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三歲咪咪讀國學經典分享:一生輿經典同行

605
回复
39962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11-3-22 13:20:43

新浪微博达人勋

liliboulay 发表于 2013-9-23 20:30
咪咪和桔子现在诗词方面都读哪些呢?  能不能分享一下?

咪咪应该是在学声律启蒙吧,我估计。。。桔子还没有正式开始,始终停留在一东。。

诗经,两个人都在读。。。不过桔子读得有一搭没一搭的。。

千家诗/唐诗宋词之类的,两个人肯定都有读。巴黎这边是逢年过节找点应景的给读一下娱乐娱乐,估计咪咪那边应该也差不多。。。

诗词不是主攻,比较消遣娱乐的,所以没有太重视。读惯散文的孩子,诗词就扔给他们当消遣好了。

以小A的能力,没准还可以拿点小古文来娱乐一下,那些里故事性强一点。。当当上就可以买到的,搜 小古文。。。
2013-9-23 23:14: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cattie_y 发表于 2013-1-31 03:00
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谈“创造力”
                                 文/唐晓敏
  

咪咪和桔子现在诗词方面都读哪些呢?  能不能分享一下?
2013-9-23 20:30: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在法国 发表于 2011-10-9 20:30
记得清朝的一个皇帝,大概是康熙,不让自己的子弟在20岁之前读诗词歌赋这些文学类的东西,因为里面的情感 ...

对就是康熙。后来这些孩子心中没有情感一个赛一个死的惨。就俩活着的还一辈子互相防着。
2013-9-23 21:54: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anorose 于 2011-9-5 09:29 编辑

      - 先介紹一下我們的家庭環境。我家是中法雙語家庭,我lg只能說法語。咪咪的爸爸應該算法國華裔,公公即咪咪的爺爺是瑞士、越南混,婆婆是柬埔寨華裔小時候在海南島待過會說些中文,自從我嫁到她家她的中文水平大大地提高。
        咪咪爸和他弟弟小時候都有上過中文學校,曾經大學的時候暑假還到過北京學中文,到目前為止老公中文水平我給他一級水平的評價吧,他弟弟的中文就更別提了幾乎听不懂。
        這也是我為甚麼對普通的中文學校教育深感懷疑的原因,咪咪爸和他弟弟就是最好的例子。

     - 發几段咪咪讀《大學》和《論語》的視頻,有圖有真相。咪咪現在三歲五個月。到目前為止,我能肯定的是咪咪認識的字多於三百個。後面的就沒數過了,數也沒甚麼意義。
       就象我前面說的認字與否不是標準,讀經的孩子可以很小就認很多字。天長日久,讀經還能很好的幫助孩子中文發音。

1,指讀《大學》

2,指讀《論語》學而

3,指讀《論語》為政

4,指讀《論語》八佾

5,指讀《論語》里仁

6,指讀《論語》公冶長



以上皆為咪咪三歲四個月之前的讀經錄像,指讀的是簡體橫排版的《論語》。
現在咪咪讀的是豎排版的正體字的《論語》,等以後有機會錄了在放上來供大家參考。


指讀《顏淵第十二》豎排正體版


有些媽媽們問咪咪甚麼時候開始讀經等問題,就寫在這裡好了。
咪咪是從去年9,10月份真正開始的。開始讀的時候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一周也沒讀到一小時。原因就是自己也沒經驗,而且讀書也沒有真正成為習慣所以經常忘了。
我覺得越小的孩子越以听為主,剛開始妳不可能讓一個兩歲多的小孩子安靜的坐下來听妳念書。很多媽媽其實都已經有類似經驗的,就是妳說給她听不一定要要求孩子一定坐正听你說。時間長了,某一天妳就發現孩子其實都听到腦子里了。
媽媽給孩子讀經典也是這個原理,前提就是媽媽要堅持給孩子念。
咪咪現在已經過了光听不說的階段了,現在也基本上是每天我在念給她听能有半個小時以上。兩個小時的讀書,這個年紀的孩子大部分是比較困難達到的。

讀書學習是沒有甚麼捷徑的,這個我們都有體會。所以,就老老實實的讀吧!讀的多了,孩子都會有很好的表現的。只有堅持不下去的家長,沒有堅持不了的孩子。
建議還是要多去看看別的媽媽的經驗,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也許媽媽能從別人那里找到類似自己孩子相同的特點,媽媽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了。









2011-3-22 13:20: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anorose 于 2011-4-11 08:45 编辑

為甚麼說給孩子讀古學經典比讀普通教科書更好:
推薦閱讀《光明日報》:再谈回归传统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2/09/content_885818.htm

1.引錢穆先生的:
曾有記者問:王財貴先生在演講中常引用錢穆先生之”小貓叫小狗叫”
出于何處

溫玉博士答曰:
在<復興文化運動與中小學國語國文之教材問題>(<<錢賔四先生全集>>第41冊 文化與教育)中,錢穆先生說:
  猶憶穆幼年由私塾轉入初等國民學校,其時尚在前清光緒時代,其教科書乃由上海商務館張元濟高夢旦諸人所編。教材多方採集,其中有歷史名人故事,有寓言小說短品,文字上似略有節改,使易少年誦習。有許多課文,深入腦中,久而不忘。稍後漸知讀書,乃知往年某一課文出戰國策,某一課文出劉向新語,或出東漢書,或出宋人筆記等。每讀一書,如還故家,如晤親友,乃知小學教科書之重要,其影響人生有如此。然在當時,亦未特別留心此問題。
及"五四運動"以後,國文新教科書出現,自"人手足刀尺"以至"小貓三隻四隻""白布五匹六匹",乃至"三個小仙女"之類,始大悟,以為此等教材乃視兒童為白癡,否則限於教導學生為一庸碌人,又否則為一心理不正常之人。除卻教其認識字義之外,實無其他教育意義存在。然直至現在,社會並無公開嚴肅之討論,教育界亦不聞有要求革新之動議。穆於最近國民學校教本,恨未寓目,不知究已作如何改進否?然即有改進,仍不妨續求進步,此乃一至關重大之基本問題,培養國民,作育人才,胥所憑賴,豈容忽視? ( 頁31-32)

--------------這篇文張癹表於1966年,至今四十年了



2.引唐德剛的《文學革命的省思》:
原文地址:http://www.dujing.org/ClCms/Article/showinfo.asp?infoid=938

这场推行白话文运动——尤其是以白话文为中小学教育工具这一点——其建设性和破坏性究竟孰轻孰重,最好还是让在这个运动影响最重的时期受中小学教育的过来人,来现身说法。因为他们是这场教育实验中的实验豚鼠”(cuinei pig)。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福是祸,亲身感受,最为真切。

