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增生在中医范畴内也称为“乳癖”、“乳核”、“乳栗”、“奶癖”。本病多由于恼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瘀滞成块。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阳虚痰湿内结等致气血郁结于乳房而成癖。
1 常见症状
1.1 乳房胀痛 程度不一,轻者并不为患者所介意,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胀痛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经常发生或于月经前期加重。
1.2 乳房肿块 常为多发性,可见于一侧,也可见于双侧;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房。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与皮肤组织粘连,推之移动。
1.3 其他 少数患者可有乳头溢液,呈黄绿色、棕色或血色,偶为无色浆液。
2 辨证治疗
2.1 内治
2.1.1 肝气郁结型 常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情绪急躁,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象弦滑。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剂:乳康胶囊、乳癖丸、犀黄丸。
2.1.2 肝肾阴虚型 咽干口燥,腰膝酸软乏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补肝肾、化痰散结。方剂:康胶囊、二至丸合用小金丹。
2.1.3 冲任失调型 伴有月经失调、腰酸乏力、经水少而色淡或闭经,舌苔白、质淡红,脉细弦或沉细等。治法:调理冲任,温肾平肝。方剂:二仙汤合四物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2.2 外治法 (1)阳和解凝膏加黑退消外贴,7天换1次。(2)金黄散适量研细,加凡士林少许,调匀敷于患处,2天换药1次,2~4周为1个疗程。
2.3 针灸疗法 取穴: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肝郁气结者配太冲;肝肾阴虚者配太溪;伴有月经不调者配三阴交,伴胸闷困痛者配外关。针刺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疏通气血,调经止痛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消肿散结之效。
2.4 食疗 利用天然生物调补肝肾,疏肝活血,消块散结,提高机体抗病能力:(1)海带2~3尺,豆腐1块,煮沸汤饮食之,佐料按常规加入,可加食醋少许。(2)黑芝麻10~15 g,核桃仁5枚,蜂蜜1~2匙冲食之。(3)鳝2~3条,黑木耳3小朵,红枣10枚,生姜3片,添加佐料,如常法红烧食用。
2.5 心理疗法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系肝气郁结,痰凝气滞所致与情绪不快、精神抑郁等因素有关。因此临床应做好心理疏导调节,提高心理应激健康素质。由于乳腺增生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因此乳腺增生要坚持“三早”方针: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及时就诊做到“早诊断”;合理用药做到“早治疗”。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使用配方独特的中药配合针灸,整体双向调节治理五脏六腑,迅速缓解症状,消散肿块,针对病证采取疏肝解郁、滋补肝肾、化痰散结、调理任冲、补气养血、通经导滞等进行全面调理,并利用外治法,使乳腺增生部位经络畅通,促进肿块的消散。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按时作息,保持心情舒畅;在饮食方面要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等。 |
2010-1-12 20:5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