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洲·战法
标题: 关于华为前两天的面试--兼讨论法中企业待遇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0-27 12:01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地瓜 时间: 2008-10-27 23:14
该淘汰的都淘汰完了,剩下的那几个不就是华为留下来的吗?
作者: mxiong 时间: 2008-10-28 15:12
NON NON NON, pas de 华为

作者: 意念天使 时间: 2008-10-28 15: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peckle2 时间: 2008-10-28 16:51
这个招聘会很夸张,我去了。当时我看了他们的招聘广告牌,觉得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就问在场的招聘人员,,当我问工作地点,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招聘人员说不定,具体地点要听总部的。而且我是问了三个人,第一个人说了一句话以后就开始打电话,让我问旁边的一位女士,旁边的这位女士和我说了两句,说手头有个电话要打,让我问旁边的另一位女士,只有第三个人告诉我说主要是招聘非洲的工作人员。
我真的很奇怪,就算是派到非洲工作也没什么不可高人的吧,不至于说不定,如果连要招聘职位的工作地点都不知道,还招什么人呢?整个过程工作人员全部都是面无表情,感觉高高在上,但是当她们打电话的时候面部表情那叫一个丰富啊、
我真的很无语。。。。。。。
作者: cubile 时间: 2008-10-28 17:20
hua*wei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0-28 19:15
工作地点我了解, 他们的确是不知道, 因为进了华为据说先有四十天的培训,然后再根据当时的情况看把你派到什么地方去, 不过大体上是非洲是没错了 只是不知道哪个片区 要是分到西非就惨了
作者: 诗琳 时间: 2008-10-28 20:39
华为不能去阿
作者: leofeng 时间: 2008-10-28 21:25
珍爱生命,远离HW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0-28 22:54
呵呵 没想到现在华为的口碑这么差阿
可是如果回国发展貌似也没有什么其他太好的机会啊, 毕竟华为海外还是bien payee 的
[ 本帖最后由 mamade 于 2008-10-28 22:56 编辑 ]
作者: speckle2 时间: 2008-10-28 23:40
LS的,其实只要你多了解一下就知道了,一般去非洲每个公司给的补助基本都差不多的,毕竟那些地方一般人都是不愿意去的,去的一般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呵呵
作者: 嫣笑依然 时间: 2008-10-29 01:43
原帖由 speckle2 于 2008-10-28 16:51 发表 
这个招聘会很夸张,我去了。当时我看了他们的招聘广告牌,觉得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就问在场的招聘人员,,当我问工作地点,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招聘人员说不定,具体地点要听总部的。而且我是问了三个人,第一个人说了一句话以后就 ...
化为在国内应届生招聘中多牛x呢,还别将这些能被公派到法国的职员,在里头都不是普通银了阿
我3年前大学毕业时候,去华为面试了6轮,最后剩到12人而我被淘汰。笔试英语,高数,数电和模电三场,然后有口试,英语中文二场,后进还有淘汰。。同系被选走了的同学,都是男生,学习成绩都很好,建模和电子大赛都货奖的。
补充,他们很夸张地只收CET6级,党员竞赛获奖优先。。
所以,那神情可想而之吧。。
[ 本帖最后由 嫣笑依然 于 2008-10-29 01:47 编辑 ]
作者: pheily 时间: 2008-10-29 02:08
原帖由 speckle2 于 2008-10-28 16:51 发表 
这个招聘会很夸张,我去了。当时我看了他们的招聘广告牌,觉得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就问在场的招聘人员,,当我问工作地点,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招聘人员说不定,具体地点要听总部的。而且我是问了三个人,第一个人说了一句话以后就 ...
国内的招聘会都是这样子,没什么好夸张的啊,难道你以前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感受过吗?
作者: 欧啦啦 时间: 2008-10-29 09:53
原帖由 speckle2 于 2008-10-28 16:51 发表 
这个招聘会很夸张,我去了。当时我看了他们的招聘广告牌,觉得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就问在场的招聘人员,,当我问工作地点,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招聘人员说不定,具体地点要听总部的。而且我是问了三个人,第一个人说了一句话以后就 ...
“面无表情,感觉高高在上”很“标准”的作风。跟我刚回国在国内的朋友描述的一样
作者: gazeuse 时间: 2008-10-29 10:10
哦,知道了 
作者: speckle2 时间: 2008-10-29 11:21
原帖由 pheily 于 2008-10-29 02:08 发表 
国内的招聘会都是这样子,没什么好夸张的啊,难道你以前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感受过吗?
呵呵,国内毕业面试了两家,然后直接选了其中的一个上班了,周围的同事都很NICE,还真是没感受过。
不过倒是在法国参加过面试和招聘会,不过感觉都很好,最起码面试招聘的人给人感觉都很认真,不至于说了一句话就把应聘者打发给旁边的,缺少对人最起码的尊重!
作者: alice1985paris 时间: 2008-10-29 12:55
非洲.................
作者: jeams 时间: 2008-10-29 15:51
2005年有过一次,还是个周日
作者: magicmei 时间: 2008-10-29 16:06
刚有个国内同事跳槽去华为,以后一年会几个月外派欧洲和美国等,年薪50万的说
作者: yktd26 时间: 2008-10-29 17: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儿时的秋千 时间: 2008-10-30 15:47
原帖由 leofeng 于 2008-10-28 21:25 发表 
珍爱生命,远离HW
完全同意,高薪也不去
作者: alfa 时间: 2008-10-30 21:06
真的那么恐怖吗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1 13:21
可能是大家在这边呆习惯了, 总是拿这边的公司和华为比, 个人认为不具有可比性 这边或许很多人最终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可貌似没听说过谁几年以后能当个小头头的, 不还是再最底层混
作者: whitedeep 时间: 2008-11-1 23:18
原帖由 mamade 于 2008-11-1 13:21 发表 
可能是大家在这边呆习惯了, 总是拿这边的公司和华为比, 个人认为不具有可比性 这边或许很多人最终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可貌似没听说过谁几年以后能当个小头头的, 不还是再最底层混 ...
话不能完全这么说,国内的现实情况是不重视技术重视管理,想要生活好,所有人都得拼命往上爬.而这边architecte/expert与management的待遇差距没有那么大,如果你愿意,可以选择就一直和技术打交道.
难道真的每个人都适合做manager么?很多时候是被生活压力逼迫的吧~
作者: jazzgirl 时间: 2008-11-1 23: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uyugod 时间: 2008-11-2 01: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2 16:31
标题: 回复 25F 的帖子
哦 咱们讨论的是大多数, 不要说谁的朋友没能力这种废话, 我来的时间也不见得比你短, 我只是说一种普遍现象, 你觉得同样能力的人在法国这边公司上升的空间大还是国内上升空间大, 说话要厚道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2 16:41
原帖由 yuyugod 于 2008-11-2 01:15 发表 
如果说找到份工作,在国外虽然薪水不错,但是唉,各有各的苦楚,在国外生活表面光鲜可是还是独在异乡而以,哪怕你有了家庭,在国内担惊受怕薪水不高,竞争激烈,这边上岗了,基本没有丢工作的。但是人必须往上走不是。法国这 ...
是啊 , 这个俺同意, 毕竟我们留学生一般都是孤身一人出来闯荡, 并且一般中国人都把亲情看的很重, 这个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 并且法国收入高也是相对的, 花费也高啊 , 唯一觉得真正好的地方其实是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 这方面国内还是有差距的
作者: smithgogo 时间: 2008-11-2 17:24
原帖由 mamade 于 2008-11-2 16:31 发表 
哦 咱们讨论的是大多数, 不要说谁的朋友没能力这种废话, 我来的时间也不见得比你短, 我只是说一种普遍现象, 你觉得同样能力的人在法国这边公司上升的空间大还是国内上升空间大, 说话要厚道 ...
同样能力的人在国内的上升空间是要以其他方面的牺牲换取的,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对新入员工所施加的压力,几年来发生过的事情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要在华为这样的企业得到上升空间,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你的棱角磨平,用华为所谓的人生观来做人。
所以普遍地说,在法国工作生活的人,业务过关,法语过关,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就会有上升空间,不像在国内,需要用牺牲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来获得。
作者: jazzgirl 时间: 2008-11-2 18: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2 20:23
按照空间分布,除了北极/南极洲,非洲上升空间最大,南亚其次,南美随后。
按照时间分布,已发达国家上升空间小,发展中国家上升空间更大。
按照人口分布,人口越密集的地方上升空间越大,比如印度。
按照地理分布,越是资源越匮乏的地区,竞争越激烈,上升空间和下降空间,都更大。
此外法律制度越不完善的地方,上升空间越大;秩序越乱的地方,世道越乱得时期,上升空间也大;风险越大,贪婪越大,Volatilité越大;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越大,机动空间也越大,可以消耗的无用功也越大,等等等等。
综合以上各因素,不难理解前两天电视里的一对法国兄弟,为什么到泰国去开夜总会,宁可冒着海啸的风险,恐怖袭击的风险,政策风险和疾病风险。
为什么?很简单,就因为:
上升空间无敌了!
