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新欧洲留学

【原创】有喜欢冷兵器的么

100
回复
11625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7-6-1 10:26:05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冷兵器是一种用于近战和白刃格斗的武器。一般构造简单,通过人力和机械的力量来操作。
火器没有大规模使用之前,冷兵器一直是战场上广泛使用的兵器。
冷兵器最初是用等制成。随着科技的发展,后来是用金屬制成。
冷兵器的种类非常多,按照用途可以分为[1]

  • 进攻性兵器

    • 格斗兵器(长兵器)
    • 护身兵器(短兵器)
    • 远射兵器

  • 防护性装具
  • 攻守城池器械
2007-6-1 10:28: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进攻性兵器
进攻性兵器可以分为格斗兵器,护身兵器,远射兵器。
格斗兵器也叫做长兵器,一般是在长柄上安装有锋利的刃,使之具有杀伤性。这一类兵器是冷兵器时代最基本的攻击性兵器。主要有:
护身兵器也叫做短兵器,一般短柄,易于单手使用,主要用作护体防身。常见的有:
远射兵器又叫做抛射兵器,用来远距离的杀伤敌人。常见的有:弓箭
2007-6-1 10:29: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防护性装具
冷兵器时代的防护性装具主要用来保护身体,以避免被敌人杀伤。例如铠甲盾牌等。
2007-6-1 10:30: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攻守城池器械
这一类兵器包括攀城的云梯、撞击云梯的衝撞车
2007-6-1 10:32: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是在一根竹製或木製長柄的前端,安有一個很尖且兩面帶刃的槍尖的兵器。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雙手握柄,以直刺或戮為主的戰一使用方法。

矛的外觀是將一跟竹製或木製長柄的前端,安有一個很尖而且兩面帶刃的槍尖的兵器。 根據《周禮》考工記對其規格的記述,步兵用的酋矛為4.5米,戰車士兵用的九矛為5.4米。但是,當柄長超過使者身長的三倍,用起來就不靈活了。所以,仍以2至3米長的為宜。

