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洲·战法
标题: NASA STS总汇 更新STS126 两只蜘蛛15日随“奋进”号上太空 56F [打印本页]
作者: kok 时间: 2008-2-4 18:17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kok 时间: 2008-2-4 18:17
标识
1975 ---1992
(, 下载次数: 1)
1992 --- 现在
(, 下载次数: 1)
水星-红石3号于1961年5月5日发射,宇航员艾伦·谢泼德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员。
(, 下载次数: 1)
第一艘土星5号AS-501,摄于阿波罗4号发射前
(, 下载次数: 3)
由航天飞机載運機運輸中的亞特蘭提斯號航天飞机
(, 下载次数: 3)
[ 本帖最后由 kok 于 2008-2-4 20:47 编辑 ]
作者: kok 时间: 2008-2-4 18:32
亚特兰蒂斯号
(, 下载次数: 1)
5 Nov. 2007 的ISS 国际空间站
(, 下载次数: 1)
NASA 官方主页
http://www.nasa.gov/
NASA图片
http://www.nasa.gov/multimedia/imagegallery/index.html
里面有大量关于NASA的图片
NASA的电视直播 NASA TV
http://www.nasa.gov/multimedia/nasatv/index.html
全天24小时播出
有NASA发射直播 和一些教育节目 还有地面和空间站的对话 等等
一天内的节目会有重复
public channel
http://playlist.yahoo.com/makeplaylist.dll?id=1369080&segment=149773
medial channel
education channel
[ 本帖最后由 kok 于 2008-2-12 21:08 编辑 ]
作者: kok 时间: 2008-2-4 21:28
最新任务 STS-122
对接 欧洲“哥伦布”太空实验室与国际空间站
(, 下载次数: 1)
STS-122发射任务将在美国东部时间2月7日下午2:45(北京时间8日凌晨3:45)发射,地点在美国宇航局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目前,影响发射的胶管加固问题已经解决。
在STS-122任务的准备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一根像希腊子母“Ω”形状胶管不能完全收进其存储箱中去,该胶管是航天飞机有效载荷舱散热系统传送氟利昂的胶管中的一根,因此被设计为弯曲状。工程师为了避免发射任务出现意外,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工具用来引导该胶管进入存储箱中。改进后的系统在加利福尼亚海滩的检测获得成功,计划管理人员在周日晚上将关闭载荷舱舱门。
美国宇航局位于肯尼迪的控制中心、休斯敦航天中心和位于阿拉巴马州的马绍尔群岛航天发射场将联合位于德国的欧洲团队共同完成此次发射任务。德国基地的实验室将监控位于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荷舱内的新“哥伦布” 号实验舱。
随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天的7名宇航员计划在2月4日上午10:30抵达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倒计时将在4日下午5:00开始。
直播地址
NASA TV
2月6日最新消息
由于天气原因 2月7日 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发射机率
2月7日发射成功(高清晰图)
(, 下载次数: 0)
21:09
已经飞抵英国上空
17.02.2008
周一离开空间站 周二降落
Atlantis Set to Leave Station Monday, Land Wednesday
20 02 2008
14 07 降落 任务结束
(, 下载次数: 4)
[ 本帖最后由 kok 于 2008-2-20 16:31 编辑 ]
作者: kok 时间: 2008-2-4 21:55
哥伦布实验舱 介绍 摘自新浪
(, 下载次数: 2)
“哥伦布”实验舱作为国际空间站的重要组件,是欧洲航天局对空间站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欧洲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的关键所在。欧洲航天局空间站项目经理阿伦-斯科特勒在美国宇航局肯尼亚航天中心说:“‘哥伦布’是我们的基石,我们的婴儿,我们的太空舱,我们的实验室。那将是我们明天的实验室,不见得配套完善,但它是我们工作的起点。”
“哥伦布”实验舱重达13吨多,6日下午,美国东区时间4时31分,将随着“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STS-122任务组升空。实验舱以横跨大西洋的欧洲探险家哥伦布命名,欧洲开发这一实验舱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经历过数次推迟,先是欧洲航天局推迟,后是国际空间站建设之初被俄罗斯推迟。再后来,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惨剧,发射又被美国宇航局推迟。
斯科特勒称,欧洲航天局750多名成员和支持者赶到了肯尼亚航天中心打算向这一23英尺(7米)长的太空舱道别。他说:“这是欧洲人的机会,他们将分享我们的欣慰自豪和成功的喜悦。”“哥伦布”实验舱将被放在航天飞机的货舱里运送到太空。明年初,欧洲航天局将发射5个自动运输飞行器(ATV)中的第一个“儒勒-凡尔纳”,它将为国际空间站输送食物、水和其他重要供应品。 欧洲航天局自动运输飞行器(ATV)资深顾问,航天局宇航员吉恩-弗朗西斯-克雷夫提到这一太阳能动力的无人货运飞船时说:“它就像一个大圆筒,但是,它有翅膀,像蜻蜓一样。”自动运输飞行器将被安置在欧洲阿里安5火箭的顶端发射,明年2月,当“儒勒-凡尔纳”为期15天的飞行试验结束后,补给舱将为国际空间站输送5.5吨货物,以及饮用水、氧气和燃料。
到目前为止,欧洲航天局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花费了50亿欧元(70亿美元),到2015年有望共投入90亿欧元(130亿美元)。斯科特勒称,欧洲航天局17成员国的10个国家已经为这一投资作出了贡献。他说:“今天,我们一起从事着精彩工作。欧洲17成员国协作制作太空船,这非常重要。”
“哥伦布”和自动运输飞行器货运飞船是欧洲航天局对国际空间站的最大贡献。作为建设国际空间站其他太空舱和部件的回报,欧洲每隔几年便可送自己的宇航员在空间站上进行6个月的探测任务。6日,法国宇航员利奥波德-埃哈兹将与德国宇航员汉斯-西里格一同搭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空。埃哈兹是欧洲航天局的第二个在国际空间站常住的宇航员,STS-122任务组离开后,他将加入国际空间站的16远征队。
斯科特勒说:“这对欧洲来说非常重要。驻留空间站的欧洲宇航员对于增进欧洲年轻人对科学和太空的兴趣至关重要。欧洲必须是高科技的大陆。”
[ 本帖最后由 kok 于 2008-2-7 21:41 编辑 ]
作者: kok 时间: 2008-2-4 21:56
STS 123
(, 下载次数: 0)
时间:3月11日 美国东部时间0231 法国时间10日晚20点31分
使用 奋进号 航天飞机
运送 日本试验仓的后勤模块(Japanese Kibo Logistics Module)和
