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富而不奢的“欧洲农民”:瑞士人生活节约 作风低调

revefrance7 2014-2-27 11:19 1366人围观 新闻中心

瑞士农民.jpg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不断繁荣,民众日趋富有,生活水平提高,勤俭节约意识在物质丰富的环境中往往容易被淡忘,铺张浪费现象难免抬头。这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来说,无助于今后的再生产,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即便是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也非长久之计。节俭工作生活、反对铺张浪费,是世界各国乃至全人类的共识。

“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手。”这是瑞士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确实,瑞士国土面积狭小,境内高山林立,冬季寒冷漫长,可耕地不多,矿产资源匮乏。也许正是这种在“欧洲屋脊”上求生存的艰辛,培养了瑞士人辛勤劳作、节俭支出、居安思危的美德。

历史上,瑞士人大多出身贫寒,瑞士男子大量流落到欧洲国家当雇佣兵。这种生命的“出口”,给瑞士的原始资本积累打下了基础。随后的几百年里,瑞士人靠着勤劳加智慧,逐渐从输出雇佣兵转到出口精密仪器和手表,从贫困逐渐走向富裕。如今,富甲一方的瑞士人仍然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一如既往地过着节俭朴实的生活。

在瑞士,“光盘”行动是最基本的餐桌礼仪。无论在餐馆还是在家中,瑞士人都要用面包将盘中残羹刮尽,吃得一干二净,而且不会因此露出丝毫尴尬。瑞士独创的奶酪火锅更是体现了这种节俭的本色。这里不少宾馆、餐厅还都有着买多少吃多少,糟蹋浪费要被罚款的规定。晚上,瑞士人也不常去灯红酒绿的地方,很多当地居民早早就熄灯休息了,有人因此戏称他们是“欧洲的农民”。

废品回收再利用早已成为瑞士人生活的一部分。城市居民在清理垃圾时,总是把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物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以便统一回收处理。因为瑞士工业能源和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所以,这种废弃物品的再生利用使瑞士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对于生活用品,瑞士人往往是用到不能用了还舍不得扔掉,扔了可惜干脆送人——送给有需要的陌生人。在城市街头,每月的某天总能看到居民住宅门口堆放着各类陈旧物品,从旧玩具、家具,到自行车、电器,应有尽有,物品下方放着“免费”字条,路人可以自取所需。

在瑞士,厉行节约已不是少数人、少数家庭的举动,而是全民性的。为了倡导节能,瑞士政府还在全国搞过一个新法煮鸡蛋培训项目:在深平底锅里放一厘米深的凉水,把一只鸡蛋放进里面,水一沸腾,立即关掉电源,让鸡蛋继续在锅里放到所需要的时间,利用余热将其煮熟。据说这比传统的煮法可节约一半电能。

富裕的瑞士人不追求奢华、不讲究排场、不相互攀比,而是重实用、讲实惠,注重生活的内在质量与品位。比如在旅游、健身、看戏、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方面,瑞士人从不吝啬。瑞士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从不显富、不露富。拥有亿万家财的富翁很可能就是一位身着普通衣服在路边散步的人,或是一位在超市里仔细挑选价廉物美商品的人。而在一些城区寸土寸金的地段,不少富裕阶层人士捐献大片土地用作绿地,供公众休息和游玩。

富裕也许并不难,难的是富而不骄、富而不奢。瑞士人就是这样一个民族,虽然有着如阿尔卑斯山那样高的富裕程度,却满足于过着日内瓦湖那般平和低调的生活。

来源:北京经济日报


原作者: 苏霍伊设计局

最新评论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