矛的外觀是將一跟竹製或木製長柄的前端,安有一個很尖而且兩面帶刃的槍尖的兵器。 根據《周禮》考工記對其規格的記述,步兵用的酋矛為4.5米,戰車士兵用的九矛為5.4米。但是,當柄長超過使者身長的三倍,用起來就不靈活了。所以,仍以2至3米長的為宜。
矛的出現在之前,和一樣年代久遠,是戰車士兵的主要裝備。用法和戈類似,也比較單一,所以,在戰車沒落以後,把鋒尖部份改為鐵的,用來裝備步兵騎兵。後來,由於刺殺力更強的槍這種兵器的出現,矛也逐漸不時興了。但是,遲至明代還能看到一種改良型的蛇矛仍在繼續使用。
2007-6-1 10:35: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是一種自商朝開始出現的一種中國冷兵器,外形是把青銅刃垂直安在竹製長柄上,常用於車戰
戈的外觀是將青銅刃垂直安在竹製長柄上的一種兵器。常用於車戰,古代戰車一般為三人,中間為馭手兩旁戰士使戈。
周禮》考工記對其規格有這樣的記述:刃寛長4.5厘米,長18厘米,重480千克;柄長148.5厘米。但是,出土的實物,有長有短,短的1米,長的有3米。這種柄長3米的戈,是考盧到戰車車輪高度和車箱長度為車戰而製造的。短的是為了便於從戰車上攻擊敵人步兵使用的。戈是用兩手握著使用的一種長兵器,是車戰、近戰中很有威力的兵器。中國古代戰車一般載甲士三人,中間一名是馭手,主駕車,兩側的兩名士兵使用戈,主近刺。
前後的軍隊主力 ,是戰車。戈則是車戰中被普遍使用的上乘兵器。因為在車戰的近戰中,戈比以直刺為主的矛類兵器具有更大的殺傷力,而且能充分利用戰車的速度,更有效地攻擊敵人,所以,這種用於車戰的戈,自然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到了漢代,隨著戰車的衰落,這種曾在車戰中盛極一時的戈,也隨之退出了古戰場的歷史舞台。
由於年代的久遠,戈這種兵器已在人仍的記憶中逐漸生疏,只有從出土實物上才能對戈有所了解。宋代以後,有時就把作為戈來稱謂了。
由於戈是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及常見的兵器之一,在中國文學裏,戈己經成為了戰爭或爭執的代名詞,從成語"大起干戈"和"同室操戈",可見一斑。
2007-6-1 10:37: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是一種的混合型武器,因此能兼有勾、啄、撞、刺、劈多種功能。戟可分為短戟長戟。短戟能單手使用,所以也可叫作手戟;長戟則以雙手使用,將矛頭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可作矛以進行刺殺。
同時矛頭下方可裝有鉞或勾,不過,這種戟多在西方出現。如裝有勾,用以勾落馬騎上的士兵或勾斷馬腳;如裝有鉞,更能擁有斬劈的功能。甚至有矛、戈、勾、鉞同在一身的戟,如瑞士戟
不過戟多數較長,雖然有部份槍、或鉞會類似戟般加上橫向刃,但大多都不被歸納為戟。
歷史
中國周代開始,戟已經出現,西周古墳木椁墓就曾出土了九支戟,為目前所發現最早的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戟成為戰場武器之一,不過步兵仍以矛為主,車兵則以戈為主,戟只為配合。
時期,戟在戰場上地位提升,漸漸取代矛、戈,而因馬鞍的出現,騎士在馬背上更容易取得平衡,可用雙手揮動武器,所以戟也成為騎兵的重要武器。不過,因戟要取得平衝,所以「刺」的部份漸漸失去功能。到了三國時代後期,在戰場上的出現慢慢取代戟。南北朝时代,因中國北部的鲜卑族善用长矛,更加速了戟的淘汰。
但在唐朝,戟仍是一种很有实战意义的兵器,大多军队都还装备着戟。到了宋朝,戟已轉而成為民間武術其中一種專門兵器,如方天戟,或成為儀仗、衛門的器物。
而戟的各部份名稱,《周禮·孝工記》有記載:矛尖稱為「刺」(亦名「枝」),約13.5cm;橫向的戈或勾稱為「援」,約15.75cm;柄長約有3.6cm。不過中國未有出現配合鉞的戟。而各個朝代的戟形狀上會有不同,但規格上也是差不多。
战国以前,戟是使用青铜鑄造。到了战国末期,开始使用铁来制造。到了汉朝,几乎都是用铁制的。为了提高援部分刃的砍杀力度,把援的形状做成锐利的棒状,即变成了更接近「刺」的形状。
中國手戟柄短,可两手各握一支,也可一手使戟,一手拿盾,和矛一样,用来直刺敌人。援和戈一样,用以劈、砍或钩拉敌人。