加拿大的机器人手臂系统(Canadian Dextre robotics system)
日本實驗艙介绍
日本實驗艙(Japanese Experiment Module,JEM)「希望」號(Kibō,Hope),是日本對國際太空站(ISS)的貢獻,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JAXA)製造,也是國際太空站上最大的艙組。
它包含四個模組:
* 「加壓模組」(Pressurized Module,PM),為一長11.2公尺、直徑4.4公尺的圓柱型模組,是日本實驗艙的核心模組。它包含十個國際標準組件掛架(International Standard Payload Rack,ISPR)。
* 「曝露設施」(Exposed Facility,EF),又被稱為「平臺」(Terrace),位於PM錐體左舷氣密艙外側,裝設在此的各種實驗被直接曝露在太空環境裡。
* 「實驗後勤模組」(Experiment Logistics Module,ELM),包含服務PM的加壓和EF的不加壓部份,主要做為儲藏和移動物品使用。
* 「遙控操縱系統」(Remote Manipulator System,JEM RMS),是一機械手臂,裝在PM錐體左舷,主要用來服務EF和移動物件到ELM。
(, 下载次数: 2)
加拿大 机器人手臂
(, 下载次数: 2)
[ 本帖最后由 kok 于 2008-2-20 17:56 编辑 ]
作者: kok 时间: 2008-2-7 21:45
STS124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1)
Launch Target: 发射时间
May 31, 2008
Orbiter:
Discovery 发现号太空梭
Mission Number:
STS-124 第124次任务
Launch Window: 发射窗口
10 minutes
Launch Pad: 发射平台
39A 39A 位于肯尼迪航天中心
Mission Duration: 任务时间
13 days
Landing Site: 降落地点
KSC 肯尼迪航天中心
Inclination/Altitude: 倾斜度 高度
51.6 degrees/122 nautical miles
Primary Payload: 主要任务
26th station flight (1J), Kibo Pressurized Module, Japanese Remote Manipulator System
运送日本实验舱的 Kibo Pressurized Module 加压模块 和 Remote Manipulator System 遥控操作系统
「加壓模組」(Pressurized Module,PM),為一長11.2公尺、直徑4.4公尺的圓柱型模組,是日本實驗艙的核心模組。它包含十個國際標準組件掛架(International Standard Payload Rack,ISPR)。
「遙控操縱系統」(Remote Manipulator System,JEM RMS),是一機械手臂,裝在PM錐體左舷,主要用來服務EF和移動物件到ELM。
------------------------------------------------------------------
五月三日 发现号已经移动至39A发射平台
(, 下载次数: 0)
[ 本帖最后由 kok 于 2008-5-4 18:07 编辑 ]
作者: kok 时间: 2008-5-4 16:54
STS 125
Launch Target: 发射时间
Aug. 28, 2008
Orbiter:
Atlantis 亚特兰蒂斯号
Mission Number:
STS-125
Launch Window: 发射窗口
60 minutes - rendezvous dependent
Launch Pad: 发射平台
39A 39A平台
Mission Duration: 任务时间
11 days
Landing Site: 降落地点
KSC 肯尼迪航天中心
Inclination/Altitude: 倾斜度 高度
28.5 degrees/320 nautical miles
Primary Payload: 主要任务
Hubble Space Telescope Servicing Mission 4 哈勃太空望远镜维修
[ 本帖最后由 kok 于 2008-5-4 18:01 编辑 ]
作者: kok 时间: 2008-5-24 15:58
标题: 希望号主体部分将升空 安装进入最关键阶段
(, 下载次数: 2)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6月1日发射升空,此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将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主体部分送至国际空间站,这是美国航天史上首次派航天飞机“专为日本服务”。 日本共同社报道,“希望”号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此次作业属于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日本将派首次参加航天飞行的宇航员星出彰彦随“希望”号一同升空。
此次飞行的主要任务基本都与“希望”号有关,是美国航天史上首次派航天飞机“专为日本服务”。星出表示,此次将使用机械臂将“希望”号中最为核心的舱内实验室安装到空间站上,任务重大。此行还配备“希望”号专用的机械臂,任务完成后,整个实验舱投入使用的准备工作便基本完成。
总体而言,此次作业就是将舱内实验室对接安装到空间站上,并将3月临时安装的储藏室固定到最终确定位置。此外,宇航员还将对实验装置的设置和操作进行调试,将设备调整到随时可以进行实验的状态。
顺利升空后,第一个遇到的重点问题是在飞行第4日完成实验室的安装。该舱全长11.2米,直径4.4米,规模在空间站构成设施中堪称最大。由于航天飞机货舱内对象之间的空隙仅数厘米,为使安装过程中不损伤装备,操作必须极为小心谨慎。星出本人也认为这是“最大的难题”,忍不住要为自己捏一把汗。由于操作要求极高,他将选用关节更多、动作更为精细的空间站机械臂,而弃用发现号的机械臂。
配备通信系统的实验舱安装好后日本国内可直接向“希望”号发送指令。飞行第5日,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筑波宇宙中心(茨城县筑波市)将首次向实验室发送指令,尝试启动两组电气系统中的一组。
接下来星出也将进入实验室,并通过空间站的对接舱将先前运送至储藏室内的计算器和实验装置移至实验室。实验装置最终确定为7类,目前保管室里已有“细胞培养装置”和“流体物理实验装置”等6类装置。剩余的一类装置计划将由日本最新开发的无人补给器“HTV”负责运送。
之后,宇航员将启动第二个电气系统和专用机械臂。机械臂的启动实验预定将于飞行的后半程进行。星出的同事将使用空间站的机械臂对临时安装的储藏室进行移位。至此,“希望”号的安装已临近完工,只要等待预计于明年春天运抵的舱外实验装置。
若各项计划得到顺利执行,“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日本时间15日零时许返回肯尼迪宇航中心。
作者: ~Sylvie~ 时间: 2008-5-25 08:10
Apollo 13。。。最喜欢的电影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 16:3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1日 05:36 新浪航天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
新浪航天讯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31日17:02分(北京时间6月1日5:02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飞赴国际空间站。