我记得我们小学之中国语班所用的教材,便是适之先生在本文中所说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我清楚地记得,我所上的第一堂国语课,便是一位黄慰先老师教的,有关“早晨和雄鸡”的“白话诗”。那首诗的开头几句,似乎是这样的:
    喔喔喔,白月照黑屋…
    喔喔喔,只听富人笑,那闻穷人哭……
                喔喔喔……
                喔喔喔……

那时表兄和我虽然都已经能背诵全篇《项羽本纪》。但是上国语班时,我们三人还是和其它六年级同学一起大喔而特喔。

学龄儿童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实是他们本能上记忆最强的时期,真是所谓出口成诵。要一个受教育的青年能接受一点中、西文学和文化遗产,这个时候实在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尤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与研读,这时如果能熟读一点古典文学名著,实在是很容易的事——至少一大部份儿童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他们一生将来受用不尽的训练。这个黄金时代一过去,便再也学不好了。

本来一个政策——尤其是教育政策——的成效如何,也不是应该可从想象中得出的;它只有在长期实践之中,才能找出真正的答案。





2011-3-22 13:20: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anorose 于 2011-3-22 13:16 编辑

读经教育是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的解决之道

                        怀仁(德国)

                          摘   要

随着近几十年来海外华人移民不断增加,海外华裔子女的中文教育问题愈发凸显。从文化归属感与未来经济发展各方面考量,海外华人大都希望子女的中文水平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都能保有一定水准。但因缺少语言环境,加之海外中文教育方法不当,多年学习后不少华裔子女依然听说程度不足,不能有效阅读、写作,对中国文化也相当隔膜。“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的困境令海外华裔父母与海外中文教育从业者深感无奈。通过对海外中文教育的思考,笔者分析目前海外中文教育效率低下的原因,并通过几年来的海外读经教育实践,阐述儿童读经教育为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之道,并分享海外读经教育实践中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 儿童读经 海外中文教育 华裔子女 解决之道


                     正  文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海外华人数量在五千万左右。其中东南亚国家华人数量众多并有上百年的中文教育传统,特别是在马来西亚等国的华人社区,有完整的华文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其中文教育更接近于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体制教育,不是本文论述重点。
    本文所述海外华人地区主要指没有全日制华文学校的国家和地区,即北美、日本、澳洲和欧洲等地,这些地区华人数量也在两千万以上,并且近三十年来快速增长。在这些国家,社会大环境为西文[1]。华人属于少数族群,中文教育以业余中文学校为主,历史不长。近年来随着华人移民的迅速增加,这些地区的华人子女中文教育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分析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现状,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论证读经教育为其解决之道并阐述读经教育在海外的具体实施。

一、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

     1.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育现状
     华裔人群在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除东南亚地区外,其子女所接受的中文教育模式基本类似,即大部分是通过业余性质的周末学校学习中文。大陆和台湾地区政府都有专门机构负责海外中文教学,但是几乎都不参与直接教学,而主要在教材等方面进行辅助。近三十年来海外中文教育形式逐渐规范化,出版有针对海外学生的教材课本,定期举办海外中文教师培训,政府有相关网站统合、分享海外中文教育资料和资讯,每年寒暑假也常常举办针对海外学生的中文冬令营、夏令营……所有这些措施都在不同方面以不同程度推进了海外中文教学水平。但是从各地中文教育机构、华人父母的普遍反馈来看,海外中文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水平依然令人堪忧,   
    根据笔者四年多来的海外中文教育实践和对海外中文教育状况所做考察[2],大致估计出拥有合格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海外华裔学生百分比如下:(这里所指听说读写的中文内容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话题)
听          90%~95%   
说          70%~80%     
读          <5%
写          <2%

    上面数字表明,绝大部分海外华裔子女可以听懂中文,口语表达能力稍差,及至阅读则绝大部分海外华裔学生不能胜任,能使用中文写作者凤毛麟角。

   1). 中文听力尚可,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海外华裔子女大都能听说中文,只是相对而言表达能力较之听力为差。曾有统计表明,海外中国人第二代,百分之七十不会说中文,第三代这个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3]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这个统计结果的表述不够精确,比较合乎事实的说法应该是“百分之七十的海外华裔子女以居住国的西文母语为第一母语”。实际情况甚至会高于此比例,即海外华裔子女中虽然不少可算双母语者,但是多数情况下两种母语水平发展不平衡。从发音的标准程度到表达的流畅程度而论,中文母语与西文母语都不可相提并论。西文母语实际上成爲优势母语,中文只能算是他们的第二母语,与真正的中文母语者有明显差距。不少海外华裔子弟,虽可以听懂中文,但是如果谈话内容稍微深入,涉及一些成语和典故,他们常常茫然无知。有些华裔子女日常表达还算流利,但是所使用的中文词汇相当有限简单,还有一部分则不习惯中文表达,说起中文张口结舌、词不达意。

    原因分析:
    因为至少有父母亲一方说中文,华裔子女听说日常中文一般没有问题。身处西文大环境,很多父母并没有特别留意为孩子在家庭营造中文小环境,有时亦会以西文和子女交流,海外华裔子女之间以西文母语交流更为平常。除去与父母家人的对话,华裔子女可以听说中文的机会远远少于国内同龄人。受西文影响,不少人中文发音不准,洋腔洋调。有限的语汇输入造成苍白的语汇输出,是导致华裔子女的中文表达单调的原因。
   2)阅读水平低下
     相比尚可的中文听说水平,海外华裔子弟阅读中文之低令人吃惊。经过多年中文学校学习,多数海外华裔学生仍对阅读中文颇感陌生甚至畏惧,常常是普通报章杂志也难以通读,离开注音或拼音符号就寸步难行[4]。很多“华裔移民发现,在西方文化和教育的浸淫下,他们的子女在中文听读说写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断层,不少人成为事实上的中文文盲”。[5]

    原因分析:
    即使在缺乏母语环境的海外,父母只要稍微用心,孩子们同时习得中西文母语的听说能力幷非难事。但是听说之后,海外华裔子女的中文学习往往遭遇难以突破的瓶颈¡a¡a阅读。
    海外中文教育的结果之所以普遍失败,“不少人成为事实上的中文文盲¡¡à,就是因为孩子们十年中文教育的结果还是无法自主阅读,中文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归根结底,而无法有效阅读是因爲识字量不足。具体就而海外中文教育而言,其最大的失败则缘于没有重视少儿期大量识字,平均每周学习六、七字是目前多数中文学校的教学标准。然而边学边忘,十年之后学生的识字量也不过千余,甚至更少,连阅读简单读物都困难重重,又如何会对中文学习产生持续兴趣呢?通常到十岁左右时,孩子们的中西文阅读水平已呈现极大差距。他们能读懂的中文内容肤浅幼稚,无法满足孩子的心智发展需求……最终西文母语阅读逐渐占据上风,中文阅读节节溃败……形成恶性循环。而一旦确立了西文阅读为主的习惯,海外华裔子女的中文学习将渐渐只有招架之功,甚至勉强学习中文最终演变为厌恶学习中文。

