觉到,其实卡尔老佛爷在“巴黎·上海”这一站,相比较上一站莫斯科而言花了更多的心思,想来讨好这个世界上最具购买力的族群,只不过未能遂愿。即便是无所不能的大帝,在面对中国元素时,也幼稚得像个孩童,肤浅得像个文盲,唯有走水泥工这条最没有技术含量可言的堆砌之路。而中国大众对于自家的文化可不会是雾里看花,不论是否具备成为Chanel潜在客户的购买力,也都由不得他人指鹿为马。因此从国内对此次“巴黎·上海”系列的评价来看,是毁誉参半的,甚至不买账的居多。不妨将它看做是一次中华文化在与西方“奇淫巧技”正面交锋中无声的胜利,以黄毛衣上的“香奈儿”三字为老佛爷登峰造极的狗急跳墙之作,我们怎么没有理由偷笑一番呢。
很多人说,在现代意义上的时尚引进不超过20年的中国,完全不了解时尚的真相,这是实话。但Chanel的“巴黎·上海”系列让我们想到了问题的另一面——时尚又了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多少呢? 诚然,矛头不能全指向老佛爷和Chanel,这只是一盘生意,对于一个不吃中国菜,只认识Alexander Wang一个中国设计师的外国老头来说,知道“上海女人”、“中式服装”和“乌木屏风”三个词已经是人中豪杰了,我们不能太过苛责,毕竟咱们自己家的设计师也做得不咋地。其实抛开所谓的“上海元素”或者“中国元素”,你会发现整个系列还是保持着Chanel自成一家的独特味道,比如那些经典的斜纹软呢套装和裤子或者身上的山茶花一如既往的经典得要人命。正如ELLE的晓雪姑娘说的“他还是保持着自己的风格,Chanel还是Chanel”。至于“巴黎·上海”系列的设计,咱们有一说一,相对老佛爷来说,我们才是内行人。 当然,“有麝自然香”,对于Chanel,中国剩下的那60%的内行人,在有点幸灾乐祸般地偷笑完以后,也没有必要将爱国神经绷过头,掀起无聊的抵制运动,只是希望Chanel和老佛爷日后能用更好的设计给他们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由,也能早日加入到40%的队伍中去,不然这次中国行的脸,也就白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