“发现”号此次飞行任务代号“STS-124”,历时14天。肩负的任务包括携带日本研发的“希望”号实验舱主体部分进入太空,以及运载特制厕所泵修复国际空间站厕所故障。参加这次飞行的机组共有7名宇航员,其中包括日本宇航员星出彰彦。
运送日本“希望”号实验舱
此次“发现”号运载的主要物品是长11.2米长、重14.8吨的“希望”号实验舱主体部分。
太空任务进展到第4天,宇航员将利用机械臂把“希望”号主体移出“发现”号货舱,然后把它安置到空间站中美国“和谐”号连接舱旁。接下来,宇航员还将把今年3月进入空间站的“希望”号保管室从“和谐”号一侧转移至“希望”号实验舱旁。“希望”号实验舱的内部组件也将从保管室“搬家”到实验舱。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空间项目部门首席助理威廉·格斯登美尔说:“这是一次极为复杂的任务,不过机组成员已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出现问题,他们有很多应对方案。”
此外,日本研制的一支长10米的机械臂也将搭载“发现”号抵达空间站。在“希望”号实验舱组建完成后,它将被用于操纵实验和维护实验舱。
最后一批“希望”号组件将于2009年3月进入国际空间站。组装工作完成后,“希望”号的体积将相当于一辆双层公共汽车,为太空药物研制、生物学和生物工艺学实验等提供场所,同时为国际空间站重要部分的组建提供帮助。
修厕所
国际空间站的厕所上周出现问题,造成宇航员如厕不便。“发现”号不得不临时把修厕所列入飞行任务。
美国宇航局官员柯克·沙伊尔曼说,空间站的俄制厕所负责液体废物处理的部分每冲3次水,就要手动疏通一次,需要两个人忙乎10分钟才能搞定。这给站上3名常驻宇航员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空间站厕所出现故障后,宇航员先是使用固定在国际空间站上的“联盟”太空舱内的厕所,后来改用一个形状像口袋的后备集污装置。
作者: kok 时间: 2008-6-8 13:06
太空站内厕所的照片
:em0009::em0009:
(, 下载次数: 1)
作者: kok 时间: 2008-6-8 13:13
发现号航天飞机
(, 下载次数: 3)
作者: kok 时间: 2008-6-8 13:13
日本“希望”号实验室
(, 下载次数: 4)
作者: kok 时间: 2008-6-8 13:14
宇航员安装“希望”号实验室
(, 下载次数: 4)
作者: kok 时间: 2008-6-8 13:16
新浪航天讯 据国外媒体5日报道,每个人都大松了一口气:宇航员于4日修好了国际空间站里的马桶,刚安装到空间站上的日本“希望”号实验室也开门迎客。
修马桶成了此次任务中最迫在眉睫的问题,上周在“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前的最后一刻,一个备用泵从莫斯科紧急运送到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在空间站上,当俄罗斯宇航员奥勒根·科诺申科安装好这只新泵后,马桶终于开始正常工作了。
国际空间站只有一个马桶,是由俄罗斯制造的。两周来,生活在空间站的三名宇航员必须每天数次用水手动解决问题。显然这是一份耗时的工作,而且浪费水,更不用提它是一份令人不爽的杂务了。因此,当新泵终于可以解决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后,每个人——尤其是空间站的宇航员感到兴奋不已。俄罗斯任务控制中心告诉科诺申科:“现在开始使用,我们希望能管用。”
空间站的马桶困扰问题似乎引起了全球的关注。马桶也成了美国宇航局记者会的主要话题,这些西装革履的经理们必须大谈特谈失重状态下的马桶使用。美国宇航局国际空间站项目副经理科克·舍尔曼3日晚说:“真是不幸,我们必须谈论马桶,但是,它的确是生活,是人类太空探索的未来。我不觉得这是件坏事,那只是可能与我们每个人切实相关的问题。”
价值10亿美元的日本“希望”号实验室的大门也于4日晚些时候,即安装在空间站上的第二天打开。日本宇航员星出彰彦说:“这对日本人来说是个重要时刻,让这个模块进入空间站用了20年的时间。”之后他进入实验室作出了欢迎的手势。
星出彰彦表示,“希望”号实验室现在还是空的,但是,他引用了地球上一名工程师的话说:“虽然看起来空荡荡,但它充满梦想。” 东京附近的日本控制中心回复说:“享受你们的新模块吧。”这10名宇航员的确如此,他们在实验中跳跃翻腾,喜不自胜。
“希望”号实验室长37英尺,大小有如一辆巴士,有9个房间,是目前空间站上最大的实验室。比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的另外两个实验室大9英尺还要多,而且还将扩大。“希望”号实验室的大储室于今年3月抵运空间站,两周后将被安装在这个实验室上。第三批组件——尤其是实验走廊将于明年春天发射升空,之后,“希望”号实验室内有望展开全面的科学实验。
两名宇航员5日将走出舱外安装“希望”号实验室的电视摄像机,并移去其机械臂的外罩。现在,国际空间站建设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重60多万磅。美国宇航局希望2010年能完成空间站建设,届时美国所有航天飞机将退役。(孝文)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2 15:20
标题: 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脱离开始返航(图)
(, 下载次数: 8)
发现号航天飞机
(, 下载次数: 3)
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
新华网华盛顿6月11日电(记者张忠霞)美国东部时间11日7时42分(北京时间19时42分),“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脱离,开始返航。
据美国宇航局电视台直播报道,“发现”号按照地面指令准时从空间站的对接舱口驶离,当时二者正飞行在南太平洋上空。分别之前,“发现”号指令长马克·凯利通过无线电向空间站3名宇航员告别说:“祝你们驻站愉快,希望我们留下的是一个比我们来的时候更好、功能更强大的空间站。”
“发现”号这次为空间站送来了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主体加压舱段,凯利为此最后特意用日语说了声“再见”。
“发现”号6月2日飞抵空间站,在对接的9天时间里,机组任务专家迈克尔·福萨姆和罗纳德·加朗先后进行3次太空行走。他们与站内宇航员协作,完成了“希望”号主体加压舱段的安装配置工作,并把3月份送来的“希望”号保管室舱段从之前的临时位置挪到主体舱段上部,实现了两舱的会合。
“发现”号还为空间站运来一个维修厕所用的新厕所泵。空间站宇航员顺利地修好了厕所,解决了站内生活的“紧迫问题”。此外,宇航员还完成了多项空间站日常维护任务,包括更换液氮罐、维修电视摄像头、检查太阳能电池板旋转接头等。
“总体来看,这次飞行任务取得了巨大成功,”指令长凯利在离开空间站前一天与地面的媒体记者进行“天地连线”时总结说,“我有一个很棒的机组,他们都训练有素,当然,也有一点好运的成分。”
“发现”号机组中的格雷戈里·查米托夫加入了空间站第17长期考察组,他将驻站半年。已经在空间站驻站3个月的加雷特·赖斯曼被替换下来,随“发现”号返回地球。按计划,“发现”号将于14日降落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2 15:35
(, 下载次数: 4)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3)
[ 本帖最后由 kok 于 2008-6-12 16:41 编辑 ]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2 15:37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1)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2 16:12
