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关于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

43
回复
2928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7-3-16 12:23:52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关于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

谢谢加精啊,呵呵,头一麽呢。
2007-3-16 15:39: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关于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

Post by 九霄云梦


ps:人与自然注定是无法协调发展的,就像你问中所说,只能降低对环境的破坏而已


这个观点我觉得是源于把人类与自然完全分开来看,认为人是人,自然是自然。而实际上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的动植物一样,是从自然界孕育而出的。而人之所以高于其他生物就是因为人有意识,有思想,能够利用自然,而其他的动植物生存只是一种本能,他们不会去想自然界里的事务能否为我所用。
你认为人生存就是在侵占自然界,如果把自然界定义为我们生存的整个环境,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环境里人类停止一切可能改变自然的活动,那这个自然界对人类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其他的生物就不破坏环境了吗?他们吃喝拉撒不也都是对自然界的改变吗?不过其他生物被想当然的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实人也是自然界生物链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在的问题是,人类不知节制的行为正在严重破坏这个生物链的平衡。而这些恶行的结果,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即河流被污染,大气变得混浊......而间接的也是对人类本身利益的破坏:我们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健康也会受损。这不正好说明人类也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破坏环境其实就是在损害自己。
现代科技以前更多注重的是人类本身物欲的满足,而现在许多国家已经把科技力量更多的投入到环境保护上来,努力袮补以前犯下的错,被破坏的环境也可以因为人的力量好转起来。
2007-3-17 16:20: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关于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

空调破坏环境的机理cedriczhao已经精彩诠释过了,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欧盟2004年起已经禁止生产对臭氧层有破坏的空调种类,只限R407C 或 R410A这两种无害空调生产,购买时要认准绿色商标啊。
2007-3-17 17:59: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关于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

Post by cedriczhao
这个就不是我能考虑周全的了,本来就是灌水吗。

但是我觉得,人是处在自然大循环中的,循环结束,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别挣吧儿了。

这个太消极了吧,至少发生在身边的污染可以减少吧?你们回国真的没体会到环境的变化吗?听说在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麻雀都是稀有鸟类了。
2007-3-17 18:02: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关于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

环保和抵制污染是对我们自己好的事情,用不着什么发达国家来告诉我们吧?反而我们应该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垃圾和工业污染说不。这点上他们才是极端自私的,只顾自己的生存空间,不顾别人的死活。以前看过一个新闻报道,欧美国家把成山的电子垃圾出口到中国,堆方在北京郊区的一个村子里,不知情的村民还在垃圾周围生活,小孩子们还在垃圾堆上捡东西玩,附近一个医院的医生透露这个村子里的村民大部分已经严重受到辐射,小孩子的影响更甚,有可能引发癌症和智力低下。
2007-3-18 16:12: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关于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转一个关于白鳍豚的报道。

新华网        首页 >> 图片 >> 科教
科学家宣布: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组图]
2006年12月14日 14:40:17  来源:综合


12月13日,科考人员在长江上用高倍望远镜进行观测。

    当日,一个由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和日本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遗憾宣布,经过为期38天的联合寻找,在中国的长江中未发现白鳍豚,比大熊猫数量更为稀少的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 新华社记者沈翀摄


资料图片:图为白鳍豚“淇淇”在戏水。新华社发

    2002年7月14日,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在武汉去世。25岁的“淇淇”体长2.07米,体重98.5公斤,在淡水鲸类动物中已属老龄。


资料图片:图为白鳍豚“淇淇”在戏水。新华社发

    一个由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13日遗憾宣布,在中国的长江中未发现白鳍豚,比大熊猫数量更为稀少的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

    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和日本的25名科学家从上月16日开始,进行了为期38天的联合寻找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濒危物种白鳍豚的行动。

    这些生物学、声学、环境学领域的专家们运用先进监测仪器和研究分析方法,在长江的宜昌至上海段,进行了长达3336公里的大规模野外考察。

    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首席科学家鲍勃·皮特曼说:“白鳍豚是少数几种我未在野外观测到的豚类,我认为今后很难再看到它的踪迹了。”鲍勃·皮特曼曾有在野外观测过70多种豚类的经历。

    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监测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已由之前10多年的400头降到150头以下。

    而在此次考察前,科学家们曾悲观预计其数量不超过50头。然而,现在看来,那显然是一个“乐观”预测。>>>详细报道
长江流域独有水生哺乳动物"水中熊猫"白鳍豚芳踪难觅
国际科考队38天来回3336千米航行未找到白鳍豚

四大原因导致20年内白鳍豚种群几近消亡
http://www.jfdaily.com 2006-12-13       

    新华网武汉12月13日电(记者 沈翀)覆盖白鳍豚历史分布江段的长江科考未寻找到最后的白鳍豚,科学家们称这个结果证明白鳍豚种群状况极度濒危,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动物。

    中科院水生所工程师魏卓介绍,白鳍豚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灭绝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它所面临的所有威胁都来自人类。历史资料证实收集到的白鳍豚标本中90%以上的死亡是由于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

    目前中外科学家普遍认同四大原因导致了白鳍豚在20年的时间内几近消亡。

    首先,酷捕滥捞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魏卓说,一方面随着沿江人口飞速增长,渔民对长江里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以鱼为生的白鳍豚能够得到的食物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渔民捕捞作业对白鳍豚的误伤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捕捞作业误伤死亡的白鳍豚几乎达到死亡总数的一半。加上一些不法之徒大量使用炸鱼、毒鱼、电打鱼、迷魂阵等有害捕鱼手段,更令白鳍豚的生存雪上加霜。1987年在长江死亡的一头白鳍豚身上,竟有103处大大小小的伤口。

    其次,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魏卓说,船舶的噪音污染,将白鳍豚的正常生活彻底打乱,干扰了它们的声呐系统,造成白鳍豚被船舶的螺旋桨打死的惨剧。在收集到的因此致死的白鳍豚标本中,有的头骨粉碎,有的被拦腰斩断。

    再次,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魏卓说,前些年有关部门在湖北洪湖燕窝实施爆破清理航道时,将一个拥有4名成员的白鳍豚家庭全部炸死,其中还有2头怀孕的雌豚。

    最后,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危害其健康。魏卓说,随着长江沿江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长江水质的污染日益严重,这极大地影响了白鳍豚的健康,造成其繁殖能力减弱。一项研究表明,白鳍豚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比海豚要高得多。
2007-3-18 16:15:04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