3)写作能力不足
    基于有限的听说水平和很低的阅读水平,华裔子女普遍在中文写作上面临困境。华裔孩子们认识的中国字少,会写的字更少,会写而又能写对的则少之又少。而海外华裔子女中文词汇贫乏、不习惯中文表达,他们能勉强凑成一篇流水帐已属不易,其中写错字别字和拼音替代字更是家常便饭,奢谈文采。

    原因分析:
    学生的写作水平直接和学生的中文听说与阅读能力相关,特别是阅读能力。因为写作的前提是学生有足够的中文词汇和表达学习。学生日常听说中使用的口语词汇量相当有限,对写作助益不大。但是限于前述低质量、低效率的阅读水平,海外华裔学生又几乎无法通过中文阅读形成“自我扩大词汇量的机制[6]。仅仅依靠中文学校学习十几本中文课本就能学好中文、进行中文写作有如天方夜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如没吃过桑叶的蚕,如何吐丝?

3. 海外华裔子女对中国文化了解甚浅

     海外华裔子女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和他们的中文教育状况紧密相关,因为语言是文化重要载体之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功能。对海外华侨而言,华文不仅具有交际功能,还具有民族与文化认同及国家认同的双重意义;对华人而言,具有民族与文化认同的意义。”[7]
    海外中文教育本应是华裔子弟直接学习接触中国文化的最便捷渠道,但是目前低水平的现状却让华裔孩子们视中文为畏途,又何谈深入中国文化并产生认同感?海外华裔子女本来拥有天然的条件同时学习居住国和中国两种文化,可是现在我们却听到越来越多关于海外华裔子女成为“香蕉人”的忧虑。[8]而“面对着祖籍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体味着住在国不认同的边缘化,向左转?向右转?“香蕉人”也承载着前所未有的无奈和迷惘。[9]
    这种现象引起很多外华裔人士的关注。法国大学科学院高级院士、法兰西学院中国思想史教授程爱兰女士谈起此问题表示:“在法国,有孔子学院还有很多中文学校,我不担心海外的华人小孩不会说汉语,但我担心他们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会把这些文化通通丢光。” [10]台中教育大学王财贵教授也曾经寄语海外华裔儿童:“在外国成长的华裔子弟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的当地外文,就如土生自然,而他们学华文,不会比中国孩子学外文陌生。他们是得天独厚,容易两全其美的一群。”但如家长不善用此长处,则孩子的这种福份,将日渐丧失,反而两不着边,成了一个国际游魂,此乃父母之大过也。”
**************
注释
[1]此处西文指海外华人居住国的官方语言,不一定是西文语言,也可能是东方的日语、韩语。为了叙述简洁,本文姑且统称为“西文”,为与中文相对而言。
[2]从2006年9月~2010年9月,笔者曾利用业余时间在汉堡三所中文学校(分别为大陆和台湾地区人士开办)推广儿童读经课程,也曾和德国法兰克福、斯图加特、克利菲尔德、卡尔斯鲁尔、柏林、杜塞尔多夫和奥地利维也纳中文学校的校长老师见面交流过海外中文教育,以及通过网络和德国、奥地利、法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众多华人父母深度了解、探讨过子女的中文教育问题。
[3]Mrs LA,《为什么海外华人孩子不愿意学中文》,北美中文教育网,2008年
[4]马立平,《海外华人子女中文教育纵横谈》,斯坦福中文学校网站,2007年
[5]捷克佳,《加拿大华人后裔的小文盲部落  》,星网,2010年1月
[6]捷克佳,《海外华人后裔现语言断层 传承中华文化任重道远》, 2010年1月21日,中国新闻网
[7]郭熙,《“中国热”背景下的华文教育面临新课题》,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13日
[8]香蕉人:是一个具有调侃及嘲讽意味的名词,最初是用来调侃那些只会使用西方语言却不懂中文的华人,取其「外黄内白」、「黄皮白心」之意,即外表是是黄种人,但内在却像个白种人。 维基百科全书
[9] 袁静,《海外华人子女在转变:从“香蕉人”到“芒果人”》,中国日报海外版,2007年
[10]李缃言,《法华裔学者忧海外华人子女“丢”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新闻网,2010年09月30日
[11]王财贵,王教授寄语汉堡儿童读经班,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2006年
2011-3-22 13:20: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anorose 于 2011-3-22 13:57 编辑

读经教育是海外中文教育的有效解决之道(下)