猜图
:em0003::em0003:
(, 下载次数: 5)
作者: 维多利亚 时间: 2008-6-12 23:07
分离的助推器??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7:19
标题: 发现号航天飞机完成第35次飞行安全返航着陆
新浪航天讯 美国东部时间6月14日上午11:15(北京时间6月14日晚上23:15),美国宇航局(NASA)发现号航天飞机从太空安全降落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太空中心。“发现”号此次飞行(STS-124任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送去日本“希望”号太空实验舱主体部分及修理空间站马桶所需要的零部件。
运送日本实验舱到空间站
“发现”号这次为空间站送来了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的主体加压舱段,本次任务的机组长凯利为此最后特意用日语对空间站说了声“再见”。“发现”号6月2日飞抵空间站,在对接的9天时间里,机组任务专家迈克尔·福萨姆和罗纳德·加朗先后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他们与站内宇航员协作,完成了“希望”号主体加压舱段的安装配置工作,并把3月份送来的“希望”号保管室舱段从之前的临时位置挪到主体舱段上部,实现了两舱的会合。“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为国际空间站所制造的最大组件。由于特别庞大,“希望”号实验舱只能分次安装。本次航天飞机送去了“希望”号实验舱的主体加压舱段,宇航员在3日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中将其成功安装到国际空间站的预留位置。
为空间站安装新厕所
“发现”号还为空间站运来一个维修厕所用的新厕所泵。空间站宇航员顺利地修好了厕所,解决了站内生活的“紧迫问题”。此外,宇航员还完成了多项空间站日常维护任务,包括更换液氮罐、维修电视摄像头、检查太阳能电池板旋转接头等。美国宇航局可以从这些问题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一旦宇航员踏上前往火星的三年漫漫征程,他们如何在飞行中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苏弗里迪尼去年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解释了这一哲学。他当时说:“人类研究将在空间站上继续,这将有助于我们决定宇航员长期在外太空旅行时如何向他们提供必要的保护。”
国际空间站实行人员替换
“发现”号机组中的格雷戈里·查米托夫加入了空间站第17长期考察组,他将驻站半年。已经在空间站驻站3个月的加雷特·赖斯曼被替换下来,随“发现”号返回地球。美国宇航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本次太空行走是美国宇航员进行的第195次太空行走。“发现”号在空间站停留了9天,宇航员们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 随着此次日本实验舱建设的进一步完成,欧洲国家及日本将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强)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7:20
发现号逐渐下降高度
(, 下载次数: 1)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7:20
发现号降落瞬间后视图
(, 下载次数: 4)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7:21
发现号降落瞬间
(, 下载次数: 7)
发现号安全降落
(, 下载次数: 3)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7:28
(, 下载次数: 2)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7:35
STS 125
Launch Target: 发射时间
Oct. 8, 2008
Orbiter:
Atlantis 亚特兰蒂斯号
Mission Number:
STS-125
Launch Window: 发射窗口
60 minutes - rendezvous dependent
Launch Pad: 发射平台
39A 39A平台
Mission Duration: 任务时间
11 days
Landing Site: 降落地点
KSC 肯尼迪航天中心
Inclination/Altitude: 倾斜度 高度
28.5 degrees/320 nautical miles
Primary Payload: 主要任务
Hubble Space Telescope Servicing Mission 4 哈勃太空望远镜维修
哈勃太空望远镜
(, 下载次数: 4)
(, 下载次数: 3)
[ 本帖最后由 kok 于 2008-6-14 18:40 编辑 ]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7:57
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缩写为HST)
是以天文学家哈勃为名,在轨道上环绕著地球的望远镜。他的位置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上,因此获得了地基望远镜所没有的好处——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宁度绝佳又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于1990年发射之后,已经成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他已经填补了地面观测的缺口,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根本上的问题,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认识。哈勃的哈勃超深空视场是天文学家曾获得的最深入(最敏锐的)的光学影像。
从他于1946年的原始构想开始,直到发射为止,建造太空望远镜的计划不断的被延迟和受到预算问题的困扰。在他发射之后,立即发现主镜有球面像差,严重的降低了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幸好在1993年的维修任务之后,望远镜恢复了计划中的品质,并且成为天文学研究和推展公共关系最重要的工具。哈勃空间望远镜和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斯必泽空间望远镜都是美国宇航局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 。哈勃空间望远镜由NASA和ESO合作共同管理。