另外,上升空间不是也不因该是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法规制度下的人本身的道德规范,生存环境。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一个人生病了,病得还挺厉害,比如得癌症,要打赫塞汀,2万5千一针,1年36万,和大多这样的进口药一样,是属于医疗保险一分不报销的自费药物。
有人连基本的医保都没有,有人付不起自费的药物,这都可以理解,大不了不治了呗,谁让没有爬上去,一直混在社会底层呢。
但是即使是混的好的,中层经理或者大老板,又能怎样?
对,可以自费,有钱打针,有钱多牛啊。但问题不在这里,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不是身份地位和金钱能解决的。
问题是有没有人能完全保证医院的药是真的,没有过期。
药商,医药代理,采购,药房,医生,护士,环节很多,而其中很多人都是收回扣收礼的,很多环节缺乏监管监督和有效法律惩戒,这其中很多人本身心态也或多或少有很大问题,或者说或多或少受到社会风气影响。
这种药打完了以后,很多时候不能从指标或者疗效上看出效果的,真药也不一定管用,但是假药一定是不管用的,这样死了都不知道用的到底是真药假药。
西药是这样,中药更是这样,食品是这样,日用品也是这样。
吃掺假酱油一辈子可能也吃不死人。很多人也分不出真的假的Hilton香烟,因为可能从来这辈子就没碰到过真的。麻木了也许就无所谓了,没准还偷着乐呢,就像我们都用盗版软件电影音乐游戏一样。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有强烈需要,非要找到真的东西 - 无论是物品,服务还是人 - 却“突然”发现都是假的... 对不起,晚了。
违法犯法,拿灰色收入,盗版侵权的,不是一个两个人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法制问题。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原因也不仅仅是拜金主义,市场竞争什么的。
这个时候再回首看看什么上升空间,似乎有些苍白的说。
出人头地往往并不能使一个人更强大更远离风险,只是过度缺乏安全感的人给自己幻想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稻草的另一端往往只有烂泥。。。
作者: smithgogo 时间: 2008-11-2 20:32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2 20:23 发表 
按照空间分布,除了北极/南极洲,非洲上升空间最大,南亚其次,南美随后。
按照时间分布,已发达国家上升空间小,发展中国家上升空间更大。
按照人口分布,人口越密集的地方上升空间越大,比如印度。
按照地理分布,越是资源越匮乏的地 ...
您老喝多了
作者: jazzgirl 时间: 2008-11-2 21: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2 21:30
冬天只喝热果真。
作者: jazzgirl 时间: 2008-11-2 21: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eang666 时间: 2008-11-2 22:06
原帖由 leofeng 于 2008-10-28 21:25 发表 
珍爱生命,远离HW
严重同意!!
作者: csq1108 时间: 2008-11-2 22:58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2 20:23 发表 
按照空间分布,除了北极/南极洲,非洲上升空间最大,南亚其次,南美随后。
按照时间分布,已发达国家上升空间小,发展中国家上升空间更大。
按照人口分布,人口越密集的地方上升空间越大,比如印度。
按照地理分布,越是资源越匮乏的地 ...
理论很扎实,逻辑很严密。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2 23:37
不好意思,有些跑题的说。
说华为是吧,了解不多,不好多说,随便聊聊。
只知道算是现在No.1牛的民营企业,甚至可以说是民企的希望,民企的骄傲,和其他民企最大的区别,就是其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每年申报的新专利的数量。
10年前就已待遇“相对”高一些,工作时间和强度没人性出名,传说很多人进去转一圈,呆不了几年赚了一些血汗钱,也学到一些工作经验和工作作风了,就激流勇退的非常Sage的出来了。
当然既然是传说中的二流大学新毕业生的圣地(一流大学不屑),自然也有一些工作狂+技术狂人成功的坚持到了今天,掰手指一算,也一不小心10年了。
一方面,这批元老分到了他们应得的一杯羹,很大一批人都是月薪5万+(其中大部分是股票的分红);另一方面,这些人成了大部分待遇微薄的新人们的眼中钉,认为他们不思进取没有干劲作威作福。
因此有了打乱所有人的员工编号,有了全体辞职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规避新劳动法。也不知道这么折腾一圈下来,是不是新员工更平衡更有奔头了,是不是老员工又焕发第二春了,是不是员工自杀律下降了,是不是企业更有活力更有希望更有狼性了。。。
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对华为不是很了解,只能在这里陪着大家一起数数老鼠尾巴了。

作者: 小小爱驹驹 时间: 2008-11-3 01:11
原帖由 whitedeep 于 2008-11-1 23:18 发表 
话不能完全这么说,国内的现实情况是不重视技术重视管理,想要生活好,所有人都得拼命往上爬.而这边architecte/expert与management的待遇差距没有那么大,如果你愿意,可以选择就一直和技术打交道.
难道真的每个人都适 ...
超级同意 
作者: reve.franceid 时间: 2008-11-3 06:30
年轻的用命换钱
年老的用钱换命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3 17:52
终于明白为什么都说欧洲适合养老了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3 17:54
原帖由 jazzgirl 于 2008-11-2 18:36 发表 
是你非要说你认识的人都在底层 我也没办法
同样能力的人 说实话 我觉得法国上升空间大 不过别的 光说人数 国内同能力的人的肯定多 机会肯定少
好 咱们来讨论个大多数 国内同能力的人肯定比法国多吧 不可能每个人 ...
那你觉得你和一个和你有差不多能力的法国人谁的升迁机会大一点 貌似你应该没什么机会吧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3 17:55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2 20:23 发表 
按照空间分布,除了北极/南极洲,非洲上升空间最大,南亚其次,南美随后。
按照时间分布,已发达国家上升空间小,发展中国家上升空间更大。
按照人口分布,人口越密集的地方上升空间越大,比如印度。
按照地理分布,越是资源越匮乏的地 ...
自己编出来的? 太有才了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3 18:00
原帖由 smithgogo 于 2008-11-2 17:24 发表 
同样能力的人在国内的上升空间是要以其他方面的牺牲换取的,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对新入员工所施加的压力,几年来发生过的事情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要在华为这样的企业得到上升空间,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你的棱角磨平,用华为所谓 ...
啥叫价值观 ,啥叫判断力了, 你在法国公司里当你自己的判断力和你的头儿不一样的时候你敢坚持啊, 法国人最操蛋的一点就是太自我, 当然了 法国公司的确像你说的这样 只要我做好本职工作, 别人也不能拿我怎么样, 我有CDI我怕谁啊 ,哈哈
[ 本帖最后由 mamade 于 2008-11-3 18:05 编辑 ]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3 18:07
原帖由 小小爱驹驹 于 2008-11-3 01:11 发表 
超级同意
你这是从哪引用的啊,我怎么没看到whitedeep的发言????
作者: jazzgirl 时间: 2008-11-3 18: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3 18:16
原帖由 mamade 于 2008-11-3 17:55 发表 
自己编出来的? 太有才了

不叫编,叫联想。
当人类失去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华为回答: 它们唯一不同的就是价格!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3 18:23
原帖由 mamade 于 2008-11-3 17:54 发表 
那你觉得你和一个和你有差不多能力的法国人谁的升迁机会大一点 貌似你应该没什么机会吧
如果在法国,同样能力,如果法国人升迁机会大一点,无话可说,因为native speaker在本土的communication的能力占有优势,换句话说,实际上综合能力还是有差距,没什么可以怨天尤人的。
如果是在第三国,比如美国,同样能力,如果法国人升迁机会大一点,那就不太正常了,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由文化和教育差异。
如果是在中国,同样能力,是中国人升迁机会大还是中文不会说,英文也三角猫的法国人升迁机会大呢?
