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zt]大汉民族[图文]

92
回复
6557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5-4 21:31:00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天文历法】

[汉族有悠久的天文学观测的传统。远在传说时代,就有世袭执掌天文的官吏,专门观测天象。以后历代沿续,设观星台、观象台、司天台、司天监、钦天监等机构,负责观测天象、推算历法。因此,汉文献中以日食、月食、恒星、彗星、太阳墨子等天象的观测与记录,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和最完整的。汉族古代天文学家制造的天文观测仪器有许多优点,其关键部件和原理至今仍被应用于现代大型天文观测仪器中。并以显示天体运行为契机,最先发明了报时的机械钟。此外汉族独立发明了自己的历法。

日食发生的最早记录,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代。距今约3000年前的商代甲骨卜辞中,有日食、月食的确切记录。周代以及春秋战国以来的典籍中,更有日食、月食的诸多记录。

恒星的观测记录,也见于商代甲骨文中。《周礼》有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战国时甘德著《星占》八卷,石申著《天文》八卷,后人合称为《甘石星经》,其中记载120颗恒星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古代天文学家把周天分三垣(太微、紫微、天市)二十八宿(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鸟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用这种区域划分来确定天体和天象发生的位置。先秦时期汉族先民绘制星图,留存至今最早的实物有五代时期出土的二块28宿星图刻石,其它著名的有宋代苏州石刻天文图及敦煌唐代星图。

对于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从公元前613年到20世纪初,汉文载籍中共有31次记录,最早的一次在公元前1057年。对于太阳黑子的观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 4世纪甘德的《星占》。正史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始于公元前28年。至1638年,见于正史中的太阳黑子记录约百余例,散见于其它汉文载籍的记载可能更多。这些珍贵的资料,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由于积累了历代天文观测的丰富知识,汉代天文学家明确提出宇宙结构理论“浑天说”。否定了先秦的“盖天说”。

为了准确地观测天体和天象的位置,汉代天文学家耿寿昌、贾逵等发明了以赤道为座标系的天文观测仪器,汉文称为“浑仪”或“浑天仪”。


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创制的“浑象”(也叫“浑天仪”),是用来显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它利用漏壶滴水发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可以将天象准确地显示出来。

机械钟的发明,始于显示天球旋转(即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天文仪器,为汉族首先制作。公元725年,唐代天文学家一行高僧(张遂)与梁令瓒在“浑仪”和“浑象”的基础上,制成“浑天铜仪”。这是一架附有报时装置的天文仪器,注水激轮带运转,一方面显示日月运行情况,另一方面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每一刻自然击鼓,每辰自然撞钟。其擒纵轮靠水力驱动。

公元1092年,宋代天文学家苏颂制造了更先进的“水运仪象台”,这实际是一座大型天文钟台,高35.65尺,宽21尺。台分三层,上层是浑仪,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中层是浑象,旋转并确显示天象;下层设木阁,木阁又分五层,每层有门,每到一定时刻,门中有木人出来报时。木阁后有漏壶和机械系统,驱动整个仪器。苏颂钟是人类在中世纪最卓越的机械制造,其原理于两个世纪后传入欧洲,导致机械钟在西方的发展。

此外,春秋以前被普遍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圭表”,也是汉族先民的一大发明。表为立竿,圭为卧尺,测日影长度,定冬至和夏至的日期以及回归年的长度。唐代一行等人最早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汉族先民最早发现天然磁石和磁铁指南,并制作了“司南”和指南针。

汉族先民很早就发明了历法。相传先秦有黄帝历、瑞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夏历又称“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殷历又称“殷正”以12 月为首。周历又称“周正”,以11月为岁首。秦用瑞顼历,以10月为岁首。汉以来,有太初历、三统历、四分历、乾象历、太明历、戍寅元历、大衍历、12气历、统天历、授时历、时宪历、天历等。这些历法当中,除北宋沈括创制的“12气历”和太平天国颁行的“天历”是阳历外,其它历法都是阴阳合历。直到今天,汉族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阴阳合历,同时使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


【四大发明及其贡献】

在中国古代辉煌的技术成就中,对世界科技发展和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上面提到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据考古发现,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不过这时的纸只是纺织业漂絮沤麻的副产品,产量很低,质量也差,还不能用于书写。到东汉时期,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还采用树皮等一些含纤维的东西。并采用石灰碱液蒸煮的加工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印刷术我国造纸发明以后,由于出版书籍的需要,印刷术也随之产生。公元6世纪初的隋、唐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印刷术一般用木材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给字板涂上墨,印在纸上。由于节工省时。很快盛行起来。宋代雕版印刷达到鼎盛时期,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于成都板印《大藏经》,共印5048卷,雕版达13万块,用了12年的时间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规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间,雕刻工毕升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即用胶泥做成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用这些活字排版,既节省费用,又大大缩短了时间,十分经济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现是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祯又将胶泥活字改为木活字,创造了转轮排字架。此后还出现了锡、铜、铅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活字。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火药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公元8~9世纪,炼丹家已经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到宋元时期,各种药物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炮、火枪、火箭、地雷、炸弹等火药武器。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铜火镜,制造于元年顺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炮,由于靠火药作为推动力,其威力较大,称它为“铜将军”。火药在13 世纪时传到阿拉伯持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别光滑的地盘上,用以指南,称为司南。到宋代后期,人们又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后,也会产生磁性。于是又出现了以此为原料的指南针。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人们又开始使用了以此为原料水浮式指南针在阴雨天辨别方向。到元代时,航海已完全靠罗盘指南针指引航向。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