哈勃的未来依靠后续的维修任务是否成功,维持稳定的几个陀螺仪已经损坏,2007年,连备用的也已经耗尽,而且另一架用于指向的望远镜功能也在衰减中。陀螺仪必须要以人工进行维修,在2007年1月30日,主要的先进巡天照相机(ACS)也停止工作,在执行人工维修之前,只有超紫外线的频道能够使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再提升来增加轨道高度,阻力会迫使望远镜在2010年重返大气层。自从2003年航天飞机哥伦比亚不幸事件之后,由于国际太空站和哈勃不在相同的高度上,使得太空人在紧急状况下缺乏安全的避难场所,因而NASA认为以载人太空任务去维修哈勃望远镜是不合情理的危险任务。NASA在从新检讨之后,执行长麦克格里芬在2006年10月31日决定以亚特兰大进行最后一次的哈勃维修任务,任务的时间安排在2008年9月11日,基于安全上的考量,届时将会让发现号在LC-39B发射台上待命,以便在紧急情况时能提供救援。计划中的维修将能让哈勃空间望远镜持续工作至2013年。如果成功了,后继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应该已经发射升空,可以衔接得上任务了。韦伯太空望远镜在许多研究计划上的功能都远超过哈勃,但将只观测红外线,因此在光谱的可见光和紫外线领域内无法取代哈勃的功能。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8:02
06年
哈勃太空望远镜16年间“十佳照片”出炉
23日,科学家们投票选出了哈勃太空望远镜16年来拍摄到的十张最佳照片。
哈勃形体如辆公共汽车,于1990年被送往距地面几百公里的环地轨道。它每周向地球传回约1200亿比特的信息,成为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功臣”。美国纽约锡拉库扎大学的教授亨利·拉姆布莱特惊叹,哈勃发回来的照片向人们表明,宇宙是多么的神秘和美艳!
(, 下载次数: 2)
距地球两千八百万光年的宽边帽星系
(, 下载次数: 3)
被命名为蚂蚁星云的Mz3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8:03
(, 下载次数: 4)
被称为爱斯基摩星云的NGC 2392
(, 下载次数: 2)
猫眼星云
作者: rosyhorse 时间: 2008-6-14 18:04
好漂亮。原来宇宙是如此美丽。。。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8:05
(, 下载次数: 2)
距地球八千光年的沙漏星云
(, 下载次数: 0)
锥形星云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8:06
(, 下载次数: 2)
距地球五千五百光年的天鹅星云中的完美风暴
(, 下载次数: 0)
以凡高作品《星夜》命名的景象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8:07
(, 下载次数: 3)
遥远的大犬星座的两个螺旋形星系相互碰撞
(, 下载次数: 1)
距地球九千光年的三裂星云
作者: rosyhorse 时间: 2008-6-14 18:07
啊,我真是太渺小了。。。。。。。。。。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8:10
原帖由 rosyhorse 于 2008-6-14 19:07 发表 
啊,我真是太渺小了。。。。。。。。。。
人类本来就很渺小
地球再和这些星云星系相比更微不足道了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8:43
不同的火星图片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4)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8:44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1)
作者: kok 时间: 2008-6-14 18:44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3)
作者: 维多利亚 时间: 2008-6-14 23:29
真漂亮!不加注解还以为油画呢!!
PS。原来KOK是火星来的
作者: ~Sylvie~ 时间: 2008-6-16 11:31
原帖由 kok 于 2008-6-14 18:10 发表 
人类本来就很渺小
地球再和这些星云星系相比更微不足道了
所以我坚信外星生命的存在!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还非常有限,或许那种生命的存在形式是我们目前所不能理解的,但他客观存在!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1:46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计划于10月8日发射,前往太空执行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重任。这将是美国宇航局最后一次派宇航员维修“哈勃”,也将是服役了23年的“亚特兰蒂斯”号的第30次飞行。
维修哈勃是本年度美国宇航局谈论最多的话题,这项任务甚至让国际空间站的扩建任务都黯然失色。的确,哈勃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在它的帮助下,科学家估算出宇宙有140亿岁。哈勃发现了星系的形成过程,是第一个能回视过去,展示婴儿期星系的望远镜。
这将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太空大冒险。届时,“亚特兰蒂斯”号前往太空执行维修任务,另一架航天飞机待命。一旦“亚特兰蒂斯”号遇险,待命飞机将前去救援。为保证任务顺利进行,美国宇航局已经开始准备,力求万无一失。
尽管航天飞机发射看起来似乎是件常事,但是为发射做准备和执行这项任务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并需要数千人通力合作,才能确保这个老化、复杂的系统处于理想状态,可以实施发射任务。下面是一些正在为这项发射任务——STS-125做准备工作的场景照片。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1:47
1.亚特兰蒂斯号的一个主发动机
(, 下载次数: 2)
航天飞机“ 亚特兰蒂斯”号三个主发动机中的一个,被运输到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轨道飞行器处理厂一号车间,为2008年6月10日进行的安装做准备。“亚特兰蒂斯”号是被指定要执行STS-125任务的航天飞机,STS-125任务的目的是前去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1:49
2调试航天飞机发动机
(, 下载次数: 7)
2008年6月11日,技术员在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轨道飞行器处理厂1号车间调试三个主发动机中的一个发动机的运行情况,这些发动机即将被安装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按照计划,“亚特兰蒂斯”号将在10月8日发射升空。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1:52
3运输航天飞机外燃料箱
(, 下载次数: 6)
2008年7月15日,“飞马”(Pegasus)运输车载着“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外燃料箱,将它拖进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发射场的一个海湾。这个外燃料箱将在这里卸下,运送到航天飞机装配车间。进入装配间后,它会被垂直竖起、抬高,然后转移到一个检测室内。
4准备卸载航天飞机外燃料箱
(, 下载次数: 1)
