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戛然而止 1月7日,巴黎的漫画杂志《查理周刊》召开一周例会时,遭遇恐怖袭击,造成12人死亡。这是法国40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幸存者说,枪手行凶时曾点了几个特定记者的名字,并将他们射杀。 商场灯光明亮,音乐仍然欢快美丽地流淌。如果没有这突如其来的血腥屠杀,也许罹难的几位朋友可以在下班之后去喝上一杯酒,买一件衬衣两条领带,和所有人一样。 然而,生活就这样戛然而止。 没有人可以拿着武器闯上门来一通扫射再补几枪,这样肆无忌惮地剥夺别人活下去的权力。 惨案之后,有舆论说,《查理周刊》一贯言论过界,是对某些宗教的挑衅。说,这是言论自由界限的问题。 但是作为记者,或者不作为记者,只是作为走在路上的任何一个人,站在任何角度来说,言论是自由的。 任何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力。有这样一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力。 不管《查理周刊》表达了什么观点,他是用自己的一支笔在说话,他是用人道的和平的方式在讲话,他没有拿着冲锋枪去把别人射杀,更没有滥杀无辜。 周刊主编,漫画家,警察,等等等等。他们躺在血泊里,生命就这样结束。还有1月8日在Montrouge被枪杀的那位年轻女警,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记者,直面杀戮 媒体成为血腥杀戮的对象,这不是第一次了。 被绑架的,被斩首的,被枪杀的...... 很多都是记者,我们常常听闻这样的惨剧,甚至在报纸上一翻而过,都不会留下太多印象,因为屡见不鲜。 据国际记者联盟统计,2014年有135名媒体人命丧职场,包括各种谋杀、枪杀、爆炸袭击、自然灾害和意外。遇难的媒体人当中,有摄影记者,也有文字记者。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这些惨剧通常发生在战地记者身上。其实不是的。更多惨剧发生在报社,杂志社,发生在随便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和略带困倦想喝上一杯咖啡的下午。 发生在巴黎的,发生不久的,笔者亲自报道过的同行遇袭事件就包括: 2013年11月15日,匪徒持枪闯进法国新闻台BFMTV总部挟持记者。 2013年11月18日,持枪男子闯进法国《解放报》位于巴黎三区的总部,开枪射伤一名摄影助理。 而《查理周刊》本次遇难的主编,以及尚未遇难的多名记者,被威胁,被恐吓,包括死亡恐吓,已是家常便饭。该周刊一名记者说,常年的,太多了,都不放在心上了。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殊不知,头戴其冕,亦承其重。媒体因为这份发言权,赢得了一些光环,亦招来各种“麻烦”,遭遇各种不满人士的手榴弹、汽车炸弹,各种形式的袭击。 还有一些人,不是对媒体不满,而是对社会不满的人士,也会绑架媒体,袭击记者,以制造更大的舆论。 牵手,媒体同仁 《查理周刊》杂志社血案发生后,法国举国震恸,全球媒体同悲。在巴黎、伦敦、柏林等欧洲多座城市,民众走上街头,点燃蜡烛,手举写有“Je Suis Charlie”(我是查理)的标语,哀悼遇难者。社交网络上,也纷纷掀起名为“我是查理” 的运动。 近日,欧美各大纸媒纷纷用整版封面声援同行,新媒体滚动播报事态进展,不眠不休。“今天,我们都是查理”,是法国民众的呼声,也是全球媒体共同的声音。 《巴黎人报》:他们杀死不了自由 《解放报》:我们都是查理 《费加罗报》:被谋杀的自由 《队报》:自由vs暴行:0:12(指12人遇难) 《人道报》:这是被谋杀的自由 《十字架报》:法国之殇,图上字样为“自由表达” 《回声报》:直面暴行 《20分钟》:暴行 《独立报》:我是查理 《普罗旺斯报》:《查理周刊》黑色一日 英国《卫报》:对民主的一击 《柏林日报》:自由万岁 英国《泰晤士报》:攻击自由 英国《独立报》:竖中指,你们都懂的 (图源自《新京报》) 1月7日开始,当局出动数千警力甚至派出“黑豹突击队”全力缉凶,法国设立“举国默哀日”,降半旗三天。1月8日,欧盟表示将出台反恐新政策;1月9日,巴黎市议会为《查理周刊》授予“荣誉市民”,打破历史。1月11日,法国民众还将走上街头,祭奠死者,呼吁反恐。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纪念。我们也都是查理。但“我们都是查理”,这不只是一句口号。 查理是什么?查理是自由。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