如果谁能很肯定很自豪的对着高山喊: 在中国,中国人升迁机会大,不说中国话的外来劳工,都先去公园里找老太太语言交换两年再说吧。
那这个讨论就的确变得没什么意义了,华为也没有必要大老远的到这里招聘了。
[ 本帖最后由 Dillon 于 2008-11-3 18:43 编辑 ]
作者: jazzgirl 时间: 2008-11-3 18: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3 18:39
原帖由 jazzgirl 于 2008-11-3 18:23 发表 
有一点是肯定的 没命了的人没有养老的问题
想起了荆无命之死。。。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3 18:48
配链接: 荆无命之死
http://tv.mofile.com/URNR7HD1/
作者: 小小爱驹驹 时间: 2008-11-3 20:22
原帖由 mamade 于 2008-11-3 18:07 发表 
你这是从哪引用的啊,我怎么没看到whitedeep的发言????
''话不能完全这么说,国内的现实情况是不重视技术重视管理,想要生活好,所有人都得拼命往上爬.而这边architecte/expert与management的待遇差距没有那么大,如果你愿意,可以选择就一直和技术打交道.www.revefrance.com
难道真的每个人都适合做manager么?很多时候是被生活压力逼迫的吧~ " _______ whitedeep
您没仔细看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4 08:26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3 18:23 发表 
如果在法国,同样能力,如果法国人升迁机会大一点,无话可说,因为native speaker在本土的communication的能力占有优势,换句话说,实际上综合能力还是有差距,没什么可以怨天尤人的。
如果是在第三国,比如美国,同样能力,如果法国 ...
你说的观点我同意前一半不同意后一半,的确是因为别人说母语在沟通方面永远都比你更胜一筹,所以同等机会比你有优势, 另外在国内, 你说的现象貌似只是在外企比较突出吧, 外企是什么啊,当然是老外的企业,按你说的说法他们的企业连在中国这种你有语言优势的地方都玩不过别人, 凭什么说在国外同样的企业你反倒有机会和别人竞争(在国外你连仅存的语言优势都没了 )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4 08:31
原帖由 jazzgirl 于 2008-11-3 18:15 发表 
我要说我的机会大 这是胡扯 凭什么能力一样我的机会就达
我要说机会均等 你不愿意相信
问题是我又实在不觉得自己机会比别人少 也不清楚你的底气不足从何而来
老土的说一句 你不自信 谁能信你? 我这是废话 反正 ...
楼上的自信心超强, 佩服, 我也不是没有自信,不过这是我对现实的感觉 不过总觉得你有点太理想化,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一边圆, 外国的公司也和中国的公司一边黑, 只不过多点保障能让你混混日子而已 但愿我说的是错的,楼上的在自己的公司里能有好发展, 到时候别忘了通知俺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4 08:35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3 18:39 发表 
想起了荆无命之死。。。
有联系吗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4 08:37
原帖由 小小爱驹驹 于 2008-11-3 20:22 发表 
''话不能完全这么说,国内的现实情况是不重视技术重视管理,想要生活好,所有人都得拼命往上爬.而这边architecte/expert与management的待遇差距没有那么大,如果你愿意,可以选择就一直和技术打交道.www.revefrance.co ...
我是问他在我的这个帖子里有留言? 我又翻了一遍, 米有看见阿
作者: jazzgirl 时间: 2008-11-4 08: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azzgirl 时间: 2008-11-4 08: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pang 时间: 2008-11-4 09:33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3 18:23 发表 
如果在法国,同样能力,如果法国人升迁机会大一点,无话可说,因为native speaker在本土的communication的能力占有优势,换句话说,实际上综合能力还是有差距,没什么可以怨天尤人的。
如果是在第三国,比如美国,同样能力,如果法国 ...
这个答复很客观, 在理。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4 10:03
原帖由 jazzgirl 于 2008-11-4 08:42 发表 
不瞒你说 除了英领馆拒绝了我的签证 不能被派去英国做项目 我觉得我现在发展得挺好的 工作满意度 收入 培训 公司人性化等方面
又提到你的伤心事,再次表示同情。
作者: smithgogo 时间: 2008-11-4 10:13
楼主,我觉得你的观点也有可取的地方,但不一定适合在法国的工作生活。
不知道你在法国面试了几个企业,结果怎么样。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法国大部分企业在最基本的尊重员工的方面,要比大多数中国企业,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大多数中外合资企业强很多。既然是企业,对员工的剥削全世界都存在,成功的企业的运行方式,就是在给员工最大的,无论是精神上,福利上,还是事业前途上的尊重的前提下,能够继续盈利。这一点,以华为为典型的大部分中国所谓的高科技民企是远远及不上的。
企业是一个环境,人是一个很会受环境影响的动物,进了华为的人,除了自杀的那几个,无非剩下两类,能够继续忍受,媳妇熬成婆,就被所谓的华为企业文化所同化,另一类干了一段时间,不能继续走人。所以我很赞成楼上一个朋友说,要珍惜生命,因为生命里面包含着对人最重要的价值观。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4 10:20
原帖由 mamade 于 2008-11-4 08:26 发表 
你说的观点我同意前一半不同意后一半,的确是因为别人说母语在沟通方面永远都比你更胜一筹,所以同等机会比你有优势, 另外在国内, 你说的现象貌似只是在外企比较突出吧, 外企是什么啊,当然是老外的企业,按你说的说法他们的企业连在中国这种你有语言优势的地方都玩不过别人, 凭什么说在国外同样的企业你反倒有机会和别人竞争(在国外你连仅存的语言优势都没了 )
的确,说的主要是外企。说实在的,在国内,真没觉得国企,民企,私企有什么好的。
当然,人各有志,每年削尖脑袋抢公务员那几个位置的还大有人在呢。
他们的企业连在中国这种你有语言优势的地方都玩不过别人,为什么?
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国内,无论是土产的,还是海龟的,是个人野心就很大,没有人甘心干实事,都琢磨往上爬,美其名曰不是为了私利,而是因为低处受限制,不能发挥自己天才的意图,上面的人都又笨又蠢没自己有才还迫害自己。但是也不考虑往上走需要多少的经验,责任,要上下同时受到牵制积压,限制往往更大,小头目,总层领导,甚至分公司土皇帝,也没有这么好当的。
因此放几个空降的外国人也好,香蕉人也好,资深海龟也好,重点不是语言优势劣势,而是让其他人都安心工作,谁也别抢了,对于一个各怀私心,谁也不服谁的环境,也何尝不是坏事。
这些年的趋势是逐渐放权,搞外企的本地化,其实也好不了多少,某种程度算是倒退。一般的策略是本地提拔一些人,做些小头目,中头目,甚至site manager之类的职务,提高工资待遇,让其他所有人眼红,感觉有了奔头。然后升上去的很苦很累两头受积压,很多干不了多久就因为不堪重负或者信心过度膨胀跳槽走人,然后下面就又能上升上来一个,造成上升机会很多的假象,利用不平衡来搞动态平衡。结果是更加人浮于事,谣言更多,谁谁谁和外国人有一腿,谁谁谁靠的全是一张嘴,什么的。没有人会很佩服的说谁谁谁经验丰富,众望所归;也没有人会很佩服的说谁谁谁技术超强,领域专家,坚持做技术独当一面,公司的中流砥柱。
很多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往往2-10倍的更甚。
有意思吗?没意思吗?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4 10:38
原帖由 jazzgirl 于 2008-11-4 08:39 发表 
这个道理 你现在不明白 不能怪你 人事都像你这么想的时候 total 欧莱雅 的巴黎总部就不会有法语不会或者非法语母语的人当头头 麦肯锡总部也不会有法国人当高层 www.revefrance.com
到你进一家真正的国际公司 同事领导全球几大洲各国人都有的时候 你会明白能力是最重要的 (当然交流能力 说服能力都包括在内)
这个比较同意。和公司的性质,规模的确有关。
小公司,不入流的那种,进去以后一帮法国人,一个外国人,感觉很孤立,想掉到贼窝里一样,一时半会儿,起码还没混熟的时候,很难谈什么上升空间,公平竞争。
但是国际化的大公司,全球哪里的人都有,哪里都有分公司的,有严格的考核,评定,培训,国际调动制度。
这里不缺各种各样不同的职位,最后看得是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也总能找到每个人最适合,最能给公司创造效益,同时也最能发挥才能的职位。
一切从集团利益出发,虽然不排除有些“不好"的领导和自己合不来,或者搞什么帮派团体的领导,但是自己可以选择项目,选择部门,选择分公司,没有人能一手遮天,最后如何发展,发展空间如何,只在个人能力。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5 00:03
总结了一下你们的发言, 那就是留在国外的都是人才,只有混不下去的才会回去, 国外的企业是天堂, 任你翱翔, 国内的企业全都不入流, 如果去了那就是现代的包身工 --- 对不起了, 今天心情不佳,说话冲了点
作者: 任正非 时间: 2008-11-5 00:06
宏观上,对于行业,国内外还是有差距的。
微观上,对于个人,哪里好混就在哪里,是没有差别的,都是打工。(rf1rf)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5 00:22
无论如何 ,我觉得就是成王败寇, 华为从一个几万块钱起家的小企业, 短短二十几年可以发展成为年销售额两百多个亿美元的大公司, 并且就是走自我研发这条路, 就冲这一点, 我觉得就值得所有人敬佩 现在公司大了 , 自然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自然也会有很多问题, 正常啊 , 如果什么问题都没有才不正常呢, 所以拿那种已经是行业老大, 个方面都已经很健全 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公司和华为比本身就有失偏颇 就像你那改革开放的中国和那些老牌发达国家去比, 有可比性吗 如果你三十年的社会经济成就和人家发展了一两百年的成就相同, 那可能吗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5 00:26
原帖由 任正非 于 2008-11-5 00:06 发表 
宏观上,对于行业,国内外还是有差距的。
微观上,对于个人,哪里好混就在哪里,是没有差别的,都是打工。(rf1rf)
同意, 所以说, 虽然很欣赏华为这个企业, 但是等到有一天自己进去混, 说不定也一肚子怨言 总是试过才知道 
作者: jazzgirl 时间: 2008-11-5 08: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mithgogo 时间: 2008-11-5 09:19
原帖由 mamade 于 2008-11-5 00:22 发表 
无论如何 ,我觉得就是成王败寇, 华为从一个几万块钱起家的小企业, 短短二十几年可以发展成为年销售额两百多个亿美元的大公司, 并且就是走自我研发这条路, 就冲这一点, 我觉得就值得所有人敬佩 现在公司大了 , ...
