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女性风情 杨明明眼中的法国艺术有两种面貌:古典派用无以复加的繁复、严谨和周密示人,排山倒海的历史骨架诉说无言,迫人起敬;现代派则以轻松无压、童真烂漫的样子出现,蔓延在楼体、橱窗、生活中,自在中引人会心。“老夫子亦有赤子心”,这是杨明明女士极喜欢巴黎的理由。 本次国学全球公益巡讲活动,杨明明女士从国内设计室带来了各式各样风格的旗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受到了大家极大的关注和热情的欢迎。 旗袍是中国的“国服”,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是海派旗袍发源地,时髦的上海也被称为“东方的巴黎”。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宋庆龄女士以一身旗袍形象展示了中国女性的温婉含蓄和内敛优雅。2013年开始,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的彭丽媛女士身穿旗袍,优雅亮相国际舞台,惊鸿一瞥,回眸一笑,无不点亮了全世界的眼睛,旗袍所放射的绚烂光彩和东方神韵也深深折服了当今世界,展现出华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服饰的自信。 旗袍是中国一张流动的名片,是中国女性典雅秀美的代名词,演绎着无尽的东方女性美。当这样的美融入大众生活里,普适到所有人的审美标准里,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播。 杨明明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所有人都无法抗拒的:一是“美”,一是“爱”。当我们用旗袍这样的东方美去装点自己的外表、彰显自己的气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爱国情怀,每个穿旗袍的女人都是中华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播者。 旗袍是文化载体 杨明明认为,旗袍设计在追求简约现代化的同时,应该与传统工艺分类并存,生活化的设计确实容易传播和流行,但也不能忘记传承传统的精美工艺。同时提倡现代女性,适量选择一些具有高能量的服饰,提高表达美的层次。希望旗袍设计师不仅要设计衣服,更要运用好旗袍这样一个文化载体,传播优秀的文化和正能量。 作为中国第一位将旗袍文化、礼仪培训、个人形象系统建设融为一体的教育专家,多年前在欧洲数国游历教学时,杨明明发现国人在国际上互动时缺少形象认知力,国服被忽视颇久,大家只把旗袍当作一件漂亮的衣服,但其实,旗袍的内涵和所能传播的能量远胜于人们对它表面化的认识。 杨明明女士的姥姥是山东人,大家闺秀,那时家里除了西洋家具,也有不少老式家具,中西合璧。绫罗绸缎、旗袍、刺绣、香脂香粉等等,在家庭熏陶下,杨明明从小对袍类衣服感兴趣。加上后来国外生活的启发,结合自己的兴趣,杨明明女士开始与旗袍结缘,她不仅深入研究旗袍文化,更把中华传统礼仪和中国服饰文化相结合,赋予旗袍更深层次的意义。 仪态的终身陪练 作为旗袍艺术家,杨明明为世界小姐冠军于文霞设计过旗袍,担任过“东方美”华裔模特大赛旗袍总指导,是中国杰出的礼仪导师,被多所高校特聘为培训专家。杨明明认为,衣服穿在身上的效果有三个层次:漂亮、得体与和谐。奢华繁复的穿着并非最得体的穿着,中国旗袍的设计和穿着最高境界在于“和谐”二字:与气质的和谐,与场景的和谐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形象改造看似改变了外在,实则扭转的是意识,是激发内心最渴望的状态。旗袍能释放女性柔软美丽的天性,活出精致。学会用百年优雅的一袭旗袍来表达自己的女人,是一个高雅内敛的女人,就像一本好书,让人想一直读下去。 此外,穿旗袍对女人有着塑性的作用,穿久,良好的仪态也就成了习惯,优雅的气质也就慢慢累积起来了。可以说,旗袍是女人仪态的终身陪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