1.现行海外中文教育之症结所在
    针对上述海外中文教育现状,众多海外华裔父母和海外中文教育从业者都在思考:“为什么海外中文教育如此困难,症结何在?如何能让孩子们说比较标准的中文,提高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而推进孩子的中文写作?”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了解并热爱中国文化?”
    每年两岸的侨务机构、世界各地的海外中文教育机构也纷纷举行中文教育研讨会,讨论海外中文教育的种种问题,努力改进海外中文教育…… 纵观现有的海外中文教育改革措施,大都是在现有海外中文教育框架下就具体内容和具体操作手段所作的改变,聚焦于如何改进现有的教材和教法,即主张海外中文教育中应该使用更适合海外生活的教材以及应该以更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用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等等……可谓用尽心力。
    可是,近十几年来,海外中文学校越来越多,海外中文教材层出不穷,孩子们接受中文教育越来越便利,各种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花样不断……总之,教材在改进,师资在提升,教学方法在更新……海外中文教育似乎日新月异。然而,海外中文教育的困境依旧。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海外中文教育从根本上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这种教育方式本身就有问题,那么改革具体的细枝末节又于事何补呢?
    其实,大陆和台湾的语文教育界早已对这种教育方式反思多年了。目前被最广泛采纳的海外中文教育方式实际上是大陆或台湾体制内语文教育(下面简称体制内语文教育)的简易版,即基本照抄体制内语文教育模式,学习方法和教材类型基本相同,但在课时和学习要求等各方面大幅度降低。
      而现行体制内语文教育是自从上世纪初传统的读经教育中断之后的以白话文为主的语文教育。大陆台湾的学生身处汉语环境中,几乎每日都有语文课程,但是学生的中文程度几十年来仍在每况愈下。三十年前,大陆着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中小学语文教育效果很差,”“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语文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许多人一提到语文就心生怨恨,用‘怨声载道’四个字来评价并不为过。有人给语文拟定了最严厉的判词——‘误尽苍生’。”而在海外,把这种“误尽苍生”的中文教育时间压缩为三分之一,难度降低至少一半,进度减慢,又没有语言环境,但是把课时缩短为每周末两~三小时,难度降低,要求降低,则最后教育出来的绝大多数学生成为中文文盲和半文盲就不足为奇了。
     痛心于此,很多学者在为语文教育寻找正途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重新转向被弃置已久的传统教育。其中尤以十几年来台湾王财贵教授倡导的儿童读经教育影响最大,在两岸三地和东南亚华人社区均引起热烈反响;大陆也有韩军老师提出重视文言文的“新语文教育”,他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2008年马智强先生在大陆的重量级报刊《光明日报》上撰文《语文课的出路,回归传统》,更是激起大陆语文界的广泛关注。
      在大陆、台湾的语文教育界“回归传统”的呼声日高之时,儿童读经教育也逐渐进入了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海外中文教育界普遍对这种趋势知之不多,或者即使了解一些也颇多疑虑。被提出最多的疑问就是,海外的孩子连中国话都说不好,读经典又有何用?岂非对牛弹琴?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自2006年起,笔者和几位热心传统文化的朋友在德国汉堡开始推广海外儿童读经,世界各地也有一些华人父母自己在家里以读经方式教子女中文。几年的实践证明,儿童读经不仅是去除国内语文教育沉屙的一剂良药,而且非常适用于海外华裔子弟,是海外中文教育的高效解决之道。读经教育不仅能让海外华裔子弟说一口字正腔圆的中文,而且能够帮助突破海外中文教育中的识字阅读瓶颈;同时,让海外华裔子女学习到真正有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唯在读经教育。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从海外华裔学生中文听说读写和对中国文化传承几个方面阐述此观点。
2. 读经可有效解决海外华裔子女的中文听说问题
    语言学习中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听说。身处西文大环境,即使是纯中国家庭也不必担心孩子的西文母语。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父母都了解了双语家庭或者海外移民家庭要实行“父母只和孩子说自己的母语”的语文学习原则,以保证子女双母语的自然习得。但是如果希望子女有真正自如流畅的中文听说能力,又必须要以某种方式主动弥补中文环境不足,给孩子更多准确、丰富的中文声音输入和更多表达输出的机会。不少海外华裔父母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以播放中文电视、动画片或者中文故事录音的等方式让孩子学习中文。但是过多的观看电视和光碟,或者对于其中内容选择的忽视,都会导致中文学习之外的诸多副作用,得不偿失。
    读经教育,则鼓励家长为孩子经常播放经典录音并教授孩子以诵读方式为主进行学习,自然没有上述弊端。孩子们在反复聆听和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可以轻松习得标准的中文语音,同时接受优美而隽永的经典熏陶,并且诵读也是一种基本的中文表达训练。
    从实践来看,在五、六岁以前开始读经的海外华裔儿童,大都能做到中文发音字正腔圆,中文表达能力明显优于无诵读学习的孩童;六、七岁乃至十一二岁之后才开始读经的学生,则在坚持一段时间的读经学习后,中文发音也都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这一听一读的反复输入与输出看似简单,却是任何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现在海外华裔子弟在生活中和中文学习中最为缺少的语言习得环节。
    所有重要的人类文化都重视儿童期的诵读传统,无论是古代印度人、犹太人还是中国人,都了解儿童学习语言需要反复重复这一关键。而且“单纯的朗读和泛读能够在人类的潜在脑上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日后会变成出色的灵感、直觉能力和创造性 ”。

3. 读经可帮助海外华裔子女大量快速识字——突破中文阅读的瓶颈
    如前所述,海外中文教育的瓶颈在于识字关难以突破,无法开展有效阅读。
    如不能自主阅读,则学生的中文学习主要停留于口语层面,而诵读学习传统又尚未恢复,从口语交流和教学中孩子们可以学到的词汇量较浅显且有限。无法形成词汇积累扩展机制,无法更主动、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而什么情况下孩子可以开始并喜欢中文阅读呢?很简单,要认识足够多的汉字才能读书!阅读的关键点就在突破识字关。又因为海外学生同步学习西文母语的特殊情况——作为弱势母语的中文阅读还必须抢占先机,之后才有可能平衡发展两种母语阅读。
    因此海外中文阅读的关键点是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帮助孩子突破汉字识字关。七八岁前突破最好,越晚则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成倍增加。
    可是因为海外学习的天然条件所限,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导致快速识字一直是海外中文教育的难题之一。而近几年的海外读经实践表明,读经让孩子快则一两年,慢则两三年内就可突破常用字的识字关。中国传统私塾的蒙学教育,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让小孩子在一两年左右大量识字。
    因为普通的识字教学方法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认, 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每教一个字就要让孩子会读会写,“掌握”、“理解”字义甚至是会组词造句。这种看似周全的教法其实是不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浪费了少儿的识字黄金期。   
    王财贵博士对于汉字识字法打过这样一个煮汤圆的理论,即普通的教法是一次放六七个汤圆——也就是每周教六七个汉字,而且是先挑小的煮——即简单的字先学;等这六七个汤圆熟了再放六七个进去。国内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煮汤圆识字,六年煮了教学大纲要求的两千六百个汤圆。虽然慢,但是孩子最后终还是可以读书了。可是在没有中文环境的海外教学中这样煮汤圆,煮了几年,孩子的识字量还不足以独立看书——因为上中文课煮煮,放假又停停,还要不时忘一忘,则十年中文学习也就煮一千多个汤圆甚至更少。孩子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永远无法真正满足孩子的中文求知欲。而读经教育是这样让孩子认字的:不管多少汤圆,不管汤圆大小,也不管哪个汤圆先熟、哪个后熟,就全部放下去——拿起一本经典就读,不管里面的字有多少,难易如何,都一概带孩子读下去,孩子边读边指书上对应的汉字。读了一段时间,渐渐就把汉字的字音和字形对应起来了。好像煮汤圆时就七、八个,十几个汤圆一起浮起来,有时候浮到半空中呢它又沉下去了,因为还没有 完全熟,等一下再浮起来。所以浮浮沉沉、浮浮沉沉就等于认字的小朋友有时候记住,有时候忘记。这都很正常。但是两三年后,汤圆就都煮熟了——经典里出现的 几千个字都会认了。识字关就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
    少儿时期右脑发达,擅长图形记忆的特点就决定了通过相反复指读诵读文本的方法,孩子们都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快速识字的效果。所以要让孩子认二、三千个中国字是非常容易的。就是不要限制孩子从哪一个字开始认,而是要把所有的字开放给孩子认!能认字,又会说中国话的孩子,岂有读不懂白话文的道理?中文阅读自有其别具一格的风景,给孩子带来的信息和感受是西文阅读所不能取代的,正如很多西文阅读的体会不能在中文译文中感受到一样。假如这种独具魅力的中文阅读是孩子能力所及的,他怎么会放弃呢。一个能读中国书,喜欢读中国书的孩子,你还担心他不喜欢学习中文吗?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实,海外华裔少儿是可以象阅读西文一样地热爱阅读中文的。至此,后续的写字和写作也就顺理成章了。要知一个能读中文书且乐于读中文书的孩子,要教她写字是容易的。中文书读得多则孩子对中文词汇才有融会贯通的全方位理解,有了真正的理解才谈的上运用自如,进行写作才可水到渠成。
     关于快速识字,目前也有很多海外教育老师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都在纷纷摸索一套适合海外的集中大量识字方式。例如北美的马立平教材、中华字经以及一些地方的快速识字课程,都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海外学生的识字速度和识字量。马立平教材采用先认字后学拼音,重认字轻写字的方式、中华字经采用韵语识字都确实是摸到了中文快速大量识字的一点方向。但是前者所选材料多是儿歌和小故事,文本本身没有更多的文化价值,也不适合诵读,孩子在认字之余,中文听说能力并不会增长太多,而且识字速度仍然不够快;后者则是依照传统蒙学识字思路而作,如果能坚持教学,也可能有较好的识字效果。 但是一字不重复的文本毕竟有失自然,在历史上真正流传很广的类似蒙学作品也仅有《千字文》,《中华字经》的文学价值也远不及《千字文》,后面的章节更是完全为了识字而做,颇多牵强,谈不上任何文学性。而且通篇四千字都是四字一句的韵语作品也非常为单调,对学生的诵读水平提高不大。

