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日本地震,震塌了我们的尚武精神?

40
回复
4829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11-3-13 02:30:57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yeguipanghuang 的帖子

中国学武术的也不都是好鸟。

我探讨的问题只停留在如何战胜你的敌人层面,不包括个案或违背精神的行为。
2011-3-13 13:32: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alpaeino 的帖子

同意,估计丫是韦小宝那一分支的 ...
2011-3-13 14:01: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samaelvice 的帖子

请看一下孙子兵法,再去wiki 里搜一下武士道的中文版和日文版对照。
2011-3-13 14:56: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而且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是我一个凡夫俗子2句能到来的。
而且我已经告诉你部分答案在哪里了。

唠叨是民主权力,呕吐是生理权力,同样受保护。


2011-3-13 15:06: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samaelvice 的帖子

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A6%E5%A3%AB%E9%81%93

日文版连接,可以对照关键词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AD%A6%E5%A3%AB%E9%81%93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称作侍,さむらい)的道德规范。如同欧洲中世纪出现的騎士精神,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腹切 はらきり、切腹 せっぷく)自*杀。

武士道完成于德川幕府時代,来源于神道教、佛教、陽明學。从神道教中,武士道得到了忠于主君,尊敬祖先;从佛教的禅宗(主要是临济宗和曹洞宗)得到了平静、沉着、不畏死;从儒学中得到了五倫:“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
武士道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江户时代之前,江户时代,和明治维新之后。
江户时代之前:主要崇尚個人榮耀與家族名譽,講究個人實力,不尚下對上的忠誠,也就是流行以下剋上,提昇個人與家族的政治威望,代表典型是足利尊氏、明智光秀。
江户时代:幕府為了安定社會,制定諸多武家法規,其中吸取了许多佛家思想以及朱舜水陽明學說,包括修养(安天命,尽忠孝,讲仁义),本份,得主尽忠,忠于主君,不顾身家,报恩,克己,面对逆境而不动摇,以內在的修行,穩定武士階級的倫常,外在上也以嚴格取締的方式約束對上不敬的行為,把社會帶向和平穩定的方向,代表人物是山鹿素行和吉田松蔭,這些武家法規,就形成了現在所謂的武士道,這使得武士有了恆常效忠對象。
明治时代之后:因實行四民平等、廢刀令,使武士的地位被削弱,但而後隨著軍國主義的發展,武士道再度被提倡,並被強調成對天皇的徹底服從與勇武。
经过十二世纪晚期的发展,武士道在16世纪成为成文的准则。当19世纪中叶,最後一個幕府(江戶幕府)結束,封建制被废除以后,武士道也被遗弃了,但他的影响,主要在军队中,仍然存在。

相關著作

在江户初年,由古学派的始祖山鹿素行汲取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养份,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著有《武教全书》、《武家事记》、《兵法问答》等书,在日本被称为“国人道德的权威,武士道精神的真谛”。明治维新之后,1899年12月,新渡戶稻造用英文著书《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向西方介绍武士道精神,是第一本有系統地闡述武士道的著作。2003年,李登輝用日文著书《武士道解題―ノーブレス・オブリージュとは》重新論述新渡戶之作,該書並在2004年由蕭志強譯為中文。
[编辑]主要内容

武士道的主要内容包括:











samaelvice
2011-3-13 23:59
出自《武士道解题―ノーブレス・オブリージュとは》李登辉著 
crazypulsar
2011-3-13 22:15
ahhahah !! 我也是非常喜欢求解于维基啊! 
stonetojade
2011-3-13 22:05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来不及深究做专家了 ... 能验证一下真伪,理解大意,不求甚解就行了 ... 
alpaeino
2011-3-13 21:35
你就知道维基 
2011-3-13 21:33: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理想中日的竞争应该是像羊祜-陆抗这样的:尊重你的对手,分清礼义仁信,同时军事上不麻痹大意:


仁是仁
智是
信是信
义是义
兵是兵


或者 --- 兵家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http://www.yw76.com/fanyi/liuzi/201102/6678.html


陆抗 羊祜

陆抗 羊祜
2011-3-13 22:03: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stonetojade 于 2011-3-14 01:11 编辑

回复 samaelvice 的帖子

请问我哪里说错了吗?