2008年7月15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综合发射场,即将前往哈勃太空望远镜执行STS-125任务的“亚特兰蒂斯 ”号航天飞机的外燃料箱已经做好准备,正等着人们将它从“飞马”运输车上卸下。它要去的下一站是航天飞机装配间,到达那里后,它会被垂直竖起,抬高,转移到这个像洞穴的建筑物内的一个检测室里。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1:54
5.装配航天飞机外燃料箱
(, 下载次数: 11)
在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装配间内,“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外燃料箱被吊起搬出检测室。该外燃料箱将被转移到3号高棚(high bay 3),放到与之搭配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上。这个燃料箱和助推器将被捆绑在移动发射台上。
6.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
(, 下载次数: 5)
这张照片上显示的是,2008年7月29日乌云聚集在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上空,佛罗里达州在这个时候经常会出现暴风雨天气。525英尺高的航天飞机装配间比39号发射场(位于中间)还高,发射控制中心依偎在它的右侧基部。内湾位于右边的树丛后面。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1:58
7.“亚特兰蒂斯”号被吊起
(, 下载次数: 6)
2008年8月23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装配间内,一台很高的起重机将“亚特兰蒂斯”号从运输车上吊起。
8.装配间内的“亚特兰蒂斯”号
(, 下载次数: 5)
2008年8月23日,“亚特兰蒂斯”号停放在航天飞机装配间的运输通道上。不久后这架航天飞机将被转移到3号高棚,与2个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燃料箱组装在一起。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1:59
9.组装固体火箭助推器
(, 下载次数: 9)
2008年8月23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穿过I形金属桁梁,靠近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航天飞机装配间内耐心等待的外燃料箱和2个固体火箭助推器,它们将在这里被组装在一起。注意到站在右下方的技术员了吗?他们正在了解一些部件的尺寸。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2:02
10.执行哈勃维修任务的宇航员
(, 下载次数: 6)
2008年1月29日,STS-125任务专家、宇航员梅根·麦克阿瑟身穿训练服,在约翰逊航天中心宇航员训练地(Space Vehicle Mockup Facility)等待开始训练课程。
11.STS-125任务指令官在训练机内训练
(, 下载次数: 10)
虽然宇航员斯科特·阿尔特曼身为STS-125任务指令官,但是他仍然需要参加于2008年1月29日在约翰逊航天中心宇航员训练地的宇航员训练机(CCT-2)内进行的训练课。
12.宇航员练习太空维修
(, 下载次数: 1)
宇航员迈克·马西米诺在维修太空望远镜成像光谱摄制仪(STIS)的过程中要进行太空行走,照片中的他正在练习太空行走方法。他正在利用新型微型动力工具,从太空望远镜成像光谱摄制仪的电子设备室盖板上取下小螺丝钉。这个盖板扣件上共有111个螺丝钉,在轨道上进行太空行走期间,这些螺丝钉将处于自由漂浮状态。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2:04
13.练习使用太空照相机
(, 下载次数: 13)
STS-125任务专家安德鲁·福斯泰正在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轨道飞行器处理厂内为这项任务做准备,他在练习使用其中照相机。这些人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目的,是进行一项机组成员装备接口试验,该试验可提供与这项任务有关的硬件和仪器的实际操作经验。这张照片是在2008年7月11日拍摄的。
14.模拟为哈勃安装设备
(, 下载次数: 11)
哈勃太空望远镜第四次维修任务的宇航员德鲁·福斯泰与宇航员和哈勃望远镜工程师,在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绝尘室内接受训练。福斯泰正利用一种被称作手枪式握把工具的电脑控制动力工具,将大视野照相机安装到一个高保真哈勃望远镜模型内。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2:05
15.测试为哈勃送去的仪器
(, 下载次数: 6)
一名技术员在2008年8月6日对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宇宙起源频谱仪进行黑光测验。宇宙起源频谱仪是“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带往哈勃望远镜的三个主要仪器之一。黑光测验是利用长波紫外线荧光发现潜在的污染物微粒、很小的裂缝或液体渗漏。
16. 检查航天飞机舷窗
(, 下载次数: 3)
2008年7月11日,STS-125任务飞行员格雷戈里·约翰逊在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轨道飞行器处理厂,对“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驾驶舱窗户进行检查,查看上面有没有尖锐边缘。这项检查是机组成员装备接口试验的一部分,该试验可提供与这项任务有关的硬件和仪器的实际操作经验。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2:07
17.运送有效载荷运载工具
(, 下载次数: 11)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执行STS-125任务,维修美国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2008年7月 17日,这架航天飞机的第一个有效载荷运载工具在护送下到达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这个有效载荷运载工具将为这些望远镜科学仪器的整合工作做好准备,宇航员在进行维修任务时,将用到这些内部和外部替换元件以及飞行支持设备。
18.为哈勃准备的大视野照相机
(, 下载次数: 5)
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载荷风险服务厂,大视野照相机3,被搬运到一个运输工具上。哈勃太空望远镜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大视野照相机3将成为哈勃的下一个革命性步骤。这项措施将延长哈勃太空望远镜观察神秘宇宙和研究不同范围的天体及现象的时间,这些天体从非常年轻和极其遥远的星系,到距离地球更近的恒星系,再到我们太阳系内的天体,由远及近,分布范围非常广阔。大视野照相机3将取代大视野行星照相机2。宇航员会通过“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把大视野行星照相机2带回地球。
19.多用途物流设备
(, 下载次数: 1)