  • 長戟
其用法與槍、矛、刀、斧不同。其主力在於「援」,因而有沖剷、回斫、橫刺、下劈刺、斜勒等法。長戟使法有傳如八卦六路戟精武少林派的方天戟等等。

  • 短戟
短戟是在長戟基礎上發展出來,而且多同時使用雙戟。雙戟在使用時非常勇猛,其勁力要求旋、擰、爭、長、沉實連貫、剛柔相間。主要技法有提、拉、截、攔、掛、摟、扎、挑、架、剁、撩、劈、鎖、帶等。短戟使法有傳如精武少林派平安雙戟
2007-6-1 10:39: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是一种两面都有刃,顶端尖锐的可以用来刺击和砍杀的武器。一把剑通常由剑身剑柄两部分组成。剑身包括剑尖剑刃剑脊,剑柄包括剑格剑茎,绝大多数剑还带有剑首,可以繫剑穗。此外,每一把剑一般都配有一个剑鞘,可以套在剑身上,有保护剑身和方便携带的作用。剑的长度差异很大,短剑长约40厘米,用于近身搏斗;长剑则可以长达1.4米,必须要双手握柄才能挥动。世界上许多文明都早从青铜时代开始就使用剑这种武器了。
在东方和西方文明中,剑都是一种地位比较高的武器。在中国古代,剑被称作“百刃之君”,常常被当作一种高贵的装饰品。从皇帝到文人都喜欢佩剑以显示身份。此外,剑也被当作一种仪式道具,比如在中国道教仪式中,剑常常被作为一种降伏妖魔的法器;在欧洲,剑被用于册封爵士骑士,这个习惯一直流传到今天。
2007-6-1 10:42: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剑,古代兵器之一,素有“百兵之君”、“诸器之帅”的美称。

产生在商代,较短,呈柳叶或锐三角形,初为铜制。
春秋战国,为步战主要兵器,不断加长。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全长有 55.7厘米。
汉武帝时,有超过3尺,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剑锋的夹角由锐加大。自从春秋,佩剑一直是贵族的象征。
东汉,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为佩带仪仗或习武强身自卫。
汉代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并趋于定型,即剑身中有脊,两侧有刃,前有剑尖,中有剑首,后有茎,茎端设环处称镡,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饰物。
隋唐,佩剑盛行。《隋书·礼仪志》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带直剑者,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一品及散(散)郡公,开国公侯伯,皆双佩。二品、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号侯,皆只佩。绶亦如之。” 唐代最盛,被文人墨客视为饰物,抒以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
后剑与道教接上不解之缘,成了道士们手中的法器之一。