我说的武士道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难道儒家不是中国文化?日本的佛教也是自中国传入,传入的时候自然包含糅合了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佛教和道教。

我引的资料也是日本人写的,你可以让2个日本人自己辩论。”信口开河“那么攻击性的用语至于吗?
2011-3-14 00:02: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stonetojade 于 2011-3-14 01:47 编辑

下面粗略地理一下日本武士道和中国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

1. 武士道与儒家,和佛教(尤指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必然糅合了中国的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2. 中国的兵家脱胎于阴阳家和道家。阴阳家脱胎于儒家,后来在独尊儒术的时期被并入儒家

3. 儒家的内圣外王,和孙武的众多最基本关于用兵的思想不谋而合:例如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 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4. 孙子兵法和风林火山
風林火山(ふうりんかざん)は、南北朝時代の南朝方の鎮守大将軍・北畠顕家や、甲斐戦国大名武田信玄の旗指物(軍旗)に記された「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疾(と)きこと風の如く、徐(しず)かなること林の如く、侵(おか)し掠(かす)めること火の如く、動かざること山の如し)の通称。
風林火山日本戰國將領武田信玄所使用的軍旗,典故出自中國孙子兵法·军争篇》:「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武田信玄在读过《孙子兵法》後拜訪和尚快川紹喜,訴說他想設計新武田軍旗,於是从中挑选出上述的句子作為旗印。
其實風林火山旗並非武田原創,早在200年前的南北朝時代,在奧州舉兵的年輕武將北畠顯家就曾經在對抗足利尊氏時使用此一旗印。北畠顯家是名門村上源氏的後代,学識非常高,深深被孫子兵法吸引。

5. 日本武术和中国文化的渊源
柔道的以柔克刚脱胎于道家思想
空手道,亦稱空手,舊稱唐手,是發源於琉球王國(今琉球群島)的一種武術[1]關於空手道的起源眾說紛紜。目前最為學術界所認同的一種說法是,空手道的前身是琉球古代的武術琉球手,接受了中國武術的影響,形成唐手;後來又接受了日本武道的影響,成為現代的空手道。



中国武术和道家,孙子兵法的渊源我就不赘述了。

再者,武术是靠哲学引导的,(成功的)日本武士习武的同时必然需要先在哲学上修身养性。

至于军事家,更不用赘述了。

总之,简而言之,中国的尚武精神绝对不是穷兵黩武;也不是恃强凌弱,乘人之危;更不是背地窃喜的阿Q胜利法。
2011-3-14 01:40: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spring_wang 的帖子

思想理论和哲学是一个事情,行为是另一个事情。

日本人当年违背该遵守的武德,倒行逆施正,正奠定了他们必然的失败。

中国人不能因为别人违背了武德,就降低了自己的道德准则;
也不能因为别人遵守了武德,就放弃军事上的警惕。
2011-3-14 20:53: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Bastion 的帖子

楼主是报求同存异的态度来和各位平等交流学习。

道不同不相与谋。

你做不到可以绕行。想吵架,无理取闹,浪费唇舌的话,可以去天涯;我没空浪费时间。
2011-3-14 21:23: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Bastion 的帖子

haha 请问你是女人吧? 这么死缠烂打!

你是懂道理的女性的话,我就跟你讲道理;
你是知识女性的话,我就跟你探讨知识;
你死缠烂打的话,这是我最后一次回帖;
你回贴的话,请直接在下面接着,别点击回贴功能,我的信箱还每次提示我回复。

你如果说话跟我带脏字的话,我可以骂回去或者实名举报你。就你目前的表现还没到级别。
2011-3-14 22:17:3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