3. 读经教育可以让海外华裔子女学习到中华文化之精华
     针对海外对外汉语教学,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老师曾指出:“只教汉语不教汉文化。结果,培养出来的外国人,会讲汉语了,却并不喜欢汉文化,甚至鄙视汉文化,鄙视中国,这样的对外汉语有什幺用?有害无益。对外汉语至少要让他理解汉文化,对中国宽容。”不仅对外汉语教学如此,现在的海外华裔子女中文教学同样存在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严重脱节的现象。现行的文本解析为主的现代文教学是从西方引入的,学习中注重语言分析、语法学习,虽然课文内容也会涉及中国文化内容,但总体来说数量太少。再以这种支离破碎地分析法学习,实在令海外华裔学生苦不堪言。即使学会了一些中文,他们对中国文化仍没有发自内心的亲近感与温情。      
     而文言经典在现行海外中文教育中近乎缺失的状态,又让学生根本无法一窥中国文化宝藏,何谈学习继承?
    读经教育中使用教材的主要是中文经典:《论语》、《大学》、《诗经》、《易经》等等,都是中国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传统教育中最核心的教材。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教育要给孩子最精华的精神与文化养料,而一个民族的文化经典无疑是最好的。通过诵读这些穿越千年而历久弥新的经典,孩子们的生命将沐浴在中华文化之光里,和往圣先贤跨越时空相遇。
    至于很多人质疑海外华裔学生是否有能力理解这些经典,则是不了解读经属于教育中人文永恒性的学习,而不仅仅是知识性学习。这种学习的特点就是不懂也可以学,不懂也可以教,孩子现在不懂不意味着将来不懂。自然孩子也自有孩子的懂,一年更有一年的懂,并且直达他们心灵的最深处。同时这些中文经典如不在少儿期学习,将来学习只会越来越困难,对于很多海外华裔子女,甚至一辈子也没有能力再学,将永远和这些经典失之交臂。经典的学习是一种酝酿式的学习,多接触、多熏陶则经典在孩子的生命中自会有一种默默地体会。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孩子生命的成长,那些超越时代的人类文化精华将陪伴孩子们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那些博大高远的智慧将在他们的生命体验中随时产生共鸣,引发深刻的领悟。
     综上,海外华裔学生以读经方式学习中文,可以同时进行中文的正音教育、识字教育,进而保证中文阅读和写作的有效展开,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华的中国文化熏陶,从最优美的文言经典中触及中华文化的生命核心,是一举多得的高效中文教育方式。

三、如何在海外实行读经教育
    读经教育是海外中文教育的有效解决之道,其在海外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国内有何不同呢?
    总的来说,读经教育在国内和海外实施并无差别,如能秉持及早读经、大量读经、老实读经的原则,最后就可在快乐读经的同时顺利完成海外华裔子弟的中文教育。   
   最好的读经方式当然是在读经学堂专门读经,但是针对海外华人分布的具体情况,除东南亚外,多数地方还不具足这样的条件,只能进行和海外中文学校类似的业余读经学习。
    根据笔者和笔者所了解到的其他海外读经实践,现就海外读经教育的时机、教材和方法中的关键点上提出一些建议。

1. 海外读经教育的时机     
    在任何教育中,时机的把握都是关键问题。孩子的教育更是有如种地,需在恰当的时机开展才有最好的效果。
1)听读和跟读开始的时机      
    语言学习越早开始越好,这点众所公认。及早读经也是读经教育的原则之一。   
    如在国内,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早读经的儿童也很多,但是只要在十二三岁前开始了,并且保持一定的读经强度,则孩子都能很快进入较好的读经状态,坚持不懈达到一定的读经量,最终取得较好效果。
     但是在海外中文学习中,因为外部环境不同,要求对读经学习时机的把握更加严格和紧迫。一旦错过,想要弥补必事倍功半。听闻经典越早越好,幼儿期是习得发音的最好时期,从幼儿期开始给孩子充分聆听经典,孩子们则可自然习得标准中文发音。不少四、五岁的海外儿童,其中文发音已经有外国腔调,而这在从小听中文经典的儿童身上很少发生。三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已经可以引导他们跟读经典,或者带他们上儿童读经班。在一段时间的熏陶之后,孩子们一般都会开始自然而然地开口跟读经典,为下一步正式指读诵读奠定基础。
2)诵读指读识字的时机
    海外华裔子女最好在入学前一两年开始读经识字。因为孩子在入学后始学西文和西文阅读。西文大都是拼音文字,即所谓"我手写我口"。一个孩子只要会说这种语言,他一旦在学校掌握了简单的拼读方法,就可以在阅读上一通百通,一日千里。所以海外华裔子弟的西文母语阅读一般都不成为问题。而中文是象形文字,必须老老实实一个个学过才能认识。海外华裔儿童也等到上了学再认字,以一般中文学校的识字速度,中文阅读水平增长根本无法抗衡西文拼音母语阅读的神速进步。很多海外华裔儿童一上小学,中文学习兴趣明显降低、抵触情绪日益增加,原因即在此。
     儿童学习汉字是有其特定敏感期的,因为汉字为象形文字,其图画性的特点是右脑学习的强项,六、七岁前的儿童期右脑最为发达,孩子们擅长记忆图形,这就决定了儿童可以轻松快速识字。如果这时让孩子认汉字,是得天时之利,以诵读指读的方法,更是事半功倍。
3) 阅读开始的时机   
    在国内实施读经教育不必强调阅读,读经儿童的阅读能力也不会差。甚至可以全日读经到十一二岁就直接读文言文书籍。海外读经因为不是专门学习,孩子们日常须上体制内西文学校,他们的西文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在上学一两年后即非常可观。如果此时不开始中文阅读,则孩子很快会形成西文阅读优势,中文学习兴趣迅速下降,不利于读经学习的良性进展。
    根据我们的经验,海外读经辅以适当的白话文阅读,一可以巩固读经识字的效果;二可以补充海外学生中文语境不足,帮助他们更有效的酝酿体悟经典,而且增强他们的中文学习兴趣。
     但是海外读经学习和白话文学习一定要主次分明,本末有序。只有在保证读经学习的基础上,白话文学习才能更加轻松地进行并反过来辅助读经学习;只有坚持学习经典,才能事半功倍地促进白话文阅读。
    海外的阅读学习可以在正式读经半年后开始。利用各种大字读物帮助孩子熟悉在经典中学到的汉字。读经一年多后可以阅读大部分绘本,读经两年~三年可以开始读纯文字书籍阅读。
    目前的海外读经的推广实践证明,每日坚持读经至少半小时的华裔子弟差不多都可在三年内突破识字关,甚至读经一年多就开始纯文字书籍的例子也不鲜见。