剑的各部位包括有:剑身、剑尖、剑锋、剑末、剑脊、剑刃、剑格、剑柄、剑首、剑鞘和穗。
2007-6-1 10:43: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 剑墩:即剑首。指剑柄的顶部,一般剑首中有孔,可穿绳。
  • 剑鞘:又名剑匣、剑室。藏剑之物。有铁和木制等,裹以沙鱼皮,涂以朱漆或连云黑漆,又贵者并镶珠嵌宝。
  • 剑室:即剑鞘。汉·扬雄《方言》:“剑鞘自河而北,燕、赵之间,谓之室。”
  • 剑廓:剑梢的别称。汉·扬《方言》:“剑梢自关而东或谓之廓”。
  • 剑茎:剑柄之古称。清·程瑶曰《考工创物水记·桃氏为剑考》:“茎者,言颈也,在首下。”
  • 剑镡:即剑格,亦称护手。指剑身与剑柄之间作为护手的椭圆形盘部分。
  • 剑珥:即剑格。又名剑镡。《庄子·说剑篇》释文引司马云:“镡,剑珥也。”
  • 剑穗:剑柄后缚的装饰品。近现代剑术套路有长穗与短穗之分别。
  • 剑袍:即剑穗。有文武之说,文剑佩带剑袍,武剑则无。
剑术的套路有:七星剑青萍剑昆仑剑八卦剑武当剑达摩剑三才剑盘龙剑峨嵋剑八仙剑醉剑对练剑等。
2007-6-1 10:44: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在古代是一种单刃的砍杀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较长,脊厚刃薄,适于劈砍。
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他们选用的石头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水晶石。用这些石料打制成的石刀质坚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壳和兽骨磨制的蚌刀、骨刀,这类刀轻便锋利,适于砍削器物。同样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
2007-6-1 10:46: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最早的铜刀脱胎于石刀,形状很小。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兵器便是铜刀。商朝的青铜刀,刀形较宽,刃端多向上翘。当时的刀主要用来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卫,还未正式用于战争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大刀,柄短刀长,有厚实的刀脊和锋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圆环形,所以又叫“环柄刀”。在北京昌平县白浮西周木椁墓中出土两把青铜刀,一把刀身长41厘米,刀背微弓;另一把长24厘米,类似冰刀形。那时的青铜刀质地较脆,缺少韧性,劈砍时容易折断。与同时代的铜剑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体笨拙,远不如铜剑精巧锋利。因而刀迟迟没有投身战场。
秦汉时期,钢铁问世以后,刀的制作工艺得到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长,并且已有专门的战刀佩刀之分。佩刀讲究式样别致,镶饰美观;战刀则注重质地坚韧,作工精良。在当时诸国战争中,兵车已渐渐退出战场,取而代之的骑兵队成为作战主力。因此单纯的刺兵器不足以发挥效力,擅长劈砍挥杀的钢刀的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据史书记载,三国刘备令工匠造刀5000把;孙权则命造刀1000把;司马炎也曾一次遣人造刀8000把。这些刀是用来装备军队的,那时刀已成为主要兵器之一。最通用的刀要算“环首刀”,这种刀直背直刃,刀背较厚,刀柄呈扁圆环状,长度一米左右,便于在骑战中抽杀劈砍,是一种实战性较强的短兵器,在战场上的厮杀格斗中,许多将领往往长矛短刀并用,远刺近劈,威力无比。西汉时大将李广之子李敢“左持长槊,右执短刀,跃马陷战”。三国时南蛮首领孟获的妻子祝融夫人善使飞刀,百发百中。她曾手提八尺长标,背插五口飞刀,重伤张嶷,活捉马忠
钢刀不仅用于战场上,而且在官场上同样地位尊贵。汉朝时,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刀。佩刀表示达官贵族的身份等级。东汉时,对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装饰都有极严格的明文规定,谁也不准许逾越。这种佩带用刀,从外形上要求精致美观,刀身通体雕错花纹,刀环铸成各种形态的鸟兽图案。例如东汉中山穆王刘畅生前的佩刀,全长105厘米,刀身饰有线条流畅的错金涡纹和流云图案。两汉三国时,诸国君臣莫不看重佩刀,有的几近嗜好,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名师,耗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功夫,炼制宝刀。那时有名的制刀匠有阮师,据说他造刀“受法于宝青之虚……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用阴阳之候,取刚柔之和”。所制的阮家刀“截轻微无丝发之际,斫坚刚无变动之异”。还有蜀国的蒲元,他运用当时的先进淬火技术造刀,具有独到之处。曾受诸葛亮之命,在斜谷造钢刀3000把。
隋唐时采用更为先进的“灌钢法”代替了百炼法,炼出的刀更加坚韧锋利。唐朝的刀有仪刀鄣刀横刀三种。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带用刀;横刀是专门装备军队的战刀。唐代制刀不仅注意保持汉民族传统的制作技艺,而且随着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还吸收了不少外来的制刀技艺,促使战刀的制作更趋于实用。明朝军队使用最多的是“腰刀”。腰刀的刀体狭长,刀身弯曲,刃部延长,吸收了倭刀的长处,使劈砍杀伤的威力增大。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非常重视腰刀的制作,在其军事著作《练兵实纪》中对腰刀制作方法有着详细的研究与记载。清朝,刀的种类更为繁杂,有腰刀、滚背双刀、脾刀、双手带刀、背刀、窝刀、鸳鸯刀、船尾刀、割刀、缭风刀等等。其中被广泛应用于作战的是腰刀和双手带刀。腰刀上部较直,下部微曲,刃部略窄。刀身长三尺二寸,柄长三寸,重一斤十两(古时1斤=16两),一般用于骑兵作战。双手带刀,柄长一尺五寸,可容双手把握,刀刃长且特别宽大厚重,上部呈平线形。步兵在近身交战时,一刀砍去,可断敌首级或四肢。短刀在明清时代仍然是军队的主要兵器之一。
2007-6-1 10:47: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7-6-1 10:49: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7-6-1 10:49:4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