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克莱斯特从克列缅丘格登陆场向卢布内方向发起进攻。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冒着上军事法庭的危险,自行命令全线撤退,但这个命令很快就被最高统帅部取消了。
13日,斯大林严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后撤,命令苏军不但要守住基辅,还要对德第2装甲集群实施反突击。他认为布琼尼怯战,解除了他的职务,由铁木辛哥元帅接替。铁木辛哥上任后,也认为只有撤退才能避免被歼。他派参谋长赴莫斯科求见斯大林,这次斯大林根本没露面,而只让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转达他的指示:守住基辅及周围地区。
14日,德军展开了包围苏军的最后进攻,第1装甲集群第16师猛攻卢布内,而第2装甲集群的第3师则强攻洛赫维察,两师相距40公里。
15日,坦克车身上漆有其司令姓氏头一个字母“G”字的古德里安部队和漆有“K”字的克莱斯特部队终于在基辅以东210公里的洛赫维察会师了。两支南北对进的德军装甲精锐部队完成了合围,基辅及周围地域的苏军被团团包围。
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战
西南方面军的部队迅速被德军分割包围,陷入了一片混乱。9月17日3点40分,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同意撤退。然而为时已晚,苏军指挥失灵,官兵毫无突围准备,整个17日未组织起进行任何有实际意义的突围。哈尔德当天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基辅包围圈里的敌军在圈内就像弹球一样地跳跃着。”
18日,也就是突围命令下达第2天,苏军集中了强大的兵力和坦克,向德军第16装甲师发动了第一次突围。苏军战士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高喊着“乌拉”冲向德军阵地。德军很快陷入危急,而恰在此时,德军的增援部队赶到,打退了苏军的冲锋,第一次突围失败了。同一天,在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阵地,双方也展开了激烈的突围与反突围战斗,苏军出动了1个骑兵师、2个坦克旅的优势兵力向外突围,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包围圈,但德军第3装甲师又组成了新的包围圈。苏军凶猛顽强地冲锋,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还是没能够冲破包围。广阔的田野上堆满了苏军将士的尸体,局面惨不忍睹。
19日,反应迟钝的苏军最高统帅部终于下令放弃基辅。苏军放弃了城防要塞和外围工事,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退向城内,而城内党政军要员赫鲁晓夫、布琼尼、铁木辛哥抢先逃命,乘飞机逃离了基辅。德军很快占领了基辅
20日,苏军又组织了第二次大规模突围,曾一度将德军阵地打开一个缺口,但不久又被德军的反突击所击败。至此,苏军再无力进行有效的突围攻击,包围圈内的苏军士兵劫数已定。同一天,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政治委员布尔米坚斯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 本帖最后由 摄氏0度 于 2008-11-8 01:1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