多用途物流设备(MULE)航天飞机运输工具,将通过在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一个大型绝尘室里的技术员,为STS 125飞行任务做好准备工作。多用途物流设备将被放置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货舱间的后面,除了这个设备以外,该货舱还得携带相对导航系统、哈勃的新外壁覆盖层(New Outer Blanket Layers)和各种辅助工具及机组成员的辅助设备。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2:08
20.支持维修任务的4个运载工具
(, 下载次数: 8)
在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载荷风险服务间的高棚内,支持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哈勃太空望远镜维修任务的4个运载工具中的3个已经展开,为最后的发射做好准备。通过飞行支持系统与众不同的软捕获装置(SCM),可以看到运输工具。宇航员将通过太空行走,把软捕获装置永久性地粘贴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船尾遮盖物上面,为对接飞行器提供一个容易看到和辨识的集合点及对接目标物。
作者: kok 时间: 2008-9-11 12:10
21.“亚特兰蒂斯”号的一个真空管
(, 下载次数: 9)
准备和检查工作必须非常小心地进行。这是一张对一个真空管进行近距离观察的照片,这个真空管是从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装配间内的“亚特兰蒂斯”号上取下来的。技术员在快速分离系统的封接面上发现轻微的叮当声后,取下了这个真空管。这个快速分离系统是用来控制“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3个主发动机的液体氢燃料的。
22.宇航员水下模拟训练
(, 下载次数: 8)
参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第四次维修任务的宇航员,在美国宇航局工程师和潜水安全操控员的密切关注下,在休斯顿中性浮力实验室的水下哈勃太空望远镜模型上做练习。
23.STS-125任务组成员
(, 下载次数: 12)
2008年6月4日,STS-125任务组成员在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开始训练课程之前,用了一些时间摆出造型,拍了这张纪念照。从左到右依次是,宇航员迈克尔·马西米诺、迈克尔·古德、飞行员格雷戈里·约翰逊、指令官斯科特·阿尔特曼、梅根·米歇尔、约翰·格伦斯菲尔德和安德鲁·福斯泰。马西米诺、古德、米歇尔、格伦斯菲尔德和福斯泰都是任务专家。(孝文)
作者: AdvancedLogic 时间: 2008-10-7 12: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ok 时间: 2008-11-15 14:43
9月29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数据处理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无法正常存储观测数据并传回地球,这导致原定10月初的宇航员乘“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天维修计划被推迟到明年年初。
STS 125推迟
----------------------------------------------------------------------------
STS-126
Launch Target:
7:55 p.m. EST
Nov. 14, 2008
Orbiter:
Endeavour
Mission Number:
STS-126
(124th space shuttle flight)
Launch Window:
10 minutes
Launch Pad:
39A
Mission Duration:
15 days
Landing Site:
KSC
Inclination/Altitude:
51.6 degrees/122 nautical miles
Primary Payload:
27th station flight (ULF2), Multi-Purpose Logistics Module (MPLM)
------------------------------------------------------------------------------
宇航员乘“奋进”号赶赴空间站“装修”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5)
新华网华盛顿11月14日电(记者张忠霞)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14日夜间成功发射升空,将为空间站送去一大批生活设施。利用这些设施,机组宇航员们将“装修”空间站内部,为明年空间站人员扩编作准备。
“奋进”号的整个发射十分顺利,倒计时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技术故障。从美国宇航局电视台的直播画面上看,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皓月当空,各项天气指标均符合发射要求。19时55分(北京时间15日8时55分),点火指令下达后,“奋进”号按时升空。
地面控制中心随后报告说,火箭助推器和外部燃料箱先后成功分离,“奋进”号已安全进入预定飞行轨道,目前各飞行系统一切正常。
“奋进”号此次飞行的机组宇航员共7名,将于16日飞抵空间站。机组中的女宇航员桑德拉·马格努斯将把已在空间站驻站5个多月的格雷戈里·查米托夫替换下来。
这次“奋进”号货舱中主要装载的都是用于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生活的设施,包括新的厕所、一台冰箱、一个食物加热装置、一台运动设备、一套污水净化系统及两套供宇航员睡觉的新设施等。空间站目前常驻3名宇航员,安装这些新“家当”后,可使空间站常驻居民到明年春天扩编到6人。
除了内部“装修”,“奋进”号机组还安排了总共4次太空行走,宇航员将出舱修理空间站外的一些硬件设备,主要是空间站的两个太阳能电池板旋转接头,以确保空间站人员扩编后的电力供应。
“这次飞行完全是为了整修‘家园’,在空间站的里里外外忙乎,”“奋进”号指令长克里斯托弗·弗格森在升空前曾这样对媒体描述,“我们将把一个‘三室一卫’的空间站变成一个‘五室两卫’还外带健身房的宇航员家园。”
美国航天飞机自“哥伦比亚”号事故后重返太空以来,相继把“和谐”号连接舱、“哥伦布”实验舱以及“希望”号实验舱等送上了空间站。驻站宇航员扩编后,各个舱的科学实验等也将全面展开。
巧的是,“奋进”号在与空间站对接期间,正好赶上11月20日空间站的10岁“生日”。10年前的11月20日,空间站的第一个舱发射升空,这个大型空间站从那时开始建设。“在10年这个节点上,空间站正转向真正意义的全面使用,迎来6人编制,”美宇航局航天飞机飞行主管迈克·萨拉芬说,“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庆祝方式了。”
[ 本帖最后由 kok 于 2008-11-15 15:08 编辑 ]
作者: kok 时间: 2008-11-15 14:50
(, 下载次数: 5)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4日19时55分(北京时间15日8时55分),载有7名宇航员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
作者: kok 时间: 2008-11-15 14:52
