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法国通过同性恋法案 你支持还是反对?

43
回复
6490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13-5-23 16:20:41

新浪微博达人勋

同性婚姻也不影响他人,没啥害处呀
2013-5-23 20:36: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支持。婚姻这块我觉得大众的接受才利于降低现在出现的社会问题。
对于收养孩子这块我觉得很难有数据表现同性恋的家庭的环境教育出来的孩子比异性恋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差。
2013-5-28 16:07: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守拙 发表于 2013-6-12 15:20
结婚可以,领养孩子实在是不能让人接受啊!唉!!

我开始也这么想,后来我觉得这是个不确定的问题,就像婚姻的幸福与否和同性或异性没本质关系一样,孩子成长的健康幸福也可能和家长同性或异性没本质关系。
另外,性取向貌似是生理因素占主导,所以不要担心孩子成同性恋,呵呵
2013-6-12 22:32: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vivreladefense 发表于 2013-6-12 22:57
好像事实证明,大部分同性恋不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我开始也以为是心理原因,但后来大概搜了一下介绍,比如维基百科等,发现大部分原因是非心理的,这也是绝大部分同性恋没法改变的原因。如果是后天的心理原因,可改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强。但事实不是这样,所以大部分同性恋没法改变【自愿或被迫】他们的性取向。
2013-6-12 23:15: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浪子春秋 发表于 2013-6-1 07:25
如果你是一个被同性恋收养的孩子,你会真心觉得无所谓吗?

所以说异性恋人群的观念要改变,否则异性人士对同性家庭孩子的威胁要远远大于同性家长呀【家长本身甚至可能毫无威胁呀】
Cogito
2013-6-15 03:22
那伤害的罪魁祸首也是容不下同性人士的异性激进人士呀,和这个措施没关系呀。要改正的是那些人的态度,而不是这个措施。 
浪子春秋
2013-6-14 10:19
说的不错,可在没有改变前,孩子实实在在的会被伤害。 
2013-6-12 23:16: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apanoel 发表于 2013-6-11 17:20
是的。反对同性恋婚姻的原因,主要是害怕接下去同性恋夫妻收养孩子的法律也自然而然被成立。或许在异性恋 ...

你说得很有道理,但同时也有局限。其实这也是人类的局限。婚姻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主要是出于各种社会问题的因素考虑【子女抚养,法律责任义务,财产分配等实际问题】,其实婚姻这个制度本身是很不完善的,不论就人类性活动本身而言【人类基本和动物一样,兽性不改,所以出轨那么多】,还是就感情而言。这是一个没办法的办法。
婚姻这个体系其实与其说是一个风俗,在当代法制社会,更多的是联系到各种社会权利和利益。当然法国的同居形式已经做得不错,但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还没有,而且本身这种形式也是对同性恋人士社会权益的一个认同,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2013-6-12 23:24: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apanoel 发表于 2013-6-13 08:49
是的,婚姻不仅仅是形式问题,还涉及到各种利益分配和保障,尤其配偶双方之间的利益。我觉得与其让同性恋 ...

但pacs设立的根本原因和初衷不是为了方便同性恋人员呀【虽然客观上方便了他们】,而是为了不想结婚的同居人士准备的,算是个婚姻的简化替代版。不过我没仔细研究,貌似各方面还是不如婚姻完善吧,估计有些权益也都不一样吧。所以靠这个肯定不能满足同性恋人士的愿望的。

另外,我觉得婚姻和爱情类似,不能因为这两种形式都是异性恋为主就将之定性为异性专有,既然爱情可以同性,婚姻作为爱情的一个形式和体制,为什么不能同性呢?

当然,对领养孩子方面还需要时间检验,但我觉得不应该直接否决这种选择,至少实验了再说。如同异性恋不是感情幸福的必要条件一样,异性父母也不见得就是孩子健康幸福的必要条件,这些都不是本质性的决定因素。
2013-6-13 09:36: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守拙 发表于 2013-6-13 09:43
孩子是异性结合的产物,所以我觉得同性恋家庭有孩子不和逻辑.
我有亲戚是医生,她和我说大多数同性恋都是后 ...

我觉得你可能混淆了两个概念,『自然规律』和『逻辑』,这两个词语不是一回事儿
你的第一句就不合逻辑,前半句推导不出后半句的结果来,或者说,前后两个部分没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关于同性恋的wiki词条,现在很多原因貌似还没定论,不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C%E6%80%A7%E6%88%80
2013-6-15 03:03: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apanoel 发表于 2013-6-13 10:50
正因为pacs不完善,所以以上我说了,与其选择同性婚姻,不如完善pacs的权益保障制度。
另,不知道你有没 ...

