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条是比利时的还是法国的?这浸在滚油中的土豆条的身世之谜激发了美食学家们的好奇心,特别是在法国国界的另一端,这道菜是国家财富的组成部分。“薯条是街头小食,正因为这样,我们很难为它开据出生证明。”食品历史专家玛德琳·费里埃(Madeleine Ferrière)解释道。 在比利时首都举行布鲁塞尔美食节之时,这一问题甚至引起了一场争论。“比利时人酷爱薯条,但直到现在,还未进行过一项关于这一专题的科学严谨的研究”,列日大学教授皮埃尔·勒克莱尔(Pierre Leclerc)指出。随着时间的流逝,薯条——扎根于法国和比利时市井文化的一道菜,以及关于它的诞生史的含糊不清为许多传说提供了素材。 在法国,“新桥薯条”这一传说为人接受。据说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不久,在巴黎最古老的桥上的商贩们发明了这道菜。“他们叫卖着油炸小吃,炒栗子,还有炸得金黄的土豆条。”历史学家玛德琳·费里埃解释道。长久以来,这一说法很流行,尤其在一些作家中间。“薯条是巴黎风味的”,路易·费迪南德·赛琳(Louis Ferdinand Céline)在他的作品《长夜行》(Voyage au bout de la nuit)中这样写道。
而对于一些比利时人,薯条诞生于南部的那慕尔市。皮埃尔·勒克莱尔叙述道:从前,那里的居民习惯于在默兹河钓些小鱼,然后把它们炸一下。但17世纪中叶,在极冷的冬日,河水冻住,就没办法钓鱼了,于是人们就切一些形似小鱼的土豆条来代替。不过,他也明确表示他认为这个故事不太真实。
法式吃薯条 布鲁塞尔文化专家罗尔·雅各布斯(Roel Jacobs)对于薯条的起源没太大兴趣。在他看来,最有意思的话题在于,这道菜是如何在两国被“采用”的。在法国,薯条的地位有所下降,通常作为配菜,用来搭配一种肉。而在比利时,人们常常单独享用它。
“我们比利时人,把薯条当做高档食物,而不是一种普通蔬菜”,《就是薯条》(Carrément frites)的合著者,厨师艾伯特·威尔戴恩(Albert Verdeyen)评价道,“尤其要说的是,为使炸出的薯条金黄酥脆,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好地掌握复炸技术”。
“去炸食店代表着比利时风情的极致”,菲利普·拉采尔(Philippe Ratzel)总结说,他开的克莱芒蒂娜炸食摊(Clémentine)是布鲁塞尔最受欢迎的炸食店之一。“在我的摊位前,你会同时遇到出来遛狗的老奶奶,大学生或是住在当地街区的政府部长”。但是炸食店内部发生了变化:身为外国侨民的炸食店主越来越多,比如在比利时,frietchinees(意为“中国炸食店主”)一词已进入荷兰语辞典中。 (Estelleohlala/ 译言网) (编辑:鲁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