[
造纸、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不仅对我国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过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对正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西方一些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近代实验科学家的始祖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也曾说过:“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变化是这么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昨和影响。”由此可见,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的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的技术成就十分辉煌,其中很多技术水平部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但是,这些实用性很强的技术,都是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新技术一旦被统治者看中,便能得到重视,并尽快提高和完善以至推广使用。反之,对统治者利益相关不大的技术发明则要遭到阻止和扼杀。就这一点来讲,中国古代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和中国近代技术又远远落后于世界,都与封建统治者利益有密切的关系。



【汉族民系】




一般而言,而言,同一个民系的人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区域,有着相同的区域认同。区域认同往往成为民系的名字,典型的例子如潮州民系。

在汉族诸民系中,客家民系是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



对汉族人而言,炎黄认同是民族的精神传统的标志物和代表物之一。类似的,对于民族之下的民系而言,在同一个民系里的人,往往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认为这一事物代表了自己所属民系的某些特性和精神传统。

老槐树认同:

中原认同:南方诸民系(客家、福佬、潮州、广府等)普遍存在的认同。

石壁祖地认同:客家民系

南雄珠玑巷认同:广府民系

麻城孝感乡认同:四川西南官话民系


莆田城认同:

苏州闾门认同:



清朝中国。




民族的耻辱



民族存亡战争



中国时代的到来!
2008-5-4 21:32: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冉闵 。
看过一篇资料,这是个牛人啊!当时中华就差点被胡人灭掉了。

当然,现在中国统称中华民族
2008-5-4 22:34: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nickywin 于 2008-5-4 23:31 发表
现在的汉族人虽多 不过是接受汉族文化长大 没有啥纯种汉族人了



如果要追溯纯不纯种,这个问题。估计华夏民族还是非洲人猿过来的。
DNA的因素就没必要深究了。历史上汉人死了多少,总会有血统混淆一直下来的。
文化的因素占了主导。
以前有个传闻说断定自己是不是华夏民族的汉人,看小拇趾是否有两片趾甲。也不知道是不是扯谈。我是有。不过我忘了是有两片的是汉人还是没两片的是汉人。
不止炎黄。有人自称是蚩尤的后代。他们都是华夏的后人。
看历史这些游牧民族,很强悍,也很可恶。
2008-5-4 23:01: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lotusbebe 于 2008-5-5 00:12 发表
韩国人还说自己是蚩尤的后代呢。

其实我每次一研究历史就很迷惘,因为我很有可能不是汉人。
比如最大汉姓李,从历史上来讲,还真的很多都不是汉人。
而据说真正的中原人只存在福建闽南那里。
但我觉得不是汉族的 ...


不需要迷惘吧。这个谁能确切知道自己的祖上一代一代的“传播”过程。。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都是混合产品。



突然有个问题,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如果真的是秦时的那个传说,岂不是日本人也是所谓“炎黄子孙”。
2008-5-4 23:21: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nickywin 于 2008-5-5 00:18 发表



这里我比较赞赏日本人,东西方文明他们都只是接受者但又能将两者很融洽的融合在一起,所以造就了它今天的强势。

还有,在这里赞美西方发达的同时,请想想,我们的所谓落后,到底是谁造成的。 ...


我个人认为日本今天的强势是国际因素大于自身因素。日本发展的时候国际环境多好,还有邪恶的美帝的扶持~不像今天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发展点什么就被指指点点,阻力重重。
2008-5-4 23:24: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空~~~ 于 2008-5-5 00:38 发表
13亿人口里面不完全是汉族,也包括其他民族。。。。我是蒙古族。。。。。(没别的意思,就是感觉那句话再加上大汉听着有点别扭)

其实如果加上少数民族,估计有14亿。文章开头的那个13亿并不是说所有中国人。
汉族人在世界范围可能是确实这么多。
也不是指血统,谁知道自己是哪里混合出来的产品。

[ 本帖最后由 dillonice 于 2008-5-5 00:46 编辑 ]
2008-5-4 23:43: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空~~~ 于 2008-5-5 00:50 发表
算了,我还是不在这里插嘴了(rf8rf) (rf12rf)

有什么不好插嘴的,这是谈论历史文化~
说不定你祖上还是汉人呢,说不定这里哪位某个祖上还是其他民族的。我们都是“杂交产品”
2008-5-5 00:05: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wj87 于 2008-5-5 01:50 发表


:handshake也想弄一身秦汉或者中晚唐的衣服,可想来想去找不到场合穿:Q


化装舞会
2008-5-5 01:07: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又想到个问题,台湾人对自己的民族称之为什么,也有汉族之说吗(原住民族除外),还是台湾族
2008-5-5 01:35: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7-11` 于 2008-5-7 01:11 发表


一个汉服吧,还有一个汉网(google一搜就有) 今天逛了一整天
准备马上回国了就投身于汉服热潮中(rf7rf)


支持~这些活动虽然不知道意义大多,但是还是要有人做的~
2008-5-7 00:13: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赵不住 于 2008-5-7 10:00 发表
我姓赵, 我总该是个汉人了吧,

据说汉人的小脚指头的指甲外端会开叉,

是穿中的“第六个脚指头”

我就是,大家回去查查看。


错别字,“趾”不是“指”
2008-5-7 10:48:27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