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浅谈等离子体隐身武器

3
回复
712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4-18 11:47:12

新浪微博达人勋

摘自HKC上一高人的文章

3  国内外等离子体隐身的研究与进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和前苏联等军事强国就着手研究等离子体吸收电磁波的性能。前苏联最早开始进行等离子体实验的重点是等离子体在高空超声速飞机上的潜在应用;90年代初,美国休斯顿实验室进行的一项为期两年、投资65万美元的实验表明,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可使一个13cm长的微波反射器的雷达截面在4-14GHz频率范围内平均降低20dB,即雷达获取回波的信号强度减少到原来的1%;1997年,美海军委托田纳西大学等机构发展等离子体隐身天线,其机理是:将等离子体放电管作为天线元件,当放电管通电时就成为导体,能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当断电时便成为绝缘体,基本不反射雷达发出的探测信号,初步的演示已显示了这种天线的发射接收功能和隐身特性。美国在其《1997年国防部基础研究计划》中也提到,“中性等离子体效应可以为军用飞机和卫星提供隐身条件”,可见美国对等离子体技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俄罗斯取得了较多进展,其研究成果领先于美国。据报道,俄罗斯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已经开发出第一代和第二代等离子体发生器,通过在地面模拟设备、自然条件下以及飞机上进行实验充分证明了这种隐身技术的实用性。第一代产品是等离子体发生片,其厚度为0.5-0.7mm,电压几千伏,工作电流仅为零点几毫安。将这种等离子体发生片贴在飞行器的电磁波强散射部位,即可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体。第二代产品是等离子体发生器。在等离子发生器中加入易电离的气体(还需携带专用气体),即可产生等离子体(但产生的等离子体厚度仍嫌过小),第二代产品重量不到100kg,耗电不超过几十千瓦(对飞机所能承担的有效载荷与供电功率而言仍嫌过大)。经飞行试验,它除了具备第一代等离子体隐身系统的功能外,还能改变反射信号的频率,通过向敌人发出假信号,使敌人判断错误来实现隐身。据报道,这种技术不涉及飞机本身的空气动力系统,在不影响飞机技术性能的同时,采用该技术的飞行器被敌方一定频率的雷达发现的概率可降低90%以上。第一代和第二代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产品都已进行了成功实验。本世纪初,俄罗斯公开的可与美国F22相抗衡的第五代战斗机米格1.42据说就是试验了这项先进技术。目前,克尔德什研究中心正在研制更有效的第三代产品。据推测,第三代产品可能是利用飞行器周围的静电能量来减小飞行器的雷达反射截面。俄罗斯的最新试验表明,应用第三代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4-14GHz频率范围内可以使米格飞机的RCS值减少到原来的1%。

      除美、俄外,法国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的有源隐身系统,据报道可能会采用等离子体屏蔽技术。对等离子的某些研究成果很可能用于作战飞机特别明显部位的屏蔽,如空气进口,排气口或机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也已研制出了等离子体隐身天线。

     鉴于隐身技术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中国在等离子体隐身方面的研究也进行了约10年时间。有不少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有关院系都在进行等离子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在对等离子雷达隐身方面已经取得了原理验证上和工程试验的成功,并有很多独到的创新,预计再经过大约l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飞行器即有望实现全面等离子隐身。
2008-4-18 11:58: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SeuletDeviner 于 2008-4-18 21:58 发表
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原来看到的一张su系的等离子隐身示意图,只有b2的图,又太假,还是不放上来了

印象中好像洲际导弹重返大气层后也有这种等离子 效应,所以一般的激光武器拿他没辙,雷达侦测也难。

这个话题有点生僻,到现在 ...


一般重返大气层的飞行物
由于高温 在周围产生等离子层 使得雷达不能探测
2008-4-22 19:40:3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