将网上直播蜘蛛太空生活
美国宇航局的官员向记者证实,这两只蜘蛛将被用皮带绑住装入一个特制的隔间里,届时将随“奋进号”航天飞机一起遨游太空。两只蜘蛛此行的目的地是国际空间站,它们将在那里呆上三个月时间,担负太空结网技术研究、生命力测试等各项研究任务。蜘蛛太空之行的整个过程将通过互联网发布到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可以在线观看蜘蛛在太空中的生活。在此次任务中,两只蜘蛛都有自己的食品储备,如活的果蝇。此前共有30只蜘蛛参与此次竞争,经过模拟发射等一系列严格的精心筛选,最后只有这两只幸运儿通过测试。
参与这项研究计划的美国太空生物服务技术中心工程师卡拉-古拉特说,“即使再短的太空飞行,在那种恶劣的太空环境中,宇航员只要看到身边有其他生命的存在,就会感觉很舒服。也许有些人会不认同这种说法,但对于宇航员们来说,他们不会害怕蜘蛛,甚至把它们当作朋友看待。”太空生物服务技术中心位于科罗拉多大学,由美国宇航局提供研究资金。目前该中心已为这两只雌性蜘蛛建造了特别的生活环境。当“奋进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后,蜘蛛们将开始忙于建造自己的家。蜘蛛太空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科学们研究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蜘蛛如何结网、如何捕食。在地球上,蜘蛛通常利用自己的摇摆和下落能力进行结网,但是太空中蜘蛛的身体可能漂浮不定影响结网。研究项目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检测蜘蛛在轨道飞行中结网所用的蛛丝强度是否与地球上不同。
太空动物实验由来已久
动物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之旅始于1957年11月3日,当天由前苏联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卫星-“旅行者2号”。这颗卫星上的一项重要科学实验,便是在卫星舱里载有一只体重为5公斤的小狗“莱伊卡”,并且在它的身上缚上了各种监测生理指标的探头,以供地面科学家进行研究工作。在这颗卫星的舱内,科学家专门为“莱伊卡”设计了一套生命保障系统,使内部的环境基本上和地面一样,另外还装了一定数量的食物。“莱伊卡”最初在卫星舱内生活得还不错,遗憾的是,由于卫星无法返回地面,“莱伊卡”在卫星内仅生活了6天便死去了。此后,随着宇宙飞行器的不断发展,许多科学家继续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太空生物的研究,迄今为止,先后进入太空参与宇航科研的实验动物已经包括猴、狗、蜜蜂和家蝇等多种动物。
随着宇航生命保障系统的不断改进,许多动物在失重的环境中也渐渐适应了太空的生活,1984年4月6日至13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作太空飞行时,将3000多只蜜蜂装在玻璃箱内作试验,以研究它们对太空环境适应的能力。起初这些蜜蜂在太空很不适应,有的在原地拍打着翅膀,有的在玻璃箱内到处飞动,但后来就进入了正常的生活状态,不仅筑了巢,一只蜂皇还在太空中产下了35个卵。最初升入空间的实验动物由于缺少管理经验,曾经给宇航员们带来许多麻烦。后来在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专门设了独立的“动物舱”,并配备特种滤器处理实验动物的排泄物,从而使机舱秩序井然,这一定程度上为宇航科学家们提供了失重试验的良好条件。
作为人类的近亲,科学家们对关于猕猴的太空试验更感兴趣。他们让进行了两年条件反射训练的猕猴进入太空,当信号盘上出现某种信号时,猕猴便按动操作杆,从而得到果汁作为奖赏;而当它用牙齿咬动一个阀门时,便可通过一个专门的吸管获得膏状食品。此外,当猕猴左顾右盼地寻找信号时,便触动了各类踏板和按扭,科学家就可以据此获得有关猕猴的平衡状态的信号。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最初几天太空飞行中困扰宇航员的那些不适感,诸如晕船、面部浮肿、头重脚轻以及转头时无法集中目光等问题。
作者: kok 时间: 2008-11-15 14:53
延伸阅读:最早进入太空的实验动物
1、1957年,苏联一只名字叫“莱伊卡”的狗成为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活着的动物。“莱伊卡”最初是一只流浪狗,后来它从另外两只受训的狗中脱颖而出,被苏联宇航局选中。虽然它在发射几个小时后死亡,但是它的这一旅程证明人可以在发射进入轨道的过程中幸存下来,并能忍受失重状态。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俄罗斯的发射任务至少涉及到57只狗。这些动物真正到达太空的没有多少,然而有几只狗不止一次进入太空。
2、1958年,一只名叫“格尔多”的松鼠猴进入太空。在15分钟的飞行过程中它接受了类似的保护措施,最终它升至310英里高度。虽然人们认为格尔多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没有死,但是它搭乘的太空舱的降落伞没有打开,最终它和它的太空舱都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3、1959年,美国宇航局在记者会上展示了在太空之旅中首次幸存下来2只猴子艾伯尔和贝克。艾伯尔是一只7磅重的猕猴,贝克来自秘鲁,是体重为11盎司的松鼠猴。它们在那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飞行中,承受了正常重力的38倍的拉力长达9分钟。艾伯尔重返地球4天后,在接受一项摘除感染电极的相对简单的手术过程中死亡。贝克一直活到1984年。
4、在1959年的水星计划中,一只名叫萨姆的恒河猴被送入太空,达到88公里的高空,并安全返回。
5、1961年霍洛曼空军基地的两只黑猩猩被成功发射进入太空轨道。其中一只黑猩猩名叫汉姆,它于1961年1月被发射升空,整个旅程历时16分59秒。它的同伴伊娜士在10个月后被发射升空,绕地球转了两周。
作者: kok 时间: 2008-11-15 15:12
美国两架航天飞机首次同时矗立在发射场
北京时间9月23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文中的第一张图片是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的鸟瞰图,其中最吸引眼球莫过于立在发射架上的两艘航天飞机——位于右侧的“奋进”号和左侧最显著位置的“亚特兰蒂斯”号。它们将执行STS-125任务,修复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自2001年7月以来,两架航天飞机同时出现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架上还是第一次。据悉,“奋进”号将在39B发射架上待命,必要时将在“亚特兰蒂斯”号执行修复任务时上演“太空大营救”。在告别“营救者”身份后,“奋进”号将被转移到39A发射架,而后飞往国际空间站执行STS-126任务。
(, 下载次数: 5)
美两架航天飞机同时矗立发射场。左侧为亚特兰蒂斯号,右上角为奋进号
(, 下载次数: 7)
亚特兰蒂斯号(近处)和奋进号(远处)
(, 下载次数: 10)
一道彩虹出现在发射场上空
(, 下载次数: 3)
发射场全景照片
作者: 维多利亚 时间: 2008-11-15 16:20
据说老美有些宇航员是自己开着 ‘单位’ 给个人配的教练机去发射场
NND就和上下班一样
欢迎光临 新欧洲·战法 (https://bbs.xineurop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