如果你觉得华为初期把贝尔阿尔卡特的程控交换机抛膛破肚,从电路板画电路图的行为称作自我研发的话,那也就是有中国特色的自我研发。说得臭一点,无非就是钻了中国专利产权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对此类民企的间接保护的空子。
作者: mamade 时间: 2008-11-6 23:57
原帖由 smithgogo 于 2008-11-5 09:19 发表 
如果你觉得华为初期把贝尔阿尔卡特的程控交换机抛膛破肚,从电路板画电路图的行为称作自我研发的话,那也就是有中国特色的自我研发。说得臭一点,无非就是钻了中国专利产权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对此类民企的间接保护的空子 ...
我都懒得和你争论什么了, 听没听过一句话叫天下秀才一边高,抄来抄去有提高, 你以为华为的人就是把别人的零件才开照着画个电路图就成了? 天啊, 那中国得有千千万万个华为才对, 不过可惜啊, 我才只看到一个 按你这个逻辑, 现在印书的, 都应该给中国交专利费才对
作者: popoye 时间: 2008-11-8 22:01
不能不承认法企在本土化,在本地员工的认同度上做得不如美企,德企。但是因此就认为在中国企业会更有发展空间就大错特错了。我在两个不同的法企的中国和法国都干过,也有幸在中国的本土企业干过一小阵子。所以斗胆谈谈个人见解:
1 中国的企业里,什么都凭关系。和领导一句话不和,直接打入冷宫。法国工程师文凭和技校文凭没什么区别。没人需要你会讲法语,甚至英语。同事根本不关心你会做什么,而关心你爹你妈,你舅舅是干什么的。
2 中国的外企里,牛人云集。即使是在中国本地法企里,英语,法语说得溜的大有人在。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中国法企对留学生这种空降兵有好感。工资高不了多少,受到旁人排挤却是不可避免。特别外企里的人都很拼命,想要服众,人际关系和技术水平都要过硬。换言之,你要比别人更拼命。
3 法国法企,同事之间没有那么多攀比和猜忌。日子过得确实平淡,但是平稳有序。人比较容易塌实。
论发展空间,看你怎么看。如果非要做人斗人,成为人上人,人中之王才是发展,那么也许你可以在中国企业里修炼斗成人精。否则一个完善的公司自有的健全的职业发展的制度足够让你有合适的发展,这个恰恰是中国企业所最欠缺的。
具体到华为的例子。如果不是认识里面某高层,那么大概发展的途径就是拼命工作,讨好领导,还要防止别人说闲话。这个从参加面试的人的反馈里似乎可以略知一二了。。。
原帖由 mamade 于 2008-11-4 08:26 发表 
你说的观点我同意前一半不同意后一半,的确是因为别人说母语在沟通方面永远都比你更胜一筹,所以同等机会比你有优势, 另外在国内, 你说的现象貌似只是在外企比较突出吧, 外企是什么啊,当然是老外的企业,按你说的说法他们的 ...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8 22:42
同意楼上的。
需要特殊强调的是,同样的一个外企,规模很大的跨国企业,中国的分公司和其他国家的分公司差别是很大的,无论是劳资关系,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贫富差距,管理方式,还是企业文化。
甚至是同样一个法国领导,在中国和在外国的管理方式,态度,作风都完全不同。
比如我们公司一个全球管理开发的领导,既管法国的项目也管中国的项目。在法国从来没有听说任何她下达的无理指令,但是在中国的分公司里对她的不满职责满天飞。
比如一次一个中方的项目经理在项目快结束实际上已经不是很忙得时候,申请并被批准休假2个星期。然后休假期间这个大的经历询问项目进度,也没有什么实际上重要的事情,偶然发现此人休假中,大怒,让此人的直接经理立刻开除此人,根本不管此人究竟什么能力,对公司什么贡献,假期为什么被批准什么的。凭什么?就凭她去国中国分公司,看到过上下级是什么关系,开人多简单,某一个人的存在多无足轻重。
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很多在法国接触中还不错可以的同事,到了国内分公司以后管理方式,工作方式就变了,更牛了更狠了。凭什么?风气如此,制度如此,更多的人欺软怕硬,更多的人讲究部队里的等级的那一套。
是崇洋媚外,就外企这样吗?不见得,某些外企刚到中国的时候还很遵守劳动法,讲究个国际统一的企业文化,宽松管理什么的。后来慢慢的都走样了,还不是被国企民企私企风气带出来的? 被这些从这些企业中跳过来的人的习气带的?
因此说,那些想从国际大企业海外的分公司,空降到中国的分公司的,尤其是被本地合同的那种,要小心了。不要以为公司的名字是一个,里面就是一回事。特别是国外国内业务不同的公司,比如国外主要做管理研发技术支持,国内主要做外包加工什么的,就更不是一回事儿了。
这次不提华为,华为什么风气什么企业文化干过什么让历史去说吧。
顺便说一句,打击盗版,人人有则,良心不要也被一起盗走了。
作者: dan13 时间: 2008-11-8 22:54
很有理哦。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2 20:23 发表
按照空间分布,除了北极/南极洲,非洲上升空间最大,南亚其次,南美随后。按照时间分布,已发达国家上升空间小,发展中国家上升空间更大。按照人口分布,人口越密集的地方上升空间越大,比如印度。按照地理分布,越是资源越匮乏的地 ...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8 23:12
关于假期/加班制度,补充一点。
在法国分公司里,加班有加班费,假期年假所有人没有一个人浪费1天的,到时候快到期了,有一部分可以延带到下一年,而不能带的要做费掉,经理都会一个一个的通知每个人需要请假了,否则假期就要费掉了。上次有一次我没注意,就是被提醒了才临时多修了几天假期,否则假期就废掉了。
在中国分公司里,加班没有加班费,而且所有人都加班很多很多,强制的,周末不分周六周日。谁要是按时上下班,就离被开除不远了,是工作态度问题。
年假有,不多,而且不请是正常的,都请的很干净到显得不太正常了。需要特别服从项目安排,项目忙得时候请假,就不用回来了。
但是后者效率就高吗?几年下来员工经验/能力就更高吗?