2011-3-22 13:20: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anorose 于 2011-3-22 13:59 编辑

2. 读经教材
1)教材的选择   
    海外读经教材的选择也可以完全和国内读经班教材同步,即逐本学习《四书》、《易经》、《诗经》、《老子庄子选》以及一些蒙学经典等等。
    如在最初的推广阶段,为了鼓舞尚不了解读经教育的家长,可以从《大学》、《老子》等经典,甚至是《三字经》等容易上口的蒙学内容开始,孩子们比较容易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则家长们会产生信心。家长对读经认可度的提高,对孩子进一步学习其他经典非常重要。
     为了让学生尽早学习重要经典,同时兼顾早期大量识字,我们建议读经教材选取重要的经典和涵盖生字量大的蒙学经典。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学生参加周末读经班(每次三小时读经)在两年内可以完成的经典学习包括《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和《声律启蒙》,总计34000字,生字量为2800左右,涵盖了绝大多数国内小学大纲要求的生字,而且还超过了两三百字。如果学生每天完成40分钟~1小时诵读作业,则在课堂和家庭中的诵读总遍数至少可达50遍,学生可以做到熟读乃至部分成诵,识字效果良好。   
    如果在周末读经之外,读经班也举办定期的读经集中学习课程,则可能在一年内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参加全部课程的海外学童可以一年内突破识字关,即使不能参加全部集中课程的学生,如果在假期同步学习,即使效果稍逊,识字量可以达到2000字。
    突破识字关后的读经学习,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集中复习所学经典或者继续学习下一部经典,开始经典复习。
2) 教材的特点
    国内目前通行的读经教材都是有拼音或者注音大字版教材。而目前海外中文教育中的一大困扰就是学生只读拼音/注音不识字,因为西文环境下的孩子习惯拼读,容易产生拼音依赖,因此海外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的即是不能拼音先行。用拼音/注音来辅助教学、发展启蒙学童阅读能力的做法更是"欲速则不达",会极大地干扰孩子们的诵读识字学习。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尚未学习过拼音和注音的孩子可以读大字拼音本,但是不学拼音和注音,待读经一、两年后突破了识字关养成了中文阅读习惯后再学不迟;但是已经学习过拼音和注音的孩子,则允许他们在诵读经典的前二十遍左右借助拼音帮助熟悉经典,之后就诵读我们自行校对、打印出来的大字无拼音/注音版经典文本。事实证明,此举有助提高海外读经识字效率。
    在海外读经教学中,我们也鼓励大陆籍学生交替使用简体字和正体字课本,则孩子们可以完全可以同时认识简体和正体字,不产生混淆。
3. 教育的方法
1)传统吟诵回归读经教育
    儿童读经中的“读”即爲教育方法,一般阐述为“诵读”。目前大陆台湾的儿童读经活动中,此诵读一般即以朗读方式进行。但是实际上朗读幷非是中国人传统的读书方式,而吟诵,才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一百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朗诵是后来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吟诵的。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作品。吟诵着创作,吟诵着欣赏,吟诵着学习和记忆。吟诵就是汉诗文的活态和原貌。
    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老师指出:“语言学习必须和文化学习结合在一起。吟诵是这种结合的典范……对华裔孩子来说,学习汉语也必须和对汉文化的热爱结合来做。汉文化的魅力,在于它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地方,首先就是旋律型声调语言的世界观。吟诵是一个基础。”
    所以,在读经传统回归的同时,传统读书方式也理应复归其位。让我们的孩子用传统的读书声读中国经典,相信用吟诵方式进行的经典学习能令我们的海外华裔子弟更真实更直接地亲近经典、亲近中国传统文化。

2)家长对读经理念的了解最为重要
     除东南亚地区之外,目前海外读经班都是业余性质的,即仅仅周末授课。而周末课程只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调动学生和家长的读经积极性。对学生最重要的是读经学习规律化和日常化,而这全要靠家长督促学生坚持完成。因此帮助海外华裔父母深化对读经教育的认识并让他们亲身体验读经的益处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海外读经教育的真正实施者,甚至可以说海外华裔子女读经的关键就在家长。只有家长对读经教育认识到位,海外读经才可能顺利进行,也才可能有相应效果。
     在汉堡读经班的工作中,我们一贯秉承“家长对读经理念的学习和孩子的经典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原则,从过去每周课程前发给家长的“读经班读经教育资讯”到目前电子版的“欧洲读经通讯”,与家长定期分享读经教育理念,读经教育实践经验和问题解答,以期让海外华裔父母深入领会读经教育理念,同时鼓励家长亲身参与读经活动。

