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从武二郎到武行者,现实主义的必然与神秘主义的必然

10
回复
1436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9-3-7 18:44:14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信已发出
2009-3-8 16:13: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linne2k3 于 2009-3-8 17:17 编辑
水浒的神魔情节,是个很奇特的部分。无论是“误走妖魔”,还是“天女授书”,无不是为了强调宋江一百八人奉天命造反。自古叫啸山林的,难免会遭到别人的误解和歧视。可一旦受了天命,奉旨造反,就好像披上一件金缕衣 ...
你莫寒 发表于 2009-3-7 19:51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神话”基本可以分成三种,一是受佛教影响的神话,二是有现实寓意的神话,三是方术、巫术的神话。

第一种 是佛教的因果、轮回, 因为白话文学起源于唐朝的变文,而变文一开始就是讲佛经故事的。变文属于一种象教,其实以象代义弊大于利,搞得后来的中国人只知佛经故事不知佛法奥义。但是这种白话宗教文学对后来的白话文学影响非常大,即便描写世俗人情的如《金瓶梅》、《红楼梦》依然摆脱不了。

第二种 可以借着一些有象征意义的神怪,来比喻现实社会,比如《西游记》;也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和现实进行类比,在《水浒传》中宋公明遇九天玄女,金圣叹说他故弄玄虚,后来得石碣,他又说大概是宋江伪造的。的确这些情节让人想起秦末的”狐声“,元末的”石人“。。。。僭君政治从骨子里就不自信,古今中外大抵如此。

第三种 是法术、法宝、符咒一类的东西,比如《封神演义》。这种神话歪魔邪道都是一通黑气,大罗金仙皆为两道金光,外加符咒、桃木剑这些道具,大概是一时的风尚吧。
2009-3-8 16:00: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也是因为樊瑞的法术不敌乔道清,非要公孙胜来,才能制服。所以他丢了面子,于是跟着入云龙混了


还有一个马灵,在田虎军中,也是个樊瑞这样的二流法师,一碰到公孙胜就熄火了。可惜是被鲁智深打翻的,到底不知道是 ..
991man 发表于 2009-3-7 23:55


罗编的《荡平四大寇》里写的都是法术,跟打高廉差不多,就看一热闹。
2009-3-8 13:06:02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却说这江南方腊造反已久,积渐而成,不想弄到许大事业。此人原是歙州山中樵夫,
因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以此向人说自家有天子福
分。因朱在吴中征取花石纲,百姓大怨,人人思乱,方腊 ...
991man 发表于 2009-3-7 23:47


我忘了说明,我主要针对前七十回来说的

罗的续文,我没好好读过
2009-3-8 12:11:46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莫寒

你可不好。
都是你,带起了一股“水浒风”
991man 发表于 2009-3-7 23:42


这符合书版的精神哦
2009-3-8 12:10: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莫寒

你可不好。
都是你,带起了一股“水浒风”
991man 发表于 2009-3-7 23:42


蛮好蛮好,读书就要读透
2009-3-8 12:04: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另一个人是樊瑞。樊瑞本身也学得妖法,邪术。原本打算吞并梁山的他在公孙胜的面前毫无作为。最后,他更是抛弃了原先的妖法,跟公孙胜学正法。你莫寒 发表于 2009-3-7 19:51
也是因为樊瑞的法术不敌乔道清,非要公孙胜来,才能制服。所以他丢了面子,于是跟着入云龙混了


还有一个马灵,在田虎军中,也是个樊瑞这样的二流法师,一碰到公孙胜就熄火了。可惜是被鲁智深打翻的,到底不知道是他跑得快,还是戴宗跑得快(戴宗也一直想知道)


就好象没有看到方腊军中的小养由基 庞万春(虽然这厮一箭灭了史进)不过到头来还是没有能跟花荣比箭。可惜可惜。

倒是就鲁智深跟宝光和尚。算是棋逢对手。打得不错
2009-3-7 23:55: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水浒的神魔情节,是个很奇特的部分。无论是“误走妖魔”,还是“天女授书”,无不是为了强调宋江一百八人奉天命造反。自古叫啸山林的,难免会遭到别人的误解和歧视。可一旦受了天命,奉旨造反,就好像披上一件金缕衣服,档次就上去了。
...
你莫寒 发表于 2009-3-7 19:51
却说这江南方腊造反已久,积渐而成,不想弄到许大事业。此人原是歙州山中樵夫,
因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以此向人说自家有天子福
。因朱在吴中征取花石纲,百姓大怨,人人思乱,方腊乘机造反,就清溪县内
帮源洞中,起造宝殿、内苑、宫阙,睦州、歙州亦各有行宫,仍设文武职台,省院
官僚,内相外将,一应大臣。睦州即今时建德,宋改为严州;歙州即今时婺源,宋
改为徽州。这方腊直从这里占到润州,今镇江是也。共该八州二十五县。那八州:
歙州、睦州、杭州、苏州、常州、湖州、宣州、润州。那二十五县,都是这八州管
下。此时嘉兴、松江、崇德、海宁,皆是县治。方腊自为国王,独霸一方,非同小
可。原来方腊上应天书,推背图上道:“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
显迹在吴兴。”那十千,是万也;头加一点,乃方字也。冬尽,乃腊也;称尊者,
乃南面为君也。正应方腊二字。
占据江南八郡,隔着长江天堑,又比淮西差多少来
去。
2009-3-7 23:47: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莫寒

你可不好。
都是你,带起了一股“水浒风”
2009-3-7 23:42:41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水浒的神魔情节,是个很奇特的部分。无论是“误走妖魔”,还是“天女授书”,无不是为了强调宋江一百八人奉天命造反。自古叫啸山林的,难免会遭到别人的误解和歧视。可一旦受了天命,奉旨造反,就好像披上一件金缕衣服,档次就上去了。

水浒里除了梁山英雄外,作者还描写了二龙山的原寨主邓龙。梁山上许多人的作为未必强过邓龙,可他们暗合星书,就成了高档货。

作者的安排还是很独到的,他先说百八人都是“魔君”,换言之做些骇人听闻的勾当在所难免。可偏偏这些魔君,却受到九天玄女的天书。一时间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就是天庭的神兵神将。

关于高廉的妖法,我觉得还是作者为了体现一种正与邪的对比。公孙胜无疑是正教的代表,且不说他,他的师傅戏耍李逵,更是显出了高深莫测的道行。这个“正”,再次为梁山的脸上贴了层金。相对的,高廉虽然会法术,却是妖法,“邪”的。所谓邪不胜正,在梁山面前,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另一个人是樊瑞。樊瑞本身也学得妖法,邪术。原本打算吞并梁山的他在公孙胜的面前毫无作为。最后,他更是抛弃了原先的妖法,跟公孙胜学正法。

再者,梁山好汉毕竟受雇天命,天罡地煞各有一个人会用法术,也符合星君的名号
2009-3-7 19:51:3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