我看到的结论完全相反。国内重复相对比较机械的外包工作,人事关系复杂,内耗严重,项目更改很多,无用功很多,人员流动很大,大部分人水平经验很差,相互间学习,促进,提高的作用不大,有经验的8-10年以上海留下来得非常稀少,很多能力不错,技术不错的,都转作管理,成天纠缠在人和人之间那些烂事里面,真正的管理,效率有说不上,几年下来真正管理多牛的没见到,一直接触技术,技术上保持水准能独当一面解决核心问题的越来越少。
所以说国内外企里到处都是牛人,也要打引号的。从国内分公司直接调动到海外,或者离职移民的那些人,可以说都是最牛的一帮(偏技术)。而部分资深跳槽走了创业什么的那些人,也是最牛的一帮(偏折腾/管理)。剩下的个别找到了中层位置转作管理为主技术为副或者完全放弃技术的,也暂时算成牛人。但是剩下的绝大多数1-3年工作经验的新人,廉价劳动力,不同公司之间游走的,离牛人还很远,这样的公司里的整体实力也要打很大的折扣,有多少真金,有多少沙子,时间久了才能明白。
很多公司里国内和国外分公司之间有技术支持,指导之类的。大多是国外像国内调技术专家,调管理人员,反向不多。为什么? 不过对外来支持/管理的,倒是经常怨声载道,说什么外来的人水平差素质差指手画脚什么的,口服心服的不多,专心干事情合作的不多。
有些事情,有些现象,不愿意多想。
作者: popoye 时间: 2008-11-8 23:55
太认同你说的关于跨国企业分公司的见解了。
我第一次回国在法企工作,还是以一名法国的实习生派回国。因为项目很急,法国这边没有来得及通知中国方面我就回去了。当地中国人力一脸堆笑的在法国同事面前接见了我。可是我很清楚地记得,当天晚上该人力找到我,冷不丁地说了句:“我知道现在的留学生,都是家里比较有钱供出来的,我接收过几个,都是能力不咋地,要求比天高“。当时很是被泼了盆冷水。也由此明白了中国法企的员工是如何看待留学生的。我后来也听说了当时和我一起回国的法国同事,一年后如何从彬彬有礼,到最后变成了专横霸道动不动就说vous êtes cons?
再到后面,听到的法国人到中国一个个都成了太上皇的例子就更多了。。
可是为什么这样呢。举个曾经身边的例子就明白了。某法国人要求下面中国人做事,中国人按要求做了,但是法国人随后发现自己犯了个错,又不想承认没有面子,就装糊涂要求这个中国人扛下这个错误,并要求她写检查。中国人当然不愿意承认这个莫须有的罪名了,于是找到自己的直接领导(中国人),希望她能为她说句公道话。谁知这个领导什么话也不说,相反还劝她承认了错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这个中国领导,就是典型在中国企业里摸爬滚打习惯混出来了。
有这样的习气,法国人的企业在中国也越来越讲级别,讲关系就不足为奇了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8 22:42 发表 
同意楼上的。
需要特殊强调的是,同样的一个外企,规模很大的跨国企业,中国的分公司和其他国家的分公司差别是很大的,无论是劳资关系,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贫富差距,管理方式,还是企业文化。
甚至是同样一个法国领导,在中国和在外 ...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9 00:33
原帖由 popoye 于 2008-11-8 23:55 发表 
太认同你说的关于跨国企业分公司的见解了。
我第一次回国在法企工作,还是以一名法国的实习生派回国。因为项目很急,法国这边没有来得及通知中国方面我就回去了。当地中国人力一脸堆笑的在法国同事面前接见了我。可是我 ...
好的习惯需要一辈子来养成,但是坏的风气比花粉传播的快。
外国人在国内都有他们自己的组织,团体的,一顿饭之后就都变成中国通,什么都明白了。
我们公司里面到国内出差的外国人,有他们专门的邮件列表,已开始都住在固定的酒店公寓,中午,下班,周末也都是一起吃饭。你到上海大街上转吧,经常能隔着窗户看到很多小资的餐厅里面,整个餐厅或者整张长桌坐满了清一色的外国人,就不说新天地,或者北京三里屯,后海,东郊民巷之类的地方了。
同样是国际型公司,感觉在国外更有发展,反而在国内分公司更加受限制,作威作福的也不仅仅是外来的和尚,某些本地职业经理人兼职高级翻译,或者内部提拔上来的废掉本专业靠着经验做管理的,很多也也很有问题。
非外企也不会更好,有其他的问题,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以前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又一个刚从法国留学回来,带着一个法国老婆还有孩子的,职位最低,最基本的实习美工。例行会议,其他人都站着,他往地毯上大刺刺的一坐,还随意插嘴打断讲话的法国和加拿大经理,当时都惊了,感觉从国外回来的(有法国老婆的)人就是不一样,就是民主自由散漫没有把自己当外人。
后来我刚到法国公司里开会的时候,发现就是这样,大家都懒散的斜靠在会议厅的大垫子上,还搅拌着咖啡,到是老板一本正经的站着讲话,随时被打断,还很耐心的回答,笑着开着玩笑。
某些事情不能比。。。
[ 本帖最后由 Dillon 于 2008-11-9 00:36 编辑 ]
作者: deeking 时间: 2008-11-9 01:20
继续讨论继续讨论,受益匪浅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9 01:47
原帖由 deeking 于 2008-11-9 01:20 发表 
继续讨论继续讨论,受益匪浅
这么讨论视角不够独特,不能引起灵魂的震撼。
最好找一个到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写一本自传体纪实文学小说:“一个你们眼中的外国人的心灵独白 : 都市行走中的我是如何一步步被内心的魔鬼占据的 - 驱魔外传”。
作者: popoye 时间: 2008-11-9 13:11
你问法国人同样一个问题:
同是法国工程师学校毕业,在法国工作了若干年,我被派回国,工资直降一半甚至更多,同样profil的法国人去中国,工资直升一倍,这个正常么?
如果是在法的法国人(没去过中国的),10个9个回答c'est pas normal
如果是在中国的法国人,10个10个回答c'est normal。尽管他们并不能确切说出为什么就normal了
这样的转变,只能是因为国内的环境教出来的。他们到了中国,统统都忘了他们国家口号里的égalité是何物了。
另外,刚去中国的法国人总是喜欢说les chinois sont compliqués, très compliqués。其实就是理解不了中国人间人斗人的凶险。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国内部门开会,会上两个法国人意见不和,作为下级的法国人丝毫不给上级任何脸面,收拾文件直接甩门而出。作为上级的法国人无可奈何。留下一群开会的中国人面面相觑。很难想象,如何是一个中国人胆敢这么做,他的上级(法国人或者中国人)是不是还会这么无动于衷?
我记得在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力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年轻人,要先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先做出成绩再谈要求。话听上去似乎没错。但是正是这样强调低调做人的风气,让中国员工普遍养成了逆来顺受,处处小心翼翼的习惯。但是内耗却由此加剧,因为被压抑久了的人,都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够时来运转,翻身做主人。所以一有晋级的机会,往往拚得两败俱伤,让外人从中得利也在所不惜。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9 00:33 发表 
好的习惯需要一辈子来养成,但是坏的风气比花粉传播的快。
外国人在国内都有他们自己的组织,团体的,一顿饭之后就都变成中国通,什么都明白了。
我们公司里面到国内出差的外国人,有他们专门的邮件列表,已开始都住在固定的 ...
作者: alone_xun 时间: 2008-11-9 17:03
帖子已经水了
我还以为谁有华为的消息了呢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9 17:41
原帖由 popoye 于 2008-11-9 13:11 发表 
你问法国人同样一个问题:
同是法国工程师学校毕业,在法国工作了若干年,我被派回国,工资直降一半甚至更多,同样profil的法国人去中国,工资直升一倍,这个正常么?
如果是在法的法国人(没去过中国的),10个9个回答c'est pas normal
...
我们公司曾经有一对同事(准夫妻),一起主动申请到国内分公司工作,原因/动机/情况完全一样,男的法国人detachement合同,保留法国工资,附加出差的奖金,机票什么的优惠。女的中国当地合同,工资下降了一半左右。
但是根据公司惯例,即使是法国人,1到2年之后detachement合同到期,如果继续在国内长期呆下去,也要转成本地合同,不过待遇上会有一些倾斜,比中国人回国的本地合同待遇可能高一些。
这种事情说不公平也不公平,公平也公平。
什么地方不公平?
假设同样的能力,给公司创造的价值相等,在同一个地方(中国)工作,却同工不同酬。(而在另一个地方比如法国工作,确实同工同酬或者基本上同工同酬)
这样相当于是公司对这个中国人多剥削了,对这个外国人少剥削了,甚至是养着这个法国人。
什么地方公平?