3)学生的读经教学  
    读经教学本身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我们的教学和通常的读经班教学并无很大差异,都是以诵读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主要起导读的作用,以种种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经典、熟悉经典。
     海外读经作为特殊的业余读经方式亦有其瓶颈,即在于中文大环境缺失,学生起点低,读经时间又有限,导致学生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对一部经典学到足够纯熟的程度,但是基于扩大识字量的要求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经典。
    近年来,读经集中课程在大陆和台湾地区读经界都开展得轰轰烈烈,效果颇佳。这类课程特别适合海内外业余读经的学生,他们平时忙于学校功课而无暇专门学习经典,因为读经遍数不足无法连续成诵,对经典的熟悉程度有限,也较少能体会到读经本身的快乐。而利用假期集中学习诵读经典,在一定时间内诵读经典上百遍,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熟读乃至背诵下相关经典。同时每天六、七小时的读经让他们体验了心无旁骛、一门深入的幸福感受,这是他们在课程繁多的学校学习中极少经历的。读到高兴处,孩子们几乎手舞足蹈。这种集中强化的读经学习,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读经的快乐,也改变了很多家长对读经学习的认识。海外华裔学生是不是就不可能读经,不喜欢读经,不愿意多读,和成人心中的预想大相径庭。
     什么样的孩子喜欢读经呢?读得多了,熟悉了就喜欢,读得太少,不熟悉时就比较不喜欢——2009年王财贵博士访德时面对读经儿童们如是说,他的话在汉堡致谦学堂2009/2010年度举行的五次读经集中课程上得到了完全印证。孩子们的天性喜欢重复,当他们可以如长江大河般滔滔不绝地诵读经典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喜悦无法言表。
    所以,海外举办七天到两周的短期集中学习课程是突破业余读经班瓶颈的有效办法。我们更鼓励海外华裔学生利用暑假回国参加读经夏令营,一、两个月的读经集中学习之后,学生的中文学习都有极大改观,甚至从被动转为主动,快乐学中文也将不再是梦想;而经典在孩子们心中的根基越牢固,日后的领悟理解越深刻,经典的智慧对孩子一生的助力也越大……     

                     结  语

    事实上,海外读经教育并非新鲜事物。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早期的海外移民中,他们创立的当地华文教育组织大都是以教授四书五经和蒙学经典为主的读经学堂,尤其以马来西亚数量最多,正是以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马来西亚华人社群百多年来不仅维持了高水准的中文教育水平,而且在后裔中有效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可惜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读经教育在国内中断之后,海外中文教育也完全迷失了方向,几十年来现代文为主的海外中文教育方式不仅令海外华裔子女的中文教育举步维艰,而且也根本无力传承内涵丰厚、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如今民心所向,失落了九十年的读经教育在台湾、大陆等地渐次重兴,方兴未艾,同时也必将引起越来越多海外华人的关注。几年来读经教育在海外的成功实践已经给海外中文教育指出了一条解决之道,同时,也必将在现在和未来无数海外华人的内心展开一条真正的回乡之路。   


附录一:海外读经儿童快速识字并开始阅读的例子
1。新加坡华裔母亲磐墨:磐是两岁三个月开始读经的,不到四岁的时候他已经过了识字关,可以自己阅读全字的科普读物和故事书。现在他五岁多,已经在看全译本的汤姆索亚和鲁滨逊这一类的书。会有一些字不认识,但并不影响他理解。毕竟我们大人也不是每个字都认识。
    从身边其他人的例子来看,读经是效率很高的学习语言的方法。
2。 汉堡小姐妹豆豆、妞妞的读经学习经历:姐姐豆豆开始《中华字经》学起,学到一半她们的母亲了解到儿童读经,她认为读经更有文化价值,就让两姐妹开始上读经课。小女儿妞妞完全是通过读经识字。她们的母亲写道:妞妞四岁多开始读经,从不认识几个字到现在看中文书,基本没什么生字,国内小学六年级的语文书,她随便就当课外书读了。要知道在中文学校里,十一二岁的孩子还在学习小学三四年级课本是很平常的现象,而且仍觉得难。开始读经时,是从《三字经》开始,没读多少遍她就能很熟练地背下来了。老师说孩子其实可以先读《论语》,这样再回过头去读《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蒙书就非常简单了。想一想,这也很有道理,正好豆豆也没读过这些经典,于是就带她俩一起读,最初还是每天坚持15到30分钟,到后来用的时间稍多一些,尤其是妞妞。读了一年多,她俩就背完了《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目前我两个女儿没有上中文学校普通的中文班,因为进度太慢了,而且那些课本她们自己早都读完了,不想再浪费时间。她们从去年9月开始上文言学习为主的中文读经班。现在两个孩子一边复习以前背过的,一边学习新课——《孟子》以及《古文观止》里的美文。豆豆现在看古文观止里的有些文章,基本已能讲出个大概,她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
3. 笔者亲历高效的读经教育:我们是生活在德国的中英双语家庭。女儿正观是中、英、德三语宝宝,因爲从小听闻中文经典录音,她的中文发音非常标准。正观三岁多开始在汉堡的周末读经班里上课,正式指读读经从三岁十个月开始,到四岁九个月她学习了简体版和正体版的《论语》、《大学》和《中庸》,之后就可以基本阅读正体和简体的绘本。2010年在学堂学习了《老子》,春天在家里开始自学《易经》,即主要是她自己诵读,个别不会的字问妈妈。之后她陆续把大陆小学二到四年级课本作为阅读读完。暑假后回国正观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私塾学习,期间没有再做白话文阅读。2010年11月我们全家在日本,正观的姥姥给她带了一本纯文字的《绿野仙踪》中译本,打算作为她读经之余的兴趣阅读。没想到她第一天晚上读了一个小时,第二天又捧读不辍,看得津津有味。只又读了六、七个小时,即完成了这本现在将近十万字、175页的书籍。其中可能会有不懂的地方,但是显然她读懂了大部分情节,而且相当喜欢,兴高采烈地为家人讲述其中她喜欢的人物和可笑的情节。
     本来计划明年让女儿慢慢地从绘本阅读过渡到纯文字书籍阅读,没想到她的纯文字阅读竟如此轻松地开始了。读经教育令教育变得如此简单,真实不虚。

2011-3-22 13:20: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anorose 于 2011-3-28 10:55 编辑

《我爱吟诵》上百首詩詞、經典片段mp3音频文件下载链接
http://www.rayfile.com/zh-cn/files/482faed1-58d1-11e0-afd8-0015c55db73d/