嗯,就是『能指』和『所指』的关系。
你这个思路也有道理,但也不太严谨。
但如果另立体系,就要在这两种情况有本质区别的情况下才有必要,但同性和异性的结合到底是不是一种本质区别还难说,是有差别,但这个差别到底大没大到本质的程度还不能轻易下结论。而且同性和异性婚姻差别涉及到的问题是否有那么多,如果绝大部分都相同,还有没有分的必要。是否涉及到了『逻辑』的混乱,我感觉丝毫没逻辑方面的问题,你和你ls都用了『逻辑』这个词,但这件事貌似和逻辑没什么关系,其实也就是和自然规律有关,其他方面,『道德,伦理,宗教』这些都是见仁见智的东西,但和逻辑是没联系。
2013-6-15 03:18: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apanoel 发表于 2013-6-15 14:58
昨天听到一个有趣的比喻,同性恋夫妻好比一双袜子,而异性恋夫妻好比脚与鞋子。袜子用一双来形容,而异性 ...

其实『本质』也是因人而异的,到底什么算本质区别也难一概而论,各人感觉不同,如同每个人对某些事物承受能力不同一样。
比如婚姻这个形式,大部分都是异性,当都是同性时我也没感觉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两个人,也有人和动物的【当然这种应该不符合法律,只是当事人一厢情愿】,其实也没『本质』,至少是两个动物,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当一个人说要和一朵花结婚时,这基本就到我『本质』的临界点了,虽然两者都是生物,但植物的情感【貌似植物也是有不同感知感受的】是否和动物的情感是同一体系或『逻辑』的,这就不太清晰了,当一个人说TA和一个桌子结婚时,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本质』区别了,因为一方根本不是生物,应该也不存在感情,所以这种感情完全是单方面的,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本质』的区别了。哈哈。。。。

你第二段说得也挺有启发性,我也在想,为什么有些事情的逻辑可以脱离自然规律,或者是否『自然规律』本身也是一种主观性的产物,是主观的『自然』,而非客观的自然之道。比如同性恋,以前普遍观念觉得是『病』,是不自然,但这种结论的思考前提和限定条件无疑是以异性恋为基础为视角的,是一种主观的观点和视角。或者说『病』这个概念,对于我们生物自身角度和利益而言,我们无疑认为它是不正常的,有害的。但如果从一个更广大的范围来看,病毒的存在无疑和任何生物一样,它仅是用自己的方式『存在』而已。我们人类为了生存食用大量其他生物【动物和植物】,我们的生存方式和病毒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其实是类似的。

所以对任何事物的『定性』判断,总是很难的,往往没什么对错,正常不正常,只是都是『存在』而已。而你说的逻辑,其实本身就是生活和自然之道,我感觉它们的本质恰恰是以一种客观的逻辑为基础的,这才能保证他们的『道』的根本性和纯粹性,而尽量不参杂各方面各层次的主观因素。带着『人文』的生活和自然之道不是真正的客观宇宙的『道』,只是人以自身的种种局限为前提和视角的主观的『人之道』。
2013-6-15 21:33: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apanoel 发表于 2013-6-16 21:17
我重复一遍,本人观点的前提是“丝毫没有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和任何涉及道德或者生理上的主观判断”。发言 ...

我知道你的前提观点呀,我说的例子完全不是针对你,只是说任何一方的观点都有主观成分,其实我觉得超越这个具体问题的一些讨论更有意思,嗯,的确,我是不可知论,但是不是虚无主义那么极端就不太自知了。

我开始也对收养孩子觉得不妥,但渐渐觉得凡事在没有明显的弊端情况下都值得试一试,毕竟相关的一些东西还未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刚开始阶段无疑会出现不少牺牲,相关人员,不论是孩子还是同性家长,都会受到很多困扰,没办法,世界上很多人就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没选择权的孩子就只能做实验品了。

ps,你学哲学的么?
2013-6-17 03:36: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apanoel 发表于 2013-6-17 08:26
我本专业不是哲学,你呢?

我是学电影理论的,是哲学盲,感觉这是个大缺陷,但现在完全不知从何补起的感觉。
2013-6-17 12:33: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apanoel 发表于 2013-6-17 22:06
哲学本来就是用于生活。。不必专门学习,读书加上自己思考,然后跟人人讨论,就会慢慢熟悉了。 ...

话是这么说,但毕竟不是完全用于日常生活,有时在专业上多少也会涉及点。所以大致的了解远远不够,最好能细致,但相关书籍好多,即使常遇到的几个人的作品都没法读完呀。
2013-6-18 15:44: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apanoel 发表于 2013-6-18 16:12
我觉得看书应该带着问题去看。任何事物不用,学了都容易忘。我读书的是因为兴趣,所以就没有很强的针对性 ...

嗯,你说这个路子很靠谱。我也没个正经读书习惯,平时只看和作业和论文有关的书。西方哲学史读了大半没读完,对整个哲学体系也没个清晰概念,空闲时间净看电影了,也没决心去看看书。
读原文的确是很重要,对于艺术文史类书籍翻译的问题,大家吐槽已经很多了,而且经过译者,怎么都会有信息损耗,译本最多也就是做个对照参考。
巴特是遇到过,麦茨也有,德勒兹出现不少,但这位怪侠据说不好读,他生前还在我们学校讲过好多年课。
不过你说的两个『大同小异』还挺让我意外的,我以为这些年代,这么多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呢【当然你说的两个问题是能概括了』,而且提出的方法也各自不同呢,难道他们最后都殊途同归了?
2013-6-19 12:50:44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