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很多集团的目的就是délocolisation,就是降低成本,同时发掘当地市场。
无论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在本地还是海外,是和本地其他公司竞争,工资标准也应该按照本地标准。
首先明确一点,就是从集团角度,从成本贵的地方派人到成本低的地方,是不划算的,是要经可能避免的,除非有特殊需要,因此公司需要要求调动,和自己需要特殊申请,有天壤之别。其次要清楚的是,资深不可或缺的员工(可以根据以往贡献要求到集团内任何分公司继续贡献,跨国企业里老员工的基本权利之一就是mobilité的权利),和新进公司或者甚至在国外没有工作过的直接招到中国去的员工(对公司还没有什么贡献,没有什么资本谈条件,基本上要接受一切要求),也完全不一样。
1)对于已经在国外分公司工作过的,根据需要被公司要求调动到中国的:
a)如果是中国人,底气足的(在国外跳槽没有问题的)可以号称不接受contrat local,而要求detachement或者expatriation(不过后者不太合情理)。如果是contrat local,可以谈判待遇,但是相对困难大一些,比如往返探亲机票,异乡附加补助,子女上学什么的,不那么名正言顺。
b)如果是外国人,能很有底气的不接受contrat local(尤其是在国外跳槽没有问题的人),而选择detachement或者expatriation,除了原工资还可以要求很多的附加补偿。如果是contrat local,基本工资可能下降,但是还是可以要求部分附加补偿。
2)对于主动要求被调动到中国并且签contrat local的:
a)如果是中国人,没有道理要求比本地招的中国人更高的待遇。(在海外上学多付的学费不成为理由)
b)如果是外国人,根据其长期所在地考虑他一生的平均生存成本,比如之前25年更高的生活费用和受教育费用,今后照顾父母和扶养子女的费用,将来回到国外更昂贵的医疗和养老费用,在异国他乡的不便和要面对的乱收费,等等,可以理解待遇上的优惠/倾斜。(比如把一个中国人派到非洲,这个中国人也不愿意接受那非洲本地人的收入,因为之前的成本和之后的养老都是在更加昂贵的中国。)
结论是,
1)尽力提高自身能力(个人能力和合作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性)。无论是主动地要求,被动的要求,谈判的最重要的资本是能力。(可以在欧洲拿到多少什么样的offer,在美洲拿到什么样的offer,在中国拿到什么样的offer,什么经验和能力对于本分公司,本集团是不可或缺无人取代的,对竞争对手这种能力有多大吸引,等等)即使是中国人,即使是主动要求永久调动到中国老家所在地,如果不可或缺,也能保持原来工资,附加所有最高额度的补助。
2)尽量不要主动要求被调动到原籍。哪怕要求被调动到加拿大,东欧,北非,也和要求被调动到原籍所在国是不同性质的。
3)为了更加名正言顺,更加有利的谈判,被调动之前,经可能的多积攒国外的工龄/经验,也可以考虑入外籍等。否则不好要求完全按照外国人考虑的调动到中国的所有特殊待遇,比如养老生活成本,子女外语教育,往返探亲机票什么的,不是法籍可能也可以争取到,但是说不好听的相当于变相讹诈,等公司之后可以架空你了的时候会想办法找补回去的。
抛砖引玉,先说这么多。
[ 本帖最后由 Dillon 于 2008-11-9 17:56 编辑 ]
作者: smithgogo 时间: 2008-11-9 18:18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9 17:41 发表 
我们公司曾经有一对同事(准夫妻),一起主动申请到国内分公司工作,原因/动机/情况完全一样,男的法国人detachement合同,保留法国工资,附加出差的奖金,机票什么的优惠。女的中国当地合同,工资下降了一半左右。
但是根据公司惯例 ...
你这么仔细的分析很清楚,估计你公司要剥削你的可能性很低
。
我经常把现在的法国甚至欧洲的就业市场,和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来比较,个人觉得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欧洲的企业体制,资本主义社会,和现在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所遵从的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样的,在一个公司工作,说得难听一点都在或多或少地受剥削,但一个体制完善,有长期经营目标的公司,在产生利润的同时,会考虑到各种其他的方面,员工既得利益和长期的事业发展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然后,我个人很不喜欢把在法国工作了几年的中国人的回国条件,和把法国人外派回国的条件,做简单的数字上的比较。因为从数字上来看,可以认为外派条件的条件真的是不normal的好,但要看到,外派去中国的法国人,在很多方面也许要做出牺牲和让步。十几年前,外派的法国人很多,其中也有一些80年代初到法国留学的中国人,个人接触到的几个,在语言,文化,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上都能够和法国人同步,这些东西,并不是说所有来法国的中国人念几年书,上几年班就能获得的,需要的是长期的有目的的积累。
最后,法国一些大公司,因为中国市场的开发等原因,逐步推出了一些吸引由法国学习背景的中国学生的项目,例如施耐德的马可波罗计划等,或者在一些单独的和中国人签的工作合同中,加上若干年回中国工作等条款。但由于这些条款,或者说协议,没有明确的法律效应,雇用以后双方不欢而散的实例太多不过。个人认为已经对中国人在法国发展的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正如Dillon说的,个人事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个人对业务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在国外的中国人来说,除了最基本的语言,我想加上和外国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欧洲企业的各个部门的运行机制的理解的积累。这样才能做到在需要谈条件的时候有底气,有筹码。
作者: cindyqq 时间: 2008-11-9 18:47
标题: 回复 81F 的帖子
这次招聘的名单已经出来了, 也都通知过啦,, 如果还没收到就再安排下一家吧。 反正非洲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作者: 游某 时间: 2008-11-9 19:06
读完全部留言...受益...
作者: 元太祖烤肉 时间: 2008-11-9 19:13
**是个垃圾企业!
作者: popoye 时间: 2008-11-9 19:28
你说的我大多都赞同。但是如果认为同样出自工程师学校的中国人被派回国,和法国人工资是不具可比性,那么我觉得值得商榷。
首先,既然公司是要派你回国,自然是因为需要你才派你回国。那么在待遇的问题上应该有个合理的参照标准。不可以公司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显然对于公司而言,给你一个本地合同的待遇对于它而言是最佳的结果。
如果认为法国人在中国工作得到额外补助的待遇是合理的,那么从平等的角度来讲,是不是中国人在法国工作的也应该有一些额外的特殊待遇呢?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的在法国工作的中国人而言,其待遇和本地法国人并没有太大不同。
所以,如果承认了回中国就没有理由要求一个更好的待遇,那么从平等的角度来讲,就必须承认中国人在法国应该获得更好的工作条件。可惜事实是,没有人会因为你身在它乡,困难比一般法国人更多而对你特殊照护。
如果不同意这一点,你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谬论,就是你发现你其实如何和法国人都是不能平等的。
所以对于一个留学生回国,特别是外派回国,要求一个以法国工资(不加外派福利)为参考标准的待遇其实并不算为过。从保障个人的购买力的角度来解释也是合理的。就这一点,个人经验觉得问题的关键并其实不在于让法国人认同这一点,而是中国的本地员工无法认同。我听说过好几个外派的例子,在最后确定工资的时候,往往不是法国人觉得有什么不妥,而是中国部的人力无法认同,强烈说服法国人要给外派人员降低标准。但是对于法国人的外派,无论要求多高都没有任何意见。其实很多的时候,不是别人看不起我们,而是我们自己人看不惯自己人。到最后,别人也看不起我们了。
原帖由 smithgogo 于 2008-11-9 18:18 发表 
你这么仔细的分析很清楚,估计你公司要剥削你的可能性很低
。
我经常把现在的法国甚至欧洲的就业市场,和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来比较,个人觉得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欧洲的企业体制,资本主义社会,和现在中国大部分企业 ...