因为《我爱吟诵》的三本书里面有关于每首作品的吟诵建议,所以有机会最好要买书。当当卓越上都有。


《我爱吟诵》(小学初级、中级、高级,配光盘)
  主 编:徐健顺 陈琴$ W7 d( {" A/ B; g! x l( p2 |& c
  顾 问: 周有光 叶嘉莹
  领衔吟诵:陈少松 戴学忱 徐健顺 程滨4 S' i/ d' i  I, w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中华吟诵学会授权项目 八位吟诵名家联合录制
  国内第一套儿童吟诵教材; i' q" P: S) q+ Y( T/ B
  首次从吟诵角度赏读诗文,并撰写吟诵建议
  让我们像古人一样吟诗
  传习雅言之道,养成君子之风
  我以为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
  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
  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 叶嘉莹; M, n, ^# C# {2 P2 ?  y
" L4 I" Y# ^  y E
图书特色# s% ~ G6 W5 @  R- T( j
  1.初、中、高三册,分别对应小学低、中、高年级,循序渐进。
  2.按诗词曲文赋标注文体,便于读者掌握不同文体吟诵特点。; u: P1 v, c6 Q  V: ~$ P6 `8 d
  3.全本大字注音,便于学生阅读。并由吟诵专家按文读、入声) V9 \% H" y3 K
  的要求逐一正音。
  4.由中华吟诵学会组织徐健顺、陈少松、戴学忱、程滨等著名+ a3 F" h$ E7 x* `" G1 O+ k
  吟诵家录制吟诵调,并撰写吟诵建议。
  5.由亲近母语组织国内著名的小学语文老师选定篇目。
  6.由叶嘉莹先生等担任本书顾问。

序言8 M0 J' D, b H# S2 I
  叶嘉莹
  为小学生们编选一套古诗文的读本,而且教给他们怎样去吟诵,一直是我多年来常存心中的一个愿望。我抱有这个愿望,还不仅是为了保存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宝贵传统,更是想藉着教导小朋友们吟诵的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学会了吟诵,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富于联想和直观的能力。这也是我为何会在自己身处大洋彼岸、诸事繁杂的情况下,仍然接受“亲近母语”与中华吟诵学会之命,为国内第一套小学吟诵教材——《我爱吟诵》的即将出版写几句话的缘故。
  我以为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真正想要重振中国吟诵之传统,私意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付之实践,也就是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孩子们养成吟诵的爱好和习惯。因为童幼年之时的记忆力好,而且直感力强。也许有人以为学习古诗文是要通过讲解说明,使孩子们理解了古诗文的内容意义,然后才能教他们吟诵的。可是幼小的孩子们怎么能完全理解古代那些作家们的思想和感情呢?其实这种顾虑乃是不必要的,因为有时候孩子们不需要理解就能学习。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一篇题为《谈谈我的读书经验》的访谈录中,就曾提出一种不必先求理解的所谓“渗透性”的学习法。他说:“渗透性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还不太清楚,但就在这不太清楚的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并且还说:“这种在还不完全懂的情况下,以体会的方法进行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杨先生这段话说得极好,因为一般而言,教育和学习大概可分别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偏重于智性的知识的灌输,另一种则是偏重于感性的直觉的感化。前一种教育方式,学习者之所得往往只是一些身外之知识,而后一种教育方式,学习者之所得往往可以对其心灵与品格发生莫大的影响。教孩子们吟诵,正是属于后一种教育的一种最为简单易行而效果却极大的,极值得重视的教育方式,这种渗透性的教育,是挽救单纯的知识灌输之教育缺失的一个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7 h) z0 b- I+ ~" @' G, q6 s
  吟诵既是口耳相传的一种艺术,因此最好的学习方式应该就是聆听别人的吟诵。值得注意的是,《我爱吟诵》这套丛书不但附有文字版的“吟诵建议”,而且由中华吟诵学会组织多位吟诵专家进行了录音、筛选和审定的工作,每篇作品都配选了不止一个吟诵录音,更好地呈现了吟诵应渗透着吟诵者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的特性。吟诵乃是一种实践的艺术,而不是可以从理性去学习的一种知识。) t- p2 W" ~1 j. b4 Y
  希望此套吟诵教材的出版,能够在学童间引起普遍的兴趣,使他们以后无论在学文或学理,无论在为学与做人各方面,都受用不尽。

原文地址:http://www.dolc.de/forum/viewthread.php?tid=1306238&amp;extra=page%3D1
2011-3-22 13:20: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anorose 于 2011-4-8 19:31 编辑

关于记诵学习是否会障碍孩子的创造力的讨论。

1. 其实,这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是个假问题,这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思考的混乱,如果理清了思绪,就自动解决了。但这个问题却好像真的一样,而且困惑中国足足一百年,造成莫须有的灾难,真令人不可思议,令人浩叹。


2. 把"记诵和创造力"两者摆在一起比对是不相伦类的,因为在教育的应用上,这两个观念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是不能相比对以论是非高下的。记诵是体上的观念,而创造是用上的观念--或可说记诵是因,是学习时的依据,而创造是果,是学习后的功能。


3.人类主要的学习能力有两种,一是记忆,一是理解,各司其职,各有其用,而且相辅相成。但这两种能力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里,是有时机性的。我认为善用其时机,令两种能力都得到最大化的开发,才是教育的正确选择。──在个人来说,让每个人都不荒废两种机会,在群体来说,让社会出各种成就的人才。

4. 凡是思考、知识,亦即科学性之学习,所用的是理解力。而理解力的发展是后起的,是缓慢的,而记忆力的发展是先行的,是快速成长,快速成熟的。最值得注意的是:记忆力的开发,并不妨碍理解力的开发,甚至是有助于理解力的开发。这在二十世纪初以来的美国教育主流学者,因为沉浸在国势蒸蒸日上的自豪中,是不管这一大套的。而民国以来的中国人,唯美国思想之马首是瞻,亦不会管这一套的。于是,美国放弃了记忆的教育,其所自诩的所谓"创造力",百年来除了科技的成就外,不见有领袖时代的人文思想大师,整个国家治国方针,没有高瞻远瞩的智慧,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才把整个世界引导到如今这个局面,辜负了这个时代,这是很对不起世界的。


5. 难道背诵,就是劣义的"死记硬背"而有碍于聪明并有害于知识的丰富?这恐怕要看是背什么,怎么背和什么时候背,才能断定曲直,不可一概而论。
2011-3-22 13:20: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anorose 于 2011-4-9 23:01 编辑

占樓
2011-3-22 13:20: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先来个华丽大沙发
2011-3-22 13:23: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咪咪妈是怎么教的呀,太厉害了
我家的什么都不肯学,更别说识字了
2011-3-22 13:24: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shallyhua 的帖子

學習的事要慢慢來。等我先帖一些文章你可以先看看
2011-3-22 13:40: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nanorose 的帖子

大概是女孩子比较容易静下来。
我家的是猴子屁股,坐不住的,连听故事都会抢故事书。。。。

好,我等你来传授经验
2011-3-22 13:49: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shallyhua 的帖子

妳先看一下上面的轉帖的文章  里面有一些介紹
好長啊  貼出來怎麼那麼長啊
要有耐心看哦
2011-3-22 14:02: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哈哈,可爱的咪咪妈,是够长的
nanorose
2011-3-22 14:17
呵呵 
2011-3-22 14:07:3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