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Enzojz 于 2009-11-22 12:34 编辑
在同学家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夜晚之后,第二天我们在Innsbruck城里走了走.一大早,我们从山上同学的家中出发,步行下山.
Innsbruck本身便是一个在山中的城市,海拔不低,因此气温比Basel要冷上不少,好在衣服够用.城市很小,同学称之为"村",机场就建在山下,边上就是菜地.
Inn和从Innsbruck市中心穿过.在古代,从巴伐利亚到意大利,最近的路是通过Innsbruck,要跨过Inn河,否则便要百公里外的Salzburg,于是Innsbruck由此得名:bruck是桥的意思.正如所有交通枢纽一样,Innsbruck成为了繁华的城市而不单单只是一座桥.
因为是星期天的缘故,商店很多没有开门.但街上还是有不少的"山民",这倒和我在法国见到的有些不同.市中心不大,有一个著名的黄金屋顶,然后是施华洛施奇的"旗舰店"(总部在这里的缘故,故名"旗舰").德奥的建筑和法国的完全不同,有不少花花绿绿的颜色,不像法国大多土黄土黄的,也不像布列塔尼那样一片的黑白世界(其实我是很喜欢那里的),总之很鲜艳.
这还是我第二个见到同时存在有轨、无轨和巴士三种交通方式的城市,当然这里的电车网络没有日内瓦发达是肯定的了.南德和奥地利都把有轨叫做Tram,而不是Straßenbahn(街道火车).
有些商店还是开门的,里面所卖以纪念品为主,比如这里很多很多的小木头钟,很好玩.
市中心有一个小凯旋门,后来听说满著名的.不过当时我们只是在研究上面的罗马数字是多少这样奇怪的问题,未曾细究它的历史.
在一家啤酒馆吃了午饭(感谢大黄同学的热情招待),我们准备上山了.Innsbruck有两座山,南面的和北面的,我们两个都准备上,不过都是代步上去.
南面的上有Tram,其实是小轻轨,一小时一班,不幸的是我们赶到的时候刚好列车开走了.于是我们就进去了边上两个教堂.
说实话这两个教堂外面都很丑,罗马式的建筑,和哥特式的教堂完全没法比.但进去之后就是完全相反了.明亮的大厅,华丽的装饰,我在法国还未曾见到这样的教堂,大开眼界(对于哥特式教堂的内部,本人一向觉得千篇一律).
和法国的教堂一样,奥地利的教堂在最中央并没有高悬的十字架.
听大黄同学在教堂发表了一番对于诸位神仙的见解之后,我们搭上了上山的小火车.
也算是登山铁路了,火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算是展线了),路上有悬崖,有森林,有农田,还有好风景.半路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和北面的山.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半山腰,铁路的终点.下了车,稍作休息,等待下山的车.
这个半山腰的车站,海拔大约有900米,这样看来,整个Innsbruck的海拔也有五六百米了吧.
下山的时候,我还是和上山一样趴在车头上,似乎司机没见过外国人这样的,在一个停站的时候,突然转过来和我说了些什*么,但是是德语,不懂.我呢,顺手捉下了他那一刻的表情,大概还是很善意的.
下山之后,我们还是顺着Tram回到市中心,然后爬一小段山路,等待上山的公交车.
深秋时节,树木的叶子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颜色,成为了房子们天然的装饰
大概等待了20分钟之后,上山的车来了,之后就到达了半山腰.
山顶上有一个观光平台,从这个观光平台,可以坐缆车到达山顶,据说从山顶就能看到意大利了.然而这要花费20欧元,我们都觉得不是很值得.其实我觉得在半山腰就能看到意大利了 :)
当时正值傍晚,有不少人上山来,也有骑车上来的.
拍完照,时间不早,大概准备下山了,而正当我们准备离去的时候,一束阳光透过云层投射在Innsbruck,山中起了雾气,瞬间整个画面变得美丽.有人说,风景摄影是要讲究时机的,看来非常正确.
下山之后我们去了超市,买了点东西晚上做中国菜.大黄同学是我小学同学,以前每天一起走路上学放学.自打小学毕业了之后,虽然同在一个城市,却见面甚少,在这之前,已经5年未曾相遇,于是这一晚便显得格外珍贵.小时候有父母依靠,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大了都要靠自己创造自己的世界,这里面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过着相似生活的人才能体会了.
第二天,我们就离开了这个安静美丽的小山村,前往下一站莫扎特的故乡,Salzburg了. |
2009-11-15 19:5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