作者: popoye 时间: 2008-11-9 20:01
很认同你的分析。我的问题的前提是被派回国,并非主动申请。现在很多时候,公司希望把一个中国人派回去,但是同时却也要求他接受一个本地合同和待遇。这种强加的不平等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虽然你可以拒绝,但是你仍然不能不对他们这种认知态度感到遗憾。
另一个需要注意到的地方是,虽然对于外派合同,规定了若干年后就要自然转为本地合同。却很少有法国人能够真的等到转为本地合同。我所见过的大多数的法国人的做法,都是在外派合同快要到期了回国,然后在法国干上一两年,然后找机会再外派到中国去。拿本地合同对于法国人而言,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虽然他们经过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外派,其实早就很适应了中国的环境。我曾经见过一个法国人,签了中国本地合同,工资是本地高级员工的两倍多,但是不到3个月就受不了辞职了。但是对于中国人而言,在法国无法要求更多,在中国拿一个比这些法国人的本地合同低一半的待遇就已经可以谢天谢地了。这不是不平等,又是什么呢?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9 17:41 发表 
我们公司曾经有一对同事(准夫妻),一起主动申请到国内分公司工作,原因/动机/情况完全一样,男的法国人detachement合同,保留法国工资,附加出差的奖金,机票什么的优惠。女的中国当地合同,工资下降了一半左右。
但是根据公司惯例 ...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9 20:13
原帖由 popoye 于 2008-11-9 19:28 发表 
如果认为法国人在中国工作得到额外补助的待遇是合理的,那么从平等的角度来讲,是不是中国人在法国工作的也应该有一些额外的特殊待遇呢?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的在法国工作的中国人而言,其待遇和本地法国人并没有太大不同。
一方面,有没有额外的特殊待遇,要看拿得的是之前所在分公司的工资,还是新的分公司的工资。
很多从中国分公司调动到法国分公司的员工,一开始拿国内的工资,但是有特殊待遇,比如每年往返国内探亲的机票,刚到法国头几个于月公司出的旅馆或者酒店公寓的费用。然后如果没有返回国内,而是延续CDI合同,就按照法国工资计算,但是取消一切特殊待遇。
另一方面,有没有额外的特殊待遇,要看前后两个地方的common sense的优劣。比如对于一个法国人,有3个offer,一个去美国没有特殊待遇,一个去中国有特殊待遇,另一个去非洲有更多的特殊待遇,会选择哪个?很可能选择美国,及时没有特殊待遇。这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大家都抢着去供不应求的地方不需要特殊优惠,而大家都不愿意去得地方只有特殊待遇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开始有人愿意去。
这样就可以解释从平等角度来讲,为什么中国人在法国工作的也没有这些一些额外的特殊待遇,平等不是绝对的,是市场决定的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随着中国的经济/政治/法律/人文/环保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和强大,随着更多的外国人主动希望被调动到中国发展,而没有中国人愿意被调动到北美/欧洲/日本等地方发展,这些特殊待遇也会发生变化的。
作者: 飘飘小鱼 时间: 2008-11-9 20:15
原帖由 嫣笑依然 于 2008-10-29 01:43 发表 
化为在国内应届生招聘中多牛x呢,还别将这些能被公派到法国的职员,在里头都不是普通银了阿
我3年前大学毕业时候,去华为面试了6轮,最后剩到12人而我被淘汰。笔试英语,高数,数电和模电三场,然后有口试,英语中文二场,后进还有 ...
貌似国内招聘好多都这样呢
作者: popoye 时间: 2008-11-9 20:39
赫赫,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不过对于第一方面我觉得你有点扯远了。我的命题很简单,如果你是从法国开始工作的,也就是说你是从法国分部开始工作的,你和所有法国人一样的待遇,然后你和法国同事被派到中国去(非主动申请),中国部给法国人一倍待遇,给你一半的待遇,你不觉得实在有失公平么?即使按照你的分析,中国分部的员工过来法国是有特殊待遇(这个自然正常),但是作为一个在法国工作的中国人,在法国你没有特殊待遇,然后回到中国去,你仍然没有任何特殊待遇,你不觉得这中间似乎差了些什么东西么?究竟是法国人没有合理的评估你的价值,还是中国人没有,或者两者都没有?
不过对于你的第二方面的分析,我很认同,也能一定程度上解释我以上命题。如果中国真的强大了,待遇提高了,确实不需要特殊待遇也会吸引大家去。但是更本质的讲,是因为人都是希望往高处走的。但是应该没有人会希望看到自己所在的公司认同员工的价值是从他的国籍而不是本身价值来考虑。遗憾的是,在现在情况下,区别中国人和法国人待遇的,决定并不完全是你说的那些合理因素(地域,生活困难程度,个人价值等等),也有非合理因素(比如国籍,中国人自己对自己和对老外的认同度的差异)
原帖由 Dillon 于 2008-11-9 20:13 发表 
一方面,有没有额外的特殊待遇,要看拿得的是之前所在分公司的工资,还是新的分公司的工资。
很多从中国分公司调动到法国分公司的员工,一开始拿国内的工资,但是有特殊待遇,比如每年往返国内探亲的机票,刚到法国头几个于月公 ...
作者: smithgogo 时间: 2008-11-9 20:45
原帖由 popoye 于 2008-11-9 19:28 发表 
你说的我大多都赞同。但是如果认为同样出自工程师学校的中国人被派回国,和法国人工资是不具可比性,那么我觉得值得商榷。
首先,既然公司是要派你回国,自然是因为需要你才派你回国。那么在待遇的问题上应该有个合理的参照 ...
把法国留学毕业然后留在法国工作的中国人和在法国毕业的法国人比较,有很多方面没有可比性,
如果要比的话,应该和在中国留学并在中国工作的法国人比较。
此外,外派去中国的法国人,或者说大家觉得待遇好的外派的法国人,也不是毕业出来工作三五年就行,基本都是在一个企业里面积累了很多年以后,各方面业绩和能力都得到肯定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的机会。
在看有一些跨国公司把中国的优秀员工派到法国来工作,例如认识十几年前HP的一位中国员工,没有国外学历,不会法语,但由于在HP的出色业绩,以及公司业务上的需要,给派到法国来工作,他当年的待遇,也不比从法国派到中国去的法国人差多少,只是因为法国的平均水平要比中国高,才不会太让人感觉出来而已。
纯粹的就事论事,能做到客观全面就好,和自信和自尊没有什么关系。
作者: smithgogo 时间: 2008-11-9 21:10
原帖由 popoye 于 2008-11-9 20:39 发表 
赫赫,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不过对于第一方面我觉得你有点扯远了。我的命题很简单,如果你是从法国开始工作的,也就是说你是从法国分部开始工作的,你和所有法国人一样的待遇,然后你和法国同事被派到中国去(非主动申请),中国部给法国人一倍待遇,给你一半的待遇,你不觉得实在有失公平么?即使按照你的分析,中国分部的员工过来法国是有特殊待遇(这个自然正常),但是作为一个在法国工作的中国人,在法国你没有特殊待遇,然后回到中国去,你仍然没有任何特殊待遇,你不觉得这中间似乎差了些什么东西么?究竟是法国人没有合理的评估你的价值,还是中国人没有,或者两者都没有?
外派人员的工资待遇不是这么简单的计算的,很多情况下,从法国外派去中国的员工的工资部分都仍是法国部门支付的,在中国所得的那部分作为实际开销费用和补贴,也是不计算在中国分公司的成本里面的,只会计算到整个企业的总成本里面。
其实看外派这个问题,最重要会造成你这样对待遇的理解,就是因为法国和中国的生活水平差距造成的。全面地看这个问题,打个比方,如果是德国人来讨论这个问题,对一个国际性的公司,派一个法国人到德国去工作,或者换一个德国人去法国工作,两者的待遇就不会有差距,但是你也要看到,自愿地到法国来留学并工作的德国人,和自愿去德国留学工作的法国人的数量,也是基本持平的。
所以对中国人来说,要享受法国人外派中国的待遇,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等到中国平均生活水平赶上欧美,或者等到你在公司里的能力获得认同并取得法国国籍。
今天的讨论,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海龟版很火的一个帖子,新毕业生去面试,公司问他有没有打算回中国工作,回答是:如果是外派就去,或者有外派的待遇也行。
[ 本帖最后由 smithgogo 于 2008-11-9 21:11 编辑 ]
作者: popoye 时间: 2008-11-9 21:14
老实说没有太怎么看明白你的逻辑。不明白为什么和在中国留学并在中国工作的法国人比较就是合理的了?不过即使就是按照你的逻辑,大多时候中国留学生仍然没有和法国人比的资本。因为我之前举了个法国人签中国合同的例子,工资高于本地高级员工一倍却仍然辞职了。他就是那种你说的中国留学然后在中国开始工作的。
能被外派到中国去的人当然都是要有若干年积累的了。很少人能梦想一毕业就被外派。但是问题在于,比如你工作十年了,法国这边已经成了个专家。公司要你回国,中国人力一样会给你开个本地合同同时降你一半工资,同时给你的法国同事以外派待遇,这就不是一个合理的现象了。因为中国人力的直觉里就是,你是中国人,给你中国工资降待遇是合理的,你同事是法国人,他涨工资是合理的。这个时候你的价值的因素反而成了次要考虑的因素。
我见过一些前辈,已经在法国工作很多年了,现在想要回国发展,问题到最后往往就是待遇谈不拢。因为中国人力的态度很简单,你是中国人,没理由给你那么高的工资。要回来可以,工资降一半。我相信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是难以接受的。
希望以能力说话是对的,但是前提是认同你能力的是一个正常而客观的系统。否则能力再高,人家认同的是非客观的因素,你空有能力也只能徒唤奈何。
原帖由 smithgogo 于 2008-11-9 20:45 发表 
把法国留学毕业然后留在法国工作的中国人和在法国毕业的法国人比较,有很多方面没有可比性,
如果要比的话,应该和在中国留学并在中国工作的法国人比较。
此外,外派去中国的法国人,或者说大家觉得待遇好的外派的法国人, ...
作者: smithgogo 时间: 2008-11-9 21:20
原帖由 popoye 于 2008-11-9 21:14 发表 
希望以能力说话是对的,但是前提是认同你能力的是一个正常而客观的系统。否则能力再高,人家认同的是非客观的因素,你空有能力也只能徒唤奈何。
但在这里杞人忧天,不如脚踏实地,能力的高低虽然不是充要条件,但也是必要条件。
很多东西能够靠自己来改变,很多东西要靠自己加上时间来改变,很多东西只能靠时间来改变。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9 21:23
原帖由 popoye 于 2008-11-9 20:01 发表 
很认同你的分析。我的问题的前提是被派回国,并非主动申请。现在很多时候,公司希望把一个中国人派回去,但是同时却也要求他接受一个本地合同和待遇。这种强加的不平等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虽然你可以拒绝,但是你仍然不能不对他们这种认知态度感到遗憾。
另一个需要注意到的地方是,虽然对于外派合同,规定了若干年后就要自然转为本地合同。却很少有法国人能够真的等到转为本地合同。我所见过的大多数的法国人的做法,都是在外派合同快要到期了回国,然后在法国干上一两年,然后找机会再外派到中国去。拿本地合同对于法国人而言,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虽然他们经过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外派,其实早就很适应了中国的环境。我曾经见过一个法国人,签了中国本地合同,工资是本地高级员工的两倍多,但是不到3个月就受不了辞职了。但是对于中国人而言,在法国无法要求更多,在中国拿一个比这些法国人的本地合同低一半的待遇就已经可以谢天谢地了。这不是不平等,又是什么呢?
你说的这种中国人被迫被外派回中国,被迫接受contrat local的情况,的确存在,而且不少。
根本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所有这些公司为了国际竞争,都一直持续稳定的进行着délocalisation。
不说法国也不说中国,敏感。
假设一个美国公司在美国和印度有两个分公司, 美国公司基本原则是不再扩招,印度公司起步不久还在扩招,或者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不再扩招,但是因为turnover率很高,永远处于需要人,也有人走的状态。
这个时候如果在美国分公司找到一个美国人,一个印度人,或者说美国分公司里面已经有了这么两个candidat。
如果从délocalisation角度,这个时候公司能够接受的只有如下选择:
1)开除这两个人,再在印度招两个其他人
2)开除美国人,把印度人按照印度本地合同转到印度,再在印度招1个其他人
3)把两个人都转道印度,也都给印度本地合同
如果公司非常想留下这两个人,也愿意付出比纯粹的délocalisation稍微多一些的代价,这样多了一些选择:
4)把印度人转到印度,本地合同;把美国人也转到印度,保留美国合同。
5)把印度人转到印度,美国合同;把美国人也转到印度,当地合同。
6)把两个人都转到印度,都保留美国合同。
如果是1),是在正常不过了。如果印度人自己同意,2)对公司更加有利。
如果美国人也万一同意,3)更好了。
否则退而求其次,只有4)了。
5)是不合逻辑不可行的。
6)对于公司是最坏的结果。
所以说从公司考虑,换位思考,实际上也就这么些选择,结果也人容易预测,大多给出的选择是公平的,但是不能做到队对的公平,也考虑不了这么多。
其中5),2)明显对这个美国人不公平,而4)对这个印度人不太公平,1)对两个人都不太公平,而6)就是公司对自己不公平了,尤其是考虑到企业间竞争,和其他同样在délocalisation的集团竞争,以及和印度本地企业的竞争。
另外,关于你提到的“工资是本地高级员工的两倍多,但是不到3个月就受不了辞职了”。这个也可以理解,因为如果他拿当前的offer和其他能拿到的offer相比,去当地另外一个公司可能能拿到相当于法国合同的更高的待遇,而如果他回到法国或者去美国英国,能拿到更高的工资,而且每周工作时间从50多小时下降到35-44小时之间,为什么不呢?
而这个中国人拿到一个比这些法国人的本地合同低一半的待遇,为什么谢天谢地了?因为起码比其他当地的中国人待遇还高了一点,并且他这个时候已经不能返回法国或者去美国英国了,掂量掂量,手里的offer已经是可以拿到的最好的offer了,又能有什么选择呢?
作者: popoye 时间: 2008-11-9 21:33
我想你可能没有仔细看dillon的帖子。你说的这种情况是mis à disposition,工资仍然由法国部门支付。这种外派方式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极其困难的。
现在最有可能的外派方式,是détachement。这种外派方式下工资待遇什么的完全由entreprise d'accueil来决定。具体到外派到中国的情况,就是中国分部来决定。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中国分部对法国人和对中国籍人员认知度的差异
当然,能力什么时候都是很重要的,连能力都没有,更没有资格去说三道四。我并没有要杞人忧天的意思。只是就我所见到的现象有感而发。
原帖由 smithgogo 于 2008-11-9 21:10 发表 
外派人员的工资待遇不是这么简单的计算的,很多情况下,从法国外派去中国的员工的工资部分都仍是法国部门支付的,在中国所得的那部分作为实际开销费用和补贴,也是不计算在中国分公司的成本里面的,只会计算到整个企业的总成 ...
作者: skyphoenix 时间: 2008-11-9 21:42
ls的ls,您的副业是打字员吗?
佩服佩服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9 21:48
实际我的态度是尽可能避免被外派到国内,也不主动要求被外派到国内。
像你说的,有公平的地方,也存在不公平的地方,因此不管他公平不公平,应对的方法是:对不起,不服从分配。
实际上我已经不服从分配好几次了,倒不是到国内,去国内中期/短期出差我倒是屁颠屁颠的同意了。不服从的是一次到Monpellier1年,一个是到Annecy1星期。
没什么可废话的,对不起,不愿意,也离不开,GF在巴黎。
对于抵御最坏的情况,就是被动的派到什么地方,变成当地合同,抵御的办法实际上很简单:
1)提高核心竞争力。
2)保持对其他公司职位的关注,法国,中国,欧洲,北美。
3)入法籍或者移民其他国家
4)学好法语和英语
5)成家买房准备造小人儿,减小mobilité
6)积累资产,准备随时提前退休
7)准备其他知识/能力的积累,为第二职业作准备,比如创业什么的
作者: smithgogo 时间: 2008-11-9 21:51
原帖由 popoye 于 2008-11-9 21:33 发表 
我想你可能没有仔细看dillon的帖子。你说的这种情况是mis à disposition,工资仍然由法国部门支付。这种外派方式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极其困难的。
www.revefrance.com
现在最有可能的外派方式,是détachement。这种外派方式下工资待遇什么的完全由entreprise d'accueil来决定。具体到外派到中国的情况,就是中国分部来决定。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中国分部对法国人和对中国籍人员认知度的差异
当然,能力什么时候都是很重要的,连能力都没有,更没有资格去说三道四。我并没有要杞人忧天的意思。只是就我所见到的现象有感而发。
这样的讨论很好,记得在你的回复中,写的是
并没有针对外派中国人的情况,况且无论对外派中国人,还是外派法国人,外派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少,因为大型公司的中层包括中高层都是以本地员工为主了。
所以如果要准确得讲,对中国人来说,特别是没有法国国籍的中国人,在没有传统意义上外派的前提下,争取最好待遇的回国工作的机会是detachement。但很多情况下也不是完全有接受国来决定,特别是国际性的大型公司,在使用有特别才能或者对公司整体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员工的时候,都会全局考虑,合同时间,待遇方面也是由提供方和接受方,加上员工本身,三方协议达成的。
作者: Dillon 时间: 2008-11-9 21:51
原帖由 skyphoenix 于 2008-11-9 21:42 发表 
ls的ls,您的副业是打字员吗?
佩服佩服
说我呢?
我打字很慢的,还很多错。
以顽强的毅力,用着最原始的拼音。。。
容易吗我。。。
欢迎光临 新欧洲·战法 (https://bbs.xineurop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